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抄到后面,迟疑地似乎对自己说:
“大概是女朋友罢!”
得到了微笑的点头,李无忌方才松一口气,提高声音接着说下去:
“可惜迟了一些。不然,我的朋友家里顶合式。”
又是探询地点,探询那位女朋友的姓名。梅女士都告诉了,站起来便想告别。可是李无忌还有一肚子的话要发泄。他坚留梅女士:
“你看,只有八点钟。这里的学生另有宿舍,教员又不住校,所以静悄悄的和川南不同,——川南要这样静时,至少是十一点。实在还早,再谈谈罢。”
这么热心劝着,李无忌又下意识地拿起茶几上的筒状《醒狮》展开来,忽而带几分感慨的意味加一句:
“旧侣早已云散,谁料得到三四年后,几千里外,却又和你会面!”
梅女士忍不住也像响应似的吁了一声。眼前这间灯光昏暗的会客室,从那白转黄的粉壁,那杂乱破旧的陈设,都使她想起了从前的古庙似的学校来。而且眼前这苦留她再谈谈的人,从前也是追随她得那么急。人事真是走马灯般曲曲折折而终复归于故辙么?梅女士微抬起眼来对李无忌看。这位高身材的女性的人,和从前不同了;皇皇然不知所求的幽悒的气色已经在新添的一些细皱纹下消失,却更有些得到了什么确信了什么的神情装点成不很坏的风采。
不自觉地微笑着,梅女士这么说:
“现在你是干政治运动了,究竟比当教员有趣些罢。”
“你看来是么?但在三年前的我,或许也觉得现在的生活并不可爱。是的,我常常自问:是事情的本身不同呢,还是我自己的思想有了变化?结论是落在后面的一个。因为思想变过了,这才觉得现在活动很有趣呀!梅,三四年来,我们都变过了一个人,你也不是旧时的你了!”
李无忌慢声说,眼光射住了梅女士的脸。吓,这眼光!三年前在月下灯前,梅女士曾经屡次见过这样饱含着热望的眼光来。于是仿佛有一个东西在她心头轻轻一拨。然而李无忌已在接下去说,声调是更快些了:
“我还没忘记从前你说过的几句话。你说如果早两年遇到我,你的回答就可以使我满意。你说并不是意中还有什么人,只不过你那时的思想是,——要在人海中单独闯,所以给一个简单的‘不’。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现在我们又遇到了;我相信三年之中,我们除了思想上的变动,其余的,还是三年前的我和你罢。梅,你现在的思想,是不是仍旧要给我一个简单的‘不’?我盼望今天会得到满意的回答!”
接着是死一样的沉寂。但只一刹那。梅女士的丰艳的笑声立刻震动了全室的空气,并且更加剧烈地震动了李无忌的心。混在笑声内的梅女士的回答说:
“呀,还是恋爱!好像徐绮君来信说你现在鄙视恋爱了,你说是‘无聊’的恋爱!可不是么?”
“是。我鄙视‘无聊’的恋爱,譬如,从前陆克礼和张逸芳的恋爱。但是,梅,三年之久,你我依然是当年的单身,而又忽地碰到,这,你想呀!”
李无忌说得很严肃而又很神秘。他站起来旋一个身,似乎要找寻什么,然后又坐下去,眼光钉住了梅女士的脸。
一缕怜悯的细丝,也可以说是感动的波纹,在梅女士心里摇晃着长大起来了。同时梁刚夫的冷静的面相也浮现在薄暗的空间。猛然一个狞笑,梅女士挥走了这一切,努力转换着谈话的方向:
“你看准了我的思想也有多少变换么?我自己不很明白。不过看厌了看惯的事,想找一个新环境的意思,却也是有的。前天你讲了许多关于政治的话,过后我却想出许多疑问来。我觉得到底不能完全赞同你的意见。”
“不赞成?是哪些地方不赞成呀?”
像受了一针,李无忌伸长颈脖,急忙地问。
“就是怎样发展工商业。”
似乎想不到问题这么简单,李无忌笑了。
“哦,是这——么?国内不要打仗,有钱的人拿出来投资,工厂里加紧工作,时间延长,出产增多,岂不是就成了?”
“挣下来的钱不会落到外国人荷包里去么?”
梅女士反问,轻轻地应用了梁刚夫那里听来的理论了。
“自己的钱,怎么肯送给别人!现在中国每年要流出几万万金钱去,就因为自己没有工业,这叫做无可奈何。如果什么东西都能够自己制造,岂不是就把外国人的势力抵抗住了?
