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那些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毕业那些事-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挂了电话,我手抱在肩膀,蹲在地上,忍着发酸的鼻子。杨光很快赶到了,又瘦了。我冲了上去,将他紧紧抱着,这种情况,在之前,是不曾出现过的。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女人需要一个男人了?太踏实了,我迷恋着这种感觉。

  杨光拍了拍我后背,温柔的说:“没事了!没事的!”

  此时的我,如此的狼狈。听到这么简单的话语,竟然不争气的哭了,哭的眼泪鼻涕混作一团。我将头埋进杨光的肩膀里,眼泪鼻涕就檫在了他的肩膀上。

  我们便开始了同居生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一起奋斗
同居自然是少不了大家脑中的画面的,不过,对我来说,男女之事,是需要一定熟悉的过程的,我始终不能明白也不能容忍的就是一夜情的发生,我不知道,两个不熟悉的人,怎么就能发生这个?我一直觉得性爱是庄严而神圣的。这个是后话。

  和大多数人的感觉一样,同居的前期是很美妙的。每天看着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还要在40多度的厨房做饭的时候,心里很满足。当然,我也会去买一瓶冰镇啤酒犒劳他。看着他越来越大的肚子,我很满足。我最怕看到他瘦下去的,那样会让我觉得生活艰难。

  最尴尬的时刻还是晚上,房间只有一张床,却有两个人。第一晚,杨光很照顾我,铺了地铺在地上,我就睡在他的床上,全副武装。我们小声说着话,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早起来,一起奔赴招聘会。可能是去的太多了,竟然没什么感觉了,全然没有当初的那种壮志凌云了。看着人山人海,我不得不要感谢一下毛爷爷,是他造就了我们这个超级人口大国。这么多人,应该可以同时对十国开战了吧?奶奶的,咱们怎么不走战争经济,留着这么多人简直是浪费。杨光曾经和我说:“根据我玩三国志的经验,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特别适合走战争经济。”现在觉得特别有道理。放这么多人力不用,实在可惜。要是开战,老娘第一个上前线,不能打仗,做做后勤也行!我敢说,这些徘徊在招聘会场前的青壮年,起码有一半有过我这样的想法。

  我们在招聘会门前徘徊,在场外买份报纸,看看里边都是什么单位,有合适的,我们就会一起买票进场,没合适的,心又不甘,往往就一个人先买一张,进去探明了情况后,再通过短信联系,告知另一个人该不该进。别说我抠门儿,也是被逼的。才开始找工作,那叫一个少不更事,管它什么样的招聘会,一律买票。进进出出,杀了个七近七出之后,看着羞涩的囊中,痛定思痛,才采取了此种策略。这才勉强维持生计。

  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简历。千万别看简历只两毛钱一张,可是数量一大,那就相当惊人了。以前,进了招聘会,那简直就是撒大网捕大鱼,是个单位就敢投上一份儿,有时候,展位上没人也得去投上一份。最初,我还就喜欢给没人的展位投简历,为什么呢?没人我胆大啊!我这人天生害怕面试,每次,都是老三套:先是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虽说是简单介绍,硬是得介绍三分钟,我觉得我一没政治地位,二没社会地位,三没工作经验,能介绍个什么?可是,在第一次,我绞尽脑汁滔滔不绝介绍了一分钟,实在是没词之后,停了下来,那面试的帅哥竟然面若桃花的说继续,我的那个心情啊!就此之后,我就特讨厌自我介绍;然后就是问为什么要面试此职位?这简直是废话,什么想提升自己啊!你们公司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啊!我觉得都太虚了,其实,我应聘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生存。可是,这个不能说!不信你试试;最后,就是问你对公司有什么要求?其实就是想套你话,看你想要多少薪水?你要高了,他说你眼高手低,要低了,说你不自信,总之是进亦忧退亦忧!往往此时,只能打马虎眼,说个大概范围。

