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却无所谓地说道:“那既然是师兄邀请,膑更应该去了。”
“膑……”慕容建中已经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有个人这么无条件信任你,关心你,做的一切都为你着想。这种感觉真的太好了。他真的不知道,原来的庞涓究竟是有多狠的心才能对这样的好师弟下毒手。
孙膑却只是微笑着说道:“涓,我一定会帮你的。”
慕容建中唯有感动。孙膑是察觉到他有心事,知道他有麻烦的事,才这么说的。
只是,他好像理解错了孙膑的意思。孙膑会帮他,可他并没有说要帮魏国。
慕容建中带他去见魏王。一番谈话后,魏王对孙膑的才华很欣赏,认为他不逊于其祖孙武。但当魏王要给他官职时,孙膑却拒绝了。慕容建中和魏王苦心劝说,可孙膑就是油盐不进。
魏王最后虽然没有强迫他,但脸色却有些不好看。
出了魏王宫,慕容建中有些责怪地说道:“膑,魏王都说到这份上了。你为何不答应?”
孙膑摇摇头,说道:“师兄,我下山的时候,师傅有言,膑不得出仕,否则会有祸患。”
对于鬼谷子师傅的顾虑,慕容建中还是知道一二的。虽然孙膑的才华出众,甚至可能是他们三个中最好的一个。但他实在太君子了。而且,跟历史上那个矢志复仇,有怨报怨的孙子不同。这个孙膑简直就是个圣父。在原电影里,庞涓对他做了这么恶劣的事,他居然可以原谅。真是……不知道说他什么好。这样的性格搁在这个战略家和谋士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时代,实在是太奇葩了。鬼谷子担心他也是有道理的。所以他才嘱咐孙膑不要仕官。
只是,鬼谷子忘了一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孙膑在山上呆上一辈子当然没问题。可问题是,他已经下山了,那就一定要适应这里的规则。
慕容建中也是这样劝孙膑的。只可惜,他却是个死心眼。不管他怎么劝说都不行。
慕容建中无奈叹息,。算了,大不了多看着点他。至少在魏国应该没有谁敢对付孙膑。动手前怎么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
想通了之后,慕容建中轻笑着拉着孙膑的手,说道:“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两人来到一个僻静的大屋子。
慕容建中带着孙膑进去。只见里面密密麻麻地有好几排书架,上面摆满了竹简。
慕容建中说道:“膑,这是我平时研习兵法的地方。这些都是我这些年搜集到兵法。有些是前人所著的兵法,也有些是经验心得。还有的仅仅只是记录他们的日常起居。这些我都把他搜集起来了。”
孙膑看到满室的兵法也不禁惊叹。鬼谷山上的兵法或许在质量上更胜几筹,但在数量上还真没法比。
孙膑随手抽出一个竹简,浏览了一下,竟是魏将乐羊(前文有提及,是牛人乐毅的先祖)的起居注。果然像慕容建中说的那样,他连那些名将的起居注都找来了。
慕容建中认为一个真正的军人,他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他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各个细节处都能找到亮点。所以,即使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也值得他研究。
孙膑又看了看其他的书,这才意犹未尽地坐到案牍边的软垫上休息。却发现在案牍上摆放着两个厚厚的竹简。
他摊开一看,一个是鬼谷子送给慕容建中的《吴起兵法》,这可是完整版的,他一直很宝贝。而另一个则是对《吴子》的注解。
慕容建中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这是为兄闲暇时写的一些浅见。”
孙膑认真看了慕容建中写的内容,不由感叹:“师兄虽说是《吴子》写注,但其中见解新颖独到,入木三分,已不逊于《吴子》。何不自己立说?”
慕容建中却摇摇头,说道:“我岂敢与他们二位相比,我连这部《吴子》都没有完全参悟透。如此薄技拙笔,怎敢著书立说,贻笑大方?”
