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保护的那些七嘴八舌空谈的学生和新闻记者则宣称。恢复帝制是不可能的。共和制度是国民意志唯一的表达方式。我可以毫不犹豫地断言,他们这种无知的偏见和对共和的幻想错了,恢复帝制运动将赢得绝大多数人发自内心的拥护,他们欢迎它,不仅因为天子至高无上的思想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建筑在孔圣忠君之道的牢固根基之上。而且由于现在共和政权从中央到地方无不**麻木和混乱无序。我可以预计,李鸿章总统将用毕生的精力去推动中国的宪政事业,并将自己的一切献身于中国人民的幸福与进步!”
这一份《泰晤士报》不是伪造的,李鸿章拿在手里,戴上老花镜看了半响之后。对李经方的话深信不疑,然后低头若有所思。对李经方说:“我知道了,你先出去吧。”
过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三十岁的李经述跛着腿,端着一碗参汤敲门进来,端到案前,道:“父亲,夜已经深了,怎么还不休息?我刚在厨房亲手给您熬了一碗参汤,趁热喝吧。”
李鸿章抬头看了李经述一眼,目光里露出一丝少见的慈爱,虽然他对这个懦弱多病的嫡亲长子有太多的不满意,但对李经述的孝顺,还是让他觉得无比温暖,开口道:“难得澹园一片孝心。你先放下吧。”
李经述为李鸿章的赵氏夫人所出,生下来就长两虎牙,眼睛炯炯有神,亲友们都感到很惊奇,认为大概“龙子”下凡,连一向善于识人的曾国藩见了,都忍不住夸奖“此公辅器也”,预言李经述将来必成大器。小时候李鸿章的母亲李氏对孙子也是疼爱有加,逢人便说:“其父固亦如此,此子必肖其父。”
李鸿章自然也是望子成龙,五岁开蒙,督课甚严,但是李经述终不成器,到三十岁了,还赋闲在家,也不善于和人打交道。不过李经述倒是孝顺得 ;“呆”,他的母亲赵氏常年患有肝病,经年不愈,发起病来剧痛不止,李经述总是衣不解带地在旁服侍,亲尝汤药。他还到处打听治病良方,有一次听一位土郎中说这病要用亲生儿子的肉和药以进,才能治愈。李经述真从自己的手上剪下一块肉来,和进母亲的中药煎熬,呈送老母,可惜他母亲的病并未好转,前年撒手西去,李经述悲痛欲绝,每念母恩便要伤心哭泣,每哭必喘,以至于常常昏厥,又一次滚下台阶,把腿给摔跛了。
李鸿章这时问在书房内的李经述:“痴儿,你将来有何打算吗?”
李经述道:“父母在,不远游。父亲的年纪大了,我随侍在侧,调理饮食起居即可,其他的不敢多想。”
李鸿章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但也没说什么,挥挥手,让李经述退出书房。
看着李经述离去的背影,李鸿章生平第二次掉了眼泪,他年纪越大,心头越为这个孝顺儿子的前途担忧,觉得自己叱咤风云一生,最好能在临死前,给李经述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李鸿章这一次力推君主立宪,也有为李经述考虑的意思,他想等自己百年之后,就把君主之位传给李经述,这样李经述做个虚君,也很安全。
于是,李鸿章遵循旧制,在天坛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和祭孔仪式,现场还奏起了改良版的远古礼乐,这一次祭祀盛典的规模空前,除了日本以外的各国驻华公使、少数民族的王公和蒙古的活佛尽皆来朝,各地督抚和将领也纷纷来朝贺,宋骁飞却因为在天津忙于练兵为由,没有来参加这次盛典,李鸿章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第六章 不一样的甲午战争(2)
ps:
求订阅支持
宋骁飞没有到北京天坛参加盛大的祭天仪式和祭孔仪式,李鸿章总统很生气,为了保证皇帝的登基大典顺利进行,他解除了宋骁飞海军总长和陆军总长的职务,只保留了北洋军官校长一职。李鸿章接着任命丁汝昌为海军总长,掌管北洋水师,还重新启用在朝鲜战场上大败的叶志超任陆军总长,刘铭传、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曹锟、邓世昌、刘步蟾等陆海将领纷纷表示不平,军队差一点哗变,宋骁飞力压众异,让他们以国家大局为重,暂且忍耐。
