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同治皇帝-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大喜一听,急忙说道:“张大哥也不必谦虚,曾经有一个云游的和尚不是给大哥相过面吗?说大哥有帅才,具有封王封侯的天相,这盟主一位必是大哥的,只是现在如何联络各路捻子,又在什么地方集会最安全可靠呢?”

张乐行不假思索地说:“这个事我已经考虑过了,咱雉河集就是最好的地点,这里地处安徽西北部,是安徽、河南、山东三省的交界处,地偏人稀,又没有清兵的重兵把守,更何况这里是咱们捻子活动最多的地方,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万一有什么变动也容易隐蔽转移。”

“对,雉河集是咱的地盘,集会时咱说得算,也有利于大哥当盟主。大哥,你说什么时候干?”

张德顺还要说下去,张乐行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批评说:“又提盟主的事,你的耳朵呢?以后再听你乱嚷嚷,我封上你的嘴!”

陈大喜见张乐行真的生气了,便劝阻说:

“张大哥不必动气,德顺说得也在理,这联络一事是咱发起的,大哥理所当然要当盟主,况且大哥又有这个才能。大哥,你看我们什么时间发出英雄贴,邀请各路坛主来咱这里集会,共商大事呢?”

张乐行这才略一思索地说:“宜早不宜迟,夜长梦多,如果你们不觉得辛苦,明天就召集几位头领商讨这事,然后派人分头行动联络各路坛主,你认为呢?”

陈大喜点点头,明天就干,仍由我和德顺去联络吧,不会让大哥失望的。

张乐行看看陈大喜,又回头看看张德顺,这才坐了下来,拍拍他们的肩膀说:“你我都是兄弟,同生死共患难。”

这时,东方的天空已露出了鱼白肚。

雉河集

虽然并不是什么重镇,也不富庶,但它地处偏远的皖西北地区,又是四省交界之地,因此,也算得上一座大集镇了。每到逢集赶场之日,四乡八临的庄稼人和生意人都来此做点买卖或购置一些日常用品。而这种逢集赶场之日并不是天天都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十日为算,每逢四六九赶场。

秋忙之后,农民大多都闲了下来,赶场的人自然多了起来,当家的上街添买一些过冬用品,大姑娘小媳妇上街溜跶溜跶,疏散一下秋忙时的一身倦意。

这天,来雉河集赶场的人似乎比往常更加多,不仅有附近三里五里十里八里赶场的人,更有三十五十百里八十远前来集会的捻子头领。原来,十八坛三十六支捻子的头领在张乐行的倡导和联络下,今天在此会盟。

天刚近午,从四方赶来的各路捻子头领都悄悄按照约定暗号被带到一个深宅大院,在一一验明身份后,张乐行知道十八坛三十六支捻子的头领全部到齐了,心中十分高兴,便吩咐下去准备开会议事。

张乐行在十几位兄弟的簇拥下走进议事堂,他边走边恭手向众人施礼说道:“承蒙各位头领不辞辛劳赶来,幸会,幸会。”

张乐行一边热情地邀请众人坐下,一边坐到东道主的座位上,他扫视一下众人,待众人平静下来后,朗声说道:“各位头领、各位兄弟:今天邀请大家来此集会是有大事相商,这一点各位当家的早已明白,现在我们就共同商讨一下拉起队伍的事。”

张乐行顿了一下,清理清理嗓子接着说道:

“南方的太平军早已扯起了杆子,拉起了大旗,大张旗鼓地和满清鞋子干起来,并且打下了南京,洪天王在那里坐上了龙椅,分封了各路反王。如今又派几路大军西征和北伐,据我派出的探子报道,北伐大军的首领是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我已派人同陈将军联络上了,陈将军北伐的路线就从我们捻子活动的地盘上经过,他希望我们能够和他们相配合,共同大业,不知各位当家的有何打算?”

