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汉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那时汉朝-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侯国。可是,只凭刘安之实力,根本是拉不动诸侯的。那怎么办?那就使用离间计,离间诸侯和汉朝中央。

要使离间计,必须用上假丞相等印章。以丞相及御史大夫的名义,将诸侯各国的豪杰及有钱人,通通迁往朔方郡。以此激起诸侯国的怨恨之意,然后再派人游说各国,煸风点火,以此作乱。

伍被一计,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但是,实践操作性很差,也很麻烦。再且,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刘安只好对伍被说,假公章我可以先刻好,但是不必用它来调兵。留着以后等我当皇帝的时候用就是了。

刘安之所以能说出此话来,是因为他心中已经有一套可行方案。这套方案就是,他已经派人假犯罪逃亡长安,投奔卫青。一旦他造反号角吹响,就可行刺卫青。一旦卫青成功,举大事可成大半矣。

认真研究刘安这套方案,的确很简单,也很实用。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是悬着很。刺杀卫青?你以为你是荆轲,还是张良?你会降龙十八掌吗?如果没有,能搞定卫青,那不是扯淡吗?

退一万步来说,刺杀了卫青,那又怎么样。汉朝还有李广等等一堆名将。这帮人久经沙场,匈奴都被他们打得鬼哭狼嚎,小小的淮南王和衡山王,就想搞定他们。那更是胡扯加胡扯。

以上这个道理,相信伍被是懂的。可是,伍被却什么都不想说了。因为,他已经为自己准备好了后路。

眼看廷尉专史即将抵达淮南王国,刘安说了那么多,等了那么久,却迟迟不见他行动。刘安为什么不见行动,那是因为还有一个技术性问题,他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是,要想造反,必须先除掉中央的耳目。这些人就是淮南王国国相及其他两千石以上高官。什么时候杀,怎么个杀法,刘安还没有一个底。

马上的,刘安就有底了。因为他听说,中央特派员,就要到家门口了。于是,刘安决定召国相,内史以及中尉等人开会。只要他们一来,立即开刀,发兵造反。

刘安动作已经慢了。到了开会那天,两千石高官中,只有国相一个人到场。内史叫人传话,说他出差在外,不方便来开会。中尉的传话更加露骨:我刚刚接到命令,不可以见王。

怪谁呢。你慢了,就不要怪人速度快。那怎么办?只有一个人,杀还是不杀?刘安的想看是,只杀一个也没用处,干脆再等等吧。

事实上,大势去矣,再等也是白等。这时,太子刘迁出来说话了。他对刘安说道:“我们现在动手,已经太慢了。既然廷尉说抓人我一个人,就让他抓吧。至少这样,还可以保存父王。”

刘迁之所以能说出这话,是因为他已经做好准备。那就是自杀。因为,他已经将准备一起刺杀中尉的同谋,全部杀光。只要他自己一死,就死无罪证。那么,也就有可能不会牵涉到刘安。

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当傻逼的想法。更傻逼的是,刘安竟然同意了刘迁。果然,刘迁自杀。没想到,他被人救下,没死成。这时候,他听到一个消息,伍被招了。

千料万料,都没想到伍被会背叛。刘安傻了。当然,伍被不是傻子。他不但主动招供,还加油加盐的将自己怎么阻拦刘安谋反,最后被刘安逼良为娼的事抖出来。这就是伍被为自己准备的后路。

汉朝专使迅速行动,包围刘安的王宫,搜出了一大堆造反的工具。人证物证俱在,刘安只得认了。搞定了刘安,还有刘赐。事实上,刘赐此时也招了,正在被软禁在王宫,等待发落。

关于怎么处置这两个傻逼的造反兄弟,众公卿,皇室,以及诸侯们都集中在一起开了一个会。在会议上,反响最激烈,态度最坚决的是刘氏诸侯们。赵王彭祖,胶西王刘端,都纷纷表态:刘安兄弟乱天下,蛊惑百姓,背叛宗庙,大逆不道,理当伏法。

诸侯们意见统一,理直气壮,刘彻只好同意。然而,当刘安和刘赐闻听人头不保,俩人接续自杀。

据统计,因为刘安兄弟造反,被牵扯到的有数万,被杀头的,有数千。在这场清查叛党分子中,公孙弘和张汤最是积极和涌跃。于是,他们连刘彻默认放过的两个重要人物,都不能放过。第一个人,就是告发刘安以自保的伍被。刘彻认为,伍被是被逼的,而且他也带戴罪立功了,放过他吧。但是张汤却上奏,主张砍头。

