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南宗创始人,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真人曾经写过《道情》一词:“白云黄鹤到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正是一语道破了修道的终极目的所在。
修道学道,是减少**,修正本心,不断的剪灭臆幻不真的凡尘枷锁,找到和发现真我本性,获得解脱,产生无量智慧的源泉,从而得到真正的大逍遥,大自在,大清净,大快乐。
墨非两世修行,对这些道理却是领悟颇深,所以这一世虽然行事自然而随性,并没有刻意修行,而自身的道行却时时见长、日渐深厚。
对于仙道中人来说,难得的并非是功力的增长,而是对道的体悟和领会。有人一朝顿悟,修为上便会一鹤冲天,就是此中道理。
“郭道友,几日前一别,没想到能在这里相见,却是有缘。”墨非拱了拱手,轻笑道。
墨非本就俊雅出尘,给人以一种纤尘不染的感觉。那一身闲散自然的气度,迥然于尘俗,仿佛炎炎烈日下飘过的一朵浮云,划过檐下的几缕清风,夹带着清净自然之意,悠悠然无为而自在。
此时浅淡的笑意,更显得整个人温润悠扬,那一副风轻云淡、怡然自得的神情,在这个人声絮絮的报告厅里,更显得平淡清远,犹如一幅水墨润然的画卷,干净而清朗。
会场中的淡白的灯光,映得他这么一笑,整个人越发的俊雅,便如秀竹展叶,清雅非常。众人看在眼里,无不在心中赞叹,好一个翩翩美少年。
曾毅、欧冶平几人和墨非情同手足,见过了墨非平日里的诸般神态,此时此刻却也是不由得一愣,欧冶平在心中暗道,老四还真是个妖孽,越发的好看了,同为男人,这叫我等人情何以堪。
“墨道友,别来无恙。”郭道真连忙还礼。
墨非不看重这些礼节,但是郭道真却不能。这位老道士知晓墨非的身世经历,对于这位祖师爷一般的存在,心中是有些敬畏的,自然不敢有任何轻慢之处。
围在周围的老专家们见郭老道这般恭敬的态度,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怪异,再看向墨非的目光,更是多了些许好奇和探知。(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四十六章 红尘羽客,却是早相识
来人穿着打扮与众人不同,头戴九梁道冠,身穿灰色道裳,满头的白发如雪,面色却格外的红润,宛若婴孩儿,却原来是个出家的黄冠道人。
这人显然刚刚来到,衣摆翩飞处,露出一截雪白的云袜,足登皂鞋,面带微笑的站在众人面前,气韵空灵,飘飘然仿若流云岚霭,好一个有道的全真。
墨非一看来人,不禁笑了,正所谓人生何处不相逢,没想到能在这里遇见这位老修行,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还真是玄妙。
有人问了,这位老道士是谁啊?不是别人,正是京城白云古观的老观主郭道真。
数日之前,墨非尚在白云古观之内与其相见,离别时定好了再次聚首的日期,没想到这位方外之人也受到邀请,前来参加这次中西医交流研讨会,还真是意外之喜。
“哦,原来是郭仙长,好久不见,一向安好?”
张仲景抬头一看,原来是老熟人郭道真,心中高兴,连忙上前见礼。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专家们基本都认识这位仙风道骨的老道士,纷纷问好。
张仲景张老爷子与郭道真也是多年的交情,数年前尚未退休离开京大医学院时,便经常前去白云观拜访郭道真。
郭老道虽然是方外之人,但是一身的道门医术,极为精湛,两个人吃茶谈道,交流些平日里行医的心得体会,倒也是其乐融融,再加上二人脾气相投,一直相处得不错,此时相见,各都心中欢喜。
华夏的道医也是中医的一份子,除了一些玄之又玄的,例如祝由科之类的玄门奇术之外,与世俗医学也没有什么分别,都是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进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郭道真虽身居古观,平日里轻易不会出门,但是由于一身高超的医术,时常有一些善士信众前来寻医问药。
一些在大医院里久治不愈的病症经过郭老道的手,不说是药到病除,却也能消减病痛,遂名声大噪,给病人开的药方偶然间流传出去,被一些内行专家看到,无不惊叹其妙手回春的手段,渐渐也就在中医界有了名望,见多识广的老专家们也都知道有这么一位隐在闹市的世外高人,所以这次研讨会也给这位老神仙发了邀请函。
郭道真向众人一一回礼,这才笑道:“适才刚一进门,远远便见到众位都聚在这里,有说有笑,有什么贫道不知道的好事不成?”
