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之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后之死-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娘亲傅昭仪女士也跟着前往,称“定陶太后”。

——十年后,刘康先生病死,儿子刘欣先生,继任定陶王,傅女士升格为祖母,已是老太婆矣。

刘骜先生坐上宝座后,对女人的贪婪,比老爹更厉害,大老婆赵飞燕女士,小老婆赵合德女士,都是千古风流人物,我们在,将专文介绍她们。然而,刘骜先生却没有儿子(事实上不是没有儿子,而是儿子们都被他谋杀啦),这是一个严重的场面。刘骜先生在位二十七年,到了二十四五年的时候,迫使他自己和他娘王政君女士,都不得不接受这个沮丧的事实。

公元前九年,王政君女士把刘兴、刘欣叔侄二人,从封国召到首都长安(陕西省西安市),两位亲王的母亲,当然跟着同行。本来已是冤家,经过二十余年的分离,现在同时面对着另一场斗争——为子孙争取宝座,也为自己争取宝座,再度短兵相接。

两位亲王入朝,而且很明显地都有可能成为国家元首,当然是属从如云,骡马成群。但最主要的随从人员中,刘兴先生只带了“国傅”(亲王的教习)。可是刘欣先生除了“国傅”外,还带了“国相”(封国政府的宰相)、“中尉”(封国政府武装部队司令官)。刘骜问刘欣曰:“老侄,你把他们都带来干啥?”刘欣曰:“国家法令这么规定的呀。”盖亲王入朝,封国政府傣禄二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员,都要跟班,以便对封国的任何问题,随时提出报告。好比说,皇帝老爷问封国有多少军队呀,亲王总不能瞪着眼说不知道吧,有司令官在侧,就答对如流矣。刘骜先生又问老弟刘兴,为啥只带“国傅”,刘兴先生呆了半天,回答不出。”刘欣先生又教他背诵《尚书》,刘兴也背不出。有一次,刘骜先生设宴款待这对叔侄,刘欣先生谨谨慎慎,规规矩矩,刘兴先生却大而化之,他没有弄清楚“皇帝赐宴”跟普通的筵席有所不同,尤其是他面临的不仅是吃一顿御饭,而且还是一场考试。也可能他的聪明才智确实差一截,不管怎么吧,当大家(包括皇帝在内)都已酒醉饭饱之后,只有他阁下似乎肚子仍然很空,继续猛吃。好容易吃罢,起身告辞的时候,袜带松啦,又在那里慢慢地把它结住。刘骜先生—一看到眼里,认为这位老弟属于饭桶之类,不如老侄多矣。

然而,决定刘欣先生为继承人的,还有别的力量。

他的祖母傅老太婆,从封国带来大批金银财宝,分别送给皇太后王政君女士、刘骜先生的妻子赵飞燕女上跟最宠爱的小老婆赵合德女士,更送给刘骜先生的舅父(皇太后王政君女士的哥哥)王根先生(他是一位候爵,官衔是“骠骑将军”,正主宰着西汉王朝的中央政府)。得人钱财,为人出力,对刘欣先生的称赞,大家简直异口同声。尤其是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她们知道生儿子已经无望,帝位终于要落到别人之手,为了将来打算,也需要早日铺路,所以不久她们就跟傅老太婆成为密友。

傅老太婆希望借着赵家姐妹的力量,使孙儿登上金殿。

赵家姐妹则希望以帮助傅老太婆孙儿登上金殿的功劳,交换自己将来的安全保障。内外夹攻,遂成为定局。

成为定局后,两位亲王仍分别被遣返他们的封国。

第二年,公元前八年,刘骜先生正式封十八岁的刘欣先生当皇太子。到目前为止,同等身价的冯媛女士,第一次受到挫败——一方面是她的儿子刘兴先生不争气,一方面也是她的红包攻势不够凌厉。从她“当熊而立”的行为上,可看出她是一个方正刚毅的女性,她可以为她所爱的人牺牲,但她缺少对手傅老太婆那种狐媚的迷汤工夫。