孙膑说道:“师兄何必妄自菲薄。兄之兵法已自成一家,膑观其中注解,精辟犀利,精彩之处,纵使《吴子》也稍有不及。何不著书,遗示后人。亦成后世美谈。”
听孙膑这么一说,慕容建中心中也一片火热。这个时代正值百家争鸣。几乎所有的思想家都著书立说,将自己的思想观点记录成册,流传后世。他好不容易来到这个世界,也想留下属于他独特的痕迹。
只是,他也清楚自己的文学功底。他穿越前就是个游戏宅。上一世又是身在将门,即使这一世,他的文学水平还是没有多大提高。让他写些注解还好。叫他独自写书,这却是为难他了。
不过,这不是有个现成的帮手嘛!
慕容建中对孙膑说道:“膑,你也知道我的文章写得实在不怎么样。也就勉强让人知道我在讲些什么。这样的书,即使见解再精辟,世人也肯定不喜欢看。不如你我合著。我们把自己的想法都写进去。为兄一人或许不如孙、吴。但你我二人联手,必能与他们匹敌。”
孙膑也很是意动,拍掌说道:“好!我们师兄弟一起写一本不逊于《孙》、《吴》的绝世兵书。”
二人击掌而大笑。随后激烈地讨论起兵法来。
之后两个月,慕容建中除了安排士兵日常训练,关注各国动向,其他时间都和孙膑泡在一起。
他们所著的书虽没有完工。但也已经草创。基本框架已经有了,主要的思想也已经确立。
他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思想跟实际的战例和事件结合,在事例中阐述观点,发表见解。最后还要再润色一番。
不过,现在各国对魏国虎视眈眈。他马上又要出征了。这部书只能先搁置了。
各国攻打魏国,迫在眉睫。魏王近些天也不断召他商议对策。
这天,他正在检阅军队。魏王突然派使者召他入宫。
慕容建中本以为又是商量应对各国合纵之事。但没想到,魏王却在这个时候谈起了孙膑。
魏王问道:“孙膑在大梁已经两个月了。还是不肯仕官吗?”
慕容建中对魏王行了一礼,回答道:“大王见谅,孙膑志不在此。”
“志不在此?”魏王哼道,“恐怕是心不在魏国吧!”
慕容建中一怔,马上说道:“大王明察秋毫,孙膑绝对不会对魏国不利。”
魏王又是一声冷哼,说道:“寡人这么些天已经派人搜集了孙膑的一切资料。他是孙武之后,跟你一样,师从鬼谷子。身怀绝世兵书《孙子兵法》。有此奇书却不献予寡人,有此奇才却不仕于魏国。到了大梁这么长时间,除了和你交流,也不见他拜访其他大臣。分明是不想留在魏国,不想为魏国效力。反而频繁跟齐国临淄有书信交往。”
慕容建中更加紧张:“大王,孙膑为人坦荡,绝不会私通齐国。”
可他的心却在临淄啊!如此大才却不为我魏国所用,实乃寡人的损失啊!”魏王满是遗憾地说道。
他马上话锋一转,道:“孙膑不能为我魏国所用,寡人甚是遗憾。但寡人更不想他为他国所用,行公孙鞅之事,反噬魏国。不知上将军可有什么办法让孙膑永远留下来啊?”
慕容建中这时候已经傻眼了,他没想到魏王居然会突然说这样的话。一时间他有些不知所措。
没等他从震惊中清醒过来,魏王又开口了:“孙膑名字中带个膑字。上将军觉得对他用膑刑,如何啊?”
“什么?!”慕容建中不由惊叫出声。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有点迟了。憋了好久。主要是现在正是干部换届的时候,会议一个一个的。每天都有采访,没时间写。第二天又要早起。不过下星期开始就会慢慢闲下来。应该会有很多时间。星光在这里保证,从下星期一开始,本书日更。另一本在一月份恢复更新。保证不食言。
第27章 庞涓14
“哥哥;”
“嗯;怎么了,”慕容建中看到婉儿撅着嘴;一脸不满地看着他。
婉儿皱眉道,“哥哥;你这是怎么了;一副心绪不宁的样子。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慕容建中张嘴正要搪塞过去,婉儿又说道,“哥哥不必隐瞒我。能让你变得这么失常,恐怕这件事很不简单吧,”
慕容建中没想到婉儿这么敏锐。他苦笑着摇摇头,却没有说话。
婉儿着急地说道;“到底是什么事情?你说出来,我可以帮你分担一下。再说了,不是还有孙膑嘛。你们可以一起商量啊!”
