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王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昙花王朝-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提前搞好关系总没错。于是,他们就集体去东宫朝贺杨勇了。杨勇的头脑更简单,命令东宫派出仪仗,奏响天子礼乐,摆出场面来接受众位官员的朝贺。杨坚远远地听见东宫传来天子之乐,吃惊地下令追查。最终,追查的结果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杨坚下决心,要舍弃杨勇这个太子。   

  平心而论,杨勇并无什么大的过失。他的确犯了很多错误,比如宠爱云氏、追求享受、窥探皇帝言行、接受官员朝贺等,但这些错误不至于让杨坚和杨勇父子形同仇敌,恩断义绝。杨坚的多疑敏感,对权力的强力维护;杨勇的心智粗疏,对政治一窍不通;父子母子之间又缺乏沟通了解,是导致这场家庭纠纷的主要原因。   

  杨坚一共有五个儿子。长子杨勇缺乏心机,言行直来直去。   

  三子杨俊被封为秦王。杨俊奢侈无度,崇信佛教又好色霪乿。杨坚任命杨俊为并州总管,把山西交给秦王。可杨俊在任上只知道聚敛民财,奢侈享受,还搜罗美女,胡作非为,最后发展到违制建造宫殿的地步。   

  杨俊的王妃崔氏出身名门望族,和婆婆独孤皇后一样嫉妒成性。崔氏看丈夫在外面拈花惹草,很少来自己房中亲热,竟然在水果中下毒要把杨俊毒死。可能是第一次杀人,崔氏的毒药量放得不够,没有把杨俊毒死,只是毒残了而已。   

  杨坚知道这桩人间悲剧后,下诏赐死谋害亲夫的崔氏,同时免去杨俊官职,拉回京城来囚禁起来。大臣们纷纷上奏,认为杨坚对儿子的处罚太重了。杨坚坚持说:〃我不仅是五个儿子的父亲,还是天下亿万百姓的父亲。如果对儿子就要法外施恩,为什么不为皇帝的儿子专门制定一套法律呢?〃   

  杨俊身子瘫了,官制也没了,躺在床上很后悔,上表谢罪。杨坚不仅不安慰瘫痪的儿子,还下了一道严厉的诏书痛骂了杨俊一顿。杨俊羞愧难当,病情加重,死了。         

BOOK。▲红桥▲书吧▲  

第45节:第四章 说不清的家事(3)         

  杨俊的死,不能算是善终,但也称得上是自然死亡。他留下两个儿子:杨浩、杨湛。   

  四子杨秀被封为蜀王。杨秀性情暴躁,为人残酷,曾经生剖死囚,取胆为乐。杨坚一直很讨厌这个儿子,曾对独孤皇后说:〃杨秀不得好死!我活着的时候,他不会出什么事情;但等我死了,杨秀肯定会造反。〃尽管如此,杨坚仍然让杨秀去统治四川地区。结果杨秀在四川〃违犯制度,车马被服,一拟天子〃,关起大门做起小皇帝来。   

  次子杨广被封为晋王,各方面表现都比兄弟们强,是五子中的佼佼者。开皇十七年(597年),史万岁远征云南凯旋,途中分别拜访了秦王杨俊和晋王杨广。杨俊亲自接见了史万岁,好奇地向他打听云南的奇闻逸事,索要虏获的奇珍异宝。杨广也亲自接见了史万岁,〃虚衿敬之,待以交友之礼〃,和史万岁谈的也都是军国大事,如何安定南方,如何驾驭突厥,等等。杨广和杨俊为人的高低贤愚,一望即知。   

  杨广很小的时候,就名声在外。据说他七岁就能写诗,一生文学作品结集五十五卷(流传下的有严可均《全隋文》收录的文章一百多篇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的诗歌四十四首,皆有据可查)。杨广对自己的文学才能相当自负,当了皇帝以后曾对群臣说:〃天下人都说朕是承藉绪余而有四海,可就是让朕与士大夫们一起比赛高下,也应当由我来做这个天子。〃   

  杨广真的这么有才吗?有他写的诗作证。杨广曾写过《季秋观海诗》:   

  浮天迥无岸,含灵固非一。   

  委输百谷归,朝宗万川溢。   

  如果不事先说作者是杨广,很多人都以为这首诗的作者是曹操那样的一代豪杰。杨广还写过一首《春江花月夜》,对景物特点的拿捏非常到位,意境优美: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成年后,杨广历经磨炼,南平吴会,统一天下;北却突厥,建功立业,在五个兄弟中功绩和声望最高。这一点,就连杨广的敌人和日后唐朝的君臣们也不否认。   