刘欣先生被封皇太子的第二年,公元前七年,刘骜先生病重。负责观察星象的官员,发现火星光芒暗淡(荧感守心),一个名叫贲丽的家伙,上了一份奏章,向一$6——

刘骜先生提出警告说,天象发生变化,必须把这灾祸转嫁到大臣身上,才能平安,否则就不得了啦。

这是中国专制政体下特有的泛政治思想:第一、把超级淫棍的帝王,当成天上的星宿,不同于被他骑到脖子上的小民。第二、帝王的灾难;认为靠着政治力量,可以由小民代替他受罪。于是,刘骜先生选定了他的宰相翟方进先生。盖宰相位尊而多金,才够身价,普通人岂能承担得住乎哉?刘骜先生召见翟方进,板起官式面孔、责备他身为宰相,却不能调和阴阳(这顶帽子扣得玄),以致连天老爷都不高兴,发生种种变异,你瞧着办吧。翟方进先生被搞得一头雾水。到了第二天,刘骜先生听说翟方进先生仍没有自杀,气就更大:该不是存心跟皇帝过不去是啥?立刻派了一位钦差大臣(可能是一个心狠嘴泼的小宦官),去把翟方进先生臭骂了一顿,然后赏赐他酒十石、牛一头。——西汉王朝的惯例,对谁赏赐酒牛,就是表示要谁自行处决。翟方进先生只好服毒,霎时倒毙。

孙儿的怪病绝症

刘骜先生毒死了翟方进先生,希望宰相之死可以代替帝王之死。可惜,阎罗王似乎不买阳世上政治权力的帐,所以毒死翟方进先生后不久,刘骜先生仍然翘了辫子。

刘骜先生既死,二十岁的老侄刘欣先生,继任西汉王朝第十三任皇帝。宫廷中的局势,也跟着改变。王政君女士由皇太后升为太皇太后,赵飞燕女士由皇后升为皇太后,而千方百计跟新皇帝刘欣的祖母傅老太婆拉上关系的赵合德女士,在刘骜先生死后,一瞧大势不好,跟翟方进先生一样,也服毒自尽,没有赶得上新的热闹场面。

依照儒家的宗法制度,也就是依照政治上的惯例,傅老太婆虽是皇帝的祖母,而刘欣先生的母亲丁姬女士虽然是皇帝的亲娘,但刘欣先生既已入继大统——是刘欣先生由小宗入继大宗,而不是他祖母他娘入继大统和入继大宗,所以她们仍是封国的小宗身份。

——“大宗”“小宗”,是宗法制度的主干,这种入继大统和入继大宗问题,一直在古老的中国政府中,被迂腐的儒家门徒和雄心勃勃的野心家所利用,每次都闹个天翻地覆。公元十一世纪,宋王朝政府有“濮议”之争;

十六世纪,明王朝政府又有“大礼议”之争,不仅天翻地覆,而且流血的流血,放逐的放逐,使政府陷于分裂。

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起来真是无聊,可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却认为有用得很。

所以,傅老太婆和丁姬女士在中央政府的地位,成了问题。傅老太婆雄心勃勃,她当然不甘心居于下风。

于是,不久就发生火爆场面。有一天,太皇太后王政君女士,在未央宫(西汉王朝最早的冤狱之—一陷害名将韩信先生的地方),大摆筵席。首位当然是王政君,办事人员就在王政君女士身旁,没下傅老太婆的座位,其次是皇太后赵飞燕女士;至于皇帝刘欣先生的娘丁姬女士,则坐第四把交椅。座位刚刚摆好,身为王政君女士的侄儿,宰相兼国防部长(大司马)的王莽先生,前来察看,忽然间大发雷霆,问宫廷经席总管(内省令)

曰:“上面怎么有两个座位呀?”宫廷筵席总管曰:“正中的是太皇太后,旁边的是定陶傅太后。”王莽先生跳高曰:

“定陶傅太后,只不过一个封国的太后,怎敢跟太皇太后平起平坐?还不把椅子搬开!”宫廷筵席总管只好把椅子搬开,摆到次席的位置。傅老太婆得到消息,气得浑身发抖。等到大家都已到齐,一再派人前去催请,傅老太婆一概拒绝。宴会不能不进行,但因最重要的角色——

皇帝的嫡系祖母——没有出席,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所以每人心里都蒙着一层阴影,虽然强颜续欢,但仍草草结束。

这一场席位争执,导致王莽先生的滚蛋。盖在祖孙的盛怒下,他不得不提出辞呈。主要的阻碍既去,傅老太婆的尊号和她儿媳丁姬女士的尊号,活像一个变色蜥蜴,随着权力的变,而跟着也变。最初,傅老婆被尊为封国的“定陶恭皇太后”,丁姬女士被尊为“定陶恭皇后”。接着去掉“定陶”二字,傅老太婆被尊为中央的“帝太太后”,丁姬女士被尊为“帝太后”。再接着,傅老婆被尊为“皇太太后”,丁姬女士仍维持原状。所以公元前一世纪最后十年(九○年代)后的西汉王朝宫廷,四位太后并立,每位太后盘踞一个皇宫,侍女仆从如云。

