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过了两年多,两江大部分地区都按李序然的计划顺利的完成了改革,剩下的一些府县再有一两年应该也就差不多了吧?
在两江乃至大清强盛的同时,小沙国的势力也得到了空前了提高,而这个时候,双方的矛盾也到了空前的地步。
这时,大清的皇上打算采取先礼后兵的方式,显示派使者去和小沙国谈判,希望他们能归顺大清,到时原有的官员和爵位都可以保留,只要他们称臣纳贡就可。
但是,没有想到小沙国的人竟然把朝廷派去的使者给杀了,俗话说:两国交战不斩使者,这可激怒了大清的皇帝,看来一场恶战是在所难免了。
看来李序然的改革大计是等不了三五年了,就在朝廷的使者被杀后,皇上下旨对小沙国征战,由朝廷派出抚远大将军,率二十万大军向北开进。
而这位大将军正是自己的恩师,原先的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峰。
同时,李序然也被任命为后方的指挥,负责粮草的筹备和运输。
现在看来,自己是真的参与到交战中来了,不是在做梦,而是真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一章 调度官
现在的局势立刻就变得紧张起来,李序然急忙秘调一万兵力布放在边境,要等待杨大将军的到来,同时,他严令边境一带的百姓向南转移,一旦开战,同州府就是最危险的地方。
现在的同州知府韩德,已经是在北江当了两年的差了,他作风严谨,手段强硬,做事果断,同时积极配合李序然的两江改革,所以,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同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官员被清理了一部分,当然这其中也有按察使一驰的功劳,而身剩下的这些官员大都是能干事的,所以同州官衙的风气大为改变,这在同州的官场是很难见到的。
同时,同州的私贩财物现象也得到了遏制,百姓们也有了自己的生活,人民都在说着现在的好生活。
可是,随着一道征战的圣旨,以往的平静全部被打破了。
抚远大将军杨峰率着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由北向南开来,朝廷大军所到之处都是一片助威的声音,李序然知道,这里面也似乎听到了没有把握的声音。
不过现在的杨大将军可不这样认为,他现在是皇上钦点的抚远大将军,是这二十万大军的统帅,论官职,现在的他已经对一品已经不再那么稀罕了,说句实话,就是王公贵族,也很难有他的这份荣耀。在这个年代,能委以兵权的,都是深受皇上恩宠的表现。
皇上这次突然下旨打这场仗也是有无奈的因素,他派出去的使者被杀,出于朝廷的颜面,他必须要打这场仗,可是,对于排谁去征战他还真是没有同时就想好。
论资历,武行出身的将军大有人在,似乎还轮不到杨尚书,但是,论皇上的器重程度和熟悉程度,无疑杨尚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些武将大都是先帝的老臣或者是和其他王爷有交情的,而杨尚书却一直都在跟着皇上,所以,自然就亲近了些。
当然,也有皇上信任的将军,当初,他登基的时候,有一些老臣老将军也是支持过他的,但现在皇上还不能把他全部派出去,他要在京城留些心腹,不然,二十万大军派出去后,京城里随时可能发生意外。
而皇上派杨峰任大将军,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毕竟是一个文官出身的,虽然是兵部尚书任上过来的,但毕竟还是没有直接带过兵打过仗,所以,一旦打败了,也能说得过去。
但这似乎也不一定,当年,在康熙朝的时候,周培公也是一个文官,但由他挂帅,硬是带着一批家奴组成的军队将叛军歼灭,所以,文官挂帅也不一定就不如武将,帅才更多的是要运筹帷屋决胜千里。
如果说皇上派杨尚书担任抚远大将军是经过各方权衡后得出的结论,那么李序然这个负责后方的调度官几乎是没有什么好考虑的。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两江就是前线的总后方,试想一下,如果两江都打下来了,那么估计朝廷也就完蛋了。
而同时,从各地来的粮草军械等都要经过两江,所以,由身为李序然的两江总督来统一调度室最合适不过的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皇上一直对李序然还是很信任的,这一点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来,这次也不例外。
只是,李序然第一次办这样的差事,他还有点不适应,最为关键是,他觉得他的改革大计就要又被搁置下来了,这一点是很令他纠结的。
只是,李序然不知道的是,令他纠结的事情远远不止这些,而眼下的当这个总调度官就是一个很难办的差事。
第一百一十二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经过近半个月的准备和长途跋涉,杨大将军及他的二十大军终于到了北江省,且他们没有去总督府,而是直接来到了同州府,李序然早就来到了这里,他要等待着自己恩师给他下达任务。
现在的杨大将军已非之前的杨尚书了,他的权力可以说是达到了空前的强大,指挥二十万大军不说,后方的军需供给以及将士的调度,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为大将军,杨峰现在有权力很大的临机专断的权力。
而李序然又是他的学生,所以,听他的差遣自然是理所应当的。
见到杨峰后,李序然急忙行礼:“下官,两江总督李序然见过大将军,学生李序然拜见恩师大人”。
“哈哈哈,序然啊,快起来吧,你现在是两江总督、封疆大吏了,怎么还这么拘束呢?为师这次北征,还要靠你这个后方的调度官多多支持啊”,杨峰爽朗的说道。
李序然急忙说道:“一切听从恩师安排,不管学生做什么官,都是恩师的学生,有什么任务恩师尽管吩咐便是”。
这时,大将军便走上前来将李序然扶起,同时对左右说道:“今天就在这里安营扎寨,我要和总督大人商量要事,你们都退下”。