张汤的理由是:伍被是刘安集团中首要的出谋划策者,如果不杀他,说不过去。

第二个准备被刘彻放过的人,是内朝骨干庄助先生。庄助和刘安私交甚厚,每当刘安前来长安,总要贿赂庄助。于是多少年以来,庄助也收了刘安不少礼。

在廷尉张汤看来,刘安不是白送礼的,庄助也不是白收礼的。他们肯定是秘密交易,那就是庄助借助在皇帝身边工作的机会,向刘安提供情报。心腹之臣,竟然以造反之王私交,如果不诛,留下榜样,将来恐怕就难办了。所以,张汤认为,谁可以活,但庄死必须死。

最后,刘彻只好同意诛杀以上两位。刀起头落,尘埃落定。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无聊又无趣的造反戏子,到此终于彻底收场了。

第四十一章不世出的霍去病

一、李广难封

公元前122年,四月九日。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刘彻封卫子夫生子刘据为太子,刘据时年七岁。同年,五月三十日。这是一个晦气的日子。有日食,匈奴万余骑兵攻入上谷,杀数百人。这笔帐,刘彻记在了心里。

第二年(公元前121年),三月三日。这是一个不祥的日子,丞相公孙弘薨。孔子说,老而不死,谓之贼。公孙弘这只早睡早起,却晚起晚落的老狐狸,终究还是死了。

若干年以后,有人总结公孙弘一生,他在汉武时期至少得了两个第一:老年崛起,位至丞相,以丞相之位获封侯,此在汉武年间是第一;善始善终,并保得自家性命自然死亡,此在汉武年间亦是第一。

公孙弘薨,丞相一位空缺。有肥缺,永远不愁没人填。同年(公元前121年),三月二十二日,对两个人来说,这是一个美丽的日子。此俩人,一个是张汤,一个是李蔡。御史大夫李蔡被拉上当了丞相,廷尉张汤又被拉上填了御史大夫的位。

官场如戏场,从来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李蔡和张汤升至高位,他们是乐了。同时,至少有两个人,心情极度郁闷。此两人,一个是李广,一个是汲黯。

汲黯郁闷,那是没得说的了。在汲黯的眼里,他犹如一只拍子,张汤犹如一只苍蝇。拍子追着苍蝇打,没想到苍蝇越窜越高,竟然窜到他头顶上拉屎。这是他万万始料不及的。

李广和李蔡,堂兄弟关系,没有政见之仇。李蔡升官,李广心情灰暗,不为别的,只为忌妒。忆当年,俩兄弟同时出道,一起为郎,事奉文帝刘恒。再后来,李广因为才勇两全,先登一步,爬到了两千石的高位。

然而,李广的理想不是那丁点工资,他的终极目标是建功立业,以获封侯。可是打了这么年,输多赢少,侯位仍然遥遥无期。

反观李蔡,他一直跟在李广屁股后面跑。但是奇怪的是,他跑得很稳。尽管李蔡到了景帝刘启年间,才领了和李广一样高的工资。但是,李广却缺了李蔡身上的两样东西,稳的品质和好运气。再后来,刘彻封李蔡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右贤王。那次战役,李蔡有功,终获侯位。

不但李蔡封了侯,李广属下许多将领也纷纷跃上侯位。就他一个人,多年以来一直还赖在将军之位上。对于一个以打杀为职业的武将来说,没有获封,往轻处说是面子问题。往深处说,那是人生一件很耻辱的事。于是,难封侯位,从此就成了李广心头永远的痛。他一生都无法抹灭这一块伤痛,所以他的牢骚永远都发不完。

有人给李广总结了他难封的原因,是因为他曾经杀降。古之有训,杀降不降。然而杀降之事,那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不应该是李广难封的全部理由。于是,又有人说,李广难封是因为不会做人,平反七国之乱时,不应该接受梁王刘武的将军印。

在我看来,这都不是问题的本质。没错,李广是犯了年轻的错。但是多年以来,汉朝中央也不见得将他冷处理,而是一再起用。所以说李广不会做人而难获封,此个命题难以成立。

我认为,问题还是出在李广的性格。此个性格毛病,是太过于勇敢。李广敢打,这是大家公认的。这话N多年前,文帝刘恒也说过。但是敢打,不一定就是能打。封侯和我们今天评职称,那是一样道理。今天之职称,想评教授,必须基本硬件,那就是得有上档次的论文或者著作等东西。