“郭老神仙,您却说对了,还真是好事。”
张仲景抓着郭道真的说笑道:“前几日我来京城,途中得遇一位神医,年纪虽轻,却医术高深,我自进入杏林一行,行医数十载,自叹不如,遂把这位小友邀来参加这次会议,我们中医已经衰微很久了,正是需要这样有为的年轻人加入,适才我正向大家说起此事,你就来到了。”
“哦,医术高超的有为青年?”
郭老道环顾了一下四周,正与墨非目光相碰,看到墨非冲着自己抱了抱拳,含笑望着自己,不由笑指:“老友,你所说的可是这位墨非墨道兄?”
“咦,难不成你们早就相识?”
见郭道真一口叫出墨非的名字,张仲景不由得大奇。周围众人也都露出好奇的神色。
也难怪,这两个人一个是风度翩翩的俊美青年,风华正茂,如珠如玉;一个是在白云古观隐修的黄冠羽士,孚尹明达,道骨仙风。这二位能够结识,还真是有些出人意料。
“不错,墨道友虽年轻,却是达人雅致,我二人相交也算莫逆,你所说的少年神医若是墨道友,倒是一点不假了。”
老道士见众人好奇不已,不由手捋胡须,哈哈笑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五章 年少术深,惊喜亦惊吓
今天的会议,叫做国际中西医交流研讨会,刚刚8点30一过,就有工作人员前来请张仲景等人。∷四∷五∷中∷文,
张仲景是闻名国内外的医学大家,更是中医界的代表,受到如此隆重对待一点儿也不为过,墨非是张老邀请来的人,自然是跟在张老身后。
不一会儿,很多知名的中西医专家便陆陆续续的走进了会场,各自找到相熟的朋友围坐在一起,相互之间一阵寒暄,适才还尚显冷清的报告厅顿时热闹起来。
张仲景老爷子医术高,名声大,是中医界的领军人物,很多中医大家进入会场后便四处张望,看到张老后,便直接走了过来,很快,张老爷子周围便聚集了一圈人。
“咦,这位是?”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中医跟张老交谈了几句之后,感叹现在中医前景不景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西医,而对中医弃之如敝屣,等自己这批老家伙百年之后,不知道还有谁能扛得起中医这面大旗。言语中很是为中医忧心。环顾会场,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医专家多为古稀之人,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都是极为少见,更不用说是年轻一代了,不禁长叹了一声。
这位老专家四下张望中,看到的都是自己熟悉的老朋友们,猛然间在一群皓首苍颜中看到一副俊逸清新的年轻面孔,不禁一愣,惊讶道:“好俊俏的后生,这个年轻人是哪位的弟子,却是从未见过?”