说完后左右立刻退了下去,大将军和李序然向里面走去,两江的巡抚、布政使、按察使还有同州的知府都站在那里,等候着大将军的传唤。
坐定后,杨大将军说道:“序然啊,你一向足智多谋、深谙兵法,同时你又在两江做了这么多年的地方官,那你说说,这仗该怎么打?为师可是第一次领兵挂帅啊”。
这时,李序然急忙说道:“恩师过奖了,说到谋略。当属恩师,从刑部尚书到兵部尚书,从兵部尚书到抚远大将军,纵观历史。能有几人做到恩师的这个境界?”。
大将军急忙摆摆手:“哈哈,好了,好了,为师说不过你,说不过你啊,咱不说这些了,还是先说说眼下吧,听说这个小沙国不好对付,你给为师出个主意吧”。
杨大将军这句话说得是实话,在他的门生故吏里面。李序然是最杰出的一个,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一起讨论问题的默契,这倒也不是谁厉害不厉害的问题,而是更加坚定结论的一种方式。
于是,李序然说道:“攻打小沙国。最大的问题有三个方面。其一就是我们不熟悉地形,而小沙国的地形太过复杂,因为我们是要到他们的地盘上去征战,所以,地形就更为重要。
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哪一方占据了有利地形哪一方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而且这还关系到投入兵力的容量,队形的展开,以及安营扎寨的方式,进退的取舍的等”。
杨大将军认真的停着,李序然继续说道:“其次就是后方军需供给的问题,二十大军一天消耗的粮草是非常惊人的。而一旦供给不上就会军心大乱,所以,我们必须要速战速决,大军打一天的仗就要消耗成千上万的粮草,时间长了。朝廷拖不起,百姓拖不起,那样的话,即使最后打了胜仗,也会遭到非议,甚至成了历史的罪人”。
李序然紧接着说道:“第三个问题就是要快点找到小沙国的主力,这些人善于四处游荡作战,而只要主力不被消灭,那他们就会耗着,一直把我军给拖垮。同时,主力不被消灭,我们是根本控制不了他们的地盘,他们随时可能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总之,学生认为,我们要摸清他们的地形,快速的找到他们的主力,然后尽快的结束这场仗”。
最后,李序然还向杨峰介绍了小沙国的大王赫利,还有元帅乌金,以及格泰和格达等十大将,还有小沙国地方上的二十个府一文一武的府候和府将军的情况。
刚开始,杨大将军还听的很满意,但到后来就不太赞同李序然的说法了:“序然啊,为师知道这个小沙国不好对付,但也没你说的那么玄乎吧?要真是这样的话,这场仗就不敢打了。他们的地形,我们可以去了解和掌握规律嘛,至于后方的供需,这不有你嘛,大清这么大个国家,还养不起二十万大军?至于主力的话,我们慢慢找吧,为师相信,他们一定逃不出这二十大军的包围圈”。
看来,他们师生之间的这次谈话没有达成一致,杨尚书似乎没有理解到:这战时的二十大军所需的粮草和平时的二十万大军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是不停的在移动着,同时要不停的补充着,而这些粮草也是从全国各地运送过来到了,其中的消耗是相当惊人的,关于这一点,《孙子兵法》有详细的阐述,只是,现在的杨大将军似乎看不到这其中的奥秘,好像这一仗是势在必得似得。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李序然又向杨峰说了一些关于自己军队的一些问题,包括将士的部署,兵力的分配,兵力的组成和编制,还有不同兵士之间的协调和统一,还有统兵的要领等。
其中的一些杨尚书还是很赞同的,同时也是很了解的,因为,他毕竟本身就是兵部尚书,但另外一些,他似乎还是不赞同李序然的说法,他总感觉李序然想的太过复杂,还说他什么时候学的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了。
李序然见说不过这位恩师大将军,便不在说什么了,但他知道,杨大将军不管怎么说也是两部尚书出身,考虑问题自然有他的一套,或许确实是他自己多虑了。
但愿吧,但愿是自己多虑了,李序然心里默默的想到:这可是二十多万生命啊,主帅稍有不慎,就会有多少人丢了性命,多少家庭少了一个主梁骨啊。
这时,李序然建议杨尚书将外边的巡抚、布政使等官员和主要的将领叫进来,一起商量一下,大将军同意了。
这些人进来后。杨峰将自己的问题同样向他们说了一遍,接下来便叫他们出谋划策,由于是文官武官都在,所以大家都知道这不是什么军事机密大会。只是随便说说,更多是一种传达或象征性的东西吧。
果然,这些人中,有同意杨大将军意见的,也有和李序然说的差不多的,也有什么也不表态的,李序然能感觉到,其中有一些人是在拍大将军的马屁,不管大将军说什么,他们都同意。这一点让李序然感到很害怕,这是一种本能的从人的潜意识里发出的一种害怕,自己也说不出为什么。
最后,杨峰宣布今天的议事就到这里,当地的地方官和一些文官就负责军需的粮草。而其他的战将则留下来,继续布置作战计划。
回到家后,李序然吃了一点饭,他没心思睡觉,便找梦盈来说说话,他将自己今天和杨峰的谈话向梦盈说了一遍,问梦盈有什么看法。
结果。梦盈想了一会后,对李序然同样说了三点。
梦盈道:“首先,这次东征的最大问题除了地形复杂和敌军主力难以寻找外,还有一个就是战术的问题,包括排兵布阵,还有武器的配备和使用。都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主帅还以老一套的方法墨守成规,此战,我方必败。
接下来就是时间的问题,这场仗一定不会很快就结束。相反,会用很长的时间,到时会将双方都陷入两难的境地,到时情况会更复杂。不过,前期我方也就是朝廷的大军会取得一些小小的胜利。
最后,就是战果的问题,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小沙国最终还是会败下来,但朝廷大军这边会发生很多变故,如果一切顺利那就天下太平,如果稍有不慎,那将是一片生灵涂炭,天下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