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评水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吴越评水浒-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弦猓亚笳阒姓淦婊ㄊ祝⒅鹉暝黾印U湍昙洌谒罩萆柚糜Ψ罹郑臃压偾偌魄笏鳎杖』ㄊ么踊春印€旰釉巳刖┏牵懦啤盎ㄊ佟薄4艘哿瓴痪傩毡冈饫磐刻浚胁胰计撇踔谅糇渝髋怨┧魅 7嚼捌鹨迨保匆灾锷敝靹椅耪佟V靹以诮吡Ψ钣实鄣耐保智Х桨偌疲扇『蓝幔阈钏讲蠲永谩Kㄊ旗雍眨剖滤娜肆⒓吹霉伲慌矢剿娜送惩嘲杖ィ菘す倮舯甲咛轮靹遥笔焙懦啤岸闲〕ⅰ薄G兆诩次唬鞴俜殴樘锢铮院笥至鞣诺窖荩ń窆愣ǎ┕匮海辞彩菇妒状λ馈N傲簟敝弧!端问贰肪硭钠摺鹩写
  以上是正史的记载,野史记载还很多,如李埴(zhí直)的《十朝纲要》,宋代陈均的《九朝编年备要》和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等史书,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这里不再引述。
  宋江等人投降,这是事实,可以不用怀疑。但是他们投降之后干什么去了?只有《大宋宣和遗事》讲述宋江故事的末尾有一句:因“收方腊有功,封节度使”。《三朝北盟会编》则在卷五十二引《中兴姓氏奸邪录》中提到:“宣和二年,方腊反睦州,陷温、台、婺、处、杭、秀等州,东南震动。以(童)贯为江浙宣抚使,领刘延庆、刘光世、辛企(兴)宗、宋江等军二十余万往讨之。”又在卷二百十二引《林泉野记》提到:“宣和二年,方腊反于睦洲(州),(刘)光世别将(统帅)一军自饶趋衢、婺,出贼不意,战多捷。……腊败走清(青)溪(帮源)洞,光世遣谍察知其要险难易,与杨可世、宋江并进,擒其伪将相,送阙下。”但是一者是野史,二者也都没有写明是哪一个月。
  此外,宋人方勺的《泊宅编》、《青溪寇轨》,宋人杨仲良的《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宋人李埴的《皇宋十朝纲要》等书,都提到宋江曾经在宣和二年或三年去浙江征方腊。——宣和二年宋江还没投降呢,怎么去征方腊?这一资料,可以大胆否定。宣和三年的事情,需要进一步探讨。
   。 想看书来

二、《水浒传》的历史背景(4)
宋江征方腊的故事,肯定是不存在的。主要是宋江投降的时间和方腊覆灭的时间正史有详细记载,让宋江去征方腊,时间有冲突。即便朝廷有这个意思,时间上也来不及了:宋江还没出兵,方腊起义已经失败了;此外,《大宋宣和遗事》是民间艺人“讲史”的文学书,不是正统的历史书。《宋史》中分明记载着生擒方腊的将军是宋代名将韩世忠,说明平方腊战役和宋江并没有什么关系。
  《东都事略》卷十一《徽宗纪》说:“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楚州。淮南盗宋江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夏四月庚寅,童贯以其将辛兴宗与方腊战于青溪,擒之。五月丙申,宋江就擒。”这里分明说宋江投降的日子,是在方腊被擒以后的一个月,当然不可能也不需要他去征方腊了。惟一遗憾的是《东都纪事》不是“正史”,“可信度”不免要差一些。
  有人怀疑宋江投降后被杀。例如洪迈①的《夷坚乙志(六)·蔡侍郎》中说:“宣和七年,户部侍郎蔡居厚罢,知青州,以病不赴,归金陵,疽发于背,卒。未几,其所亲王生亡而复醒,见蔡受冥谴,嘱生归告其妻云:‘今只是理会郓州事。’夫人恸哭曰:‘侍郎去年帅郓时,有梁山泺贼五百人受降,既而悉诛之,吾屡谏,不听也。……’”有人据此认为所杀的就是宋江等人。
  ① 洪迈(1123…1202)——宋代学者,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号容斋,博览经史百家,对宋代的掌故特别熟悉,孝宗时任端明殿学士。著有《容斋随笔》及《夷坚志》等。
  按《夷坚乙志》成书于乾道二年(1166),离宣和六年(1124)不过四十余年,尽管所述故事是道听途说,而且“冥谴”之说也荒诞不经,属于“小说家言”,不过“杀降”一事大概不是虚构的。但是时间上有出入:宋江投降,是宣和三年间事,蔡侍郎招降“梁山泺贼五百人,既而悉诛之”,是宣和六年间事。即便宋江确实是宣和三年在山东梁山泊投降的,也是另一支土匪或起义军盘踞在梁山泊,于宣和六年间投降后被杀。也有人据此推测说:宣和三年投降后的宋江,命运不会比宣和六年投降的“梁山泺贼五百人”更好。不过推测不等于就是事实,这里只能“聊备一说”而已。
