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獾胤⒆鳎丈跻蝗铡;婆奂由砗笾镜靡饴纺曰桉靠账暮#梢囊磺校匀衔刑烀词棺鞫穸喽艘参蘅赡魏巍!庇镅灾穸荆晌角八从小�
第 八 回 宋道君避责忙禅位 梁方平怯敌火烧桥(8)
作为堂堂的大国天子,被蛮夷之国如此点着名地辱骂,真是耻辱到顶了。但是打仗也打不过人家,想到此处,徽宗皇帝不觉潸然泪下,颤着音说道:“休、休,卿等晚来商议!”此时此刻,尚在犹豫不决阶段的宋徽宗下定决心推出大动作,准备禅位!既然金人已经和他撕破了脸皮,把他贬低得一钱不值,和他们继续打交道太丢脸了,还是让太子来收拾这个残局吧,我自己当神仙去了。
中午时分,宋徽宗正式下诏皇太子赵桓权领开封牧,这在宋代就是登上皇帝宝座的前兆。下午,皇太子赵桓入朝谢恩,徽宗又赐以排方玉带。在宋代,“排方玉带”只有摄政监国者方可使用,绝不是当臣子的可以用的。此情此景明眼人已经揣摩出,此时的皇上已有“内禅”之意了。
当晚,宋徽宗召集文武大臣在宫中议事。宋徽宗神情疲惫,强打精神,拉着蔡京之子蔡攸的手,似乎想要说什么,突然一阵晕厥,跌坠于御床之下。众大臣手忙脚乱地将他搀扶到宣和殿东暖阁,御医赶快给做了一剂“还魂汤”,徽宗这才悠悠醒来。从眼睛看智力还是正常的,但是话说不出来,类似于中风症状。他马上索来纸笔,用左手写道:“我已无半边也,如何了得大事?”
如今金兵南下,形势危急,皇帝也不知道是被吓糊涂了,还是被气糊涂了,一下子就晕了,“已无半边”了,怎么能够领导抗金的战争?群臣也傻了眼,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徽宗又用左手写道:“大家为什么不说话呀?”殿内鸦雀无声,一片寂静。这种关键时刻,谁敢瞎表态呀。看到没有人接下茬儿,徽宗只得自己写道:“皇太子桓,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生活中常常有一种说法,左手写字的人聪明,徽宗可以用左手写字,看来在智力上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
宋徽宗现在嚷嚷着要退位,众臣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不知怎么办。这个时候作为大臣们确实也无法表达意见,谁知道皇帝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万一这是个以退为进的策略呢,皇帝把坑挖好了,自己不就跳进去了。宋徽宗见左右无人能应,又大声说道:“吴敏是朕亲自拔擢的大臣,必然不负朕躬,可由他前来起草退位诏书,并诏皇太子进宫。”
吴敏作为一个当时的才子,打仗不行但是起草一个诏书还是不难的,成竹在胸,挥笔而就。徽宗阅罢之后,将诏书中“皇太子桓可即皇帝位,凡军国庶务,一听裁决,朕将以道君号退处龙德宫。”一句中的“朕”字改为“予”,又在左下角御批道:依此甚慰怀。完成了这一切之后,宋徽宗的“偏瘫”又发作了。
在这天寒夜里,北宋皇宫凄凄惨惨戚戚,已当了二十五年“太平娱乐”天子的宋徽宗,其退位大事,就这样匆匆忙忙地在如此荒诞怪异的气氛中被决定了下来。以宋徽宗为首的腐朽的统治集团土崩瓦解了,而以宋钦宗为首的新的领导集体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十二月末,正当北宋的政治家们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坛上鸡吵鹅斗的时候,北宋的军队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作为烂泥怎么用力也扶不上墙,在这个灾难性的月份里,丢尽了新朝廷的脸。
十二月二十二日,准备引退的宋徽宗命令宦官梁方平率领东京的禁军主力去防守浚州的黄河大桥,力图把金兵遏制在黄河以北地区。奉命防卫黄河大桥的梁方平,率领四万当时的虎狼之师——中央禁军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汴京——曾经的温柔乡、富贵地。
