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同治皇帝-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饶恕了妹妹。但大行皇帝仍然放心不下,认为妹妹有谋权篡位之心,为防止万一,当时留下一份遗旨,让我秘密保存,一旦妹妹有谋夺皇位之心,就让我取出遗旨联合军机大臣诛杀妹妹。有一段时间,特别是在妹妹处死胜保之后,我也认为妹妹有此心呢?几次想把遗诏拿给恭亲王看,约束一下妹妹,最终还是忍住了,想看看妹妹是否再做什么过分的事。如今想来倒是姐姐我错了,妹妹诛杀何桂清、赐死胜保都是为了朝廷大局着想,妹妹的心地如此善良侠义,一心只想教育皇上读书长大早日亲政,丝毫也没有篡位之心,是大行皇帝多虑了,也是做姐姐的太自私了。”

慈安说着,从小匣中取出那份遗诏撕得粉碎。

“姐姐,这是大行皇帝遗诏,姐姐不可撕得!”

等到慈安太后已经把遗诏撕得粉碎时慈禧急忙阻拦说。

“既然妹妹不是那种人,这份遗诏还留有何用,请妹妹不必阻拦,这也是姐姐向妹妹表明自己的心迹,对妹妹的救命之恩一种报答吧。”

慈禧扑通跪在慈安面前。

“姐姐能够如此坦诚对待妹妹,妹妹就是为姐姐去死也是值得的,请姐姐作证,妹妹指天发誓,如果妹妹胆敢有丝毫谋权篡位举动,天打雷劈,死有余辜!”

慈禧说着泪流满面,“姐姐请想,皇上是妹妹的亲生儿子,妹妹怎会与儿子争夺权位呢?妹妹望子成龙的心姐姐也是知道的,妹妹做梦都希望皇上能够长大成材,早日亲政呢?”

慈安上前扶起慈禧,“妹妹不要说了,你的心姐姐完全明白,让姐姐看看你的伤吧。”

慈安轻轻挽起慈禧的衣袖,胳膊上面正扎着纱布,不用说里面是被割裂的伤口。慈安也禁不住流下泪来,抚摸着伤口一时不知再说些什么,千言万语化为无声的泪水籁籁落下。

体和殿内热闹纷呈。

整个皇宫大内人来人往,宫女太监们一律是新衣新帽,那些太后妃嫔们就更不用说了,个个打扮得焕然一新。

一向戒备森严的宫门今天也松动了许多,始终敞开着,一顶又一顶轿子抬了进来,整齐地放了一大片,能够被两宫太后邀请进宫赴宴的都是三品以上大员,以及皇室成员亲王贝勒福晋侧福晋和王子王孙们。

众人都按照事先要求的等第次序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各种山珍海味也一一摆上了宴桌,只等皇上皇太后到来众人便可以开怀畅饮了。

午时许,传事太监扯着破锣似的嗓子喊道:

“皇上皇太后驾到!”

正在扯南捞北的人们立即停止了讲话,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皇上皇太后在宫女太监们簇拥下缓步走进大殿,慈禧扫视一下跪在地上的众人,冲着慈安点点头,平声静气地说道:

“免礼平身请坐吧。”

“谢皇上皇太后!”

众人这才从地上爬起来,坐到各自的位子上。慈禧又说道:

“今天宴请众王公大臣亲王贝勒和福晋夫人们,一是庆祝慈安皇太后玉体康复,二是庆祝金陵克复消灭长毛,虽然没有抓到匪首举行午门献俘仪式,但也值得庆贺,第三,就是向各位王大臣几年来尽心尽力效命我朝表示答谢!请大家举杯共干三杯!”

“谢皇上皇太后赐宴,祝皇上皇太后圣安!祝我朝古星高照国泰民安!”

众人高喊这几句祝福的话语之后才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慈安太后待众人饮完三杯酒,含笑着看看众人,也满面春风地说道:

“众家爱卿不必拘泥礼节,尽可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皇上和皇太后坐定,众人也重新坐了下来,执事太监便高声喊道:

“皇上和两宫太后不胜酒力,请恭亲王代劳陪宴!”