  总之,宋江等人投降之后,如何结果,已经无法考证了。《聚学轩丛书》第五集第十二册的《集学轩札记》中说:“淮南盗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为张叔夜击败而降,后皆无表见,惟关胜为刘豫杀于济南。”《宋史》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刘豫降金,杀其骁将关胜。胜不从逆故也。”
  按:刘豫(1073…1146)是个投降金兵的汉奸,景州阜城(今属河北)人,字彦游,元符(1100)进士。政和二年(1112)拜殿中侍御史,曾被言事者揭发他早年有偷盗行为,宋徽宗赵佶没有予以追究。但不久他又多次上奏涉及礼制局的事务,引起赵佶的不满,被降职。宣和六年(1124)出任河北提刑。金军大举入侵时,他弃官逃走。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由枢密使张悫(què确)推荐出任济南知府。当时山东到处都是抗金武装和盗贼,局势很不稳定。他要求改到江南任职,被南宋朝廷拒绝。他不得已只得上任。不久金军攻济南,济南城中有猛将关胜,善用大刀,多次出战击退金军。刘豫在金军利诱之下,杀害了关胜,出城投降。金军封他为京东东、西、淮南安抚使。1129年,完颜宗弼又封刘豫为东平知府兼诸路马步军都总管,节制河外诸军,封他儿子刘麟为济南知府,实际上已经把金军控制下的黄河以南所有地盘都交给了他,金将完颜挞懒则屯兵要地,进行监视和支援。
  从“猛将关胜,善使大刀”以及时间上推算,这个关胜,很可能就是投降朝廷被安排到济南当武官的梁山好汉大刀关胜,所以《集学轩札记》中才有这样的记载。查《金史·刘豫传》,其中有这样的记载:“关胜者,济南骁将,屡出城拒敌,豫杀胜出降。”又明代诗人王象春①在其诗集《齐音》中说:“金兵薄济南,守将关胜善用大刀,屡战兀术。金人贿刘豫诱胜杀之。”只是无法证明此济南关胜,即当年梁山泊的大刀关胜。如果正是此人,倒也算没有辱没了他的先人。
  

二、《水浒传》的历史背景(5)
① 王象春(1578…1632)——明代诗人,字季木,号虞求,别号湖居士。明代济南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后居济南。出身于仕宦之家。自幼聪慧好学,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位居榜眼。曾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中。居济南时,于大明湖百花洲上筑问山亭,有《问山亭集》传世。所作《齐音》107首,又名《济南百咏》,咏颂的是济南的山水泉湖、名胜古迹、节令风俗、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社会现象诸方面。书中所收的每一首诗均为七言绝句。每首诗之后附有笺注,或说明本事,或作辨证,以抒发诗中不尽之意。为济南竹枝词中的上乘之作。
  《宋史》称宋江为“淮南盗”,这有两个概念:一个指他是淮南人,一个指他在淮南开始“作乱”。从上下文及其他记载看,他在淮南开始作乱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不一定就是淮南人。因为古代记载“匪情”,主要指发生的地区,至于“匪首”是哪里人,并不十分重要。
  关于宋江“横行”的地区,史书上一说是“河朔”,一说是“齐、魏”。河朔,“河”指黄河,“朔”指北方,也就是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齐,是山东北部和河南东南部;魏,是河南北部、陕西东部、山西西南部和河北北部。因此“河朔”和“齐、魏”的含义相差不是很大。从“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这句话分析,意思是“原先盘踞在淮南(不一定是淮南人)的匪盗宋江等人进攻淮阳军,派军队去征剿,宋江等人又窜到京东(开封以东地区,今山东东部宋代属于“京东东路”,山东西部包括梁山泊地区宋代属于“京东西路”)和长江以北,到了江苏省北部的楚州、海州地区”,分明没有到过“河朔”或“齐、魏”,最后也是由在苏北的海州知州张叔夜招降的。宋江等人投降以后,怎么做官,怎么去打仗或被杀,就没有史料记载了。
