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部分:
《藏地密码》的国际化畅销之路
《藏地密码》的国际化畅销之路:韩国、越南版权尘埃落定
2008年国际版权最火的中国原创小说《藏地密码》,最近在天津国际书展上又备受海外出版商青睐。《藏地密码》第一部在内地上市仅4个月,已经突破50万册,第二部和第三部也接近30万册,这在图书市场整体萎靡的08上半年,不能不说是一个出版奇迹。近日,《藏地密码》的策划者之一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策划总监刘按向记者透漏:〃《藏地密码》在经过了50多家内地出版机构抢简体版权、台湾20多家出版机构抢夺繁体版权之后,天津国际书展又被韩国30多家出版机构抢《藏地密码》韩国版权,其中BuenLibro出版集团在这次版权争夺战中遥遥领先,不出意外,近日他们将和《藏地密码》的出版者重庆出版社正式签订版权协议。而企鹅集团与哈珀o柯林斯、西蒙·舒斯特等出版巨头也通过各种方式对《藏地密码》的全球版权表达了浓厚的兴趣。〃
关于《藏地密码》的全球版权,记者向英国企鹅出版集团北京办事处求证此事时,中国区总经理周海伦对记者说,她本人已经读过《藏地密码》,目前正在审读相关资料,相信在08年底之前可能会有一个结果。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美国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为了表达购买《藏地密码》的意向,竟然把电话打到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而越南的雅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驻中国办事处负责人黄秋恒女士,在阅读了《藏地密码》后,非常激动,她很想把这本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介绍到越南去。不过,越南的图书市场增量很小,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在了解了真实情况后,以象征性的5千美金,把《藏地密码》的越南版权签给了雅南文化,目的是希望越南的朋友也能通过《藏地密码》这本西藏奇书体会到西藏文化的魅力。
刘按最后对记者说:〃《藏地密码》可以说是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一个里程碑。《红楼梦》走出去,用了一百年;《狼图腾》走出去,用了五六年;而《藏地密码》走出去,仅用了一年。这是整个中国出版界的骄傲。〃
《藏地密码》国际化畅销之路的启示:什么样的中国原创作品才能走出去?
《藏地密码》一出版就引发海内外版权争夺战,取得了很多专业作家都无法取得的成绩,这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是十分罕见的。它的成功似乎彰显了中文小说走向国际的秘籍:有本土元素但不让人无法理解,有文化但不晦涩。
BOOK。←虹←桥书←吧←
第17节:《藏地密码》的国际化畅销之路(2)
台湾普天文化陈奕君总编辑认为,〃有文化但不晦涩〃至少是大陆小说走进台湾的必备条件。台湾读者想看的就是〃大陆地区特有的,台湾作家肯定写不出来的东西。但同时,在文化上又比国外的小说更容易接受。例如前不久红极一时的盗墓类小说就属于此类〃。 08年台湾普天以5万美金引进了《藏地密码》,这是他们今年最高价引进的内地小说。
企鹅集团的周海伦告诉记者,能够让他们感兴趣的中国图书,应该具有比较强的故事性和情节性,同时能够向西方读者揭示他们所不了解的中国。
《藏地密码》策划人之一、出版界新锐编辑闫超认为,中国的小说要想获得国际上的认可,首先在文化上应该是没有局限的,想要表达的东西是全人类共通的。