“臣遵旨!”恭亲王站了起来。

由于皇上和皇太后坐在旁边,众人总觉得别扭,等到皇上皇太后走后,众人才真正开怀畅饮起来,边吃边谈,从朝中大事到家庭小事,从剿匪的事谈到与洋人经商的事,天南海北无所不谈。

奕䜣本是海量,但由于是他奉旨陪酒,要比其他人偏喝,更何况他是议政王、身兼多职,又是首席军机大臣负责军机处,总是有人想和他套近乎,又主动敬他几杯,说几句好话。这样,众人酒至半酣之际奕䜣不免多喝几杯,说起话来自然掌握不住分寸。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奕䜣自幼天资聪慧,思维敏捷,办事果断,这是他的优点。但他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锋芒外露,举止高傲,喜欢听好话,这也是没有能够成为王位继承人的真正原因。

吏部侍郎吴廷栋端着一杯酒来到奕䜣面前说道:

“恭亲王,你身为议政王,当朝首辅,是皇上太后之下万人之上,平定太平天国长毛过程中,若论起功劳你应该首推第一,正是六爷提出重用汉臣的重大措施才得以扭转局面反败为胜,来,我先敬六爷一杯。”

奕䜣一听吴廷栋这话,心里美滋滋的,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也满斟一杯递过去说:

“吴侍郎,我也敬你一杯。”

吴廷栋急忙接过酒杯,“我怎敢劳恭亲王大驾给在下端酒,来,我陪大爷再饮一杯吧?”

“好,好,来,干,干!”

奕䜣刚要喝,奕䜣走过来劝住了他:

“六哥,不能喝了,等会儿皇上和皇太后还要来谢宴,酒喝多会误事的!”

奕䜣把奕䜣推到一边,对他说道:

“七弟,你是不是觉得众人都向我敬酒而没有人给你敬酒你嫉妒啦?告诉你这是六哥的本领,我是议政王,食双王俸禄,两宫太后都要对我奕䜣高看一眼。太后为什么让我奕沂陪宴而让你奕䜣陪宴?”

奕䜣虽然也知道他喝多了,但当着众人的面说这几句话确实让他下不了台。奕䜣气得一跺脚到走了,到旁边生闷气去了。

吴廷栋也觉得奕䜣喝多了,急忙阻止说:

“六爷,这酒就别喝了,我们改日再喝吧,我单独请六爷喝酒,咱们一醉方休。”

“不,现在就喝,怕个鸟,不就是太后来谢宴吗?我奕沂不在乎这些,她们不会把我怎么样,没有我奕䜣,太后何来今天?”

奕䜣说完一饮而尽,吴廷栋也只好陪着喝干。

正在这时,又有执事太监高喊:

“皇上皇太后谢宴——请众王公大臣亲王贝勒、福晋侧福晋到体和殿外听赏——”

众人急忙走出体和殿,奕䜣已经醉了,歪歪扭扭夹在众人中间走出大殿。

众人排着整齐的队垂首站在那里等着领赏,两宫太后和皇上坐在高高的台阶上目视着众人,看着这些为她们卖命臣子们一个个毕恭毕敬的样于,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意感。

这时,执事太监捧着一个花名册念道:

“赏恭亲王奕䜣黄马褂一件。”

太监念后不见有人上来领取,以为没有听到,又放大嗓门念道:

“赏恭亲王奕䜣黄马褂一件。”

可是仍没有上来领,众人都四处寻找奕䜣,嗬!他站在人群中正打着呼噜呢?有人立即推推奕䜣说道:

“恭王,太后让你领赏呢?”

“哦,领赏?”奕䜣一愣,半醉半醒地说,“我不要赏。”

声音虽然不大,但身边的人都听到了,立即有好事的人趁机说道:

“恭王爷不要赏——”

奕䜣的岳父桂良知道女婿喝多了,他不能让女婿当众出丑丢人得罪两宫太后。桂良悄悄来到奕䜣身边,推了他一把,低声说道:

“太后赏你黄马褂,快去谢恩!”

奕䜣又被桂良推了一把,这才晃晃悠悠地来到台阶前接过黄马褂。按理奕䜣应该先拜谢皇上皇太后之后再领走黄马褂,可他今天醉酒失礼了。上前接过就走了。

众人都知奕䜣失礼,但谁也不敢提,慈安太后也没有说什么,慈禧却不愿意了,她冷冷地说道:

“恭王爷就是到街上买东西也要说一声吧,怎么连一声谢字也不说?”

奕䜣这才醉意朦胧地转身一鞠躬,醉醺醺地说道:

“谢太后,谢太后。”

慈禧更不高兴了,刚要发火,慈安急忙劝阻说:

“奕䜣今日贪杯醉酒,妹妹不必与他计较,改日令他亲自来宫向妹妹谢罪。”

“姐姐,我不是为了一点小事与奕䜣计较,这是皇家尊严,奕䜣竟敢当众蔑视,这不是明显瞧不起咱孤儿寡母吗?姐姐不要说让奕䜣向我谢罪,如果姐姐都不在乎,我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只怕如此长期下去皇家威严就扫地了。”

慈安见慈禧真的生气了,又耐心说道:

“妹妹,奕䜣不是奉旨陪宴多喝几杯,醉了吗?怎能与一个醉人计较呢?酒醒之后他会后悔的,也会入宫谢罪的。”

