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唐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那时唐朝-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么一来,李渊在太原,便被吹得神乎其神,简直是神仙下凡一般,是如何地神、如何地仙,如何地厉害、如何地有计谋,如何地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简直和超人没什么区别了。
  一场造神运动开始登场。
  这是李渊乐意见到的,这些也为他日后创建大唐王朝,提供了民众的心理基础。
  太原城内,张灯结彩,庆祝胜利,而此时的李渊,却是忧心忡忡,他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1)
担心的还不是突厥人!
  突厥老贼子,就如同天天惦记你家里的一个强盗,你还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给你来那么一下,稍不留神,就在你家后院里放一把火,抢点东西就跑,哎,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李渊的目标,是直取关中,占据长安,可如果前脚一走,突厥人后脚就来,到时候,前有朝廷军队拦截,后有突厥人追击,一前一后,谁吃得消?所以,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解决突厥问题。把突厥彻底打败?这根本不可能,只是痴心妄想。那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只有主动向突厥示好,换取他们的支持,才是上策。
  有时候,外交斡旋,远比军事行动来得实惠和有效。
  李渊派刘文静出使突厥,他知道刘文静在太原混了这么多年,多多少少,与突厥人有些或明或暗的关系,只是不知道,这是否也成为日后刘文静被李渊杀害的一个原因?
  李渊洋洋洒洒,给突厥的始毕可汗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自然是一番恭维,讲明利害,并说自己起兵将对突厥大有好处,还说如果可汗能支持他,不侵扰他的百姓,那么他起兵后,得到的一切美女财物,全部送给可汗。
  写完信后,李渊又在信封上写下“始毕可汗启”几个字,对于这点,有书生提出抗议,说什么突厥不识字,只要钱,不如多送些钱,改启字为书。
  为何这种小问题,都有人来啰哩叭唆?
  原来古人多有大汉族主义思想,总觉得对外族蛮夷,就应该是用命令的口气来发号施令,因为启,一般是以下对上,而书,则是以上对下。
  李渊颇有远见,对此置之一笑:“你真是个书呆子,古人云:‘屈于一人之下,伸于万人之上’。这个道理,你都不懂?如今突厥,跑过去不少汉人,你这点小九九,别人会看不出来?我尊敬他们,他们还未必相信,如有轻慢,则肯定猜忌更深,况且一个启字,不过只是一个字而已,又不值千金,我千金都给了,一个字,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这书生,真是有知识,没见识!本来就是嘛,要讨好别人,还趾高气扬的,谁鸟你啊?这就如同你找别人借钱,还做出一副不可一世的神态,在别人面前,指手画脚,谁会买你的账?
  写启字,不单单是一种战略上的需要,更是一种权宜之计。
  写好书信,李渊正式委派刘文静为“外交部长”,前往突厥汗廷,进行游说工作和外交斡旋。
  始毕可汗看过李渊的书信,十分满意,人都是喜欢听奉承话的,加之李渊姿态又摆得那么低,可汗自然高兴。当然,这也要感谢刘文静的三寸不烂之舌,想必他应该懂得突厥语,不然,也不会这么顺利。
  始毕可汗力挺李渊,还写了回信,并建议李渊干脆自己来做皇帝,反正他的如意算盘就是:你们中原越乱越好,鹬蚌相争,老子坐收渔翁之利,你们都得来巴结,俺就是一个只认钱、不认人的裁判,看谁给的钱多,给的好处多,老子就顶谁。你们一直这么闹下去,俺就可以稳坐钓鱼台,天天等着收钱,也不用再出去抢了,天天搂着美人,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等着你们自己送钱上门来就好了。
  这时候的始毕可汗,完全成了收保护费的黑帮老大。
  刘文静回来复命,收获不小,李渊与他会面后,心情大好,直赞他:“如果不是你善于辞令,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成绩?能人啦!”
