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去哪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你要去哪里-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的人啊,就只会看表面现象。拿出一堆数字来,就能唬倒一群人。富人有富人的生活,穷人也有穷人的活法。月薪不到4000元的也大有人在,难不成人家一看这些数字,索性也不用结婚生子,干脆直接放弃生活算了,反正怎么样都入不敷出嘛,何必一辈子自虐。”安琪淡定的反驳道,非常不屑这则帖子所宣传的思想。

  我其实也是不喜欢帖子里提及的这些数字的。人们需要工作去赚钱,找到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然而这些鲜明的数字一出,仿佛是在告诉人们即便是努力工作一辈子也赚不了这一生所需要用的钱;数字的背后,似乎是在暗示着我们生存的唯一内容就是工作赚钱,而这拼命工作赚来的钱却仅仅是让我们能继续的生存下去,继续的生存下去以便继续的工作赚钱……如此陷入了一个永远无法跳出的人生死循环。照此理论,是不是除了工作赚钱以外,我们的存在就没有了别的意义?

  荒谬而悲观的理论,所以十分的不喜欢。

  张姐显然对那句有关青蛙的评论十分地感兴趣,午饭时一直在赞赏着这句话的哲理。“所以说,生活不能太舒适了。生活要有比较要有竞争才行,不然就会像那只青蛙一样,过得太舒适了到最后便失去了竞争力,到最后跟别人一比,发现自己落后一大截。”

  听过张姐的话,我和丹尼差点没别吃进嘴里的菜给噎着。为什么每回表达很明确的一件事,都会被张姐理解为另外一个意思呢?!

  “啊呸,当是中学生考试排名啊,生活这种东西,一千个人一千种面貌,怎么比啊!”丹尼极为小声的咕哝了一句。

  身处于人生死循环中的人们,就像是在温水中被煮着的青蛙吧。无法跳脱,无法回避,最后只剩下了一遍又一遍的无尽煎熬。

  我想起了那个房间里存在着两个我的梦。站在窗边的我,一直读不懂坐在床上的我的表情。

  就是那样一种表情,像在温水中被一直煮着的青蛙。那种深深,深深的无助,苍白的无力感渐渐的蔓延着,最后麻痹了每一根最细微的神经。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五章 DNA(三)
(三)

  春节期间的邮政总是很混乱。假期在海边寄出的许愿瓶,也不知道是飘过了哪片陆地海洋或是天空,终于在一个礼拜后,到达了我的信箱里。取出这封寄给我自己的信,以及薇儿写给她自己的。还有一个四四方方的信封躺在信箱里,一并取出来。是伟杰的婚礼结束后寄给宾客们的感谢卡。

  去参加前男友的婚礼,与前男友在同一个项目中合作共事,这些都是只会做鸵鸟的我所无法应对和想象的。将信件递给薇儿,想问她是不是真的没关系,想问她此刻在想些什么,可终究都没有问出口。有一些心情,是需要留给自己去安静的咀嚼吧;在时间的水流中,那些紧紧缠绕着的结最终会被冲刷得散开,那时,一切便都会变得豁然了。

  于是转而与薇儿聊起最近办公室里流行着的那封名为“一生要赚多少钱”的转发邮件了。薇儿听后倒是一点也不惊讶,说是很早以前就在网上看到过类似的帖子了。

  “应该是某个厌倦工作和生活的人想发发牢骚诉诉苦,博得大家的同情吧,所以拿了一堆数字来彰显自己的苦难,再顺便把许多人都一同拖下水去。”她说。

  “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工作呢赚钱呢,都是很无奈的事啊。”

  “这一点倒是不可否认。”

  “那你喜欢你现在的工作吗?”这样的问题似乎有些唐突。可是想到曾经在舞台上绽放着光芒的Rocker,现在整日穿着职业套装出入于会议室与客户商谈,这些年渐渐形成的转变,想到的时候便于不经意间问出了口。

  “不喜欢,虽然也不深恶痛绝。”是很坦然的回答。

  “那为什么会选择现在的这份工作呢?”

  “恩,应该说是为了将来需要吧,呵呵。”

  “怎么说?”