当然,最当权的是帝太太后傅老太婆。这位身为祖母的老太婆,仍把三十年前(公元前三八年)年轻时因“当熊而立”含恨在心的往事,牢牢记住。她要复仇。而就在刘欣先生当皇帝的次年(前六),机会来啦。

原来刘兴先生于刘欣当皇帝的那年(前七),忽然死掉(呜呼,幸好没有选上他当皇太子,否则兄弟同时毙命,西汉中央政府的权力陷于真空,不知道会发生啥怪事),只留下一个患有“肝厥症.”的小娃儿刘箕子。他的肝厥症不时地发作,发作时手脚痉挛,指甲趾甲。连嘴唇在内,都呈现铁青颜色。冯媛女士在争夺皇太子的斗争中,吃了败仗,已受到严重的一击。接着儿子去世,更痛不欲生。想不到唯一尚在襁褓的孙儿,又是这种模样,既怜又爱,唯恐做母亲的卫姬女士,没有育儿经验,就亲自抚养,延揽群医。可是,即令这小娃是一个亲王,该治不好仍治不好,等到群医束手,老祖母只好乞灵巫术。这不能怪她迷信。不要说她是公元前一世纪的人,即令二十世纪的今天,人们到了无可奈何之时,照样哀求上苍——佛教徒哀求菩萨观音,基督教徒则哀求职稣上帝。那时候既没有菩萨观音,而耶稣先生还没有降生,所以冯媛女士只好向天上各种鬼神,祷告献祭。

在辈份上,刘箕子是刘欣的堂弟。当刘欣先生得到堂弟患病的消息,他下令一位官员(中郎谒者)张由先生,带着御医,前往诊治。

派出杀手

新皇帝刘欣先生派御医去给老弟看病,本是善意的,而且充分表现他的手足情深,却想不到他所派的这位官员张由先生,却是个问题人物。这问题不是政治上的,而是生理上的。他阁下患着一种精神恍惚症——大概是这种病吧,读者老爷中如有精神病科大夫,务请从以下发生的怪事上,告诉我们他到底毛病何在。呜呼,人生的旅途中,一旦被厄运抓住,就会鬼斧神工地阴差阳错,西汉王朝中央政府的官员,多如恒河细沙,偏偏选中了精神病患者的张由先生,以致引起可怕的冤狱,悲夫。

张由先生带着几位御医,到了中山(河北省定县),身为中山太后的冯媛女士,当然盛大招待,医生遂着手诊治。可是,前已言之,刘箕子小娃的痼疾不是短期可以痊愈的,甚至这种痼疾永远不能痊愈。现代医学昌明,不知道有没有办法,但在公元前一世纪那个时代,靠着传统的草药往肚子里灌,尤其是刘箕子还是一个婴儿,用不着请教算命先生,就可知道不会立即见效。

御医诊治不能立即见效,对冯媛女士而言,倒没有啥,她了解他们是全国最好的医生。最好的医生子里迢迢,而又尽了全力,仍治不了病,她不能抱怨什么。可是,张由先生却是大失所望,早一点把小娃医好,他才可以早一天返回首都长安(陕西省西安市),或许长安有非常紧要的事等着他,或许他过不惯中山的生活,反正是,不管什么原因吧,当他发现不能马上回去,御医们势将留下来长期诊治的时候,他忽然烦躁起来。情绪上的改变,引起他的疯病复发,就在旅馆里大叫大闹,谁也制止不住。然后,他抛下御医,把铺盖一卷,打道退回长安。

返回长安后,当然要向皇帝复命,刘欣先生问他小亲王的病好了没有。张由先生回答说还是老样子。刘欣先生大叫一声,喝令他滚。张由先生刚滚了出来,刘欣先生派的使臣已尾随而至。责问他:既然小亲王的病没有痊愈,你为啥先行回来?这一问,把张由先生的疯病吓得无影无踪,他立刻发现,如果不能把他的行为解释得使皇帝老爷满意,尊头就要落地。呜呼,事到如今为了保护自己,只有昧下天良牺牲别人矣。于是,他告使臣曰:“我本应该等到小亲王病情稳定后再回来的,可是我发现可怕的阴谋。中山太后冯媛女士,假借着给小亲王看病的名义,请了些巫师巫婆,设坛设祭,向上天咒诅皇帝跟傅太后,要他们早死.我身为臣于,怎能忍受这种恶毒的陷害?所以才匆匆赶回,为的是早日向政府报告。呜呼,苍天苍天,天下竟有这种乱臣赋子。”

刘欣先生并不在意谁在弄神弄鬼,但傅老太婆却大喜过望,咦,冯媛冯媛,今天你总还栽到我手里啦。于是指派监察部委员(御史)丁玄先生前往调查。丁玄先生是帝太后丁妓女士的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