张乐行说完,把目光从在座的每一位头领脸上扫过,希望能看出他想回答的话来。

大家沉思一会儿,龚得树站起来说道:

“他太平军能干出这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咱捻子也能干,咱捻子暗中活动几十年了,也曾默默地干出几件大快人心的事来,比如杀死恶霸陈老三,抢毫州大户王进财的粮食救济当地百姓。如今世道大乱,各路反王纷纷举旗反清,咱捻子也应该由暗到明大干一场,不然,江山被别人抢去了,哪还有咱捻子的份。张大哥,你说怎么大干一场?既然你邀请大家来此集会,心中一定有了自己的打算,不妨说出来让大家考虑考虑。”

“对,张贤弟,你先把自己的打算说一说,让咱弟兄们心中也有个数。”郭松林也站起来说道。

“张大哥,你就说吧。”陈大喜从旁边催促道。

张乐行重新站起来说道:“承蒙众兄弟的信任,恭敬不如从命,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请众头领定夺。对于把咱捻子拉成杆子的事,我早就有此想法,却没有合适的机会,自从太平军在南方轰轰烈烈地与满清鞑子干起来后,我更坚定了这个信心,他们太平军能做的咱捻子也同样能做,洪秀全能称帝分王咱们也可以称帝封王。因此,我派出几个弟兄四处打探太平军的动向,得到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北伐的消息,就立即派陈大喜和陈将军取得联系,他听说我们要配合太平军很是高兴,要求我们捻子尽快拉起队伍,陈将军决定向洪天王上奏我们捻子的事,并要求洪天王给我们封王封爵。”

“啃,这样太好了,我也可以封个王了。”

张乐行的话被打断了,众人回头一看,是西路一坛的头领任化邦,他见众人的目光都投向自己,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这时,张乐行又接着说道:

“正如任化邦老弟所说,我们都可以分王,好是好,但我们十八坛三十六支捻子太分散,力量不够集中,如果接受了太平军的封爵,就可能被他们吞并,我们捻子自己辛辛苦苦组织起来的人马就前功尽弃。”

张乐行说到这里,用目光打量一下各路坛主,然后问道:

“你们认为怎么样?”

众人都一致点头说道:“不错,如果我们接受了他们的封号就有可能被太平军吞并。”

“如果不和太平军联合起来,仅靠咱淮北十八坛三十六支捻子能成大事吗?”任化邦又提出疑问说。

“不错,我召集各位当家的到此就是讨论这件大事的。”张乐行趁机说道。

“加入太平军也不好,不加人又难成大事,这——以张大哥的意见呢?”龚得树有点困惑地说。

张乐行待众人讨论了一阵子稍稍平息后又接着说道:

“在下认为:我们皖北十八坛三十六支的捻子必须联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才有强大的力量,推举出一位盟主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以整个淮北各坛的集体力量同太平军合作,并且保持我们捻子的独立,这样才能在合作中不被太平军所吞没,只接受他们的封号而不接受他们的领导。各位坛主你们认为怎样?”

众人听了张乐行的讲话后都悄悄议论起来,纷纷打起自己的小算盘,联合起来可以,但让自己交出坛主的大权却不行,何况这盟主一位谁不想当呢?一声令下可以号召皖北各路的捻子,也够威风的。想归想,谁有此资格当盟主呢?

张乐行见众人仍在议论不休,他示意让众人静下来说道:“我们推举盟主统一指挥捻子,并不是让各位头领交出自己的领导权,各位头领仍然负责自己坛中的工作,加盟联合后,我们十八坛三十六支兄弟拧成一股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统一行动,共同对敌。”

张乐行刚讲到这里,龚得树就站起来说道:“如果是这样,我第一个加盟。”

接着,任化邦、郭松林、邱远才等人也纷纷表示加盟。不多久,十八坛三十六支捻子的头领大都举手表示同意加盟,最后有个别观望的人见众人都同意了,也只好表示同意。

张乐行见众人都同意结成联盟了,很是高兴,主动站起来说道:“联合行动,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既然各位坛主、头领都同意加盟,现在我们就共同商讨一下推举盟主的事吧。有了盟主就便于统一领导了,我们淮北的捻子从今天就可以由暗而明正式扯出自己的旗号了。下面就请大家讨论推举盟主的人选。”

张乐行话音刚落,任化邦就率先站起来说道:

“我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有话憋在心里难受,我先说。今天大家能够在这雉河集会盟全是张大哥的功劳,既然会盟一事是张大哥想出来的,也是张大哥组织起来的,可见张大哥很有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我赞成张大哥做盟主。”

