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一挥大斧,对卫三喝道,“且护住公子先行,我领军断后!”
卫宁一把拉住他的战袍,一时却又不知怎么去说,最后只能吩咐一声,“小心!”
“主公有令!颜良将军速速领军回城,剿灭反贼!”徐晃手提大斧,便欲迎了上去,两军阵前如今却是真正厮杀,人人战意沸腾,但,情势再度变化,远处一骑飞马而来,高声喝道。
“主公让在下转告公子,今日一宴,不能得公子指教,实在是平生大憾!只愿他日再见,还望公子能够为主公排难解惑!”还未等卫宁回过神来,那来人又高声喊道,而此刻,军令如山,颜良只能闷闷不乐的领军而回。
“兀那徐晃!他日相见,我必取尔项上首级!”不得厮杀,颜良摇举大刀,指向徐晃,嚣张至极道。
“哈哈!他日再战,胜负可容你说了算,先问过我手中大斧再说!”徐晃仰天大笑道。
“看样子,这下终于没危险了……”卫宁抹了抹额头,刚才被颜良突然杀出,又出了一身冷汗。
事实上,卫宁与袁绍的嫌隙,便已经生成……而这一切,便该等他日争霸之日,再做决断!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五音不全……
在杨奉独自安慰卫宁“忠心可嘉”的时候……此刻的在为那滚滚黄河水而感叹不已。
卫宁意气风发的站在船头,遥指滔滔不尽的黄河之水,也不管别人受得了受不了,听得懂听不懂,张开那破鸭嗓子就干嚎了起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事实上,如今的黄河确实不比现代,至少,那滔天水势,奔腾不绝,犹如万马齐喑,震耳欲聋。数里的河宽,放眼对面,皆是浪花卷起的水汽,弥留下淡淡的黄雾。徐晃收罗的数条大船,在这样一条源远流长的水脉上,终究还是那样的渺小。在他的威势下,摇摇晃晃,战战兢兢。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们五千年文化的发源之地,她养育了千千万万的子民,将我们的文明散播到天下。有多少人,别离故土,还想念着饮一口它的甘甜!
宛城那条淯水,本不算太小,在黄河的面前,却犹如婴孩,卫宁不是没有见过大江大河,但始终还是黄河,这条第一母亲河,才能让人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无法割舍。
可是……似乎他忘记了那首诗歌,歌颂的却是另一条伟大的河流,同时,还有那场经典地周郎手笔……
“公子!公子……末将虽然觉得公子这首诗词曲风独特。颇有雄壮气色,但也知道,长江该在荆扬……这里是黄河……”徐晃在旁边听着卫宁那走调的吼声,端是满脸郁闷,而当事人却一脸沾沾自喜,陶醉不已。这更让徐晃越发难以忍受。每一个尖锐刺耳的音节,都敲打着他所余不多的敏感神经,最后实在受不了,这才放下捂耳的手,不由得轻咳了一声,附耳小声对他说道。
即便再好的词曲,放一个五音不全地人出来“嚎叫”,却如同焚琴煮鹤。毫无大雅可言。徐晃熟读兵书,自然对这些东西也略有涉及,但此刻却没有半点心思去鉴赏品味,反倒埋怨这首诗词为何那般冗长……
卫宁那破落嗓子戛然而止,脸色有些微红,但几息间,很快又恢复了原来惨白的颜色。翻起白眼,用力瞪了徐晃一下,又继续快速的干嚎了几声,将剩余词曲嚎完。这一次声音倒是小了许多,省去了船上其余人的苦恼。
徐晃见卫宁终于止住了那惨绝人寰的叫声,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这才抚走额头那状似泛滥的汗水,而倘若他在仔细看时,这区区抹汗的动作。拱卫船舷的将士也在同时进行,那么地整齐一致,那么的果断满足。
寒冬的北风,确实冻彻心肺,即便是徐晃这样一个五大三粗的肌肉男,裹在衣甲内,也不禁有些冷瑟。打了个冷颤,看了一眼。船头那裹得想个粽子一般的家伙,徐晃不由得一阵羡慕,那緑萼果然心灵手巧,区区十来日。竟然又赶制了这两件大氅与纶巾,风雅而不失温暖,朴素而不失精巧,配上那件白绒披风,随风舞动,当真是个翩翩儒雅公子。虽然卫宁再裹上几层棉絮,也依旧那么瘦弱,犹如竹竿……
“公子……这黄河之上,浪涛不尽,那股狂风也未见平息,船体摇摇晃晃,我看公子还是早些回船舱为好。要是被风刮下……呃……要是这寒冬冷气,袭肉冻骨,感染风寒之症,反而不妥……”徐晃羡慕了半晌,终究还是咳嗽了两下,出口道。事实上,他本来的意思是,卫宁实在太过瘦弱,来一阵强烈的江风,指不定一刮就掉到了河中。即便这个“粽子”老实的抱住船舷桅杆,却也还是让徐晃放不下心来。
有些欲哭无泪,自从与杨奉分别之后,徐晃越发觉得自己像个保姆……
卫宁有些咬牙切齿,上辈子可从来没有领略到这样的风光。随波逐流,行于黄河之上,看清风徐人,望明月而照大江。对酒而歌,缅英杰之壮举,感天地之阔达。配上自己那首壮烈的演义序诗,这么一副颇具诗情画意地图卷,却老是被徐晃三番两次打断,卫宁此刻非常生气!
