这是一群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满怀崇高的理想,向未来奔去!
大军浩浩荡荡开出晋阳,李建成、李世民则分别统领左右两军,沿着汾水,一路南下。
不错,有气质!
傍晚时分,大军在清源宿营。
义军在此安营扎寨,放牧战马,命令强壮的兵士休息以养精蓄锐。老弱士卒则去砍柴做饭和警夜,像一只只猫头鹰,百般警惕,时刻搜索着周边的每一丝动静。
据“随军记者”温大雅记载,军营防卫之严,即使一只小鸟,也休想飞过去,何况是人?可见李渊的细心和军队的纪律严整。
李渊非常关心士兵的生活,他带着李建成、李世民两兄弟,亲自下基层,到军营巡视工作,进行慰问。不时问寒问暖,拉拉家常,开开玩笑,说说心里话,真正与下层士兵打成一片。
如果发现武器不好使,饭菜不好吃,战马没草料,心情不大好,李老大也都是现场办公,马上派人解决问题,工作效率那是没得说,不由得不让人竖起大拇指:“不错,有气质!”
同时,李渊还不忘告诫李建成与李世民哥俩:“娃啊,自古历来,开创基业,没有无功而成为帝王的。爹爹从小就生长在唐国公府中,身为皇亲国戚,历任太守之职,做的官也不少了,从小养尊处优,饥寒交迫的事情,看到过,却没亲身体验过;艰难险阻,听说过,却没亲身经历过。这次行军,爹爹是要好好尝尝这种滋味,倘若不自己亲历亲为,恐怕上天也不会饶恕啊!你们跟随老爸开创基业,千万不可懈怠,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争取得到部下的信任,就是要事事作表率,做出个榜样来,听到了吗?”
哈哈,李老大竟然说:没吃过猪肉,但看到过猪跑,真是搞笑。两兄弟齐声称是,但有不同意见。
李渊示意他们说出来。原来,他们也是关心自己的父亲,劝他没必要什么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事必躬亲,太累了,很多事情交给部下去办就行了。对于这个建议,李渊却不接受,或许,他有他自己的想法,非常时期,必做非常之事,自己肯定要苦点、要累点、要努力点,但他感谢儿子的孝心,也叮嘱他们要自己保重身体。这个时候的父子情深,真是难以言状。
自从窦氏死后,李渊把所有的心血几乎都倾注到了这几个儿子身上,既当爹又当娘,很是辛苦。幸好这几个家伙都还争气,不但一个个长得标标致致、生龙活虎,而且都能独当一面,魅力十足。
既然李老大这么敬业,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在军中,李渊虽为大将军,但武器的发放、粮草的运输、奖罚的制定、招抚的执行等这些大小事,都要亲自过问,一一安排,没有李渊的批示,其他人等,无权最后裁决。
据说,当时每天都有上千人出入李老大的营帐,或来请功论赏,或来告状伸冤,或来送递文书,或来投诚归附。大将军营帐人气爆棚,来者如云,观者如堵,我们的李老大应付得过来吗?
