趺纯矗�
作者题外话:——让我们向在法西斯大屠杀中罹难的《榕树下》默哀!作者谨以作品《边缘空间》献给《榕树下》,愿《榕树下》英魂不息
——作者有意将已有作品单行或成集出版。版本如下:中文(繁简)版、英文版、日文版、韩文版、德文版、法文版、西班牙文版、俄文版、希伯莱文版及世界其他仍具生命力的文字之版本。各版本母语国之有实力及在出版界具知名度之出版商若有意于作者之作品在母国的出版者,请相关负责人直抵杭州与作者面商出版事宜
【黑白】之三十三
【六】“自由啊!有多少人(事)假汝之名…”这句震耳欲聋的名言肯定不会是出自一个中国人之口:从数千年前秦始皇大哥那里开始时中国人就不知自由为何物了——而秦始皇大哥之前,自由又太家常而不值得什么大圣人去为此大发牢骚。所以,这句名言亦不适合我们现在的时代:在我们的眼里,自由实在是太象一个被囚困在某秘密军事基地的外星人,显然的是神秘性大于可信度。但这句话隐含的某种逻辑却时时如涌动之暗潮般眷顾着我们的每个生活细节:国家(人民,甚或政党)啊!有多少人(事)假汝之名…——我本人是绝对的责无旁贷(佝偻式的忏悔:祈祷上天让我倒霉——若不遂人愿,哪位政党就不吝赏赐我点吧!见鬼!又有人开始玩巫术叻!)。我始终相信,作为一个个体而延伸至每个个体,在我们的世界上真正大奸大恶之人恐怕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多。但为什么大奸大恶之表现却是如此的层出不穷呢?… …
直白的说,所谓人伦道德就是人性——这也正是为什么每当说起人伦道德就有人如斗红眼的鸡般往孔子、儒学身上乱招呼而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我始终不明白,人伦道德跟孔子到底有什么关系啊(跟儒学有些许关系我到是愿意勉强理解:我们至多也只能说是儒学与人伦道德有关——至少儒学为人伦道德提供过哲学思想之血液——而不能说人伦道德与儒学有关。人性乃是我们之肉体、精神和灵魂的统合,而作为自由之哲学精神而产生的道德观只是人性借助言语的一种表达形态,其本身并非人性。也就是说,通过文字概念所表达的道德观本身并无道德性——这符合非对立性原则)!难道自古以来,就只有孔子这个人有人性吗?!那我们算什么呢?禽兽!真是不打自招。相比之下,我还是比较喜欢衣冠禽兽——我们是人,但又需通过肉体的本能来进行繁殖。禽兽代表了我们的本能,而衣冠则代表我们的人性:嘿嘿!这才是我们的本真性。至此,我们便可以对人性进行合理的定义了:所谓人性,就是人本身之本能*(严格来说,建立在爱之基础上的*更应该划入人性的范畴之内:以此推定,可见诸如*、皮肉生意之表现不属此列)之外的那部分质性,也就是人伦道德。若追溯下文明历史的时空性,我们大概就可以此来界定人性之发端:当我们在感觉自己与禽兽有别的那一瞬间,我们便具备了人性——这种界定同样适合时代性和个体性。虽然我无法确认人类第一次感觉自身与禽兽有别时的感受是出自神秘性还是神圣性,但我到可以确认我们现时每一个个体在生命的相应表现上体验到的更多是一种神圣性(那些从没感觉到自己与禽兽有别者除外:没有衣冠者。哈哈,*时有借口,但裸身——诸如洗澡时——又怎解释呢?):也许这正是基于唯相法则之进化和灵魂永恒在进步之中有效融统的结果吧!但很显然,我们今日所体验到之人性隐显或有无已经完全超脱出肉体而只表现为精神和灵魂之范畴了。