叶志超和丁汝昌被委以重任后,对李鸿章感恩戴德,纷纷上书劝李鸿章尽快择日登基:“军中要求总统称帝的呼声太高,如果不能顺应民意,恐激起兵变,天下恐怕大乱!” ;李经方、康有为、张佩纶等人也加快了鼓动李鸿章君主立宪的力度,李经方东奔西走,康有为妙笔生花,张佩亮口若悬河,李鸿章终于很快宣布将实行君主立宪,计划将1895年定为“洪宪元年”,1895年1月1日正式登基,举行登基大典。
李鸿章举行加冕仪式的宫殿选在了勤政殿,整个大殿粉饰一新,地上铺了长长的鲜红地毯,一斤重的皇冠都准备好了。这时,朱象帝在玄洋社头目犬养毅的资助下,带着一百多武装分子,其中还有十来个日本浪人,于云南发动了起义,攻占了巡抚衙门。宣布独立,要守卫“共和”,保护“宪法”,全国受各党派控制的几百家报纸这时纷纷混淆视听,污蔑李鸿章是要登基做皇帝,舆论沸沸扬扬,多数中国人本来也就搞不清总统和皇帝有什么区别,吵到最后大家都不知道李鸿章是要搞君主立宪还是要登基称帝了。
日本见搞乱中国的目的已达到。加上丁汝昌掌管北洋水师后,为了节省开支,竟然取消了对马海峡、东海的巡航,还命令刘步蟾、邓世昌把九艘千吨级以上的铁甲军舰开到旅顺港待命。
日本已经担任元老枢密顾问官的西乡从道听说宋骁飞被李鸿章撤职,立即站起身高呼“天佑吾皇”,亲自担任海军大臣,迅速找智利海军买了 ;四艘军舰,分别是“卜拉德”号,这是一艘排水量近七千吨的大型铁甲舰。军舰上安装了八门主炮,主炮口径238毫米,航速却接近19节。性能和北洋舰队的“致远”号差不多。“白朗古恩卡拉达”号,排水量四千吨级,还有排水量2047吨的穹甲巡洋舰“额拉楚力士”号和“平度”号。智利政府很贼,听说了日本和中国交恶,快要爆发战争,适时地把自己四艘战舰价格全部翻了一翻。开价七百多两万白银,西乡从道一咬牙,不讲价就照单全收,花了血本。
同时,西乡从道让天皇任命山县有朋为陆军司令。领兵三万,进攻汉城。五十六岁的山县有朋是个强悍的战将。是日本军界第一无二的实力人物,明治维新后,多次赴欧洲英、法、德等国考察军事,归国后历任兵部少辅、大辅、陆军大辅、陆军卿、参军、参谋本部长,长期致力于日本近代陆军的建设与改造,1878年发表《告诫军人书》,强调勇敢、忠诚和服从天皇的旧有美德,反对民主和自由主义倾向,他也是《征兵令》的倡导者和制定者,他在任参谋本部长时,将日本陆军的变镇台为师团制,整顿陆军教育机构,创立军医处,为近代陆军的建立打下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因此,有“日本近代陆军之父”之称。
当时汉城只驻扎了一万新军,唐绍仪赶紧发电报向李鸿章求救,李鸿章这时不得不宣布推迟正式登基的日期,他让叶志超率领五万新军入朝支援,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把军队开到山东威海就拒绝再前进,要求李鸿章重新任用宋骁飞为陆军总长。刘步蟾、邓世昌接到丁汝昌把军舰开到旅顺港的命令后,也电报给宋骁飞请示,宋骁飞建议他们把舰队开到威海卫附近的黄海巡航,不要躲进旅顺港,刘步蟾、邓世昌听从了宋骁飞的建议。
这时,李鸿章只好请张之洞调拨新兵一万,以及枪支弹药,交给叶志超率领,支援入朝的守军。各地督抚也纷纷派兵支援,四川提督宋庆擅带领一万军队支援。叶志超总共又提兵六万,入朝支援唐绍仪。结果,在平壤大败,叶志超一路溃逃九百多里,兵败后退到义州一带集结,部队死伤一万多人,枪炮辎重尽皆丢弃,退回中国境内时,已经溃不成军,若非聂士成马玉昆所部在虎山拼死阻击日军,叶志超非全军覆没不可,日军仅用了五天时间就攻破了鸭绿江防线,叶志超退到凤凰城一带,安东,九连城,宽甸现尽陷日本敌手。
本土沦陷,国内民怨沸腾,李鸿章的威望大大下降,复民党在各地的起义不断,制造炸弹等恐怖袭击,李鸿章知道大势已去,于是宣布取消帝制,重新任命宋骁飞为陆军总长和海军总长,赶走日本人。
这时,俄国人见日本人在朝鲜有了大动作,中国陆军一败再败,俄国人觉得日本侵入辽东,会损害俄国的利益,就开始在边境调兵遣将,俄国太平洋舰队最近也在朝鲜海域频繁出没“观战”。
宋骁飞临危受命,面临的形势相当复杂和严峻,他该如何力挽狂澜呢?
