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浪漫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连浪漫传奇-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帽隼⒗退估乘埂⒎ɡ⒈J苯荨⒈β怼⒑仿淼模焕投瘢徽蕉吮粲诒ㄖ械纳现喜咭玻�

  多么美好的一幅人类理想社会远景规划蓝图在世人面前展现出来,我们将进入梦寐以求的没有阶级,没有争斗,没有不平等,没有,什么都也没有……。只有钱,幸福、富足、美满地生活在世外桃源里。

  经过不懈的宣传努力,当所有的市民都理解了决策者的良苦用心,沉浸在童话故事里,传颂他们的丰功伟绩、翘首期盼时,突然一盆温嘟嘟的漱口水洗从头到脚泼下来(呵呵,没错,是盆不是杯!领导都嘴大,什么都敢喊。吐噜反帐,反正最后是说了不算,算了不说。晚上说的,早晨就不认账了,瞎白乎呗!)涮了个透心凉,都有些发懵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睛,都以为看错了、听错了!

  什么?可是他们竟然草草定下80万购房落户的政策,拥有区区80万就可以,成为大连市民的政策,是不是有点目光短浅了?大连就那么多土地,不,骨头越来越少,狼多肉少,把我们往那摆?

  其实他们有些自作多情了,这世界从来就是残酷无情、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世界,明知道自己属于淘汰品种:那轮得到你们发言,一边呆着,那风凉那玩去,别多嘴多舌!当权派和有钱人共商正事,名付其实的脸面工程,哪有平头说话插嘴的份!怎么着?还反了不成?知道这是谁的天下不?要想不被淘汰,赶快行动起来,用钱来证明自己吧!就像比尔盖茨危言耸听所说的名言,三个月后微软公司就会倒闭,必须让所有市民都有紧迫感、危机感。(这里有点不理解,为什么现在的领导都爱凑到劳苦大众堆里哭穷,说自己是其中一分子呢?一点也不像那些暴发户,直截了当地跟穷人划清界限………直接鄙视他们,跟老百姓混在一起有前途么?)

  世界变化就这么快,刚才还是满足小康的主人翁,现在马上就变成下岗工,这次不是从企业里下岗而是要从世界上下岗了。

  但有一个问题:别介意,我这是以小人之心揣度的,如果经验全国推而广之,都是这样的城市,谁去当兵打仗、冲锋陷阵?用没有忠诚度的雇佣兵么?可能最后历史上只不过多些汉奸、卖国贼、二狗子诸如此类见利忘义的败类罢了。

  其实,要我说,炒作,不妨在变化这个方面做文章,旅游效果一定很显著!口号就是:大连不大,大在变化大。具体的表现在马路上,总是规划不好,今天剜肚刨膛。明天又填上,后天又动手术。几十年下来已成定律、风俗习惯,新官上任,旧毛换新钱,都喜欢刮地皮,现在广大的市民都积极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奇思妙想的发明创造中,如果能把城市街道安装上拉链,随心所欲地打开和合上该多好!这些年花的冤枉钱也可把东海填平了。

  当然,这翻来覆去的工程也有一种好处,如果谁家里没计划好,造成浪费了,就会在心里用马路做比照、找到平衡。马路已经是杆公平秤、反面教员,无形中把大家团结起来,消除了争端,这里的人都笑口常开、安乐知足,犯罪很少。

  现在大连人几天不见市政挖路,大家心里都会堵得慌,总觉得少了点茶余饭后的笑料。因为有了这共同的语言………公路成了千夫所指、矛头一致的公敌,市民的分歧减少了(世界真奇妙,坏事就这样变成了好事!塞翁失马的定律得到了再次验证)认识统一了,你说这公路冤不冤?招谁惹谁了?本来平时就千人踩,万人踏的,在此地永世不得翻身!可怜无辜的马路成了出气筒、替罪羊,无端背上骂名,悲哀,大连的悲哀!