其他老中医看到墨非站在一旁,以为是维持会场的工作人员,看年纪或许就是京大医学院的学生,也就没有多加注意,听到老专家的疑问声,都停止了交谈,齐刷刷的把目光扫向墨非。
目光之下的青年人身姿挺拔如同青青翠竹,淡雅出尘,形容俊俏,倒是一副少有的好相貌,立于人群中显得格外的醒目,这样的外貌气质令人顿生好感。
墨非原本站在张仲景张老爷子身后安静的听这些爷爷辈的老专家的交谈,对于中医当前的窘状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医学如今面临着每况愈下的萧瑟局面,即便是墨非这般的仙道中人也不禁为之叹息。
道家传承有山医命相卜玄学五术,其中的医又叫“道医”,包括方剂、针灸、灵疗,与中医一脉相承,自古来便有的十道九医之说便是由此而来。千年前,自己也曾在俗世之中拜访过一些名医大家,探讨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案,现在想来好像还在明天,恍惚间,方若是南柯一梦。
听着周围的人声絮絮,墨非情不自禁的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突然间感觉到有十数道目光灼灼盯了过来,这才惊醒,看到自己被一群古稀之年的老头子瞪视着,即便是以墨非心性之淡然也不禁有些窘迫了。
“你不提醒,我倒是忘了介绍。”
张仲景顺着老友的目光望去,见说的是墨非,不禁乐了:“哈哈,这个小伙子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可是我好不容易请来参加这次会议的,你这个老家伙赶紧收起那副嘴脸,别把我这位小友吓到了。”
周围众人听到张老爷子这么一说,更是糊涂了,不禁面面相觑,老张头特意请来的,这是什么意思,莫非这个小青年也是圈内人不成?
众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身材够好,长相够帅,气质够佳,是个很有魅力的年轻人,不过年纪也够年轻,这么年轻的后生,应该是个在校的学生吧,张老头儿还亲自邀请,开什么玩笑,即便是打娘胎里就开始学习中医,撑死了也就二十余年,能够有多高的水平?中医门槛高,难学难精,没有几十年的功夫,不可能有什么成就,众人打量了一番后,更加迷惑了。
“哈哈,说起来你们肯定不相信,这位小友还是我在来京的路上结识的,亲眼目睹了其治病救人的整个过程,医术之高深,我自认远远不如。不怕你们笑话,要不是我年纪一大把,这位小友比我孙子年纪还小,我都想跟随他学习医术呢!”
众人闻言,心中暗暗惊讶,这么年轻,又有高深的医术,怎么看怎么不真实,好像天方夜谭一般,不过张仲景的人品众人都知道,这老家伙从不说虚言,既然他都这么说了,那就一定错不了。
就因为相信张仲景的人品,众人更加惊奇了,自己专研了几十年还赶不上一个年轻的后生,中医界年轻人才少,尤其是最近十年来,几乎没有年轻的中医专家诞生,这下可好,一出就出了一个大家,众人脑筋转不过来,有些晕乎乎的感觉,这个消息不但是个惊喜,也是个惊吓啊。
“我找了一圈儿,原来大家都在这里,真是叫我好找哇。”
一道圆融清朗的声音从众人身后传来:“大家这是干什么,怎么都愣着不说话啊?”
众人这才从从适才的惊讶情绪中缓解过来,扭头一看,原来是个熟人。(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四章 坐而论医,众人齐惊叹
一般在某一个领域达到一定高度,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大体上都会有些怪癖,这些怪癖又都常人所难以理解的。
而这两位老爷子的怪癖就体现在医学上了,可以说是爱医成痴,两个老专家遇到一块儿,自然会相互交流这些年来的行医经验,一些疑难杂症的医治方法,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使得医疗效果更佳等等,如今看到墨非,便毫不客气的就把他也拉了进来,一起探讨。
剩下的曾毅、欧冶平和墨青梧等人见这三人显然已经进入状态,不禁有些面面相觑,心中暗戳戳的想:这两位果然不是正常人,怪不得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话还没说上几句,就把人撇在一边,这叫不叫目中无人呢,太叫人伤心了啊。
不管众人心中如何想,这边的讨论已然如火如荼。
墨非虽然年纪轻,但是在两位从医多年的老专家面前丝毫不怯场,话不多,往往一两句,却切中根本。有时候貌似不经意的一句半句,往往令二人茅塞顿开,似乎在原本的治疗方法之外独辟蹊径,仔细论证、推断,又极有可能比原来的方法更有疗效,省事省力不说,还极大的节约了医治时间,减轻病者的痛苦。
张仲景和李可两个老爷子心中震惊不已。
张老爷子在火车上亲眼目睹墨非如何医治病人的全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