而事实上,真正玷污了这样一副美景的,却当真是他那惨绝人寰的嚎叫……
“知道了,知道了!”但徐晃所言,也确实是为他着想,一时间,卫宁却也有气无法撒出来。抖了抖肩膀,无奈在亲卫扶衬下,顶着摇曳的船体,缓缓向船舱里走去。
毕竟,古代的船体始终还是比不上现代的那些钢铁怪兽,木制地结构,轻飘飘浮动在水上,那股剧烈的摇晃,基本上很难让人适应下来。
一步一个蹒跚,卫宁几乎是爬着回到船舱的,“!这黄河怎么在三国时期就这么泛滥了……以后,抽倡一下环保吧,这么一条母亲河,却几次断流,真是让人听着就心酸啊!就是不知道……在河边多种树,能不能抑制河水发洪?”
—
摸了摸下巴,卫宁却又开始了胡思乱想。
“切!再这样晃下去,早晚也得晕船……算了,睡觉去!就当摇篮了!”卫宁讪讪的耸了耸肩膀,这才向着船塌爬去……估摸着再过半个时辰就该到对岸了吧……
还未及塌,船舱那块脆弱的门板却噶然裂开,在卫宁愕然的目光下,卫三几乎是连滚带爬的撞了进来,很不雅观的趴倒在地上,人仰马翻。
“呼……这废材,居然比我还惨!”卫宁抱着床柱,一脸得意地看着卫三,暗自想道。
“喂!没死就赶快给我爬起来!都叫你安心呆在船舱里了,一辈子没上过船,还逞能到处乱跑!”抱着葫芦,卫宁爽心的用力灌了几口,这才对着地下的卫三叫唤道。
“小人怎么知道这风浪……啊……”卫三努力的撑起身子,但是船体猛然一阵摇摆,重心不稳下,卫三当即又是一个踉跄,随着晃动滚落一边,鼻梁不巧刚好磕在舱壁之上。卫三只觉得五味俱全,辣地甜的,酸的咸的一股脑全部跑了出来,只刺激的眼泪哗哗直流,犹如丢了全部身家……
“嗷嗷……妈的,我再也不坐船了!”卫三勉强依着船舷站稳身子,这才亦步亦趋的向着卫宁走来,“公子!你前几日吩咐的事情……”
“靠!别过来!”卫宁眉头大皱,看着卫三混合着鼻血,鼻涕,眼泪三种液体的脸上,不由得脸色骤变,慌忙挥了挥手叫道。这样一个摇晃的船舱,指不定飞出几滴,落到他雪白的大氅上,这可是人家緑萼几日来精心赶制的咧。
抹了一把鼻尖和嘴角,卫三当然知道是什么情况,这才讪讪的笑了笑,似乎想起了什么,又张开那张粗糙的大手挠了挠脑袋,不好意思的继续道,“公子前几日吩咐小人去办的事情,如今小人已经按照公子所给配方调制妥当了……适才上船的时候,图这个新鲜,却险些忘记……”
“哦?分量足够否?”卫宁一听,脸色这才缓缓恢复肃然模样,四下张望了一下,未见人影,当即便小声的问道。
“足够五百人昏迷半天!”卫三犹豫了半晌,又道,“公子如今深得杨奉将军信任,又数出奇谋,平定黄巾实则公子大功!大丈夫该助君分忧,扫平天下,他日光耀门楣,扬名四海,小人实在不知道,为何公子执意弃杨将军而去……”
卫宁看了卫三一眼,此刻却一扫嬉皮笑脸的模样,皱起眉头,却顾左右而言他,继续问道,“典韦如今身体可否行动自如?”
