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海容谈毛泽东外交往事:改变世界的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与王海容谈毛泽东外交往事:改变世界的日子-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自纽约的好消息
  10月20日,基辛格一行到达北京。同一天,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开始讨论和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当晚9时许,外公约见总理及熊向晖、王海容、唐闻生等人,讨论联大问题。外公说:“联合国的表决不会那样晚。美国是‘计算机的国家’,他们是算好了的。在基辛格回到美国的那一天或者第二天,联合国就会表决通过美国的两个提案,制造###的局面。所以,还是那句老话:我们绝不上‘###’的‘贼船’,今年不进联合国。”
  令人欣喜的是,10月26日,联合国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美国制造的“###”提案被否决的消息传到北京。第二天,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贺电,他还邀请中国政府立即派出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大的后半部分会议。
  10月27日晚上,总理召集外交部领导在人民大会堂讨论是否出席联大,以及是派先遣队探路,还是派代表团开会的问题。海容接到中南海游泳池打来的电话通知,她随即向总理报告:“主席说,请总理、叶帅、姬部长、乔部长、熊向晖、章文晋,还有我和唐闻生,现在就去他那里。”总理率大家到游泳池后,外公当场拍板:中国派团出席联大。不是几个人去探路,而是一批人去开会。外公拿起联大对恢复中国席位提案的表决情况,一面看,一面说:“131个会员国,赞成票一共76,17票弃权,反对票只有35。那么多国家欢迎我们,再不派代表团,那就没有道理了。” “是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莫忘朋友
从10月25日中国获悉恢复联合国席位,到11月2日外公决定派团参加联大,正好过了一周;从11月2日代表团组建,到11月9日代表团出发,又是7天。
  这次准备工作不同寻常。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上一次踏上美国国土,还是1950年赴安理会申诉朝鲜问题。中方在美国没有任何外交机构,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美国纽约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还有一件事,是行前不能忘记的,那就是感谢为恢复中国席位做出贡献的“两阿提案”23个提案国。11月3日晚,外交部在人民大会堂为此举行宴会,包括苏联在内投票赞成提案的国家使节应邀到会。海容作为赴联大代表团副代表,与其他代表团领导出席了这次宴会。
  原来,10月25日获悉席位恢复后,外交部上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一时忽略了感谢提案发起国和赞成国。总理发现后,指令有关部门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向发起国政府发去感谢电。“这一课”上得很有必要。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帮助过自己的朋友。人和人是这样,国与国又何尝不是呢?
  总理送行
  11月8日晚,外公召见中国出席第26届联大代表团的负责同志,总理和姬鹏飞代外长作陪。参加会见的包括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团代表符浩、熊向晖、陈楚、副代表唐明照、安致远、邢松益鸟 、王海容等。
  那天外公兴致很高,把“林彪倒台”和“恢复联合国席位”列为中国在1971年的两大胜利。外公提出,代表团离京时要高规格机场欢送,政治局委员全体出席。海容记得,他还激励代表团成员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忙碌的准备工作一直进行到出发当天的凌晨。1971年11月9日上午9时,代表团到达北京首都机场。各界代表四千多人已等候在此,准备举行隆重欢送仪式。在外公做出“规格似宜高一点”批示后,在京的政治局委员除年老多病者外,几乎全体到机场,他们是:周恩来、叶剑英、张春桥、姚文元、李先念、纪登奎、李德生。组成这样的阵容欢送一个由外交部副部长率领的代表团,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由总理亲自欢送,在海容一生中也是唯一一次。