有人来找麻烦了
可爱的李渊同志,不但能够从容面对,而且应付自如,一点也不手忙脚乱,办起事来,干净利落,雷厉风行,极有效率。史载:“帝处断若流,尝无疑滞,人人得所,咸尽欢心,皆叹神明,谓为天下主也。”
要是与李老大来一次零距离接触,让老李哥“服务”一次,真是一种享受,那可比咱们现在去银行排队要好多了。
由此可见,李渊确实非同寻常,他后来能够取得天下,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自有他的道理。如果只是乐不思蜀的阿斗,或是司马炎的傻儿子,或是只会唱歌跳舞的陈后主,那可根本就没有唐朝的诞生——办事能力,有时候,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才最重要的标准。
7月8日,李渊大军到达西河,既然西河已经“解放”,当地的军民都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口号,载歌载舞夹道欢迎义军的到来。李渊进入城内,又做了许多很得人心的工作。
比方他特意做了几件善事,凡城里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授予通议、朝请、朝散大夫的荣誉官衔,让他们既有面子,又有福享,还发布教旨,优待他们,以此来争取民心。
凡是前来投奔的,不管是阿猫阿狗,还是阿猪阿牛,一概按其才能,一一授官,无论官职大小,李渊都亲自书写“告身”,也就是任命状,以示重视。他一边询问来者的情况进行“面试”,一边笔下“沙沙沙”地写个不停,而具体掌握此项工作的官员,只是从李渊手中领取“告身”,向来者宣布任命,并颁布“告身”而已。史载:“帝特善书,工而且疾,真草自如,不拘常体,而草迹韶媚可爱,尝一日注授千许人官,更案遇得好纸,走笔若飞,食顷而讫,得官人等不敢取告符,乞宝神笔之迹,遂各分所授官名而去。”
可见李渊也是乐在其中,想必这与后来唐朝书法的兴旺发达,也多少有些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李渊的书法功底,是相当深厚的。当时有人把李渊的书法视为神笔,只盼着能得到他的亲笔签名,要是留到现在,那可是国家特级文物了。
李老大亲历亲为,也是想让别人知道,我李渊与你们,是无时无刻不站在一起的啊。
当时,有人提出封官太滥,李渊付之一笑,其实心里在说:你懂个屁,多开些空头支票出去,有什么损失?打下了江山再说,打不下,也能多拉些人上“贼船”啊,反正大笔一挥,要多少官就给多少官,就像写作文一样,无穷无尽的从俺笔尖流出来,多好!
这可是一桩非常值钱的买卖。
李渊率军经过雀鼠谷,也算是故地重游。7月14日,大军到达距霍邑50余里外的贾胡堡。就在李渊得意之时,在前往长安的路上,却有两头拦路的“猛虎”在龇牙咧嘴地等着他。
这时,李渊的外交使者从洛口返回了义军营地,最大的收获,就是怀里兜着李密的回信。李渊拆信看过,信上说:
兄弟啊,我与你也是家门,500年前是一家,自以为不咋的,却承蒙天下英雄抬爱,一不小心,被推做了盟主,希望与你同心合力,互相扶持,一起来做一件在咸阳捉拿子婴,在牧野灭掉纣王这样的大事业,岂不盛哉?
信中还要求李渊,亲自带几千步骑去河内郡,与他搞个见面仪式,签一份合同,并当面缔结盟约。
这封信,就是那个写了一篇流传千古的骂人文章——讨杨广檄的超级写手祖君彦写的。原来,当李密听到李渊在晋阳起兵的消息,也敏锐地意识到,李渊会打关中的主意,去抢占长安。
做人要低调
可是,自己如今正围攻东都洛阳。洛阳,对于李密的手下而言,那可是能否获取胜利的一个最大标准,打下洛阳才算成功,眼前的好处可是香喷喷的。只是长久的打算和利益,谁会去考虑?洛阳不下,则是等于一切白做,所以,李密也有他的苦衷。打下洛阳,是铲除暴政;西入长安,是帝王之业。
可是部下肯定不会想那么远,他们只顾眼前利益,所以,李密死也要先攻下洛阳,本想早点拿下来,再考虑进军关中,无奈王世充很难对付,虽然是屡战屡败,但却也是一个屡败屡战的“先进个人”。
这么一来,李密便被搞得骑虎难下,加之自己也要争口气,死都要打下洛阳,至于进军长安,也就只好先晾在一边晒晒了。不想这一晒,就让李渊钻了个大空子。
这封信的主要意思是要李渊尊他李密为盟主,并拉李渊入伙,加入他的“集团公司”瓦岗军,并且以老大的口吻,对李渊发号施令。李渊看过信后,哈哈大笑:
“李密妄自尊大,只有用卑辞求好的办法讨好于他,现在正要进军关中,如果搞得不愉快,就是故意给自己树一个强大的敌人。”
李老大停顿了一下,又得意地说:“不如用阿谀奉承这一套多夸夸他,让他骄傲自大,不把我看在眼里,这么一来,让李密专心专意、乖乖地去打洛阳,牵制隋军主力,阻挡他们对我进行‘性骚扰’。等我将关中平定后,再据守险要之地,养精蓄锐,在一旁看看热闹,慢慢欣赏他们鹬蚌相争,我再来他个渔翁得利,也为时不晚啊!”
手下都随声附和:“高,实在是高,老大就是老大!”