“适才小人去看时,典壮士身体虽然还未痊愈,但也可自由走动,听郎中所言,只要这几日不再与人一命相搏,必然无忧!对了,未得公子示意,小人却是还未将公子之意转达于他……”卫三神色颇为沮丧,事实上,他很早前就想随军冲杀,不为别的,单是为了他的那三个情同手足的兄弟,也该在战场上为他们雪恨,以告慰他们在天之灵。若不是卫宁几番阻挠,又拿话来稳住他,恐怕他早就引军上前了……
“典韦既然拜我为主,可以尽信于他,告知也无妨!唔……自己吾以来,我几番拖住行程,想必父亲接应我的人马也该到这里了!”卫宁微微摸了摸下巴,这才缓缓道,“既然已经准备妥当,只等上岸之时,全军行营扎寨,你便可先借口出外狩猎之类,然后差人联络父亲派来家兵,恩,再将这些药物混于酒水之中……我等脱身必然不难!”
在前翻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袁绍,不论是杨奉本人又或是徐晃,众麾下兵将皆以为卫宁志在杨奉,这肯定是会掉以轻心,而众人却也是根本没想到,卫宁在己吾之时就已经做好了退走的打算……
“唉……黄巾已经平了,董卓也已经回凉州老家了!实在不能再趟这口浑水了,先闪了再说,好歹也该趁着这黄巾平定的几年,好生暗中部署一下自己的后路啊……看看袁绍那自家部曲,卫家虽然比不上袁家,但要弄个千人卫队,也不是不可能……”卫宁默默的饮了一口酒暗自想道,这才一抖袖口,将怀中早已经写好的书绢取了出来,再三验查了一下,又放回原处,仔细收藏。
“如果这家伙还是按照历史一样,当上了河东太守,我就帮助他改变一下命运吧……”
第一百一十章 早死联盟的第一个会员
留一夜惊变,本来作为一郡上官的李从事一家却从高汉官吏,一落成为黄巾共谋反贼。事实上,昨夜城西起火,城中百姓也无从了解个中缘由,只知四处喊杀震天,战战兢兢缩在房内。等官府出榜安民,众百姓从识字之人口中这才懵懵懂懂。
不少人心中是大快人心,陈留从事一家在以前可以说是万分跋扈,欺男霸女,强占土地,论起来可称陈留一大祸害,这些百姓只知道他在京畿天子脚下有人情关系,连郡守也不敢怠慢于他,有此,这些普通百姓又怎能奈何?
但是天明时,那一辆辆囚车缓缓而走,蜂拥而至的普通百姓将街道围的密密麻麻,探头探脑之下,却没见那主犯身影,众人心里大为不解。
但这些囚车中大多是狗仗人势的李府家眷,看他们蓬头垢面,一脸哭丧的模样依然让人大快人心。
“听说了吗?那狗官与黄巾反贼勾结,欲献城池,新任太守明察秋毫,昨晚领军便将黄巾反贼杀退,几万人呀,被新太守大人打得落荒而逃!这狗官还来不及逃跑便被太守大人擒下!”
“据说,这狗官造孽太多,被皇上知道了,特派上官来惩治他呢!”
“这袁大人真是好官啊,刚上任,就替咱们去了一个大害!”
不管人群中的交头接耳,百姓饭后谈资,袁绍大张旗鼓收罗证据。摆出一副清明姿态,一时间却让城中百姓颇为感恩戴德,而这美名必然也将会传播出去。
陈留一事,不论如何,最后地赢家终究还是袁绍,至少表面上是如此……民心的归附。贤明的传播,还有对蔡卫两大世家的示好,以及对陈留权场争斗的震慑,一夜之间,没有任何人还会将袁绍当做一个蒙荫袁家的黄口竖子。
但这件事情始终还有一个让袁绍气愤不已地缺憾,就是陈留从事,这个所谓“叛国”的首犯居然被卫宁神不知鬼不觉的抓走,这对袁绍来说无疑真是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
城东几十里开外。徐晃护住卫宁再接过典韦,緑萼等非编制成员之后马不停蹄的向着东面而去,一夜急赶,却也是人困马乏,不得已,最后还是卫宁下令整顿军马,安营扎寨。
一夜的心惊胆战,却也是让卫宁颇费心力,在这种生死存亡旦夕之间的变故始终还是让他疲惫不堪。尤其,在见识过袁绍那恐怖的鬼雄威压。卫宁一想起昨晚之事,背心还是一阵发凉,他知道,如果不是自己早就做好了准备,又恰巧袁绍掉以轻心,若有机会。袁绍是绝对不会放过他地,即使那时候再调头投降,以袁绍外宽而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