  还是说说乱投简历的严重性吧,浪费大家钱财这是不用说的了。我曾经看到过的投霸,一次性投了50来份。这个损失就很大了。这个姑且不说,再看后边的后果。一般一个星期三场招聘会,今天撒的网多了,第二天可能会有好几家让你去面试,你去不去?去哪一家?这也是问题。有的人运气不好,结果全选不好的公司去面试,结果,可想而知,那是财力与精力的双向透支,长此以往,士气就大不如从前了。这也是很多人一直忙着找工作却找不到的原因,因为你越来越憔悴,间带的不自信就写在了脸上,哪个公司敢要你?谁能在这个阶段保持良好的心态,谁就会胜出!这其实一点儿都不夸张,这个细节大家注意一下是有好处的。

  所以,简历还是要好好做,认真投。这样,你就不会走回头路了。

  既然说到简历,干脆多说一下。当时我们的简历完全不知道怎么做。都是道听途说的,听人说,要力求做全面,所以,我的第一份简历足足有十页纸。这还不算什么?我们的班长,将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甚至校园优秀歌手的证件都复印了,加在简历里边,他的简历好像突破了二十张。后来,不知谁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五块钱’。原来,我们的班长,每次投完简历就会配上一句:“靠!又投了五块钱。”复印一张两毛钱,也就是说,他的简历至少25张。实在是强大啊!

  简历的演变发展是跟着媒体走的。在我们用成沓的简历用了一个多月的时候,终于迎来了一道曙光:简历一切从简!这实在是造福人类的一大好事。这场造福运动缘于一个新闻报道。当年在江城还是有一定轰动性的,事情是这样的:有个女孩儿,和我们一样,才毕业的。不过她是不走寻常路的最好诠释者。在别人都是投着成沓的简历的时候,这个女孩仅仅投了一张纸,这还不算重点,重点在这个女孩儿很善解人意,又心灵手巧,她将这张纸做的很精美,像一张卡片,上边写着:你辛苦了。如此善解人意的女子,谁能拒绝?面试考官就拍板要了她。实在是个高明的女子。这是外话,关键是,这个女孩儿让我们从此省下一大批钱,还是要感谢她的。据说此后,我们的班长每次投完简历都会神采飞扬的说:“才两毛钱!便宜!”有笑容的脸是最自信的,我们的班长很快就谋到了职业,可见,这个女孩的贡献是多么伟大。

  你会说,那以后的简历不就是艺术争夺战了?大家拼命花心思考虑怎么把简历做精美!这个倒不是大家想的那样。我们高中时期的班主任喜欢说的一句话:高智商犯罪的事,第一个做的人是天才,后边的就是蠢材了。虽然,做个简历并不是什么高智商犯罪,但这里同样实用。你想想,第一个人这样给面试官一个惊喜后,大家都千篇一律的这样做,面试官还能惊喜起来吗?次数多了,只会让他讨厌,可能还会配上一句:无聊。我想大多数人都能分析到这点儿,所以,大家也就没这样做了。我估计,这招几年之后,还会卷土重来,效果依然强劲!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遭遇失败
说点儿简历的题外话。说说接受简历的单位。

  那些喜欢狂收简历,笑颜相对的单位,我觉得最不可靠。我感觉他们是搞废品回收的。你想想,在这个原材料疯涨的社会,纸张无疑是昂贵的。我观察过,这样的和颜悦色的单位,人气确实旺,很多人都会去投简历。问过一个同学,他说:这里能找到自信,然后去别的地方,就会觉得自己是个人物。

  说这话的人,一定是相当不自信的人,但是这个社会,容不得大学生骄傲的挺胸昂头了,所以,不自信的大学生依然很多,所以,投这样简历的人,依然大有人在。简单给这个单位算下帐,成沓的简历收个100份,精简的简历再收个500份。这样算下来差不多3000页纸,就相当于20本红楼梦。论重量,也是相当可观的。这样,他在掠夺人才的同时,也能顺带劫个‘色’,当然这个色是破烂了。实在是精明的商人。所以,这样的简历还是慎投为妙。不过,在经历了打击之后,不妨来这里坐一坐,可以给你信心。其实,也挺感谢他们的。他们似乎就是为了鼓舞士气而来的。

  还有那些又不是知名企业,却又拽得很的单位。我是最反感的。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单位,好像是招话务员,其实就是打电话的,让你主动给别人打,销售他们单位所谓的产品。感觉就像是拉皮条,声音换业绩。面试的是个男的,长得像杨臣刚,当年《老鼠爱大米》还很红火的,我就去了。