  “就是说,现在工作攒够了钱后,如果在将来的某一天找到了件自己想做的事,那么便可以有底气放手去做。”

  “是哦。可也有不少人这么想呢,但是到最后,却还是没有办法说放手就放手。”

  “这就要取决于你自己了,究竟该怎么说服自己,究竟有多想要去做一件事。”坐在沙发上的薇儿转过头来,眨着眼突然微笑起来,“就像‘一生要赚多少钱’一样,究竟要赚多少才够,还是赚多少都不够。虽然工作啊赚钱啊这些都很重要,但不是人生的全部。把人们陷入生活死循环的,其实是人们自己而已。自己跳不出来,也许只是自己并没有想让自己跳出来而已。”

  听着薇儿这么说着的时候,是一些欣慰。虽然被直挺而拘谨的职业装所隐藏了起来,但曾经那个洒脱而自由的Rocker基因,是深深烙印于她体内的标识,即使外在的许多切面都随着生活的腐蚀风化而改变了形状,那个基因所决定的特性却还是依然存留在那里。同时又有些惊讶。惊讶于那个跳不出来的生活死循环,竟然就被“自己并没有想让自己跳出来而已”的简单理由给解释了。

  也渐渐将要陷入生活死循环的自己,并非不想让自己跳出来,却是没有这样一件事一个理由,让自己踏出循环之外。生活原本是个广袤的世界,却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缩为两点。一点是办公室,一点是住宅公寓。而思想,也从曾经可以任意奔驰的辽阔草原,最终被禁锢于办公室和住宅公寓狭小的四方空间里。最终,便发现自己于不知不觉中被深深困在这个单调的生活循环中,无从解脱。

  我想,我是如此需要这样一件事一个理由,让自己挣脱生活的死结。也许未必是逃离诸如办公室之类的物理意义上的枷锁,但至少希望思想和灵魂,能有更多的一些自由,而不是只有“一生要赚多少钱”这样一个中心。

  我从信封里拿出写给我自己的许愿瓶,取出里面的那张小信纸。上面写着我今年的两个愿望:

  1。 希望能将Me&;City新专栏一直写到年底,达成可欣对我的期待

  2。 希望在明年的这个时候,我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愿望

  重新将信纸塞回许愿瓶,回到房间里,将许愿瓶并排放在了可欣的小叮当许愿盒边上。

第十六章 乱世浮生(一)
“经过了谁和谁相遇 又谁和谁分离 最后把自己交给了命运

  命运像失控的马戏 小丑开始哭泣 大象猴子跑进城里”

  —“乱世浮生”

  (一)

  即使是普通的一泓湖水,只要阳光好也能折射出美丽的景致,可是在失去了阳光的时候投入眼帘的便仅仅是一潭死水而已。虽然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过得都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生活,可平凡并不等于平淡乏味。两者之间的差别,是那片明亮灿烂的阳光。这阳光,是热情,是梦想,是支持我们前进的动力,是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希望。

  对生活感觉厌倦的人,觉得人生不过如此的人,被陷入“一生要赚多少钱”的泥沼中的人,是身处在阳光黯淡的世界里。在这样一个缺乏养分的世界里呆久了,生命的活力于是也一点一滴地流失掉了。就像曾经的一位同事,总是抱怨着生活单调无趣,于是其他同事相继出谋划策,一起去出游,运动甚至是学习陶艺,最后大家津津乐道地讨论了很多,当事人却总是在再三的犹豫之后宣布,这些计划对于她来说都实在是太麻烦,转而继续着她不断转换着电视屏道以及在数个网页之间无聊的来回切换着的蜗居生活。其实生活并不是单调无趣,也不是没有选择可参考,只是已经萎靡了的心已经对世界万物都失去了兴趣。

  我曾说过自己是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用另一种形容,则是站在阴影中的向阳生物。渐渐陷入一潭死水的生活的我,望着阴影之外炫目的太阳,思忖着该怎么踏出这片阴影。我需要的,是一个梦想,于那片金色之中,给生命注入鲜活和意义。那片金色似乎总在于我有些遥远的远方某处,于是我只有不停的继续找寻,朝着那片光亮的世界。

  深夜11点半,快要睡觉的时候突然想到了这些,就像一道光忽地快速闪过头脑中的一片黑暗。我于是打开电脑,开始整理起脑海里的只言片语。也不知道这会不会是Me&;City新专栏下一期的适合主题,就这样地将它写成了一篇文章,于半夜两点的时候发给了杂志主编。