“哼,也不知是真醉还是假醉,我时常听人们说喝醉酒的人头脑清醒着呢,也许奕䜣是故意借酒装醉蔑视皇权。看如今是大权在握可仍不满足,我时常听外臣议论奕䜣说咱们姐妹欠他的情份太多,话语之间流露不满。”

“妹妹,传闻不可信,那是一些人在挑拨我们叔嫂关系,恭王做事一向还是十分谨慎的,今天是例外,先把封赏进行到底,改日再议论这事吧。”

慈禧不再说什么,但心里对奕䜣更加反感。

奕䜣回到恭王府,待酒醒之后听说了醉酒后的经过,十分后悔。他知道慈禧早就在寻找他的过错呢?由于自己做事谨慎才没有留下什么大的把柄让他抓住。想不到今日多喝了几杯,竟酿成了大错,如今后悔也来不及了,只好明日赴宫请罪。

第二天,奕䜣先来到钟粹宫拜见慈安太后,他知道慈安太后为人宽和,心地善良,人也随和,好讲话,先了解一下她的态度然后再去拜见慈禧太后。

奕䜣一见到慈安就跪拜说:“罪臣奕䜣向太后谢罪,请求太后发落。”

“六爷起来吧,昨日不该贪杯当众出丑给众大臣留下不好的印象,慈禧太后也极为生气。”

“臣后悔也来不及了,只求太后给臣治罪,决无怨言,不然朝臣恐怕不服,罪臣内心也有愧呀。”

“昨日本是喜事,不想被六爷一搅和,众人不欢而散,六爷今后可一定要当心。至于治罪也谈不上,又不是犯什么大错,不过是醉酒失礼罢了,下不为例就是。”

“谢太后宽洪大量,微臣一定谨记太后圣言,决不再贪杯误事。说心里话,微臣昨日只所以多喝几杯,也是心情太过高兴的缘故。太后大病痊愈并且玉体康复,这是举国上下可喜可贺的事,再加上南方长毛已经平定,更是上苍对我朝的垂青。自先皇继位之初,到如今已有十几个年头,我朝曾多次派遣大军平叛,结果都是惨败。如今,在两宫太后执政当尔,能够严明法纪、整治军威,任用贤能,才得以取得平叛大捷。虽然北方捻匪仍然四处活得,但已是孤掌难鸣,不成气候,等到曾国藩、李鸿章、胡林翼、左宗棠、僧格林沁等人把兵重新布署一下,一定能够扫荡中原几股残匪,到那时国泰民安,我大清中兴可待了。”

慈安微笑着说,“这也是六爷的功劳呀,六爷提出任用汉人办团练组织地方武装的办法实在是英明之举,不是这个策略,怎会如此快就剿平长毛呢?当然,六爷所主张的对外政策也有利于扫平各路匪贼振兴我大清江山。对西洋列国由打而和,借师助剿实在是英明之举,难得六爷有此雄才大略。”

奕䜣本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前来谢罪的,想不到竟受到太后的一番夸奖,又有点沾沾自喜了,又建议说:

“太后,如今国势将要太平,要想真正振兴我大清江山,必须学习西洋、像洋人一样开矿山、办工厂,修铁路、造轮船、造枪炮。洋人有什么咱有什么,不然,再打起仗来吃亏不说,与洋人通商做生意也是咱大清朝吃亏。从宣宗道光二十年与西洋英人所进行的那场鸦片战争开始,到先皇咸丰十一年与洋人所进行的几次重大战争,我朝均未取胜,最终总是以割地赔款签约而告终,究其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咱们的兵器落后,装备低劣。自从总理衙门成立以来,微臣与洋人交往甚多,对西洋技术的了解也多了起来,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要想振国兴邦必须办洋务。”

慈安太后见奕䜣越说越起劲,似懂非懂地问道:

“六爷说办洋务可以兴国兴邦,可这办洋务不就是要向洋人学习,以洋人为师吗?宣宗成皇帝由于在鸦片战争中被洋人打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因此宣宗成皇帝最痛恨洋人。就是大行皇帝在位时每次提起洋人也是恨之入骨,如今要我等放弃国仇家恨向洋人学习,拜洋人为师,只怕众王公大臣不会同意。无怪乎我时常听到一些大臣私下议论,说六爷和洋人要好,骂六爷为‘鬼子六’,六爷你可以当心,万万不可受洋人蛊惑。你这话同我讲起来并没有什么,若同慈禧谈起,她一定会说六爷忘记祖训向洋人屈膝求荣,说不定要抓住这个错治你的罪呢?昨天,慈禧太后就十分生气呢?不是我从中讲情,只怕昨天就要治你的罪。”

“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