  这时,始毕可汗还命柱国康鞘利带来1000匹突厥战马,随刘文静一起到太原,说是要和李渊来做生意,并答应发兵送李渊入关,人数多少由他自己来定,李老大对康鞘利等人十分恭敬。史载:“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
  可是,买马的事情,李渊则耍了些手腕,他只挑了其中的好马,而且只买一半,部下都表示要出私房钱把剩余的都买下来,李渊笑道:“胡人马多,而且贪得无厌,要是以后不断地来找你买,你就吃不消,买不起了。我之所以少买,一来是向他们示贫,打消他们的贪念;二来也表示并不那么急切,免得以后受他们要挟,要买的话,也是我来掏钱,不至于要你们破费。”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2)
听李渊这么说,大伙都明白了李老大的良苦用心,更加敬佩他的远见。另外,既然始毕可汗都支持李渊迅速称帝,裴寂与刘文静两人,自然是High翻天,都极力怂恿李老大答应突厥的请求。
  不料李渊严厉拒绝,并说,此次起兵,是要尊隋,不是反隋。李渊要搞什么鬼,不会是说胡话吧?
   txt小说上传分享

掩耳盗铃(1)
众人都是纳闷,都起兵造反了,还搞什么尊隋?李渊讲了原因,大家这才心悦诚服。其实,突厥人劝李渊称帝,他能不高兴吗?谁不想做皇帝?
  可是做皇帝,是要付出代价的,又不是玩过家家,必须要有充分的条件,找个女朋友,都要好条件,何况是做皇帝?凡事,欲速则不达,李老大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在李渊看来,才刚刚举起义旗,就公然亮出自己的底牌,把反隋的招牌挂出来,马上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弄不好,还会成为一个灰头灰脸、人人喊打的反贼。
  所以,李渊一开始打的旗号,只是反杨广,而不是反隋朝,把杨广与隋朝割裂开来,区别对待,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事实证明,他的这个策略,是完全成功的——这个时候,尊隋这块遮羞布,还是不能丢。李渊拥戴隋室,扯出反杨广、反暴政的大旗,也是掩人耳目,给自己争取时间,以麻痹四处的“猎手”而已。
  对于突厥的要求,李渊也不能不回复,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和讨论,终于达成一个共识:尊杨广为太上皇,改立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为皇帝,并传布檄文于全国各地,改旗易帜,就是说以后打出去的军旗,一律改用红白相杂的颜色。
  同时,李渊又派刘文静陪康鞘利,再次出使突厥请兵,但私下里反复叮嘱他:突厥人历来是中原的祸害,叫他们派兵协助,无非只是壮大一下咱们的声势罢了,请兵不可太多,几百人就足够了。刘文静心领神会,欣然领命而去。
  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李老大的深谋远虑,不是不做皇帝,而是没到做皇帝的时候。
  非常之时,必做非常之事。
  好事多磨,关于这个旗子用什么颜色,还引发一场大争论,主管仪仗的官员认为:“在甲子日起兵,按符谶,应该用白色,加之突厥人也尚白,不如就用白旗,讨好突厥。”
  裴寂也主张用白旗,还举例说,当年武王伐纣时,打的就是白旗,李渊笑道:“周武王伐纣,在牧野决战时,旗子是临时制作的,也没什么特别含义。”
  李渊反对这么做,认为不可全用白色,于是折中一下,改用红白相杂的颜色。李老大做很多事情,都不喜欢走极端,中庸之道,运用自如,是他一贯的风格。
  现在的中国,这种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智慧,实在是越来越少了。总有些人,爱走极端,在他们眼里,不是黑,就是白,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这么高纯度的“颜色”。
  为什么李渊要这么弄?因为隋朝的旗帜是红色,而突厥是白色,用红白相杂的旗子就表明,既不顺从隋朝,也不臣服突厥,还可两边讨好。
  这实在是一种高明的斗争策略,姜,还是老的辣。
  据说,李渊用红白旗帜,还有一个缘由,当然,这只是博取一笑。当时,民间都说“李氏当为天子”,还有一个流行歌曲,唱得家喻户晓,这首歌就是《桃李章》:
  桃李子,莫浪语,谁道许?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
  李渊把红白旗帜插遍城头,以此附和歌谣。史载:“诸军槊幡皆放此,营壁城垒,幡旗四合,赤白相映若花园。”看着红白相映的旗帜迎风飘扬,李渊好有兴致,笑着说:“花园已有,就是不知黄鹄飞哪里去了?我当一举千里,来应证这句谶语。”
  等这一切全部摆平后,李渊总算松了一口气,搞定突厥,更是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地了。
  其后,李渊还说了句很搞笑的话,史书记载:“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
  哈哈,李老大还承认自己就是个掩耳盗铃的人,一般的人,都是只做不说,或是还要找出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像李老大这样的好同志,恐怕不多吧?