  能干的人不少,既能干政治上又成熟的人则少之又少。杨广就是那少之又少的人群中的一分子。   

  杨广知道父母提倡节俭,个人生活也十分俭朴。晋王府里没有任何古物珍玩,也没有娇姬美妾,全府上下都衣着朴素,饮食平淡。王府里的乐器常年不用,都蒙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杨广过着清教徒一样的生活。杨广知道父母很重视个人道德,知道母后很看重家庭生活,于是表现得关爱百姓、平易近人、夫妻恩爱。   

  一次,杨广外出狩猎突遭暴雨。侍卫送上油衣挡雨,杨广拒绝说:〃士卒们都在大雨中淋着,我岂能独自避雨?〃每次,皇上和皇后从大兴派遣太监宫女去杨广府中办事,无论地位高低,杨广都和王妃萧氏在门口亲自迎接,设宴款待,临别了还捎带上一些江南的土特产。杨广长期在江南当总管,但他的美德盛传在关中地区,这些太监宫女们传话的功劳不小。从上到下都在称赞杨广的 。   

  独孤皇后有点不相信,派人暗中考察杨广的私生活,结果发现杨广和王妃萧氏每天同寝共食,就和父母杨坚和独孤皇后一样。江南是个好地方,游玩的地方多,财富积累也快,美女就更多了。杨广能够克制住内心的欲望,十多年来洁身自好,清廉为政,夫妻恩爱,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欢◇迎◇访◇问◇。◇  

第46节:第四章 说不清的家事(4)         

  杨广牢牢压制住物质、女色和声乐等方面的享受欲望,是为了实现内心埋藏的更深、更大的欲望……政治欲望。   

  杨广前半生过得非常顺利,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比哥哥杨勇晚生了一年多。结果杨勇成了太子,自己却只能镇守江南。但凡能力高强、功劳卓著的人,往往会萌生出强烈的政治欲望。杨广的政治欲望就是能够当皇帝,治理江山,他觉得自己有能力也有资格做到。为此,他首先要取代哥哥杨勇的太子地位。   

  杨广清楚哥哥的弱点,所以反其道而行,任何事情都严格遵照父母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随着事态的发展,杨勇被废似乎成了定局。杨广思考着怎么让自己取而代之了。   

  在江南,杨广政治上和宇文述搭档合作,血缘上两人是亲家,在关键问题上老找宇文述来出谋划策。杨广问宇文述怎么抓住机会把杨勇踢下去。宇文述说:〃皇太子失宠已经很久了,晋王您仁孝道德闻名于世,而且还有大功,皇上和朝廷都知道。这太子之位非您莫属。但是废立太子是国家大事,涉及父子骨肉亲情,并非简单的事情。现在皇上对丞相杨素言听计从,而杨素很信任弟弟杨约。我认识这个杨约。请晋王派我去京师出差,我暗中与杨约相见,共图废立大事。〃杨广大喜,让宇文述带上大量金银财宝(可见杨广平时的清廉是装出来的)进京。这是开皇二十年(600年)的事情。   

  大理少卿杨约和哥哥杨素走得很近,杨素有什么决策事先都和他商量。宇文述一到大兴,就和杨约套近乎,多次宴请,几番奉上大礼。一次酒醉,宇文述把江南的看家珍宝都拿了出来,请杨约观赏。杨约贪财好利,对这些珍宝垂涎欲滴。宇文述趁机提出赌博,用珍宝作注,杨约马上点头答应。三下两下的,所有的珍宝就都进了杨约的腰包。杨约暴得横财,心里很过意不去,就回请宇文述吃饭。   

  宇文述这才在饭桌上告诉杨约:〃那些宝贝都是晋王送给杨公您的,希望您能喜欢。〃杨约大惊说:〃为什么要送给我?〃宇文述说:〃自古贤人君子,莫不与时俱进,以避祸患。杨公兄弟二人,功名盖世,大权在握,已经有几年了。杨家得罪的朝臣数不胜数,他们正咬牙切齿,伺机报复呢!而其中东宫的太子最恨杨丞相不能让自己为所欲为。杨家虽然和皇帝关系密切,但危险重重啊。一旦哪天皇上〃弃〃群臣而去,你们拿什么保护自己?〃   

  杨约心里〃咯噔〃了一下,是啊,月盈则亏,登顶则衰,杨家未来怎么办?只听宇文述继续说:〃幸好,太子并不讨皇上和皇后喜欢,皇上一直想废黜他。这些情况,杨公兄弟二人应该是知道的。如今要拥戴晋王为新太子,还不是尊兄动动嘴巴的事情?如果真能将晋王扶为太子,那是大功一件,晋王一定会铭记在心。那么杨家就可以去累卵之危,而成泰山之安了。〃   

