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秀的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作秀的历史-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来吴起打了胜仗,鲁国大臣的红眼病又犯了,个个跑到鲁王那里使劲吹风,说那姓吴的,以前杀过不少人,亲妈死了也不奔丧,这次又杀老婆向您表衷心,这种人,您能放心用下去?鲁王一琢磨,敢情真是这么回事儿啊。就把吴起从纯洁的皇家军队队伍里清除了。         

▲虹▲桥▲书▲吧▲BOOK。  

第11节:屠夫的欲望之秀吴起:做人可以无耻到我这种地步(4)         

  吴起怕什么?爷有才,还怕没有高枝容得下爷?魏文侯这时递过来橄榄枝,吴起拍拍翅膀就飞了过去。魏文侯说了,杀老婆没啥,说好听点,还算个爷们儿,我就看中他是个人才,会打仗。   

  从此,吴起就一心一意准备在魏国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什么理想?就是他在曾老师课堂上提到的:权力金钱美女。为这个,他可是极其下本。   

  在西河驻守时,他和士兵同吃同睡同尿尿,干脆连马都不骑了,和士兵们一起步行,还帮忙背包。士兵们私下议论纷纷,上校太平易近人了,太好了。   

  这天,赶上小兵甲生了脓疮,病得恹恹的。吴起一听这个消息,心里高兴得不行,好久都没有这样好的机会了,要珍惜!于是跑到小兵那儿,掀开人家衣服嘴就往上凑。观众吓坏了,以为上校想玩断背。仔细一瞅,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吴起在给他吸脓血哪!大家都沉默了,眼泪哗哗的,都想,亲爹妈也不过如此啊,以后怎么做才对得住司令员呢?   

  这事儿被小兵甲用深情激动的笔调写进信里,寄给了他妈。他妈看了信就在地上打滚儿哭开了,嚎声震天:当初他爸也是生了疮,也是被吴司令吸脓,想着没法报答司令的恩情,就在战场上冲头一个,结果就死啦……看来我这儿子也保不住喽……   

  小兵他妈倒一眼看穿了事物的本质,但没用啊,他儿子的魂已经被吴起收了。   

  屠夫吴起当然不会真的爱兵如子,他妈死了他都不奔丧,爱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除非他脑子短路。可要是不装,怎么能得到士兵们的心呢?士兵是将军的灵魂,有了敢死敢拼的好士兵,才能打胜仗,打了胜仗,他才有妞睡有车开有别墅住。吴起是军事专家,对这个,他比你我明白着呢。   

  努力和付出是成正比的。吴起打了许多胜仗,在魏国干得不错,名利双收。可魏文侯死后,新王不信任他,觉得他靠不住,想收拾他。吴起一想,咱强龙斗不过地头蛇啊,于是又拍拍翅膀,飞到了楚国。   

  这是吴起最后一次跳槽,他死在楚国。关于这场死亡,是他导演的一场最精彩的秀,无关名利,只关报仇,且继承了他一贯屠夫的风格。   

  楚悼王也是个认才不认德的主儿,于是毫不犹豫地封他做了楚国的丞相,也就是国家首相。吴起终于实现了当年的宏愿:成了头一号大官儿。当然,他干得也不错,政绩相当可观,对内,楚国GDP得到了大幅度增长,对外,胖揍了几个小国家,收为己有,还打了秦国几拳,让秦国养了好久的伤。   

  树大招风,楚悼王眼里只有吴起,吴起说的话比一千个人都顶用,皇亲国戚们早就极其不爽了。所以楚悼王一死,就憋不住爆发了。皇帝的尸体……啊什么都跟老新丰镇一样,把父老乡亲的工作也调过来,对了,还有那鸡、猪、羊啥的也别忘了。有钱啥事儿不能办到?对这招儿乾坤大挪移,畜生也很听话。把丰邑带来的那些犬羊鸡鸭丢在新城的路上,它们居然都能找到自己的家。这样的新丰镇,当然没有贵族子弟,游荡于其间的,都是那些无赖少年。   

  老爷子一拍大腿,乐了。高祖皇帝也乐了。   

  这是刘邦在和平年代最后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终极创意。它再次向我们表明了,一个市井出身的皇帝,可以拥有比文学家更辉煌的创造力,比演艺明星更深厚的艺术功底。虽然还是有那么点儿自始至终的土腥味儿。   