  由此可见宋江是“淮南盗”,据点在江苏北部,而不是“山东及时雨”,据点也不在“梁山泊”。
  有野史记载:宣和三年初,宋江曾被沂州①知州蒋园所败。二月南下攻淮阳军,入楚州、海州界,在沐阳被县尉王师心所败。再攻海州,中了知州张叔夜的埋伏,无奈投降。方腊起义失败后,宋江又起兵造反。宣和四年,被宋将折可存镇压。此说没有旁证,聊备一格。
  ① 沂州——今山东临沂。
  下面这张“宋江起义图”,转自郭利民编制的《中国古代史地图》(湖南师范大学1958年3月印刷的内部资料,无书号),虽然所根据的资料比较陈旧,但至少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宋江等人的活动地区,尽管也包括“梁山泊”,却没有肯定梁山泊是他们的据点。海州、楚州、淮阳军的地理位置也比较清楚,可供参考。
  简短的结论:宋江等人历史上曾经有过,但只有三十六人,而不是一百单八将。他们的活动据点在淮南,而不是在山东;也可能是“流寇”,根本就没有活动据点。宋江等人的确被逼降了,降后情况正史无记载,但绝对没有去征方腊。至于征辽、平田虎、平王庆,更是没有历史根据的杜撰。
   。 想看书来

三、《水浒传》的时代背景(1)
作者写一部书,首先要弄清楚主题的时代背景,不然,就按不准时代的脉搏,会游离于时代主流之外;读者评价一部作品,也首先要弄清楚书中人物的时代背景,不然,也会按不准时代的脉搏,不知道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究竟对国家、民族、社会有利还是有害。
  《水浒传》的时代背景是北宋末年。尽管宋代的中原和江南地区,对比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已经具备了比较先进的工农业生产力,特别是出现了极尽奢侈的皇家花园和巍峨的宫廷建筑、繁华的城市规划和相当有成就的文学艺术作品,而且宋徽宗赵佶自己本人就是一个书画名家;但是也无可否认,所有这些辉煌和繁华,都是建筑在人民的贫穷和苦难之上的。皇家的奢侈富有,不等于国力强大。宋徽宗在位的二十五年(1101…1125),正是中国人民的内忧外患最最严重的时代。北宋所处的地理环境,版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小的,北面是强敌辽、金,时时侵犯疆界。到了宋徽宗时代,金兵大举入侵,甚至把徽、钦二帝掳走,迫使北宋南迁,在临安偏安一隅。北宋末年的宋徽宗时代,国内的政治环境,基本上是“君昏臣奸”,苛捐杂税极重,巧立名目,民不聊生,百姓身受多重压迫,那是一个百姓大众接近于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时代。这和表面的繁华、文学艺术的灿烂,形成极大的反差。
  下面我们就来查看一下历史教科书上是如何评价宋徽宗时代这一段历史的。
  元符三年(1100)正月,宋哲宗赵煦病死。虽然他死的那一年才二十五岁,可是却已经做了十年皇帝了。历史上,凡是“儿皇帝”临朝,实际政权不是掌握在母后的手中,就是被大臣所操纵。二十五岁的皇帝,刚刚懂得一点儿“治国之道”,刚刚“亲政”才几年,却又因为纵欲过度,酒色伤身,提前“宾天”了。由于赵煦身后没有儿子,竟连“儿皇帝”也立不成。宰相章惇(dūn吨)主张依照传统礼仪和律法,立赵煦的同母弟简王赵似为帝,否则,也应当立长弟申王赵佖(bì闭)。但是向太后(宋神宗赵顼'xù序'的皇后)因为自己没儿子,赵顼的几个儿子都是庶出(哲宗赵煦是神宗赵顼的第六个儿子,朱皇后所生);赵佖又患有目疾,不便于处理朝政,被排除在外,于是她就主张立赵煦的另一个弟弟端王赵佶为帝。
  赵佶(1082…1135)是宋神宗赵顼的第十一子,陈皇后所生。哲宗即位,封赵佶为遂宁郡王。绍圣三年(1096)晋封端王。元符三年,刚刚满十八岁。
  赵佶是个极聪明的人,爱好书法和画画,还特别喜欢踢球。从他后来宫廷中有这样多的嫔妃,居然还要嫖妓女李师师来看,在“好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