  这样心血来潮的扰乱生物钟对于我这个作息一向规律的上班族来说,果然是有很严重的后果的。第二天早上,便顶着两道深深的黑眼圈神志不清地来到公司上班了。

  于是有些恍恍惚惚的我,便遗漏了许多微小情节所透露出的故事。

  还在为要不要在咖啡里加牛奶,若是不加牛奶会不会苦得喝不下去这种无聊的细节犹豫不决的时候,贝拉继续发扬着她“热情好客”的作风,在办公室里跟大家分起了饼干。

  对今天办公室里的周遭仿佛都置身事外的我,只是隐隐约约了听见了有人幸运的得到了手工饼干。模糊的意识并没有认为手工饼干有什么特别之处,却觉得饼干伴着咖啡真是美妙的搭配。心里斗争了好一会的我,也终于下定决心泡了一杯黑咖啡,随着饼干一起吞下肚里。咖啡因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效果,一心只想赶快结束这一天的我却发现时间反而过得更慢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午餐时间,张姐和贝拉的大嗓门还是没能让我混沌的大脑变得清醒。只是看见今天贝拉午饭时竟然没有与张姐坐在一起,而是坐在了长桌另一端的Rick的身旁,谈笑风生却依然不减。

  啊,对了,Lisa这一整个月都在外地做项目呢。

  想到了这个,逻辑便通顺了许多,于是继续埋头吃饭。坐在身旁的安琪看着Rick和贝拉,朝我使了几个诡异的眼色。

  像处在一个看不见也听不见的世界里,渐渐的,声音和图像都慢慢显现,一直到最后,终于被现实的影音击中。而我,就在看到从安琪的眼神中连连发出的暗号之后,霎那间领悟到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贝拉喜欢Rick啊。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六章 乱世浮生(二)
(二)

  信箱里孤零零地躺着一张明信片。取出来一看,还是一并寄给我和薇儿的。

  去了日本的这大半个月,小米音信全无,等来的,只有这张封面是东京铁塔的明信片,以及背面写的一些不痛不痒的生活近况。忙着安置新家,东京的消费很高,诸如此类。我和薇儿都难以从这些娟秀的字迹和这些词句所传达的信息中猜测到,小米究竟过的好不好。就像一些很久没见面的朋友,碰面了后问对方好,对方总是说还行还行,因为很久没见面的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太难浓缩为只言片语了,于是干脆直接省略掉,就说还行还行。这段时间里,小米有没有发生了什么事情,又或是因为明信片的面积她将发生的这些事情就这样直接省略掉了,我们无从知道。

  然而,这样的小米总是教人担心的。从前的小米,有了什么事都会很哀怨的向我们感叹;如今却说着一切都好让我们不用担心,实在是忍不住要叫人朝相反的方向思考。只是,在另一个国度的小米,就像身处在一个神秘空间里,我们只能猜想,却无法朝里面窥探。

  打开电脑,给小米发了一封邮件。内容只有两句话:

  女人,用一封明信片就想打发我们?最近过得怎么样?

  内容包含着“最近过得怎么样”的邮件,之前就已经发过三封。也许这一封也是同之前的三封命运一样,永远只有安静的存放在被发送的邮件栏里,像被扔进一个深不见底的地洞里的小石子,只有被扔出去的动作,却没有石子落地的回响。

  薇儿说,或许小米需要一段安静的时间,去独自咀嚼她的决定和生活的改变。等她的思绪整理好了,自然就会联系我们了。

  只是突然间,我好像不习惯这样的没有联系了。我看着全世界忙碌地改变着,不适应大家因为忙碌而把我关在了他们的世界之外,在这样的对照下我的无聊和依旧如故便愈发地被放大了许多倍。

  薇儿又说,那是因为我是一个旁观者,总是站在角落里,独自观看着别人的生活。

  我说,这听起来更加像我是一个无聊且无所事事的人了。

  薇儿说,因为我善于观察我的身边,所以我也善于思考。现代人的问题是,时常被周围的人潮推涌着被动前进,还来不及思考,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推到了一个陌生的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