第 八 回 宋道君避责忙禅位 梁方平怯敌火烧桥(9)
这一队人马在这个宦官的带领下,经过了漫长的七天行军,终于走完了从汴京至浚州的一百里路。这点路程如果是金兵的骑兵,估计半天就可以了,但是这个绵羊队伍竟然走了七天,主要因为领头的就是一头标准的绵羊。
在此之前,在部署黄河防务时,宋朝君臣和将领就有不同意见;同时,在挑选前线统帅的方面也十分欠妥,关键时刻非得要一个宦官来带兵,最终导致防守呈崩溃之势。宋朝廷派了梁方平率中央禁军去防守黄河以北的浚州大桥,老百姓都能看明白,这有点孤注一掷的意思了。
但是大家想想,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也只能这样了。唯有禁军步军将领何灌不以为然,他上奏说:“金兵倾巢出动,锐不可当。今梁方平将京中精锐尽行带走,万一有甚闪失,则京中危殆。不如留下数千兵马,防卫京师为根本也。”
当时的宰相白时中是个标准大草包,但是如果让草包掌了大权,其自以为聪明的程度也要比别人强。他对武将出身的何灌的忧虑不屑一顾,斥道:“圣上要求必须把金兵拦截在黄河北岸,现在就必须把全部的精锐部队开赴前线,怎么能够容忍敌军逼近到大门口!?”白时中固执不听劝阻,只让何灌率两万步兵,驻在黄河以南的滑州(今河南滑县),作为梁方平的援军,也是第二道防线。
这个身负国运安危的梁方平,到了浚州之后,不是整军备战部署多层次、有纵深的防线,而是一时还改不了往日习惯,每日和亲信纵酒狂欢。时近春节,这个宦官还搞起了新春联欢晚会,至于防卫金兵的事根本不加以考虑。自认为金兵一知道他领兵四万在此镇守,就会知难而退,到时候打一个“英勇退敌”的报告给朝廷,朝廷对关键时刻的胜利者肯定有很多的赏赐。
宋朝的官员待遇,与前后历朝都很不同,那是空前绝后的优厚。在五代十国时期,官员的待遇基本是没有的,都是靠自己在任上横征暴敛,交给国家的,留下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宋太祖善待官员的本意,就是想高薪养廉,让官员不要去考虑压榨老百姓,安心报国。但是这个英明的政策,经过慢慢地发展,也遇到了下面“潜规则”的腐蚀。那就是:高薪不但没有能够养出“廉”来,反而是养出了无数的“无耻”来,而这些弊病在外敌入侵面前出现了总体的爆发。
在宋朝的士大夫阶层中,向来就存在着崇尚经义、鄙薄实际、附庸风雅、厌倦事务的风气。在朝廷做官,只要能够引经据典,符合儒家的教义,就能够对国家的大事发表评论,即使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也会博得一片赞誉。
在地方做官就更舒服了,可以整天游山玩水,吟风弄月,甚至寻花问柳。只要诗赋出众,字画不俗,就能赢得美名。苏东坡、王安石、范仲淹等名人,留下的很多名篇都是在上班时间完成的。相反,地方官亲自处理公务,核对赋税,就会被讥讽为“俗吏”,似乎这样就降低了身份,常常为同辈所不齿。
宋朝的“武官怕死,文官爱钱”是出了名的。做官既然有福可享,只要把官做稳就是了,廉政不廉政、忠诚不忠诚的,是无所谓的事情,没几个人放在心上。
在梁方平们的习惯思维里,大宋体制的稳固、高薪的好处,那是“铁杆庄稼老米树”,世世代代也断不了的。宋朝是天朝大国,根本灭亡不了,只要朝廷灭亡不了,他们奢侈糜烂的生活就不用担心。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 八 回 宋道君避责忙禅位 梁方平怯敌火烧桥(10)
宗望等金军将领早把大宋君臣骨子里的###看透了,根本没把什么所谓的禁军精锐放在眼里。在宋朝末年,禁军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士兵早就不习兵事,否则梁方平的军队也不可能七天行军一百多里,因为很多的骑兵已经不会骑马了,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战斗力?