  汉十二年,三月,刘邦感觉身子骨儿不行了,下了一道诏书,也就是发了一个江湖告急的帖子。这次他没空再拐弯抹角……哥们儿都是一块打天下过来的,革命成功之后大家也都各就各位人五人六,但既然我都要死了,不妨和大伙儿再一次敞开心扉零距离接触:   

  我刘邦是大哥,天下都是我的,这个不容质疑。和我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小弟,我也没有亏待你们,当初各分舵的舵主现在都封了王、侯;你们的马仔也都安排了官职,各自街面儿收的保护费都归了你们,个个住着别墅,最差的也有两百平米。有的还骑了宝马。总的来说,我刘邦没有对不起各位小弟。既然这样,我刘邦就把丑话说在前头,除了刘氏,有谁敢自立山头为王,大家都可以杀了他,死者的别墅、宝马、堂口、老婆、孩子归大家所有。   

  这年的冬十月,布衣皇帝刘邦唱了一首文化人才会唱的歌,是他自己作词作曲,完全原创,歌词有点儿悲壮,有点儿忧伤,有点儿大哥的情怀: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夏四月,刘邦就驾崩了。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12节:革命不是绘画绣花……王莽:当现实照近梦想(1)         

  革命不是绘画绣花   

  ……王莽:当现实照近梦想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这句话放到王莽同志身上,可以这么说:作一场秀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作秀。从这个角度来讲,咱王哥也挺不容易的。   

  王莽的前半生,貌似是高尚小区的样板间。   

  他姑妈是当朝太后,也就是说,他是标准的太后裙带,虽是外戚,也是最高级别的管理人员。   

  他本人,二十多岁就拿了中文系儒学专业博士学位,三十岁就做了诸侯,三十八岁当了大司马(汉朝副首相)。当然,多少肯定沾了些姑妈的光,但是王莽自己也很自觉,怕人家说闲话,硬生生憋住了包二奶和受贿等冲动,凡事以儒家门生自居,人前人后忒谦恭有礼,在汉成帝那儿得到什么赏赐,都会带回去分给下属,生活作风方面更是艰苦朴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穿的是粗布衣裳,吃的是粗茶淡饭。   

  有件貌似不经意的小事儿,更是让王莽的清廉形象越发高大伟岸。王莽的母亲生病,满朝文武的夫人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来看望,哪知接待她们的是一个仆妇,穿得破破烂烂,裙子刚过膝盖。一问,敢情就是王莽的夫人。至于待客之物,不过一杯淡出鸟儿来的清茶。   

  反正,这个时期的王莽铁了心走群众路线,和下面打成一片(当然,上面有大靠山嘛。)我觉得他这时候应该是没啥谋反之心的,该有的咱都有,虽然塑造光辉形象比较辛苦,也比较矫情,虽然名利不过是那天边的一朵浮云,但有总比没有好。你说是不?再说了,改朝换代也不是啥容易事儿,吃饱了费那老劲干嘛?但是计划不如变化快。汉成帝死了,哀帝继位,哀帝他妈成了太后,王莽他姑妈变成了太皇太后。人么,都是势利的,在一次party上,搞后勤的同事在宴席正中摆了两把椅子,说是一把给太皇太后坐,一把给太后坐。王莽想这种事儿肯定谁都不敢说,越是不敢说,我越是得说,人都说了,要做名臣不光声誉要清廉,还要直接给上头的指出你哪哪哪儿不对。主意打定了,就说,傅太后这个女人出身卑贱,地位低下,怎么配跟太皇太后坐一块儿?   

  同事们一看,王哥果然是王哥,已隐隐有名臣名腕儿的范儿了啊,连老板他妈都敢骂,够酷!有所得必有所失,傅太后受了刺激,回家铆足了劲给儿子吹耳边风,王莽也不是省油的灯,一看人已经得罪了,名可不能再落下,于是自动递交辞职信,回江西老家种田去了。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13节:革命不是绘画绣花……王莽:当现实照近梦想(2)         

  哀帝迎接的是一个腐败至极的时代,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越来越富,大搞特权,两极分化很严重,阶级矛盾很尖锐。跟所有末代皇帝一样,他也不是什么中兴之主,就好〃同志〃这口儿,成天和丞相董贤卿卿我我眉来眼去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七大姑八大姨们一看皇帝也不怎么理事,也卯足了劲乱来。   

  人心散了,队伍也不好带了,朝廷的官员们也常常感叹:没自己啥事儿,还是洗洗睡吧?   