人性乃是出自人之自身,所以,她本身就难具神秘性。同时,因她的永恒和本真性(此处指纯正的人性,而非衣冠禽兽之人性)而使其具备了神圣性,因为这正是我们自身的光辉性能量和力量。从这一点中,我们已然可以领略到我们所要追求之政治信仰的雏形了,但正如人性(信仰性)和政治表现在生命的时间性之差别一样,人性更多倾向于进化质性之本身,而政治则更多表现为进化的运动表现力。可见,当我们要确认我们对人伦道德的信仰时,我们就必须致力于人性之灵魂性表现的永恒追求及人性之本真性(唯相法则基础之上)的调谐性(均衡受益之容度的邪不压正之表现力)追求以使人性的光辉不至暗淡或进而丧失。人类文明进化到今天,我想即便是地球上最野蛮的人及人群也不至于野蛮到毫无人性,这就意味着,无论如何,人性之神圣性都以一种生命的统合性自漾于我们的肉体、精神和灵魂之中了。当我们遭遇任何一项涉及到生命统合性的映激时,那自漾于我们生命中的人性都会从每一形态中不约而同的流溢出来并因之而使得她之光辉因相应的生命能力而表现为相映的能量和力量。而正是这种光辉的表现使得我们肉体、精神和灵魂的统合性生命得以完美和神圣,并有效激发每个个体之人性精华趋向于人性表现力的凝聚而完成人性本真性的调谐性追求进而成就永恒。
进化本身因进化之运动表现力背负了太多的恶名,人伦道德与政治的关系亦同。当人性的本真性为政治服务的时候,被张扬的往往是人性之邪恶堕落的一面,而非善良和正义的一面。所以,人伦道德并不适合作为政治信仰,而适合于作为人之个体和人之社会的本真性信仰,只有在此种状况下,人伦道德才能够表现她本真的特点——除非个别个体和政党有意识培养人性表现在个体和社会上的扭曲性,但这并不能消灭人性的本真性。今日,我们的国家能够依然保持一定的稳定,人伦道德可谓功不可没。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依然维持的稳定性更多是我们之人性凝聚力的功劳,而非中国共产党所标榜之党性(专制的党派*)的功劳。
作者题外话:——让我们向在法西斯大屠杀中罹难的《榕树下》默哀!作者谨以作品《边缘空间》献给《榕树下》,愿《榕树下》英魂不息
——作者有意将已有作品单行或成集出版。版本如下:中文(繁简)版、英文版、日文版、韩文版、德文版、法文版、西班牙文版、俄文版、希伯莱文版及世界其他仍具生命力的文字之版本。各版本母语国之有实力及在出版界具知名度之出版商若有意于作者之作品在母国的出版者,请相关负责人直抵杭州与作者面商出版事宜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黑白】之三十四
【七】当人性作为一种信仰时,我们以人伦道德来作为她的概念表达,原因就在于人性作为一种信仰时的本真性(信仰的纯洁性):而当人性仅仅是人性而不纳入信仰范畴时,人性的质真性就包含了一种基于均衡受益之容度的自我宽容性。这种自我宽容性就是容度中所谓邪恶不得伤害正义,而正义不得伤害自身之说,也就是说,人性的自我宽容性是有条件的容纳邪恶同时有条件的限制正义,这就使得人性在不作为信仰之时表现的一种出自对自我而言的宽容性,这也正是为什么宽容是为我们所追求的态度表现之形态,而无法成为一种基于神圣性之信仰的原因:至少人类文明发展到今日,我们始终没见宽容被纳入信仰范畴。也就是说,宽容乃是一个极具人性本真性之无限性但在实践中却极具表现力之有限性的态度表现之形态——说白了就是,我们要学会宽容,但绝对不要滥用宽容:这正是正义所要追求的目标。正义正是因她在有关追求上的果敢精神得以添补非信仰之人性的弱点而上升为同作为信仰之人伦道德以并驾齐驱的神圣性信仰,而且是一种无论作为神圣性的信仰还是一种承载于我们之肉体、精神和灵魂中的力量和能量的表现都能保持高度一致的存在。同人伦道德相比,正义的独立性显得更具依附性但在表现上却更多阳刚性而非阴柔性:这就仿佛成人独立的子女般,无论他们的存在性在各类表现形态上是如何的完善,他们都无法隔离自身存在性在表现形态之上对父母的依附性之质性;但同时,在生命性的表现上,无论是特质还是表现力他们都更具备旺盛的能量以及释放能力;可以说,人伦道德更多偏重于对进化的贡献,而正义更多偏重于对进步的贡献,但他们是非对立的、相辅相成的,从某种角度上讲,我们可以将正义看做是比人伦道德更为专业的精粹表达力,她相对感性和敏感,但却更具现实进步精神和意义。