慕容建中苦笑道:“这件事他也无能为力。”
他沉思一会儿,对婉儿说道:“婉儿,在河洛大会上,你跟田夕只是匆匆一聚,还没来得及说几句话就跟着我回国了。过几天,魏国有使臣出使齐国,你跟着一起去。”
他顿了一下,又补充道:“带上孙膑。还有,别让使臣发现。”
婉儿冰雪聪明,马上就察觉出端倪。她不禁问道:“是不是有人对孙膑不利?”
慕容建中沉默良久,深吸一口气,说道:“魏王要加害孙膑。要对他,对他用膑刑。”
“什么!?”婉儿一脸震惊,“到底为什么?孙膑根本没有做对不起魏国的事啊!”
慕容建中又是苦笑:“因为孙膑听从师傅的话,不想出仕魏国。魏王又以为他跟齐国藕断丝连,害怕孙膑哪一天跑了。所以……”
婉儿听了,很是愤慨,怒道:“魏王怎么能这么做呢?这简直,简直太残忍了。哥哥,你怎么不劝劝他呢?”
慕容建中摇头道:“没用的。大王根本听不进去。公孙鞅入秦,帮助秦国富国强兵,使秦国成为魏国西边巨大的威胁。魏王对没有听从公叔痤的话留住公孙鞅这件事非常后悔。对有才之人更加留意。但对要流落他国的人才却暗暗警惕。孙膑不能为魏王所用,他的才干又不输于公孙鞅,若是再被他国聘为上大夫,魏国从此又多了个祸患。所以,他这是想要除掉孙膑啊!大王如今这是试探我,还没有真的要行动。现在不能再等了,孙膑一定要尽快离开魏国。要不然会很危险的。”
婉儿点点头,随即又想到慕容建中私放孙膑,魏王定然恼怒。不禁问道:“哥哥,那你要怎么向魏王交代呢?”
慕容建中揉揉婉儿的头,说道:“放心吧。魏王现在还用得到我,我暂时还不会有事的。你到了临淄以后就不要回来。齐王顾忌我,再加上有田夕和孙膑护着,你也能安然无恙。此间事了,我们再相聚。”
婉儿忍不住问道:“哥哥不能和我们一起去吗?”
慕容建中摇摇头,说道:“我送的话目标太大。而且,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魏王对我有知遇之恩,现在魏国危急,我岂能在此时搁下它不管?”
他的任务没有完成,他怎么能就这么走了呢!魏国是他的心血,他不能让人给糟蹋了。
婉儿担忧地看着慕容建中,却没有再多言。她知道她的哥哥有他的原则,绝对不会轻易改变的。她再劝也没有用。她能做的就是完成他交代的事,把自己和孙膑好好地送到齐国。
婉儿按捺下担忧地情绪,说道:“哥哥,那我先去准备了。”
慕容建中点点头,说道:“去吧。为了避嫌,你们出发的那天我就不去送了。自己小心点。”
“还有,”慕容建中低头附在婉儿耳边说道,“小心田忌。”
婉儿听了他的话,疑惑地看着他。
慕容建中说道:“你什么都不用问。只要记住我的话。”
婉儿只好点点头。
几天后,魏国使团出发去临淄。婉儿在慕容建中的安排下混在其中。
至于孙膑。鉴于他不太合作。慕容建中直接将他敲晕,让婉儿给拖走了。
魏王很快就知道了他的作为。只是,使者已经走远了,要追也已经来不及了。
慕容建中向魏王请罪,跪在那里等待发落。
大将龙贾有些看不下去,说道:“大王,此事事出有因不应该全怪上将军。再说了,上将军劳苦功高。不该受罚。”
慕容建中在魏国的声望还是不错的。与他交好的大臣也纷纷求情。其他人也出于各种原因为他求情。毕竟现在魏国就要被各国围攻。缺谁也不能缺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