〃我们国家很多书在版权输出时遇到问题,多半是因为作家意识上的局限,他们总是闭门造车,一味地追求想当然的文学性,写的东西不好看,让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这种局限性使他们的作品连自己国家的人都不爱看,更没办法和其他的文化分享。
〃另外,有趣也是全人类阅读此类图书时的共性。类似何马这样的〃文坛外高手〃,一开始就没想着要出书。所以,他没有把写作当作写作,处在没有目的性的放松状态时,写的东西就更容易好玩。写法上更会考虑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要让读者有阅读快感。
〃作家可以有很深邃的思想,但不能因此而让人感到做作,应该有举重若轻的能力,而我们的很多作家,事实上是举轻若重了。〃
虹桥书吧BOOK。
第18节:作者序
第十七部分:
《藏地密码》作者序:我只希望更多的人,读到更好的故事
听编辑说,很多读这本书的朋友,希望知道更多有关这个故事后面的内容,希望知道这个故事的创作意图以及我本人的感受,因此,黑夜来临,伴随余震轻颤,我开始写这篇序。
关于这个故事,首先要感谢的是众多的读者和给予出版的编辑,如果没有你们的支持,我实在难以想象自己怎么可能完成一部长达百万余字的小说,花两年多时间讲这个故事,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我不知道其他作者是怎么做到的,但我自己做过之后,我感到身心疲惫。不过还好,在广大读者的支持下,总算挺过来了,虽然目前还没有完稿,不过,那些线索,那些思路,都比我刚刚开始创作的时候清晰了很多,至少我在一大堆如同乱麻的历史资料痕迹中,找到了所有我需要的东西……
这个故事构思形成已经很久了,如今的创作终于接近尾声。正如一些读者朋友所言,读我的故事就好像看美国大片,一看到开头就猜到了结局,最大的乐趣就在那探险的旅途之中,当然,能带领大家走回一千多年前的古文明时代,见到那些让人臆想的辉煌建筑和可怕机关,以及一些可能早已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奇异事物,享受其中的紧张和刺激也是不错的。不过,其实我更多的是想描绘出一个个超脱于现实的美丽景象,好像世外桃源一般的村庄,好像魔法宫殿一样的古遗迹,圣洁神圣的雪山,令人震撼的藏族文明。当然,最后还是忍不住想问一句,真的一看到开头就猜到结局了吗?如果你们继续看下去,我想你们不会这样快下断言的,呵呵……
在没有截稿之前,在新浪网上连载的部分,的确是由很多小的场景组合而成的,但是您现在手头拿着的这本书,和网络版本不太一样。因为《藏地密码》有一个庞大的构架,所以在出版前,我会对每一卷进行系统的修订,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在这个故事中,会有很多的角色出现,除了让人高兴的,热血沸腾的,怜悯的,自然还有让人痛恨的,让人咬牙切齿的,我希望能把他们塑造得更加鲜活一些,让大家读起来有爱有恨,有哭有笑,能随着这群勇敢的人去探索那片未知的世界,不,应该是遗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世界。另外,也有人问我,为什么一部关于西藏的小说,会涉及到南美丛林甚至神秘的玛雅文化?我想说的是,如果您一直接着往下看,一定会发现,原来西藏的神秘并不仅仅局限在藏区,甚至隐藏在全球每一个隐秘的角落……当然,这很多只是我坐在书桌前的推想,虽说我确实去过很多次西藏。
最后,还是需要提醒一点,这是个故事,仅仅是个故事,我只希望更多的人,读到更好的故事。
2008…5…20
何马
BOOK。←红←桥书←吧←
第19节:《藏地密码》移植给你一个世界
第十八部分:
《藏地密码》移植给你一个世界
文/张佳玮
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阅读一些东西来局部修正自己的人生观或价值观,显然毫无必要。这已不是19世纪:思想需要靠伟大小说家来传播,靠某一些触目惊心的悲剧来宣扬。至少,对你来说,激情澎湃未必能刺激你的血液加速流动了。
能让你产生阅读快感的,如纳博科夫所言,〃脊背颤抖〃的,一定是些别的东西。