  团长乔冠华及代表团成员绕场一周,向挥动花束、彩带、敲锣打鼓的群众和前来送行的各方面负责人告别。总理及代表团成员还特别同前来送行的柬埔寨、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使节一一握手,感谢他们的政府和人民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所做的努力。周总理在飞机前和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飞机开始在跑道上滑行。在总理的带领下,在北京初冬的寒风中,中央领导依然不断挥手致意。飞机升空后,地面上的欢送人群才逐渐散去。
  代表团成员激动地看着窗外,许久之后才在各自位置上安顿下来,大家毕生难忘今天这个时刻。这一天难忘的还有一件事,代表团成员的亲属都来机场送行。海容记得,自己4岁的小侄子也来了,还找到一个小伙伴,在机场玩得很开心。
  中午飞机到达虹桥机场。那天刚刚下过一场小雨,机场的空气十分清新。参照北京的规格,上海市的负责人几乎全数出动来此迎接,并摆下螃蟹宴送行。江南秋高蟹肥,正是品尝公蟹的最好时机。在上海只是短暂停留,每个人都紧张而激动。随后,大家登机,海容等代表团领导在头等舱落座。下一站就要离开祖国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初到纽约
专机在飞往法国巴黎的路上,途经在缅甸的仰光、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埃及的开罗和希腊的雅典。四国政府均派人到机场,向刚刚恢复联合国席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致意!11月10日,代表团到达巴黎。为早日参加会议,只作短暂停留。11月11日乘坐法航飞机,经过7个多小时的飞行,到达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美国纽约。
  来迎接的有新闻媒体记者,以及联合国总部的礼宾司官员和阿尔巴尼亚等二十多个友好国家的使节。乔冠华在机场发表了准备好的书面讲话。讲话经外公审阅,言简意赅,表明了中方此行所怀的良好意愿。纽约机场欢迎仪式结束后,代表团随即前往由先遣队准备好的下榻饭店——罗斯福饭店14层。代表团的所有人,除了乔冠华(1950年11月赴联合国安理会陈述朝鲜战争情况)和熊向晖(1947年至1949年赴美留学)、唐明照(美共中国局书记)、唐闻生(1943年至1952年在美出生并度过童年),都是第一次到美国。一切都那样陌生。
  联合国“中国日”
  11月15日上午10时,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在联合国礼宾司负责人的带领下,步入联合国会议厅。大会于上午10时30分开始。第26届联大主席马利克致欢迎词。主席致辞后,是全球各地区代表致欢迎辞:科威特代表亚洲,捷克斯洛伐克代表东欧,荷兰代表西欧,丹麦代表北欧,摩洛哥代表阿拉伯世界,先后致辞。
  21年来,一直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美国,其驻联合国大使乔治·布什以东道主身份上台致辞,欢迎中国代表团。本来,在美国代表东道国致辞后,按照原有安排,欢迎中国代表团的议程已告一段落。但是,会场上热烈的气氛促使大会主持者改变只允许各地区代表发言的安排,各国代表开始不受限制地接连上台发言。阿尔巴尼亚、法国、阿尔及利亚、智利、布隆迪、哥斯达黎加、赞比亚、古巴……这些提案国或投票赞成国代表在发言中热烈祝贺中国代表团,祝贺中国重返国际社会。
  21年来一直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但在近10年来与中国关系渐趋恶化的苏联及东欧各国,其驻联合国使节也纷纷上台致辞,祝贺中国代表团。特别是,为体现友好,匈牙利代表是用汉语致辞的。
  祝贺中国代表团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发言一直持续到下午6时,共有57个国家代表发言。本来当天原定召开世界裁军会议,但却成为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日。