  李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想着自己登上皇帝宝座时的那个帅模样,也是窃笑不已。可是,所谓乐极生悲,等李建成带着家眷跑到太原时,李渊却听到一个让他痛心疾首的噩耗。
  

掩耳盗铃(2)
出什么事了?
  

革命的代价
原来,是李渊自己的一个亲生儿子被官府抓起来,给杀害了。李渊的原配夫人窦氏,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
  李玄霸,就是《隋唐演义》和《说唐》里那个“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的原型。其实,那里面的李元霸,只是一个文学形象,历史上的李玄霸,在大业十年14岁的时候就死掉了,晋阳起兵,他根本就没参加。“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也只是说书人塑造的一个英雄人物,附会在李玄霸身上罢了。
  窦氏还生了一个女儿,嫁给临汾人柴绍,这个女儿,就是后面要讲到的巾帼英雄三娘子。但李老大还有其他小老婆啊,有妾万氏就生了第五个儿子,叫李智云,这次不幸遇难的,就是这个宝贝儿子。
  这是李渊闹革命后,自己家里牺牲的第一个亲人,李老大悲痛万分,但如此关键时期,也只能是化悲痛为力量。
  另外,对于李渊是否向突厥称臣的问题,史学界仍有激烈争论,每年写的论文,也是一大堆。当我们去还原这段历史时,就会发现,李渊并没有为了获取突厥的支持,而完全丢弃自己的尊严。
  他为了得到突厥的支持,说了不少好话,也应承了不少事情,但他还是有自己的原则立场的,等等这些,不过是善于审时度势的一种权宜之计,只是一个策略问题。我们不能因为他对突厥服了软,说了恭维话,就把他看做一个大软蛋,并且还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大软蛋,要知道,能屈能伸者,方为大丈夫。
  从后来的事实来看,李渊建立唐朝后,就不怎么情愿向突厥进献财物,主动送保护费了,从而导致突厥频频袭扰边境,双方经常发生冲突。直至李世民执政时期,派手下大将彻底击败突厥,如同当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战胜匈奴一样,才解决这个困扰多年的大问题。
  等等这些,足以说明,李渊从没想过要去做突厥的臣属或马仔,与后来肉麻的“儿皇帝”,叫契丹人为爸爸的石敬瑭,根本不是一路货色。
  李渊正式宣布起兵,第一件大事,就是要考虑往哪里进军。
  当时,他的手上只有3万军队,如果不做好战略规划,在那个乱世之中,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李渊将讨杨广檄文传布四方,并派外交人员去拜见李密,谈谈未来的打算,只是不知结果会怎么样,李密会鸟他吗?
  如何进军,这是个天大的问题,李渊极为重视,杨玄感的失败,是个极为深刻的教训,他反复研究了李密给杨玄感献的三个计策。
  这时候,隋军的主力,基本上都被李密牵制和拖住,此时,正是进军关中的大好时机。李渊几十年的老江湖了,自然早就看到这点,于是制定了乘虚而入、直入关中、夺取长安、号令天下的战略目标。
  李渊晋阳起兵的新闻,不胫而走,有个小县官,给杨广送去了李老大造反的情报。杨广气得大口大口地吐血,他感到了恐惧,众叛亲离的滋味,恐怕真不好受,自己的亲表哥都起兵造反了,还有什么搞头?
  杨广不能只在心里骂娘,还是要采取实际行动。
  他紧急诏令西京长安的代王杨侑和东都洛阳的越王杨侗,严加防御;同时命令镇守西河的隋将高德儒领兵###李渊,意图在半路上,把李老大扼杀在摇篮之中。
  这是个异常严峻的考验。
   txt小说上传分享

指鹿为马
高德儒,本来只是个在京城当差的小小芝麻官,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