  所以,这可以作为一个热点,一道风景,给全国人民提供一个交流观摩的平台和旅游的机会:看看他们是怎样浪费纳税人的钱,纳税人的钱是怎样做了无用功。当然让这些官老爷们现身说法、现场办公………现场检讨,以一副检讨的姿态,公示于天下人面前,广而告之,肯定能获得轰动效应,不过做起来可能有些难度,不,相当有难度,但这毕竟比搜肠刮肚、劳民伤财想馊主意要有创意多了。

  大连,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没有自己的特色和根深蒂固的历史,就如做城市规划建设时,往往心血来潮,总是看别人的好,喜欢现学现卖,推崇拿来主义,没有统一的思想认识、逻辑思维混乱,像没头的苍蝇,想一出是一出。但是态度就是好,虚心求学………像唐僧取经一样,开放搞活,永远在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是个学习型城市!走马灯似的规划者,在这你唱罢我方登场的舞台,积极性很高,都想创下业绩,为自己树碑立传,成为开市以来的大人物,留下自己光辉的足迹在历史的海滩上。

  从街道上看:林荫树没有长大的、没有统一的树种。梧桐、银杏、槐树、杨树、芙蓉树,年年载,年年拔下岗。树活得很辛苦,人看的也很累。

  从建筑物来看:满目殖民文化的烙印(新建在郊区的千篇一律的大板牙模子卡下来的现代化的高楼除外):沙俄曾按巴黎的模式规划大连,日本人又试图在这里拷贝东京,延存下来的建筑中不乏希腊、古罗马的柱式风格,也有盛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圆穹顶式建筑;有巴洛克风格的三角墙,也有歌特式的尖塔顶;有古老的俄罗斯的";洋葱头";建筑,有日本别墅式建筑,百年大连在建市伊始乃至发展初期事实上与外族的遭遇,使得这座海滨城市的土著文化因子中掺进了几分逼人的洋气,融汇了中、西建筑的精粹。大连的建筑可称为世界建筑的博览:有欧式的……东欧和西欧、南欧和北欧、古典欧式和现代欧式的,有美式的,有和式的,更有中国的传统建筑。来到大连的旅游者在观光游览后,都感叹说,大连,有点像旧金山,像瑞士,像香港……(反正就不是……,也不像大连………没有古色古香古建筑)不管所谓的什么古老与现代、典雅与浪漫、传统与西洋没有侵略的赐予,就没有这些异国风情,欣赏城市建筑,必然要想起以前,在莫名的窒息中心会被刺痛,就像翻看近代历史,始终有种民族的屈辱和血泪的沉重感、耻辱感而不是美感。

  也许有人说,为什么我们不能拿出泱泱大国应有的高姿态、宽宏大量的风度,去原谅过去呢?让时间成为忘记过去的最好借口。不,不能,时间不能洗涮掉沉重的记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耻辱的历史无论到何时都不应该被忘记的,绝不会以时间的流逝而被冲淡、遗忘。它将永远定格、深深镌刻在有良知的国人心中,历史给后人留下诸多痛楚,同时也留下一串串疑问,让后人回味和沉思。

  这异族入侵后留下的不伦不类的仿佛外星人的遗址,与城市整体民族格调,格格不入,隔离出去还是融为一体?过多的风格迥异的欧式建筑符号拼凑、排列组合在同一建筑上,使建筑语言的含糊不清,给重新规划造成了难度,造成审美混乱。

  随着城市的变迁,老的建筑渐渐失去,新型建筑大部分是从国外复制过来的,大连建筑风格没有培养起来,没有定位自己的特色。…有些建筑设计师不愿伤脑筋干脆就地仿造,以点带面………反正有现成的作参照物,建设*国风景一条街,顺应历史潮流与国际接轨,一夜变成如混血国际大都市。让别人看看,咱东北人多够意思!多豪爽!多掏心窝子,胸怀有多宽广,脸皮有多厚实!不做家门口汉子,丢人就丢彻底点,轰轰烈烈丢一条街!

  如果当年八国联军竞相从大连登陆,那么现在大连就可以造联合国一条街。大连名副其实就成了世界的中心!老祖宗家传的遗产,被后代不肖之孙翻出家底式的掏出来发扬光大,若祖宗九泉下有知,老脸都会被羞破,怎不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为什么本地当年不多产些具有远见卓识的引狼入室的汉奸,让后代再多沾些光?多造些四不像的建筑,像后遗症一样让这个移民城市再畸形一点?或者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咱这一代人就顶着骂名,来它个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反正脸都不要了,还怕骂么?前人挨骂,后人乘凉。把各个区租借一百年,让外国人来建造,备不住还真成北方香港了。