  我前边不少美女都去投了简历。过程很简单,就是做自我介绍。要求时间巨长,至少三分钟。杨臣刚一边拿手机发短信一边聆听美女们自我介绍,听着声音好听的,他就会抬头看一下,要是美女,他就会进行下一步,和你交谈一会儿,表情极为可憎。这个场面让我想到古代皇帝选妃。中间坐个太监,一群燕瘦环肥的各色女子,等着太监宣判,一世荣华,一世孤独,全在太监口中。

  我硬着头皮递了一份简历,然后开始滔滔不绝的自我介绍,终于熬了过去。杨臣刚丢了一句:“感觉还不错,简历我就先留下了,回去等通知。”妈的!肯定不行,一般等通知,就暗示你不行。关键是我没进入下一轮,也就是说我不是美女,我不服气,拉来杨光去投简历。杨光开始很不愿意,认为这是娘们儿做的事,我死活不依,他才过来了。临去之前还说:“要是这孙子打击我,我就没信心去别的地方投简历了,还是等我投完别的再过来吧!”我这人脾气倔,硬是让他先投这里。我站在旁边看。

  杨光满脸卑微的递了简历,看着他的样子,我心疼。他的背有些驼了,显得很卑微,以前的血气方刚完全不见了,这是个工作吃人的社会,将一个大好青年变成了现在模样。‘杨臣刚’好像特别讨厌同性人,看了一下简历,估计看到性别是:男,就没兴趣了。头都没抬:“自我介绍一下吧!”然后,就自顾自的发短信。好歹你也尊重一下别人好不?你发短信,能听到别人的自我介绍吗?杨光很尴尬,就那样机械的介绍着。杨臣刚半路抬了一次头,粗野的打断了杨光:“对不起!你说什么我一点儿没听清,是这样的,你声音不好听,不符合我们的条件。下去吧!”我看着杨光委屈的脸,感觉自己像是一个犯人。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杨光离开后,就直接往门口走,我跟在后边:“杨光,还有几个单位没投简历呢?”

  杨光回过头来吼道:“妈的!还投个屁。你刚才听到了,那孙子怎么说我的!说老子声音不好听。他妈的,老子早晚废了他。走,回去。”

  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搭了公汽回去了。

  遇到这样的单位,最让人扫兴,往往会让人一天的心情都不爽。日后遇到这样的单位,我只有绕道前行了。

  还有就是知名大企业了,他们喜欢摆谱,这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此:惧富:当穷人遇到富人,往往就会不自觉的自卑起来。

  在这些展位前边,往往停留的都是些高级人才。这里会出现各种语言:德语、俄语、日语。。。。。英语在这些展位前边,都不能算是外语。

  但是,越是这样的老大企业,招人越是困难,这倒是让人大跌眼镜。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样的老大型企业,并不缺人才,而是缺后勤人员,所以,他们很难招到保洁员之类的人才。而真正的保洁阿姨们,看着前边的英语介绍,都不会在此驻足。在此驻足的都是些高级人才,于是,出现了他们的人才越来越多,而给这些人才提供后勤的人越来越少,以至于,人才进去了,只有干些后勤的活儿,人才浪费!另外一些,迫切需要人才的,却什么也得不到。真可谓是宁做凤尾不为鸡头!人才严重失衡!

  有的时候觉得咱们国家喜欢计划,这人才也该计划一下了。我是农村的,我觉得,既然不能战争,完全可以将徘徊在招聘会外的社会青年上山下乡劳动嘛!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需要人去建设的嘛!我看着我们的农民被迫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来到城市,帮助城里人建设他们的家园,还被城市人鄙视唾弃,心里真是不平衡。为什么农民建设了你们的家园,你们却如此无情呢?你们为什么就不能下乡帮忙建设我们的农村呢?谁愿意背井离乡?谁愿意出力不讨好?相反,农村欢迎你!只要你下乡,农民不会唾弃你,还会帮助你。再说,这也是人力的充分利用嘛!

  相应的政策出台,必然会有青年下乡劳作的。我个人的意见就是:国家对下乡劳动的青年实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