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过埠新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过埠新娘-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妈有些尴尬地瞄了眼贞淑,见她一副平境无波的样子,悻悻地说:“多亏你姐拦着,要不然……”



贞淑仿佛什么也没有听见,只是安静地夹了一口小菜,喝光了碗里的最后一口粥,起身向外走,快到门口时,才慢腾腾地说道:“咱家还是咱妈有远见卓识呀!”



“死丫头片子,你再说一遍——”身后响起老妈熟习的狮吼。



“哈哈,噗——”老爸笑喷了。



“嘻嘻……”贞慧偷笑不止。



靠在关紧的房门上,贞淑脸上的笑一直挂在嘴角,眼睛却有些湿了。有欣喜、有酸涩,五味杂陈一股脑涌上来,贞淑自己也说不清是个啥滋味儿。



重生超棒!没有一夜暴富、天生异能,一家人一路走来,避过风雨,迎来彩虹。贞淑心满意足,上天对她不薄。



-----------------------------------------------------



一九九五年的元旦在一场鹅毛大雪中开场,讨了个瑞雪兆丰年的好彩头。贞淑一家也欢欢喜喜地迎来了新的一年,前世笼罩全家的愁云早就消散得无影无踪。



岁末年初,大人们都忙着工作、忙赚钱,孩子们忙着复习应付考试,十有八九还妄想着是否可以跳过期末考试直接放寒假。



贞淑可没时间七想八想,她已经忙得快焦头烂额了。先是高三的会考要开始了,紧接着的期末考试,再来就是寒假的补课。虽然整个冬天的三九天贞淑都要早早起床,在冷冽的寒风骑行三十分钟才能到学校。



贞淑却异常珍惜这重新来过的机会,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似的,精神百般。看得毛毛都直摇头,还不断得感叹她精力旺盛。



每每这时,贞淑总会灿烂一笑,“梅花香自苦寒来,懂不?”



毛毛在她的带动下,也跟打了鸭血一样,大有人生能有几回博的劲头。



付出就有回报,贞淑在期末考试时考了年级第八,而毛毛则突破性的进了年级前二十名。乐得毛毛的妈整天都眉开眼笑,仿佛看到自己姑娘捧着录取通知书奔向自己的样子。女儿在学业上努力,做妈的当然就得做好后勤保障,嗯,当然不必亲自下厨,指挥好老公下厨下是一样的。一个冬天,毛毛就胖了五斤。



贞淑家的电话也在进入九五年后不久安装上了,这时的电话还不算普及,装电话体现更多得是公款消费的特殊内涵。对贞淑最大的影响就是常常会给只有了墙之隔的毛毛打电话,改掉了往日大喊大叫有失淑女的行为。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一些人也悄悄地从身边走开。李小军在身着一身没有徽章的军服到校领取毕业证之后,就彻底得从贞淑的视线中消失了。



上下学的路上,猛地少了呼哮而过的摩托车声,让贞淑有些不适应。不过这也只是一瞬间的想法,毕竟在成长得道路上,总是要经历各种分离,无论愿意与否,总有一天大家都要各奔前程。贞淑前世就已习惯,各人有各人要走的路,他日再聚时,希望大家一切都好。



第二十一章 放假了!(收藏50加更)



 收藏满50加更,谢谢亲们的支持,会努力码字。晚上还有一更。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那天,一中的高三学生终于放假了。贞淑照例美美地睡了一个懒觉,自寒假补课以来,他们可是连星期天都免休了。好久没有象这样美美地睡上一个懒觉了——美!



贞淑坐床上打着哈欠,舒展双臂,伸了个大大的懒腰。那个舒服的样子,跟只赖床的懒猫没什么区别。



虽说放假了,可贞淑这个后勤部长却又要正式上岗了。打小学五、六年级起,每逢放寒暑假贞淑就会自动自觉得接下家中后勤部长的义务。暑假时,只是帮父母做饭、洗衣、打扫房间;寒假就要忙一些,象拆洗被褥、大扫除、蒸馒头、包冻饺子做各种过年的准备,这都是贞淑的职责,当然她后面还有一个小兵——贞慧可以指挥。



贞淑的老爸老妈每逢过年都是最忙得时候,火车站人流激增,老爸的工作也就更多了,而往年老妈的食品厂就更是到了一年中最忙的生产季,如今开饭店自己干,干劲儿就更足了,加班加点,几天见不到人都是常事。