基于这个想法,李渊速命他的超级笔杆子温大雅写了一封回信,信中非常亲热地称李密为大弟,行文的语气,就如同一个马仔跟老大说话,弄得很是肉麻,极尽吹捧之能事。但凡在字典里能找到的漂亮字眼,几乎全都毫不吝啬地派上了用场,反正吹牛也不花本钱,说的都是些偶像啊,俺对您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之类的话。
在信中,李渊把自己说成是个胸无大志的小混混,说自己在太原起兵,不过是想帮助一下朝廷渡过难关,并且说自己只愿在李密手底下做个马仔,非常高兴地拥戴他做天下之主。最大的愿望,也不过是想着要李密到时候能封他在太原看守一下祖业,看着自己家的老宅子,守着几亩薄田;在葡萄架下,抱着小孙子,讲讲狼和小羊的故事,享享天伦之乐,就心满意足了。总而言之,俺绝对没什么野心滴。
至于李密要求自己夺取长安,做出当年刘邦俘虏子婴和武王大败纣王于牧野这样的大事,那是想都不敢去想的。汾晋一带,还需要我替您去安抚管理,有很多事情要办,力量也不够,只是个叫花子的命,夺取关中,那就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至于去当面签合同的事,还是免了的好,反正签与不签,您始终都是俺老大。
信中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天生蒸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唯弟早膺图箓,以宁兆民!”
李渊这封信,让人一看,就觉得是个没骨头的人写的,一副卑躬屈膝的奴才相。李密收到信后,不知是计,竟然乖乖地咬了钩子,还得意洋洋地把信拿出来,到处炫耀,说什么唐公都推举俺做老大了,看来天下很快就可以搞定啦!从此,“两兄弟”之间,时常写写信,“推心置腹”地交流交流感情,谈谈未来,谈谈女人,谈谈理想,谈谈人生。
李渊老谋深算,只用了一封言辞恭敬的书信,便化敌为友,把李密打发了,李老大大获全胜,顺利达到了他的政治目的。所以说,做人啊,还是要低调,不要太拽了。
对于这件事,史书这样记载:“密得帝书甚悦,示其部下曰:‘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也!’遂注意东都,无心外略。”
自此以后,李密就一门心思,专心专意地做他的功课——攻打洛阳,只要洛阳不下,李渊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实施他的战略计划。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捧你做老大(1)
枪打出头鸟。稍有不慎,这只鸟,便是李渊老夫子。但是经过他的一番运作,这只鸟儿,就变成“天下之主”李密了。
这么一来,李渊不但赢得了进军关中的时间和大好良机,还创造了最为有利的条件,而不知不觉中,也把李密推到了众矢之的的危险境地。这等于是把他绑到火堆上去烤,让李密在前面冲锋陷阵打老鬼,而李渊自己则在后面优哉游哉,笑嘻嘻地捡宝,反正多叫几声老大,也不花什么力气,李密也乐意,自己也开心,何乐而不为?
所以有时候,并非凡事都要争个先,一定要争强好胜。以退为进,往往更能达到目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捧”着李密当盾牌,替自己当打手,挡刀枪,挡暗器,是李渊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大手笔,也是李老大的得意之作——可以说,没有李密牵制和打击隋军主力,李渊要想这么顺利地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是不可能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李密视为唐朝的开国功臣,一点也不为过。
其实,当李渊在晋阳发难时,还是有人意识到这是个严重问题,李密的部下柴孝和,就敏锐地判断出李渊野心比天大,有可能要攻打长安,于是柴孝和同志建议李密,千万不可把长安拱手让人,要先下手为强,把这个战略要地抢先搞到手。
柴孝和还作了一番分析:“关中山川险固,秦汉正是靠它成就帝业,秦中自古帝王都!现在洛阳一时不能搞定,不如派翟让守洛口,裴仁基守回洛,魏公自己则亲率精锐部队,西取长安,如果攻下长安,则基业更牢靠,兵势更强盛,瓦岗军可以说是家大业大,才算是真正‘垄断市场’!长安一到手,再挥师东进,平定河、洛地区,攻占洛阳,东西两京就成了囊中之物,而后传檄四方,天下便可以轻轻松松地进口袋了。如今群雄逐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