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高层决策写真(全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档案--高层决策写真(全本)-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李鹏在报告中同时还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三大政策思想,一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是谁污染谁治理。三是强化环境管理。

李鹏提出的三大环境政策思想,是结合中国特殊国情制定的,具有极大的中国特色和可操作性。

中国政府也一改往日的尴尬,以基本国策向国际社会做出了一副积极的姿态和一个响亮而明确的承诺——中国绝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被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对之后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长足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环境保护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至此得以确立。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从此纳入正轨,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时过不久,国务院还设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

各省市自治区也设立了相类似的委员会,这些举措对于开展全国性的环境保护工作,起了重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似乎用不着多说什么,万里在中国环保金字塔上的煌煌地位,可谓是开先河、划时代的,仅此一端,便足以使万里名垂青史,光耀当代,功照千秋了。

中国是世界版图上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环境问题绝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也直接关系着全世界生态环境的安全与否,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能够成为一项基本国策,不光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幸事,中国人民的幸事,也是全世界全人类的一大幸事了。

如此远见卓识,中国幸甚!世界幸甚!

……




……(本章结束)…多多电子书……
六、李鹏果断决策


李鹏功不可没

李鹏说:环境保护是综合性的事业,国务院

既然设立了国家环保局,而其他部门又不能替

代,说明有设立的必要,就要承认它的作用和地

位。

“中国21世纪议程”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确立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但是要切实地做到这一点,却是十分困难的。

同时,黑河的治理问题,也被列入了“中国21世纪议程”。

在这一点上,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却做得好,日本地少人多,物质的丰富程度很高,汽车工业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然而,汽车大国的日本人,平时却常以电车和地铁代步,甚或以步当车,因为他们深知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可怕。

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日本是个特别重视环保的国家,而且爱护环境是从每一个日本人的自身开始做起的。日本人普遍认为,环保与经济发展必须同步,不然在产出成果的同时,也产出了灾难,世界上第一可宝贵的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还会被各种可怕的污染所吞噬。人口与环境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同时,绝不可以把人类环境变成一个垃圾场抑或是一个地狱。

所以,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不会一蹴而就。

现任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的曲格平教授,那时还是国家环保局局长,李鹏当时是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的主任,也是国务院副总理,分管环保。

李鹏那时一个星期让曲格平教授去好几次,由曲格平教授向李鹏介绍环境保护的情况。曲格平教授是当老师的,李鹏是当学生的。

曲格平教授讲环保情况,李鹏在那儿很认真地拿个本本记。

最可贵的是李鹏这个当学生的从不应付,总想弄明白环保是怎么回事。

每次开有关环保会议之前,李鹏都要事先向曲格平教授问清楚背景和要解决什么问题,先知之而后治之。李鹏是水电工程师出身,工作作风还是很认真很朴实的。

1989年4月对日,李鹏在纪念‘地球日”20周年时,做了以;《全球环境面临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为题的电视讲话。

李鹏在讲话中说:地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提供了适宜的空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遗憾的是,人们的某些活动对地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损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安全。

李鹏在讲话中还回顾了“地球日”的历史,说:为引起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警觉,1970年4月22日发起的“地球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它的诞生和影响有力地推动了环境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2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面对着环境问题的挑战,并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作,共同努力为解决这些问题扫清障碍。地球不但是我们当代人的,也是后代人的。我们都希望为后代创造出和平。清洁的生活与劳动环境。当今,我们管理地球的能力决定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而采取的一致行动的基础则取决于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认识。我希望通过“地球日”活动使这方面的认识能够进一步接近。

李鹏确实认为环境保护是一个很重大的课题,这是李鹏给曲格平教授的第一印象。李鹏对环境保护真有一份感情。

他一抓,把环委会弄得很是像样,有声有色的,大家因此都很羡慕,各个部门都要求参加,可李鹏说不行,不增加人了。

李鹏对环保这项工作确实很重视,用了不少心思。

1989年是中国的多事之秋,但是时任总理的李鹏却在1989年这个多事之秋的一年间,就中国的环保问题,做了四次很重要的讲话。

在1989年5月1日,李鹏在第三次环境保护会议上说:我们面临环境污染蔓延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是严重严峻的。环境保护的任务是艰巨的。如果我们不在控制污染、保护生态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付出极大的努力,那么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所抵消。我在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在治理整顿中,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采取坚决措施,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