不能再懒床了,没干得活还多着呢。贞淑起床,开始了她的过年准备大记。



其实早先的朝鲜族是不会蒸馒头、包子等面食的,大多都是用大米碾成米粉做米粉蒸糕、酸饼(名字是贞淑自己起的,其实就是大米面发酵后做得一种带酸甜味的圆饼,原名不太好译),过年时都会做米肠和打糕。朝鲜族大多不会炒菜,平日里吃饭离不开各种汤和泡菜,还有各种朝鲜风味的拌菜。



随着时代的发展,朝鲜族与汉族的区别越来越模糊。比如,老一辈的朝鲜族说汉语就是说得再好,也是带着辣白菜味。“饭,滴吃了?”新一代的朝鲜族,汉语说得比朝鲜语还溜。如果他(她)不说朝鲜语你根本不知道他(她)是朝鲜族。



长期得共同生活,汉族人也能说上几句朝鲜话,“招踏(好)!”“玛希达(好吃)!”



两个民族连饮食口味也变了。朝鲜族过年时也包饺子了,而汉族人也爱上了狗肉、冷面。贞淑也爱吃那些美味的鲜族传统美食,只可惜她不会做。可贞淑她从小就没怎么爱吃辣白菜,倒是爱上了正宗的猪肉炖酸菜。而李昊哲爱吃各种带馅的面食,金姬子爱吃炒菜,贞慧则是来者不拒,统统爱吃。



眼看年越来越近,时间紧迫,贞淑也顾不得什么过年的习俗。用几天的时间把房间打扫干净,被褥也拆洗完毕,各种吃食也做好放到外面的缸时冻上,这一忙就忙到了腊月二十九。



贞淑家每年过年都要去贞淑的爷爷家里过,而爷爷家又在相隔一百多公里的M市。贞淑全家要到初三才能从爷爷家回来,而给姥姥、姥爷拜年最早也要等到初四。自打放假,贞淑还没有去看过姥姥和姥爷。所以,贞淑决定在年前去看看姥姥,帮姥姥干干活,再把老妈准备好的年货跟钱给姥姥送去。所以一大早吃过饭,贞淑和贞慧就提着大包小裹坐上了去姥姥家的公交车。冬天积雪,路面上结着一层厚厚得冰雪,还是做公交车安全些。



刚一进姥姥家的门,贞慧就扯着嗓子喊:“姥姥,我来看你来了!”



标准的狗腿!贞淑暗自小小地鄙视了一下,但当她迎上姥姥笑脸时,也是甜甜地叫了一声:“姥姥!”



其实老人很容易满足的,只要子女好好的,时不时能来看看他们,他们就很满足了。



姥姥现在还不到六十岁,干净利落一点不显老态。干起活来,贞淑和贞慧加在一起也未必能赶上老太太。难得看到自己的外孙女,老人哪里舍得让她们干活。



姥姥姥拉着她们坐在炕上,拿出水果和糖果一劲儿得让她们吃。姥姥笑眯眯地看着小姐俩,感叹时光如梭。“刚生下来时,你们才这么大小。”一双布满裂痕的手,在身前比划着她们婴儿时的身长。“一晃儿,你们都这么大了,都成大姑娘了,快要嫁人了。”



“姥姥——”贞慧撒娇地靠在姥姥身上,“我还小呢,要嫁也是我姐先嫁。”



“我先嫁?”也不是谁前世急巴巴的抢在她前头嫁人,“那要是我一直嫁不出去,你就不结婚了?”



“咱家贞淑怎么会嫁不出去呢,登门提亲的人还不挤破你们家的大门。”姥姥笑眯眯地拍抚着贞慧的背,两个外孙女在她的眼里可是如珠如宝般珍惜。



贞淑听了,心里不由得阵阵发苦。遥想前世,追她的人没挤破门,门反到是等不急,先倒了。



早就是翻过的一页了,不提也罢。



“姥姥,姥爷呢。怎么我回回来都赶不上见到姥爷?”贞淑环视一周,“姥爷又不在家?”



