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信息战中,“争夺信息控制权”即“制信息权”,不仅仅在“信息领域”开展,更多是在非信息领域展开,因此,它也不是用“作战行动”这样的词所能概括的。如果用“对抗双方争夺信息的战争”,就比较确切了。“争夺信息”的涵盖面要宽得多,既包括“信息空间”,又包括“信息资源”。
其次,作为释文,“作战对象是对方的各种信息系统以及有关设施,任务是获取、使用和控制各种信息,对对方获取、使用信息实施干扰和破坏,以取得信息优势”,更是不完整的。传统的武力战是把人作为主要作战对象,信息战也不例外,只是把“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变为“保全自己,控制敌人”。人永远是战争的主体。因此,单就军事意义讲,信息战作战对象是对方的认识系统和信念系统,认识系统主要指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信念系统指人的思想、精神和思维能力,而这是信息战最重要的打击目标,既可以影响和削弱对方指挥控制能力,又可以影响、制止或改变对方决策者的决心以及由此引发的敌对行动。新版《新华词典》认为信息战“作战对象是对方的各种信息系统以及有关设施”,还是见物不见人;至于信息战的“任务是获取、使用和控制各种信息,对对方获取、使用信息实施干扰和破坏,以取得信息优势”,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信息优势的取得,不仅仅取决于制信息权,还有赖于人的精神优势。
造成这样的错误,主要是对信息战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如果我们的国民这样认识信息战的话,那将是我们的悲哀!
虽然我的这些做法太弱小了,但我还是要呼吁。
文抄公现象古已有之,“天下文章一大抄”就反映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和顽劣性。尤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浮躁的情绪、金钱的驱使,加上法律意识的淡薄和掩耳盗铃的侥幸心理,使这种现象有呈泛滥之势。《信息战与反信息战:怎么打》的责编也坦承,军事通俗读物的抄袭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急功近利,以后再做此类书肯定会采取慎重的态度,严格选择作者。我认为这位编辑的判断和态度无疑是正确的。这几年,随着信息战威力日益显著,人们对信息战的关注也就随之升温,出版商、著作者给予极大的热情也无可厚非。问题是,你对这个问题一巧不通,或者似懂非懂,像《中国问题报告》的作者,而且在同一问题中,一会儿把信息战称之为战争形态,一会儿又说成是作战样式,连信息战是什么东西也没有搞清楚,就洋洋洒洒谈信息战,实在是害人不浅。就像我们有些人,不懂计算机、不懂英语,照样能够编专业教材一样,但人家毕竟是编辑者,而你却是所谓的著作者!还有一些人的心态很难琢磨,似乎在自己的文章书籍言语中,能够引上古人的、伟人的,最好是外国人的一句话,就显得特有档次,特有文化。而要是引有今人的、小人物的,尤其是中国人的东西,他就会跌破身价了。然而他又想成名成家,自己又超越不了别人想出更好的文字,只有大胆地剽窃。我发现抄袭我的文字,主要是结论性的、对策性和理论性很强的内容。我多次说过,在信息战研究上,我是一块顽石,你想绕也绕不过去的。
21世纪到来之后,学术界纷纷对20世纪进行全方位的总结。2001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姚有志少将主编的《20世纪战略理论遗产》一书,这本由14位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著作提出了20世纪十大战略理论遗产,一是地缘战略理论,二是海权论,三是空权论,四是机械化战争论,五是核战略论,六是高边疆战略,七是信息战理论,八是总体战理论,九是局部(有限)战争战略理论,十是人民战争思想。应该说,该书的权威性是无可质疑的,书中对我的评价是:
中国对信息战的研究也起步较早。早在80年代中期,中国军事理论界就开始研究信息战的有关问题,并发表了一些论述信息战概念的文章。某部军官沈伟光于1990年撰写(应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信息战专著《信息战》。他在书中指出:“信息战具有与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出现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军事领域的第三次浪潮。”该书预言,未来将出现“信息化军队”、“信息宪兵”、“信息联盟”、“信息边疆”等,这些观点都是很有预见性的。
还有一本书,是解放军军事统筹学会组织编撰、昆仑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的战略遗产》,也对20世纪重大军事战略理论进行了评价,信息战理论同样列为其中。该书认为,1985年,我国青年学者沈伟光首次提出信息战概念,他释义为:广义是指“军事集团抢占信息空间和信息资源的战争”,狭义是指“战争中交战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
学术界对我的评价也是我研究信息战时所期望的,我确实想把“信息战”与“海权论”、“空权论”一样,影响和改变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当然,我当时是把信息战作为21世纪的战争来对待的,没想到它来的那么快。
其实早在1999年,第14期《中华英才》画报用整整4个页码的篇幅介绍我的学术研究情况,并称我为“全球最先按响信息战警铃的人”,当年第11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认为我有五大理论成果:
一、提出信息战概念。认为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战,不是单纯的作战样式、方式的改变,而是战争形态的改变,并带来作战指导思想的巨大变化。其要点:战争战略目标的“软化”;信息威慑成为新的威慑手段;军队的行动取决于制信息权;作战目标的选择以打乱敌方决策程序为主;火力运用从打覆盖面转为“点穴”;指挥体系趋于扁平化;信息战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全民战;谋略的运用更加丰富多彩。随后,又提出“遏制信息战——知识军事的时代使命”的重大课题。