按汉朝封侯制度,想被封侯,必须得有武功作品。李广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有哪件战争作品他是能拿得出手的?屈指数来,几乎没有。用今天的话来说,没有作品,也想评职称?所以对李广来说,没有武功,你就甭想提封侯。

然而,只要战争没完,李广的封侯梦,就有可能再被实现。马上的,机会就来了。

公元前121年,三月。上面已经讲到,去年匈奴万人杀入上谷,欠了汉朝一笔血债。这笔债,刘彻记在心里。现在,该是讨债的时候了。于是,刘彻决定派个人去要债,并且叮嘱,给匈奴多算点利息,让他们尝尝借高利贷的的滋味是不好受的。

此次,被刘彻派出去要帐的人,是霍去病。今年,霍去病二十一岁。为了保证高利贷能收回来,刘彻配给霍去病一万名保嫖。这些保嫖,全是骑兵。他们的出发地点定在了陇西郡。想收债,找霍去病。事实证明,这话是没错的。霍去病此次出征,犹如神雕突击。转战六天,竟然越过焉支山一千余里。

霍去病为何跑那么远?嗅觉告诉他,山的后面藏着好东西。

果然,霍去病发现了躲债的匈奴。对于匈奴人来说,这个霍去病简直是个灾星。惹不起,竟然也躲不起。霍去病骑兵挺进,犹如狼群遇见了羊群,血流遍野,战果甚丰。仅只捕获及格杀的人头就有八千九百余人。

更可观的是,干掉了两个匈奴王,俘虏了浑邪王的王子,以及他文武两套班子成员。更更为可观的还有,连匈奴人用来祭天的金人神像,也被霍去病抢走了。

胜利的歌声,被风吹到了长安。刘彻笑了。刘彻相当满意这次要债行动,他奖励霍去病两千户采邑。

夏天,刘彻又要命令霍去病出门收债。刘彻认为,去年的债和利息是要回来了。但是去年以前的利息,还没要够。

于是,刘彻又派两支部队分道攻击匈奴。一支是,让霍去病和公孙敖率数万骑,从北地郡(今甘肃省庆阳县西北马岭镇)出发;另外一支是,让卫尉张骞和郎中令李广率军从右北平郡(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出发。出发后,霍去病和公孙敖分道前进,张骞和李广亦分道挺进。李广亲率四千兵打前锋,张骞率一万骑在后。

机遇和挑战并存。然而,李广的坏动气又来了。此次坏运气,一半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半则是主观因素。所谓客观因素,是他不幸的又碰上了匈奴的主力部队。对方有四万骑兵,而李广才四千兵力,力量极是悬殊。

主观因素是,李广跑得太快,而张骞跑得太慢,误事了。只能算李广倒霉了。然而倒霉也得打。因为,匈奴四万骑兵已经从四面,向李广包围过来了。

此情此景,李广仿佛回到了八年前关市之战。那时,李广被生擒,死里逃生。此时,又次陷入狼穴。李广,你怕了吗?

如果怕了,那就不是真正的李广了。然而,李广的骑兵是真的怕了。要想让一群大活人,面对强劲而毫无畏惧之情,除非将他的眼睛蒙上。李广太熟悉战争了,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那是留给不怕死的军队。如果还没开战兄弟们就怕了,这战输定了。

突然,老将李广马上想到了一个办法。

当时,李广儿子李敢,也随军征战。首先,李广将李敢唤来,给他布置一道作业。这道作业的难度很大,就是命令李敢带几十兄弟,去匈奴阵里跑一圈,然后顺利跑回营中,算是完成任务了。

所谓,虎将无犬子。李敢接过命令,两话没说,带着自己的兄弟就冲出去了。没多久,他回来了。数了一下人数,一个不少。

李广相当满意李敢完成作业的程度,紧接着,李广将军队拉出来,装出很自信的样子,对士兵吼道:兄弟们,匈奴人都是纸老虎,没什么可怕的。请相信我们的实力,只要咱们团结一致,没有打不赢的战。

李广的话,让他的四千兄弟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们既然是来要债的,就要有要债人的气势。怕他个鸟呀。战胜了自己,就战胜了敌人。过去,李广是这样认为的;现在也是这样认为的;将来,他一样是这样认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