  下午6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的发言时间到了。这次发言,是中国首次面向全世界各国代表阐述中国对世界重大问题的立场。七八千字的发言稿由外交部主持起草,经总理反复修改,呈外公最终定稿,集中了中国外交政策决策者的思想。“我们主张,任何一个国家的事,要由这个国家的人民自己来管;全世界的事,要由世界各国来管;联合国的事,要由参加联合国的所有国家共同来管,不允许超级大国操纵和垄断。超级大国就是要超人一等,骑在别人头上称王称霸。中国现在不做、将来也永远不做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欺负别人的超级大国。”
  在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发言期间,各国代表聚精会神倾听。发言结束后,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随即,几十个国家的代表走到讲台前与乔冠华握手,这在联大历史上是空前的。据代表团工作人员、资深翻译过家鼎回忆:中国代表团事先准备好的300份团长发言英文本和法文本被一抢而空,翻译只得回旅馆重新打印,继续散发。
  1971年11月15日,这一天实际上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的中国日。
  

“中国胃”的烦恼
在纽约度过的37天里,有一件事让代表团同仁很是头疼,那就是——吃。尤其是海容,她基本不吃西餐。
  在美方每天提供的自助餐中,并非没有受中国人欢迎的饮食,比如早餐时每人一小杯橘汁,很是鲜美开胃。美国盛产柑橘,橘汁很常见,在当时中国则不易喝到。可在主食方面,中美两国的差距是比较大的。时间长了,大家的“中国胃”有苦不堪言之感。据亚非司女干部李松龄回忆:美国人会在正餐时提供一大块长方形牛肉,用叉子按下去后会有鲜血渗出,据说这是罗斯福旅馆的名菜之一。大多数中国人对这样的牛肉下不了口。出于好奇,吃两口可以,全数吃下者则为数不多。
  代表团有3位随行厨师,本来完全能满足大家的需求。不过住在东道主旅馆里,起伙的事情不好说出口。外公在1973年军委扩大会议时,还提起海容向他诉的苦,说在美国吃不习惯……
  好在大家想出一些办法,比如把中国酱豆腐抹在美国面包上,味道还真不错。只是李松龄记得有一次,一位与中方比较熟悉的美国客人来代表团驻地做客,不明就里地用叉子把整块酱豆腐送进嘴里,真是难为他了。
  海容对每日的西餐最不习惯,后来中国驻加拿大使馆伸出了援手,紧急运送了一些佐餐的食品。海容记得,自己找了一瓶榨菜,于是就有了真正的美味了。终于,有一天,久违了的鸡丝汤面又出现在代表团就餐的饭厅里,香鲜异常。这是在代表团上下达成一致后,经过与旅馆友好协商,特许中国厨师做的。
  12月18日,代表团成员回国。22日下午抵达北京,受到了与欢送同样隆重热烈的欢迎。周总理仍率曾去送行的政治局委员来到机场,江青也出席了欢迎仪式。大家走下飞机时,中央领导上前亲切握手。接着,代表团成员绕场一周同欢迎群众见面,这时,机场上锣鼓喧天,一片欢腾……
  回国后的日子也不轻松。美国特使黑格12天后就要来华,为尼克松打前站,时间紧迫。海容和她的同事们马上又要投入一场新的战斗之中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布什访华想到的
2005年底的一个冬日,我开车去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办事。没想到,往常停车的国博北门禁停。我围着国博绕了一圈也没找到车位,最后停在了几公里外的北京饭店门口。那是上世纪70年代北京知名的涉外饭店,据海容介绍曾是高级代表团住的地方。
  看到长安街路灯杆上飘扬的中美两国国旗,我意识到今天是美国总统小布什来华访问的日子。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已是他在任期内第三次访华了。
  寒风中,街道上的行人各自赶路,马路上的车辆时停时行,一切如常。看来,除了对某些地段停车有限制外,美国总统的访问没有对北京市民产生太大影响。然而从我向海容请教和自己的调查可知,33年前尼克松总统的那次访华,动静之大,绝对是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可以说,整个北京都为之动员起来。
  我的意思不是苛责前人。相反,如果没有1972年2月那次成功的“破冰之旅”,如何能想象今天美国总统几乎每年来华一次,每次又几乎是“静悄悄”来去呢?前人的这份遗产,我们绝不能忘记。
  国博的事情办完后,朋友约我去长安街上的中国大饭店谈事。此时已是中午,冬日的阳光格外温暖。在步行去北京饭店取车的路上,我瞥见香港电视台的主持人正在街边手持话筒,显然是在报导布什访华的消息。在她身边,是匆匆走过的行人。
  到达中国大饭店后,停车又遇到问题。这里也设为禁区。会有谁来呢?我在心里问道。在饭店大堂,彬彬有礼的保安人员请客人留步几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