二、提出新的战争观。认为“少流血”、“不流血”的战争已经出现,战争的非暴力属性已经被揭示;战争不仅是政治的继续.也可能成为非政治群体、甚至个人谋取利益、显示其存在的一种手段;“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正在变为“保全自己,控制敌人”,寻求利益平衡点;战争性质已难以用正义或非正义来区分,已带有多元的色彩。
三、提出建构信息时代国家安全体系。认为军事威胁不只是大兵压境,来自网络威胁同样值得警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应学会利用各种传媒打信息战;网络上的经济打击应引起高度重视:“文化侵略”、“生态侵略”将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早在15年前,他就提出“信息边疆”的概念,近几年提出“信息边界”的理论,呼吁建设精神武装,建立信息警察和信息防护部队。
四、提出思维战、领导者战争等理想战争的设想。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还无法想象它先于人类而消亡,但把握、延缓、遏制战争的爆发和升级是可能的。设想把战争局限于“信息”和“思维”的范畴,至多以比试、竞赛、虚拟的方式进行,甚至带有观赏、警示的作用。
五、提出培养“能够回家打仗”的军事人才。认为信息技术的通用性填补着军与民的鸿沟,信息战模糊了战场与社会的界限。那些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专家,一旦站在军事战略的高度上观察、思考,就可能成为新的战争舞台上真正的英雄。因此,他一直在筹划建立我国第一个信息战研究所,制定信息战遏制战略,完善信息战理论,培养信息战研究人才;同时在一些军内外高等院校开设课程,普及信息战知识,造就一大批21世纪国防建设的急需人才。
今天看,我的有许多观点是经过历史检验证明是正确的,我的一些文章,你想改动一个字也是困难的。你要绕过去了,你的内容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他只有大段大段地抄袭你。随着军事出版物的热销,这种丑劣现象也随之增加,如不加以制止后患无穷。
我国加入世贸就意味着国门的彻底打开,知识产权领域的打假尤其紧迫和重要,自主知识产权不再是哪一个人的个人行为,而是一个国家生存的支点。从更深层次上说,思想和技术的原创性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助推器,谁扼杀了这种原创性,谁就是人类的敌人。因此,对这些剽窃行为,我们再不能坐视,必须提升到维护知识产权的高度来认识,坚决予以制止,首先从道义上加以谴责,必要时还要运用法律的手段坚决予以打击。
我们需要继承传统,也需要借鉴精华,但思想和技术的原创性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助推器,谁扼杀了这种原创性,谁就是人类的敌人。因此,对这些可耻的剽窃行为,我们再也不能坐视,一是从道义上加以谴责,主要是通过舆论进行揭露。尤其是对付文抄公们,这一招还是管用的。从现阶段看,“文抄公”们的主要目的似乎还是为“名”所惑,“利”在其次,这比经济领域的打假容易得多。毕竟文抄公们属“舞文弄墨”者范畴,为“名”者最胆颤的还是“斯文”扫地。我已搜集20多本严重抄袭我成果的书箱和一些文章,如果文抄公们还不醒悟,仍不住手,我就要把这些劣迹一一公诸于众,将信息战研究领域的“文抄公”一网打尽。二是运用法律的手段坚决予以打击。在我国,应该说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律是较为完善的,我个人的理解,《著作权法》是保护理论的原创性的,《商标法》是保护品牌的,而《专利法》是保护发明的。但处罚力度还要加强。这么做可能会使使一些人难堪,甚至会得罪一些人,但也是为了挽救这些人,以换回知识产权界一些干净的天空。
不是尾声
2004年9月20日上午,###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五点希望,在最后一点时指出:“希望军队切实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毛主席、小平同志一直十分关注的一件大事,就是实现统一全中国。解决台湾问题,我们要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决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一项重大政治原则。军队必须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做得越好,就越有可能争取到和平统一的前景。全军同志要坚定决心、树立信心,勇敢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4年9月29日,中国新任军委主席###在观摩指拥信息系统演示并会见全军司令部建设会议代表时再次强调指出,抓紧搞好军事斗争准备。
军队是国家政治、外交的工具,主要任务就是时刻准备打仗,不准备打仗要军队干什么?除了打仗,这种准备重要意义还在于战略威慑,威慑我们的敌人,既练为战又练为看,从而为了给和平增加砝码。
谁是我们的敌人?敌人的外延可以拓展得很大,知识是敌人,研究课题是敌人,自己是最大的敌人。没有敌人,就没有竞争对手了,社会就不能发展了。只能怀念敌人才能不忘记敌人,才不会被敌人所消觑觎。但这里谈论的敌人,是战争打击的目标。
在本书结尾的时候,还是应该回答开篇提的问题:会不会打台湾?
可以肯定,对中国大陆来说,台湾人民不是敌人,只是少数搞###的台湾领导人,这只要打领导人战争便可以解决的。那么,我们的假想敌是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这样的战略目标不是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制定出来的,应有严密的数据模型分析和比照。尤其是我们不能照搬美国、前苏联这样的军事强国发展模式,丢了自己的特色,更不能被台湾等地区和小国的战略牵着走,以免军事投资失效,丧失战略主动权。
写到这里,本书还没有完,总计31章节约6月中旬修改完,因为这些内容涉及怀念敌人的思路,需认真对待!13175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