此前,听李提摩太这么一说,李鸿章坚定了把中国变成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决心,他让李经方试探了一下淮军高级将领的态度,像刘铭传、丁汝昌等跟随他多年的大将,他们都巴不得李鸿章当皇帝,给他们封妻荫子,他们都支持李鸿章实行君主立宪,刘铭传更是拍着胸脯道:“我当初就劝他称帝了,谁要是敢反对,我刘六麻子负责剿灭他!”
第七章 不一样的甲午战争(3)
ps:
今日三更7000字,一更送到,求订阅支持
威海,别名威海卫,也叫威震海疆,地处中国海岸线的最东端,是中国距离日本、朝鲜最近的地方。威海战略位置显要,东南北三面濒临黄海,东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旅顺口成犄角之势,共为渤海锁钥,拱卫京津海上门户,宋骁飞担任北洋水师提督时,就已经加固了威海的海防,修筑了重炮台和港口。
在晚清时期,威海为山东布政使司登州府地,宋骁飞把战时指挥所设在了登州府衙,五万新军中,三万驻扎在登州,分兵两万驻守旅顺港,刘步蟾、邓世昌等海军将领也奉宋骁飞之命, ;带着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等九艘铁甲战舰在威海港口加煤待命。叶志超败退到金州半岛,宋骁飞将叶志超再次下狱,命聂士成接管剩下近五万联军,死守金州。
光绪六年初宋骁飞就是从登州城跟吴长庆会合,一起去朝鲜,一晃快十五年过去,往事历历在目,空气里充满一股湿润的鱼腥味,但吴长庆去早病死了,物是人非。这时中日还没有正式宣战,不过谁都知道,中日要开战了,登州城这个昔日繁华的通商口岸,大街上行人很少,显得冷清,除了一些日本学馆和洋行、药店还开门。
这些学馆和洋行、药店的门口,还挂着青天白日旭旗,这是日本军事特务组织玄洋社的精神旭旗,这种旗帜和日本的太阳国旗差不多,不仔细看还以为就是日本的太阳旗,宋骁飞对这旗子很敏感,因为历史上青天白日旗曾引起过巨大的争议。宋骁飞骑着高头大马。率军进城时,就发现这一不同寻常的细节,不只日本学馆和洋行、药店外悬挂着这小旗子。一些中国老百姓宅子的门楣也插了类似的旗子。
正所谓“攘外先安内”,宋骁飞知道。这些商户,实际上都是玄洋社派到中国刺探情报的,他进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冯国璋立即带兵查封所有日本学馆和洋行、药店,当天就逮捕了一百多名日本浪人,还有二十几户门口插有青天白日旭旗的中国人。
领头的三位中年日本浪人分别叫山崎一郎、钟崎一郎和藤崎一郎,在玄洋社里号称“三崎”。被五花大绑后,嚷嚷着他们是“良民,家有妻子儿女和父母”,宋骁飞坐在登州府的大堂之上。一拍惊堂木,道:“好一个良民!本帅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绝对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来人,把他们的和服扒了,看他们还嘴不嘴硬!”
六个牛高马大的山东亲兵扒了他们的和服。果然,他们都有栩栩如生纹身,一条张牙舞爪的青龙盘在他们的上身,胸口前的龙头还微微上扬,这正是玄洋社的标志。暴露了身份。
宋骁飞哼了一声,道:“你们现在还敢说自己是良民吗?我没猜错的话,你们纹身上的龙爪,就代表了你们在玄洋社里的等级,你们都是三爪龙,位置还不低。”
山崎一郎还要狡辩说:“龙纹身只是我们家乡的习俗…”
宋骁飞道:“看来不用点酷刑,你们是不会说实话了。”
宋骁飞命冯国璋先让他们求死不能,然后把登州府衙里原来的满清酷刑都用上了,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