所以空口说抵制外国人是没有用的,应该先得自强。”
梅女士抿着嘴笑。她看见李无忌那种兴高采烈,举重若轻的神气,忍不住要笑。在她听来,李无忌这番议论,并不新奇,好像十几年前读什么“论说入门”的时候早就见到过这样的意思。然而另一个问题却带出来了,她又说:
“你们也反对外国人?”
“怎么不!‘外抗强权’是我们的口号呢。不过我们主张用合理的手段。我们又主张分别而论。不问如何的专门反抗外国人,我们不赞成。”
于是来了长段的议论。李无忌把上讲堂的姿势完全拿出来,越说越有精神,然而梅女士却有些倦意了。她耐心地等候到李无忌的热谈表示了稍稍的挫顿时,就硬生生地插进了一句:
“现在我一定要回去了,明天要搬家哪。”
李无忌异样地站起来,向墙上的挂钟望了一下,又回过来瞧着梅女士的脸,然后慢慢地说:
“明天什么时候?下午罢?我来帮忙。”
梅女士很委婉地辞谢了这太殷勤的帮忙。李无忌却又要送她回寓。当然梅女士没有什么不愿意。可是到了谢宅门前要分别的时候,李无忌突然抓着梅女士的手,吐出最后的勇气来:
“后天我来拜访你的新房子。我相信在这新地方,有新希望,梅呀!”
门灯的光落在李无忌脸上,照见他的眼眶边有些红,他的嘴唇有些颤抖。梅女士只能温柔地微笑。她实在不知道还有没有比这更适当些的表示。
又过了两天,黄因明方才抽出工夫来和梅女士搬进那新屋子。在天井里拾得一张李无忌的名片。这位热心的朋友昨夜已经来过了。
粗粗布置好以后,黄因明就告诉梅女士,不要把这住址“太公开”。梅女士惊讶地睁大着眼睛,很踌躇了一会儿,方才说:
“让一个人知道。不要紧罢?如果你早说要秘密,我也可以不对他说。但现在,他已经知道,而且比我们先来过了。”
“那个姓李的名片就是他么?”
梅女士点头;随即反过来说:
“为什么要秘密?”
“无非是怕客人来多了不得清静。”
“那么,这个姓李的不过偶然到上海玩玩,至多来一两次罢了。”
黄因明放心地一笑,也就不再追问。梅女士却感得几分不自在。她看出黄因明的所谓“恐怕不得清静”是随口搪塞,还是不肯坦白;同时她又反省到自己的行为很可以被人家看作嘴快轻率。“怎么我近来变了呀!这样失神落魄,没有一点精密的计算?”她心痛地想。她给自己许多答案:因为是这一晌心里总没有过安定;因为是太好胜,要得人们的尊敬,要表示自己的光明坦白,反倒成了不检点;因为是目前的环境人物都和从前的不同,因而不能左右逢源地顺应;因为是专心要学习那些怪生疏的什么国家,政府,资本家,工商业;因为……她发怒似的站起来,看着自己房里满地散乱的什物,抢过去踢了几脚,好像它们就是罪魁祸首。
新换了榻位的第一夜,特别使得梅女士不能安眠。那条柔软的毛毡竟变成为猪鬃一般,刺起了梅女士全身的焦灼。风呼呼地响着。这是第一次的西北风,无情的严冬的先导。梅女士侧耳听着,忽然悲酸从胸中起来。她的感想便很凄凉:“这是有生以来第二十三个冬呀!在自己的生命中,已经到了青春时代的尾梢,也曾经过多少变幻,可是结局呢?结局只剩下眼前的孤独!便是永久成了孤独么?是哪些地方不及人家,是哪些事对不起人,却叫得了孤独的责罚呀?”于是几年来不曾滴过的眼泪,几年来被猜忌,被憎恨,被纠缠时所忍住的眼泪,都一齐涌出来了。
怯弱地,几乎屏息地躺着,她可以听得每一个最细微的声响。从楼下来了黄因明的鼾声,匀整而甜美,更引起梅女士的嫉妒。她怎么能够不嫉妒?别人是这样地到处适宜,很洒落地在这广大的世间翱翔;而她呢,这样的孤苦无告!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她,也没有一个人肯用心来了解她。突然白天的感触又回来了。那一长串自问自答又在她悲楚的心头往复了。终于她唾弃那一切的答案。她不得不承认伤心的真实:脆弱!是自己变脆弱了,所以失神落魄,什么都弄不好!是自己变脆弱了,所以克制不住心里的那股不可名说的骚动,所以即使从前能够高傲地无视围绕在左右前后的男子,而现在却不能不萦念于梁刚夫!