“你姥爷去老年组打麻将去了。”姥姥正给贞慧剥桔子皮呢,“中午老年组炖了牛肉汤,他就不回来吃饭了。”



姥姥说的老年组其实就朝鲜族村屯特有的老年活动协会,他们有专门的活动中心,哪个村子越富,哪个村子老年组的房子就越大越好,这也算是朝鲜族尊敬老人的一种传统。



村里还专给老年组划分出一块地,每年转租出去的收益算是老年组的经费。老人们每天可以在老年组免费吃上一顿午餐、每年还组织老人出去旅游。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辛苦一辈子的老人们也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



“姥姥,你也吃。”贞慧接过桔子,掰了一瓣递到了姥姥的嘴边。



“好吃,贞慧给姥姥吃的桔子真好吃。”姥姥愈发慈爱的抚摸着贞慧的头发,仿佛她吃下了是世界上最最美味的桔子。



贞慧带着几分得意给贞淑投了一个挑衅的眼神,而贞淑却毫不在意,只是微微地笑了笑。



贞慧不知随了谁,自小嘴巴就甜。贞淑说不出的甜言蜜语,对贞慧来说简直是信手拈来。贞淑更习惯默默的做事,用行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而打小看她们长大的姥姥又怎么会不知道呢,只是贞慧更小,所以故意表现得更偏痛贞慧一些。



坐在热乎乎的炕上,祖孙仨儿你一言,我一语地唠着闲话,时不时地再爆出一阵笑声,温暖地房间是满满地幸福地味道……



第二十二章 爷爷奶奶



 今天三更奉上,第一次一日三更。不禁感叹人有无限可能。再次谢谢亲们的支持,也希望亲们继续推荐、收藏。吾会继续努力!



---------------------------



终于到三十儿了。



贞淑一家早早就起床,吃饭打扫。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开始贴福字和春联了。其实朝鲜族过年是不贴福字和春联的,但是胡同共四家,就她家不贴,显得光秃秃的,所以自贞淑有记忆以来,她们家也是年年贴春联的。一切都准备妥当,刚过九点半,一家四口便提着包出门了。



遵照老礼,贞淑家年年都是要回爷爷家过年的。现在的交通还远不如十几年后发达,去一百多公里以外的爷爷家,他们必须要坐上整整四个多小时的火车。而且每天还只有一早一晚两趟,所以贞淑对于年的记忆里拥挤嘈杂的火车车箱是必不可少的。不过,三十儿出行的人不多,他们上车时,车厢里也还有空余的座位。



贞淑的爷爷、奶奶是地道的农民,五十年代才从老家吉林长白山搬迁到M市。贞淑听奶奶说,来时奶奶背着老爸,爷爷则背着一包行李和一张圆桌,两人徒步几百公里才来到这里的。那张圆桌一直保留着,爷爷至今还时不时得指着桌子讲叙当勇。



贞淑的老爸是家中的长子,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都已成家立业。二叔和大姑还农村务农,二姑、三姑则在市里上班。因为国家照顾少数民族,一家可以生两个孩子,这样五兄妹孩子加起来刚好的七个小仙女和三个淘小子,而贞淑则是七仙女中的大仙女。



贞淑的爷爷特别痛爱贞淑这个长孙女,每次见到贞淑总是慈祥的用朝鲜语叫她“星星”。贞淑小时候,爷爷总是领着她逛商店,虽然他兜里钱不多,但总是给她买点水果糖、冰棍。



爷爷七十多岁了,贞淑打小最爱听爷爷给她讲他打鬼子的故事。爷爷李成民年青时扛枪参加过游击队,在中朝边界的长白山地区打过鬼子。鬼子打跑了,爷爷就放下枪,回老家种地了。每当爷爷就着酒,回忆往昔时,他的眼睛总是湿湿的,仿佛那些牺牲的、活着的战友就在他眼前。而他最惦记得就是曾经救过他命的老大哥——李龙哲。



听爷爷讲,这位李龙哲可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他和爷爷同是正宗李姓,他们家是生活在韩国汉城的富商。而他在大学里参加了刺杀日本鬼子的抗日组织,后来被通缉逃亡到了中国上海,继续抗日。最后几经辗转到了长白山地区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在那里认识了爷爷。抗战一结束,他也回汉城老家了,两人一别就是四十多年。



在贞淑的眼里,爷爷的那位老大哥,整个一许文强版得007,帅呆了!酷毕了!



时隔四十多年,李龙哲同样也没忘记爷爷,九零年时,他还通过红十字会找到了爷爷。三年前,爷爷在二叔的陪伴下去韩国见到了那位他念念不忘的老大哥。



后来听二叔回来说,李龙哲先生家非常之有钱,据说在韩国都算是数得着得有钱人。但具体多有钱,二叔也说不好,只是不断重复地说他有钱。



爷爷在韩国呆了半个月就回国了,二叔倒是留在韩国打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