在金兵的眼里,中央禁军就是一群养得又肥又壮的待宰的猪,一听到和中央禁军打仗就像是补钙了一样特别精神。于是,金兵在占领相州后,宗望就派了一小队骑兵前去骚扰黎阳,探听一下虚实,后续的金兵休整一下随后就会杀到。
那梁方平也真不寻常,闻报后上城去观望,见敌骑兵远远而来,也不知道后续有没有支援的队伍,立即吓得魂飞魄散,带着几个随从下了城楼就开门出城,打马向南一路狂奔。至于浚州前线的战事怎么进行,根本就不管了,只要能够把命保住,今后有碗饭吃就行呀。
其他的军队一看主帅跑了,哪里还守得住,一夜之间,所有的中央禁军竟逃得干干净净。金兵也不用探听什么虚实了,结论是守军板板正正地虚,也顾不上什么休整,杀猪还用得着休息,立即追杀了过来。
驻守在南岸的守桥宋军,见前方部队莫名其妙逃散,又见金军旗帜自天边遥遥而来,也是吓得不轻,驻扎黄河南岸的何灌一见情况危急,下令立即烧毁黄河大桥。中央禁军要说也不是吃素的,打仗不行,烧烧大桥还是很在行的,于是很快河面上出现了一条长达两千余米的火龙,熊熊烈焰夹带着滚滚浓烟直冲天际,连那个惨淡无力的冬日,都被大火笼罩得黯然失色了。这时桥上尚未过河的数千名宋军,被烧得焦头烂额,士兵哀号着,战马嘶鸣着,纷纷落水。即便有少量宋兵逃回北岸,也随即被掩杀而来的女真铁骑斩杀殆尽。
这种景象让人想起了1937年日本兽军攻占南京的战役。国民政府守军软弱无能,在日军的攻击下很快就溃不成军,纷纷夺路而逃,也出现了很多自相残杀的惨状。另外就是1938年,蒋介石政府为了阻止日军进一步侵略,竟然在不通告下游百姓的情况下掘开了黄河大堤。滚滚黄河之水汹涌而出,阻止了日军的进攻,但是也淹没了大片的土地,淹死了将近一百万的下游百姓,看来无能的军事指挥者所走的道路都是一样的呀。
可怜这座刚刚建成十年的浚州大桥,在一片火焰中化为了灰烬,冒着烟气的残桩焦木连同无数的死人死马,顺水漂浮在河面上。经过自己人的焚烧与金兵的屠杀,黄河北岸的宋军梁方平兵团四万人马全军覆没。
不怕虎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黄河南岸的何灌兵团一看到北岸的宋军已经完蛋了,也连夜收集败兵向汴京方向撤退。此时,东京汴梁以北,西起河阳(河南孟县)东至大名的数百里黄河天堑上,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再没有一个宋朝守兵了。冰冷混浊的黄河水面上,只剩下烧得黑乎乎的那些大桥铁索,孤零零地在凄凄的夜风中瑟瑟发抖,仿佛在嘲弄着宋朝一群废物的无能。北宋至为重要的黄河防线就这样可耻地被金兵攻破了。
小帅在此有诗叹曰:
北来烽火映黄河,
将军不战弃城郭;
胡鼓番旌千骑过,
东京何日奏凯歌。
赵桓,赵宋王朝的第九代领导人,后来的庙号是宋钦宗,从此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历史证明,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第 八 回 宋道君避责忙禅位 梁方平怯敌火烧桥(11)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预立储君的制度确立于西汉汉高祖刘邦,太子刘盈在老师“商山四皓”的帮助之下确立了太子的地位,也为后代立太子确立了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可是这条原则执行起来难度极大,此后舍嫡立庶的事情屡见不鲜,废立太子的现象不时出现,甚至还发生了唐玄宗“一日杀三子”类的极端事件。
立嫡长子有很多的败笔,西晋惠帝就是一个白痴,看到老百姓逃荒没有饭吃,竟然问为什么不吃肉糜,但是就这样一个废物还是被立为了皇帝。宋徽宗年间的即位问题在于:赵桓即后来的宋钦宗虽然是宋徽宗赵佶的嫡长子,但其爱子恰恰不是赵桓,而是三子赵楷。
宋徽宗治国的本事很差,但是生孩子的能力确实很不错。到靖康元年(1126),道君最小的女儿恭福帝姬出生之时,不到四十五岁的宋徽宗已有三十一个儿子和三十四个女儿。其中除了六个皇子与十四个帝姬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好早逝之外,共存二十五个皇子与二十个公主。宋徽宗做皇帝这二十五年,在生孩子上面没有虚度年华,既开花,又结果,多子多福,还真没白忙活,生出的孩子够一个连队了。
在这二十五名皇子当中,只有赵桓即后来的钦宗一人系嫡出,剩下的都是妃嫔生出来的,也就是所谓的庶出。赵桓生于元符三年(1100)四月,其生母王氏是徽宗的东宫原配夫人和第一位皇后。宋哲宗因为处理政务原因没有生出儿子,导致了弟弟宋徽宗的即位,而徽宗绝对不能吃这个亏,即位仅三月就得子,工作效率真是很高,可见是名利双收呀。
宋徽宗对这个未来最有希望继承自己的赵桓起初还是很喜爱的。然而其生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