若人伦道德是阴柔的若水上善,那正义便是阳刚的涅槃灰烬之烈焰。这正表明了正义作为信仰之定位的范畴,她是人伦道德的一种依附性表现力,她相对感性和敏感,但她并不理想化。她无疑是人伦道德之理性和感性均衡性质的平衡转折体,她是人性本真性起承转合的生命动力,是人性光辉得以保持永恒力量和能量的纯正情感。她存在于时空之中,但她却超越时空,她来无影,去无踪,但她却是我们之生命性、存在性和意义性的忠诚护卫者并令我们的人性在信仰的表现上更具光辉的炉火纯青之质性和自身作为信仰之表现力的责无旁贷之质性。她秉持了人性的光辉之生命活力,同时为人性光辉之生命活力注入了更为纯正之净涤之能量而使得她自身成为人性活力的最为崇高的表现。这并非是令人性的光辉失色,而是为人性之生命活力增色。正是作为信仰的正义在生命中的张扬才使得作为信仰的人性展示了她本真性的崇高。当人伦道德为我们的进化指引文明的方向时,正义正是为这文明在进化的运动之途上提供进步(掌舵)动力的能量。
在本文所阐释的所有信仰中,唯一只需提及言语之概念便能令我们之肉体、精神和灵魂改变冷漠和麻木状态之僵固形态并有效令我们之肉体、精神和灵魂在表现力方面达到惊石涟漪之神圣性的我想莫非正义了:因为也只有正义才没有历史的牵累,亦无因未来时空表现力的未知性而产生的顾虑,她有的只是超越时空的现时性——她的永恒正是通过每一爆发的极具感染力的短暂性来成就的,而且这短暂性能量的释放都以聚变的运动形态永恒的存在并使唯相秩序得以深入灵魂而令保持我们生命性、存在性和意义性的均衡受益之容度维持追求的动态完美性。当沉积于我们肉体、精神和灵魂之中各类有益的有害的感结之垢因时空的宽容而成为我们进化之途上所背负的沉重负累时,正是正义以她的涤净之焰果断的将妨碍我们进步的凝固腐化之感结之垢焚烧化为随风而逝的灰烬并令人性的光辉得以重生同时以矫捷的步伐行进在文明的坦途之上。
如果有人说,造化在创造我们时所天赋于我们的权利却因我们对拥有权利之权力的追求而被建立在灵魂基石之上的精神之产物给邪恶的左右并扭曲了,可见造化之作为与她自身的无为之间的矛盾正是造成正义缺失的本质原因。那,我只能说您乖巧的利用了逻辑立体性造成的错觉来将我们引入了平面的世界而已,无论那假象是您制造的还只是您自己也陷入假象的迷涡都无法蒙蔽时空质性的运动表现力之验证:任何基于错觉假象和人为制造的扭曲性都无法与造化秩序的力量和能量抗衡,造化秩序的衡恒性通过时空的运动表现力的承载表现会在我们的统觉之野里设定均衡的力量和能量以便我们可以时时利用这均衡的力量和能量来调谐我们的生命以使得这力量和能量化作一股矛盾之推进力在非对立性的原则基础之上使我们得以在进化的路途上轻装挺进而又不会偏离方向。这矛盾推进力正是建立在依附性基础上而又具备独立质性的正义,若我们利用窒息的方式将我们自己置身于错觉之假象的时空中时,就意味着我们自动放弃进步的推进力——也就意味着我们自动放弃正义而导致我们颓废在进化的路途之上而成为文明进步的垫脚石,也许这是一种无私的自我牺牲式奉献精神,但那只是一种失去了生命性和意义性的奉献精神,意味着我们委顿在进化表象上但却脱离了进化之范畴,同时,在文明进步的行列里不会再有我们的身影,更不会有我们的位置。为了使这一切不至于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我们所要实施的作为取决于我们是否承担起对我们自己负责的精神并承担作为进步的动力和活力的意志,而这种意志正是通过正义的方式来实现的。
可见,正义乃是我们之文明进步的基石,也是我们之政治生活所要追求的目标,但却并不因而有理由成为政治信仰:原因很简单,正义若作为政治信仰,显然会伤害到正义自身——作为人伦道德的精粹表现力,她更不能在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