“我也赞成张大哥做盟主。”任化帮还没有坐下,龚得树又站出来说道,“张大哥为咱淮北的捻子拉起队伍出了力不算,他已经和太平军的将士取得联系,这联盟后与太平军合作的事也只有靠张大哥了,盟主一位非张大哥莫属。”

经任化邦和龚得树这两人一提议,众人纷纷议论起来,有同意的,也有反对的,更多的人是沉默。

张乐行担心这种局面僵持下去对自己不利,于是站起来,以退为进地说道:“各位兄弟,我张乐行提出加盟行动并不是想当什么盟主,只是想为咱淮北的捻子想一条出路,整日这样暗中行动何时才是尽头,只有联合起来配合太平军北伐行动,才能打出我们捻子的声望,将来才可能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才有出头之日。我张乐行这样做只是抛砖引玉,请大家推举德高望重、有贤才的人当盟主。”

张乐行刚说到这里,郭松林就站起来说道:“张大哥,你不必推辞了,如果你没资格做盟主别人就更没有这个资格了。”

张乐行见时机成熟,向身旁的张宗禹施了一个眼色,张宗禹会意,急忙站起来说道:

“张大哥为了今天能够集会于此不知动了多少脑子,反复筹划,既要确保各位头领安全,又不致于引起官府怀疑,张大哥才费尽心机选在今天逢庙会的日子,并且选在这个既热闹而又不会引人注意的地方。为了取得和太平军的联系,张大哥更是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古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这次集会的初步成功正是张大哥谋划得好。张大哥,既然众头领都一致推举你为盟主,你就不必推辞了,多担当一些责任,也为咱淮北的捻子早日出头做点事吧!张大哥,小弟代表众位首领请求你了。”

张宗禹说完,当着众人的面扑通一声跪下。说道:

“张大哥,如果你不接受小弟的请求,我就跪下永不起来。”

张乐行见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急忙上前拉住张宗禹的手说:“张小弟快快起来,你这样做折杀我了,为只不才,难当大任,即使答应你又怎能服得了其他各位头领呢?”

众人见状,都十分感动,一为张宗禹的率直坦诚所感动,二为张乐行的虔诚恭让所感动,谁还能说什么呢?都一致高声说道:“张大哥,你就接受张小弟的请求吧,我们对张大哥心服口服,一致推举你为盟主,甘愿接受你的领导。”

张乐行知道时机真正成熟了,上前拉起张宗禹,十分动情地说道:“贤弟快快请起,各位头领,我张乐行不才,但愿意接受大家的请求暂且坐这盟主的位子,一旦将来有合适的人选,张某一定让出来。在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之前,张某一定加倍工作,决不负众望,和大家一同共患难,为咱淮北的捻子找一条干大事的路来。”

张乐行说着,抑制不住洒下泪来,他刷地一声从腰中拔出刀来割烂自己的手指,大滴大滴的鲜血流了出来。早有人抱出一坛酒,他又把血滴在酒坛中,其他人也一一效仿。

几位侍从兄弟把血洒倒在碗中,每一位头领各捧一碗血酒,在张乐行的带领下,大家面对神坛焚香、下跪、誓盟:“天下捻子皆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今日结盟,永不反悔。统一行动,统一指挥。”

誓盟完毕,大家把碗中的血酒一饮而尽。

张乐行正式坐上盟主之位,他立即召开了一个扯旗拉杆子会议。在他的建议下,十八坛三十六支捻子由暗而明,并且建立起军制,组建成黄、白、红、黑、蓝五旗,以雉河集为中心定为红旗,其他东南西北四方各设一位旗主。东方为白旗,龚得树为旗主,下设三坛六支捻军;南方为蓝旗,郭松林为旗主,下设三坛六支捻军;西方为黄旗,任化帮为旗主,下设三坛六支捻军;北方为黑旗,邱远才为旗主,下设三坛六支捻军。张乐行自己本人既是盟主又是红旗旗主,领导六坛十二支捻军。

从雉河集会盟以后,捻军正式扯起了反清的大旗,他们和太平军遥相呼应,震撼着中原大地。

新年刚过,按节气已是春天,但淮北地区仍没有丝毫春的踪迹,到处是冰封大地,积雪累累。

这天,张乐行正闲着无事到练兵场看士兵操练,陈大喜匆匆忙忙跑来报告说:“张大哥,太平军有信使来报,说有要事面见大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