为好的小说家们划一个即定范围相当困难。你会赞美这个人的语言运用,那个人的情节安排;A的节奏B的结构C的对白。有共同点吗?有:他们所描绘的世界,出于你的料想之外。而描绘世界,如你所知,需要的是智慧,或者知识。
所以,世界上有丹·布朗,有乔治·卢卡斯,有托尔金。有人真的相信达芬奇那些传世的密码、绝地武士与西斯帝君、或者魔戒与中土世界吗?但至少在叙述中,它们栩栩如生,与我们所知的现实生活有共通与类似之处;现实世界的知识与养分羽化成另一片,衍生出新的世界。而那个世界的基础是什么?是现实世界的存在和知识。
说实话,我并不相信玛雅遗迹和西藏有多么血肉相连的文化关联,我也不相信青藏高原确实是世界各种神秘现象的血脉聚点。但是,《藏地密码》煞有介事的叙述很容易动摇你的意志。一张照片、一只异常巨大的獒引发的追问(像《寻羊冒险记》吗?)、青藏水土、犬科、血统、雪狼、戈巴族,这些意象本身已经足以构造一本知识型的说明书。而这是一本小说,你可以想象,这些线索奇妙的构筑之后,将成为一个怎样的文本。
而这还只是开始。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对感官的恶作剧,一如丹·布朗利用了达芬奇之于我们的印象,玩了个诡谲的心理魔术。《藏地密码》也利用了西藏之于我们的印象。从藏獒开始,你将跟随着主角们,一路披风冒雪直上藏原,然后听任那些矩阵般错综复杂的意象们,慢慢引导你走向广邃厚远的西藏世界。造物主或者没有制造这样的传奇,制造传奇的是叙述者:密宗、藏传佛教、建筑的秘密、高原的血统、地质结构,叙述者像是在解释一切,但实际上,是他构造了这一切。于是,你会不时怀疑:将这些元素天衣无缝地绘成一气,却无斧凿痕迹,难道这真的只是一个虚构小说?
这也许是《藏地密码》最害人的地方。你能够获得许多知识:你可以了解火山岩,了解藏羚羊,了解冰川、雪梁,将西藏崎岖迂回的风貌与千年历史尽收眼底,你可以成为一个探险者的摄像镜头跟随这一切。但是,你也会被误导,会被引向另一个神奇的、不存在的世界。无论何时,无论你怎样被这个小说中细致、真实、细腻又匪夷所思的探险发现、悠远秘史所激动,千万记住:你所看见的,细密复杂的,比你现实中所知的西藏更宏大、更曲折、更复杂、更富有知识含量的藏原,终究只是虚构。它存在于一个人……也就是小说作者……的大脑中,而他正试图通过自己的叙述,把这个世界移植到你的世界里。
打开这本书之前,一定要记住这点。
。←虹←桥书←吧←
第20节:《藏地密码》:所有的野心都是消费品
第十九部分:
《藏地密码》:所有的野心都是消费品
文/李黎
这本书是蓄势已久的一部作品,之前已经在网络上红得发紫:谁不钟情于西藏呢,不管去过没去过的,谁又不在乎密码呢,这个词虽然有些泛滥但还是能刺激人的神经。西藏+密码,书名就是一个很大的谋划,加上时势,这本书想不红都难。
关键是看它能红多久。这就要把上述天时地利全部剥离掉,仅看小说的内容了。
最初几页感到文字有些僵硬,作者并不打算在行文中追求抒情或意境,这一点很像侦探推理小说中的〃硬汉小说〃流派。作者显然就是一个硬汉,不然不会喜欢冒险,也不可能独自一人穿越随时造就死亡的可可西里和西双版纳并且成功。看开头几章,有时不禁为作者的粗糙摇摇头,比如卓木强巴和唐敏相遇的情景。但是想想,这说明作者实在,用力的点是故事情节的推进,冒险的展开,而不是用一个氛围或情调给你当头一棒。
一个硬汉往往有很大的野心。这本书就是作者的野心所在。作者野心勃勃地要塑造一个传奇,描写一段大历史,并且融合宗教、西藏和探险,并且加入了希特勒、斯大林等好莱坞大片里的元素。这些仅仅是素材,更难的是作者必须要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为出发点,然后在其中纳入一个全新的体系:宗教的、历史政治的和藏獒的,最后,小说还需要对人性、欲望、信仰和生命这些大问题做必要的表态和分析。用一本书完成这些野心,确实太难了,但作者做到了这些。作家阿来的评语非常确切,也道出了这本书成功的关键所在:神秘加似是而非。
神秘是指作者充分把握了太多的人对西藏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