  让那些没被异国侵入的城市后悔吧!他们没有咱这纯粹的原汁原味的异域情调!没想到因祸得福,耻辱变成光荣,祸福相依,焉知非福?当然这句话不能明讲,如果明讲的话,那么这人也就离死不远了,汉奸、卖国贼的高帽,会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全国人民的吐沫也会把他淹死。

  不妨再往开了想,前几年听说火星要撞击地球,如果天可怜见,撞击点选择在大连,那大连不就可以建成宇宙的中心了么!多么激动人心的一章!多少人欢呼雀跃、翘首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话说回来,别看大连人表面上有舍我其谁的霸气,其实骨子里还是很文明、很友善的。检验城市市民的文明程度有一个最简单的测试方法:问路。在雨天,如果你拦住一位赶路者问路,他的反应定会让你出乎意料,有种天上掉馅饼的不可信感,可它是真的发生了:

  赶路者先是面带微笑地详细告知你路线,后见你还是转不过向,干脆就送一程,而且是心甘情愿、免费的。

  大部分大连人都不会斤斤计较,都是热心肠的人,他们不像其他城市那样具有狭窄的排外心理,都是外来户,谁也不用说谁,具有很强的包容,毕竟大家同为天涯沦落人嘛。只不过他们有一点小小的虚荣心,都是些爱面子,有名的苞米面肚子,的确良裤子,打肿脸充胖子的手!图腾是骆驼,信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虔诚的忠实的教徒。这里的人吵架的少,打架的不少,尤其在酒后,一言不合,六亲不认,实在气不过,忍不住了,就拔刀而起,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跟你玩命。

  总体来说,大连人还是比较好相处的,大都乐天知命、豁达开朗、和睦相处,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大家庭。

  这里忘了提醒大家一句:来大连不要在大街上吹泡泡糖,当然不是从城市整洁卫生的角度考虑,而是,因为东北汉子肺活量很大,都喜欢把瓶吹牛皮,所以,玩小儿科游戏,那会让人瞧不起……

  
  谭力问道:“怎么样?现在挺好吧?”谭力瘦高,属于那种怎么吃也长不胖的类型,眼睛有些轻微近视,却不爱戴眼镜,总眯着眼,他的朋友们常称他为眯着色迷迷的小眼。

  肖博叹了口气:“好什么,凑乎吃碗饭呗!”

  于勇说:“夏总不是挺好的人么?你看以前跟他混的人现在不是都发达了。”

  于勇浑身长满黑毛,典型的毛孩,史前考古标本和活化石,人类是禽兽变化的最好证据。估计当年在娘胎里心急了点,刚变成人形,就出世,毛还没褪净。

  他俩都曾是大连人民电器厂下属的冠杰合资公司的员工,于勇大专毕业后,就来到冠杰合资公司。从基层干起,整个生产工序都干过,非常明白加工工艺和加工流程。那时候,大连人民电器厂冠杰公司的职工(在车间操作进口机床的,清一色都是大学生)都经过花巨资聘请来的香港人正式培训过,可以说在大连,人民电器厂的香港脚都是正宗的进口货,如假包换,一点不掺假,技术垄断着大连的机加行业,别人家干不了的活,到这就像一碟小菜一样,又快又好。

  由于当时冠杰公司效益好,管理人员比较牛。那新上任的王调度常把“想不想干?不想干就回家!”这句紧箍咒的话挂在嘴上,就像旧时工头用的鞭子一样,拿在手里,不过他是挂在嘴上,时时拿出来抽打工人几句,他把工人当成陀螺了。当然他也是工人出身,大老粗,按政工师的说法是理论水平没到家,思想工作做得不耐心细致,他工作那么忙,他哪有时间和耐心去磨嘴皮子,闲暇时还不如闭上眼皮子,睡一会觉。

  问题是他不能以身作则,在没当官时,跟领导对着干,一付谁也管不着他的样子,谁说也不听。

  许多牢骚、怪话都是他的发明专利,他简直成了怪话大王,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不敢做的,他都敢想、敢说、敢做、敢为自己代表的阶层谋取利益,在关键时刻敢于在领导面前据理力争,那时的他仿佛成了冠杰公司工人阶级的代言人。唯独这样他才能独树一帜,才能显现出他的与众不同才能,才能领袖人物,才能服众。利用这种手段,他成功地骗取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冠杰工人的信任,篡夺了工人运动领导大权。

  当时的领导拿他没办法,对这个刺头很头疼,他在xrb国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