1989年6月4日之前,也就是6月3日,李鹏在纪念“6。5”世界环境日的前夕,很高兴地接受了国际“共同未来中心”执行主任林德纳先生的邀请,以国务院总理的身份,就共同关心的全球环境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李鹏说: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挑战。阻止这种趋势的发展,需靠众多国家乃至全球的共同努力。值得高兴的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方面的认识已越来越接近。中国,作为世界大家庭的一员,将始终不渝地履行自己的义务,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发达国家对环境问题应负更大的责任和义务。我相信,世界各国的政治家、科学家和人民大众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通过国际间广泛的合作,会找到有效地防止全球环境恶化的途径。人类的前景是光明的。

李鹏在1989年6月3日的这一次电视讲话中,还着重谈到了有关中国的环境问题,李鹏说:中国是个拥有11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并不丰富,环境压力很大。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环境资源条件对于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国政府已将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确定了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规、政策和措施,正在为改善我国的环境状况进行不懈的努力。

1989年9月1日,李鹏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力排众议地为国家环保局保驾,强调说:环境保护是综合性的事业,国务院既然设立了国家环保局,而其他部门又不能替代,说明有设立的必要,就要承认它的作用和地位。环保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也好,或综合监督也好,总之是国务院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管机关。当然,具体工作要靠大家去做。

在谈到对环境问题的治理时,李鹏又狠下决心地说:现在如果对环境保护要求太高,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一下子办不到。而污染严重的状况又不能不管,不能不重视,不能任其发展下去。我们要对子孙后代负责。如果环境污染了,罪莫大焉!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尺度不好掌握,但对有些事情态度要坚决。如不准生产“滴滴涕”、“六六六”,给农药的使用带来困难,要靠进口,在这方面我们是下了大决心的。像一个小造纸厂就污染一条河,不下决心不行。

谈到具体治理方法和一些分歧问题时,李鹏拍板说:“三同时”还得要,新建项目要按照环境标准要求办事,“谁污染,谁治理”对污染者是个约束,还是好办法,排污费适当要集中一下,集中使用效益好,集中起来每年可以办几件环保方面的事。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短期行为要有个约束,依法管理。环境标准的制定要切合实际,地方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标准,有的地方对中央企业要求严格,对自己所属企业要求松,其实还是自己首先受害。

最后,李鹏对大气污染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对于控制大气污染,解决的好办法是煤气化,更好的办法是用电。但是,我们现在还不可能做到,还得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现在的办法是要靠烧型煤,有条件的地方再发展一些煤气、天然气,把低硫煤运给大城市用,电厂烧低硫煤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事实上,李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9年始,到1996年止,李鹏对中国的环境问题所做的有权威性的讲话和报告竟达26次(篇),这还不算具体所做的没有记录在案的一些讲话、指示等等,笔者看来,这在中国的领导人中是罕见的,也是绝无仅有的。

难怪那天曲格平教授很深情地告诉笔者说:李鹏总理和我在一起交往多年,见了面从来都不谈别的,总是只有一个话题,谈环境保护!

当笔者听曲格平教授谈到1989年的李鹏总理,那时他对中国的环境保护就如此热心,如此重视,如此煞费力气,不免有些激动,很想对人们说点什么,却又不好措辞,只好打住笔姑且作罢。

相信历史是一面公正的镜子,时间是一种最好的卸妆油,随着时空的逐渐消逝和物化,历史自会揩尽一切外在的戏剧化的油彩,还人们以一个真实的面孔。

只有真实的东西,才可以永存,才可以不朽。

淮河原定1997年变清

李鹏多次说过,不能就这么说说就完了,一

定得要治,得要有个结果,得回答这个问题,由宋

健同志负责这个事情,一抓到底,一定要让淮河

变清!

李鹏不仅对中国的环境保护十分关注,对整个世界的环境发展也予以了应有的关注。1991年8月12日,在中南海紫光阁,他会见了在北京出席“发展中国家与国际环境法研讨会”的中外代表和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托尔巴博士。在会见时他说:此次会议及今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部长级会议都将对推动发展中国家乃至国际上的环境保护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希望这次研讨会能取得成功。

李鹏还说:环境污染是没有国界的,世界各国就此进行合作非常重要。发展中国家搞好本国的环境固然自己要作出很大的努力,但发达国家也应责无旁贷地予以支持和帮助。在环境保护方面,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与需要应得到发达国家的理解和照顾。只要各国对环境保护持积极态度,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制订出关于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律文件是完全可能的。

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派代表团,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会议,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

李鹏率有60多人组成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为会议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会前,为协调立场,邀请41个发展中国家的部长在北京举行了会议,发表了著名的《北京宣言》,阐明了对世界环境问题的立场和主张,在国际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李鹏在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十分相近的经济背景和共同的发展要求,在解决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进程中,可以互相借鉴、加强合作,为谋求全人类协调一致的行动,发挥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今天,我们聚会在这里讨论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集思广益,目的就在于找到一条保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和实现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李鹏说:目前,我们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