  杨约被宇文述说服了,随即去找杨素。杨素琢磨杨广的意思,觉得很有道理,决定联合杨广,保全富贵。从此,杨素与宇文述在京城里张罗起废立太子一事来。   

  杨素开始有意无意地在杨坚的耳朵边说杨勇的坏话,有的时候也散布一些小道消息。杨坚和杨勇的关系已经很疏远了,这些坏话很有市场。杨素进而私自裁减东宫的护卫,开始排斥那些反对废黜太子的大臣们。   

  高颎还是丞相的时候,杨坚曾经就废立太子的事情探过他的口风。杨坚说:〃听说晋王王妃萧氏有神明相助,说晋王日后必定拥有天下,你怎么看这个传闻?〃高颎明确表示反对:〃长幼有序,岂可骤废!〃杨坚只好就此打住,不再〃挖掘〃下去了。独孤皇后知道后,更加记恨高颎。这可能也成了高颎罢官,杨素继任的一个原因。         

※虹※桥※书※吧※BOOK。※  

第47节:第四章 说不清的家事(5)         

  开皇二十年(600年)年中,夺嗣斗争白热化。晋王杨广亲自出马,来大兴博取更广阔的政治前途。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独孤皇后哭诉道:〃太子对儿臣不满,屡次派刺客谋杀儿臣。儿臣侥幸逃得性命,就是想来京城再看母后一眼。〃   

  独孤皇后对杨勇的怨恨已经根深蒂固了,不假思索地相信了杨广的一面之词。她听杨广这么孝顺,而杨勇竟然那么大逆不道,肺都要气炸了,恶毒地攻击起大儿子杨勇来:〃杨勇就是个不成器的东西。早先,他抛开正室,和云氏混在一起。现在你父皇和我都还在,他竟然就谋害你们兄弟,倘若他日成了天子,难道还要你们兄弟向云氏那个妾室跪地求饶,讨得一条生路不成!〃   

  杨坚和独孤皇后夫妇早就有以杨广代替杨勇为太子的意思。现在,杨坚听说杨勇竟然派刺客谋害杨广,觉得废立太子一事已经迫在眉睫了。杨勇不能不废,杨广必须早日成为太子。   

  十月,杨坚召集权臣,宣布太子杨勇〃情溺宠爱,失于至理,仁孝无闻,昵近小人〃,列举了种种恶行,废黜了杨勇太子之位。   

  杨坚说:〃我这个大儿子一直就不是个合格的太子,将来肯定就是个昏君。皇后早就劝我废掉他了。〃在杨坚看来,杨勇不仅能力功绩比不过杨广,而且道德败坏,野心勃勃,已经无可救药了。在许多大臣心中,因为杨勇的多数行为的确有失检点,不知轻重,给他们留下了极其恶劣的印象,进而认为杨勇的本质有问题。所以,杨坚夫妇和多数大臣都认为废黜杨勇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杨勇也被叫到朝堂中,亲耳听到废黜的消息。他当场大哭,泪水沾湿了胸前的衣襟。杨勇跪地,语无伦次地表示认错,表示一定要痛改前非。奇怪的是,杨勇对二弟杨广所谓的刺杀指控没有半句辩解反驳的话。也许杨勇宽仁忠厚,不以为意,也许杨勇被吓傻了,忘记辩解了。总之他的表现给人的感觉是承认了所有的罪过和指控。   

  杨勇之后都被囚禁于府内。这时候,他才感觉到对自己的指控,尤其是谋杀弟弟的指控是捏造的(起码说是偏离了自己的本意),屡次上疏诉冤。   

  杨勇是太子的时候,杨广、杨素等人就没让他能和杨坚、独孤皇后充分交流,现在更是不会让这些鸣冤信交到皇帝手中了。杨素最先拿到这些信,一律销毁,不许上奏。后来杨勇实在没辙,竟然爬到院子里最高的树木的顶上去,冲着皇宫方向大声喊冤。许多人都听到了,把这件奇闻传到了杨坚的耳朵里。杨坚问,杨勇这人到底怎么了,杨素赶紧接茬,八成废太子疯了,胡喊乱叫。杨坚说,那让人去给他看看病。杨素就带着人去了,回来说废太子的神经病很严重,怕是治愈不了了。杨坚摇摇头,对杨勇完全放弃了,不闻不问。   

  后人评价历史往往喜欢〃事后诸葛亮〃,为杨勇的被废耿耿于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