这么想着,仿佛看见了潜伏的敌人,梅女士心里反而平静些了。她再不打算睡觉,只迷惘地朦胧地寻求所以变成脆弱的原因。可是得不到。只觉得太复杂广阔生疏的新环境将她整个儿吞进去,形成了她的渺小脆弱,并且迷失了她本来的自己。到上海以来,她看见了许多新的,同时也不能理解的事情;是的,不能理解!她不是初出闺门的大小姐,她经历过比一般女子更多更复杂的生活,她并且看透了那些复杂生活的主人公的思想和性格;然而现在,从颠沛豪华中钻出来的她,却不能理解眼前那些人的行为的动机了。自然她已经知道梁刚夫和黄因明在干一些秘密的事,但是她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有那样的虔诚,是什么东西驱使他们热心拚命,并且是什么东西使他们的六尺藐躬有异样的光彩,异样地能够吸引她。可不是她屡次想把自己挺直,想撇开那个冷冰冰的梁刚夫么?可不是她看见黄因明不肯答应同住的时候,也曾负气地想不再恳求么?但是有一股顽强的力,压扁了她,推动她走到梁刚夫跟前,强迫她伈伈下气地向黄因明苦求了。
“咳,咳,这不可抗的力,这看不见的怪东西,是终于会成全我呢?还是要赶我走到败灭呀?只有听凭你推动,一直往前,一直往前,完全将自己交给你罢!”
梅女士捧着头想,几乎可以说是祈祷。
她浮沉在这祈祷中,空间失了存在,时间失了记录。然后是许多似曾相识的面孔围绕她,推挽她;若干旧游之地在眼前,她发见自己在那里扮演悲欢憎爱的喜剧;俄而又是轮机的重浊的吼声,江水的悲壮的嘶叫,回环曲折的巫峡;突然又是逃荒似的杂乱的房间,黄因明撅起了小嘴,埋怨她嘴快浮躁,怎么刚说好搬家,就巴巴地告诉人家了。她慌忙地跑过去想辩白,却绊着一口拦在脚边的小皮箱,扑在地下。
猛叫着睁开眼来,太阳光晒在她头上,都市的喧声像远处的风暴,像是近在窗外的一辆汽车,啵啵地叫得怪响。
梅女士惘然走到楼下。黄因明不在。她的房间已经收拾得很整齐。一张大白纸平铺在书桌上,说是新雇的老妈子约定十一点钟来,请梅女士守在家里等着。梅女士拿起这字条儿揉做一团,靠在书桌旁,随手捡起一本书:《马克斯主义与达尔文主义》;两个都是面熟陌生的名词。她随随便便翻开来看了一会儿,不知不觉让身体落在近旁的椅子里,她的低垂在书页上的眼光贪婪地闪动着,直到打门声惊醒了她。
老妈子来了。接着便是扫除房间,买菜烧饭,一应杂事,都向梅女士索取吩咐指挥的时间。近午刻黄因明回来,吃过饭后匆匆谈了几句,就又出去了。梅女士正在想继续读那本撞到手里的书,新来的老妈子却像影子一般站在客堂门边,说了一句出奇的话:
“少奶奶,客堂楼还有一个房客么?”
梅女士一怔。多么奇怪的称呼,又是多么奇怪的问句呀!
她头低着看书,只从齿缝里回答了两个字:
“没有。”
“刚才来吃饭的就是少爷罢?”
老妈子更出奇地问,然而也有些不敢自信的意味。梅女士眉毛一跳,抬起头来对女仆看一眼,忍不住笑起来了。可不是?黄因明那一头剪得太短的头发,那袖子太长的灰布棉袍,那种阴森森板着脸的神气,都很像一个男子,因而当然是梅女士的“少爷”了。勉强止住了笑,梅女士很郑重地回答:
“不错。就是少爷。姓黄。就叫黄少爷罢!”
老妈子恍然似的点头,嘴唇又动了;梅女士赶快威严地加一句:
“灶披楼是你的卧房,赶快去收拾,这里不用你伺候!”
她的眼光又落在书上。翻过两页以后,她心里还在格格地笑。
太阳西斜的时候,李无忌来了。老妈子对于梅女士的称呼,很使这位少年奇怪。随便谈了几分钟以后,李无忌带些不自在的态度说:
“有一个书局要找女编辑,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