  与此同时,王莽正在乡下深沉地思索着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本来自己只是想做个可以名垂青史的名臣,哪知道只因为表情做作略嫌浮夸,就被导演给换了下去。看来要想当名角儿,还得有实权在手。要想永远不被老板辞退,就要自己做老板!上天也很给面子,社会乱成一片,正是对汉朝进行和平演变的大好时机。   

  哀帝死了,日子过得太爽身子骨儿太虚,驾崩时仅仅二十六岁。太皇太后又把王莽给召了回来,让他给皇帝办丧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办丧事只是个借口,王哥要重新掌权了是真。   

  果然,王莽一回来就先把太后最看不顺眼(其实自己更看不顺眼)的董贤给办了,董贤一看大势已去,为了避免连累家人,自杀了事。家产也被查抄了去。跟着,跟傅太后、赵皇后有关系的人通通都受到牵连,下放到边疆去进行改造,老死也再不能转成京城户口。   

  紧接着,九岁的平帝被立了起来。   

  王太后这老太婆乐晕了,王莽只是在心里微微一笑,这不过是开始而已。   

  应该说,王莽已经完成了由一个沽名钓誉的儒家子弟向一个权臣的彻底转变。以前只是几场做前奏的小秀,虚伪得紧,为王哥清廉的名声打下了基础,王哥的人生大舞台刚刚步入高潮哪!   

  我觉得从后面的事儿来看,当个皇帝啥的完全委屈了咱王哥,根本没发挥他最大的特长。要是他生在今天,基本上就没〃超级女声〃和〃加油!好男儿〃啥事儿了,由王哥做策划,搞个〃中国偶像〃出来,肯定万人空港。最不济也能让张艺谋靠边儿站,没机会再拿白花花的胸部和茉莉花恶心人。   

  看看王哥在和平演变期间用了哪些桥段:   

  一。 大搞封建迷信。   

  这个是不得不搞的。反正是改朝换代的必用手段,有个现成的模式在那里,搞起来也容易。就看谁花样多了。   

  由于皇帝小,太皇太后耳根子又软,基本上由王莽当家作主。比较正直的同事就看不下去了,认为这天下不是皇帝当家,不是祥瑞之兆,这日子没法过了,不如辞职回家,该干嘛干嘛去。   

  王莽心里也有数。他派人秘密前往益州,告诉地方官儿,叫他买通塞外蛮夷,假冒越裳氏,献上一只白色雉鸡给汉朝。要不为啥说知识就是力量呢,王莽还是从史书里得到的启示。当年周朝成王的时候,越裳氏也来献过白鸡,王莽是想把自己比成辅佐幼主的周公(看还有谁乱嚼舌头说俺想夺权)。   

  太皇太后高兴坏了,立马提了王莽的干,封他做安汉公。同事们一看,王哥的势力越来越大,眼看就要垄断官场,要跳槽也还是在他手下,再说,家里还有老婆孩子要养呢,罢罢罢,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不如就从了吧。   

  二。 拉拢皇亲国戚。   

  这天下还是刘家的,要想从刘家手中夺权,还得送几颗糖衣炮弹再说。王哥是这样做的:         

←虹←桥书←吧←。  

第14节:革命不是绘画绣花……王莽:当现实照近梦想(3)         

  凡是刘家的人,待业的都给安插进了待遇好的地方,什么电信银行邮政啥的,一个没落下,在业的也给提了干加了工资,退休的发退休金,养老保险也买好了。知道太皇太后闲得慌,就送她出去公费旅游,沿途还安排了众多粉丝要求签名,明星待遇捧得老太太爽得不行。搞得底下的人都挺惭愧的,咱心眼儿太小了,王哥怎么看怎么不像坏人啊。太皇太后也开了口,小王,我人也老了,政务这些国家小事就给你处理吧。   

  于是乎,平民百姓渐渐只知道有个大官叫王莽,至于皇帝是谁嘛,不好意思,咱没看报纸新闻,不知道。   

  三。 善用天灾人祸。   

  这年国家遭受了罕见大蝗灾。王莽一看,靠,这个可没办法说是祥瑞之兆了。不急,牛人自有牛叉的办法。他发动了赈灾捐款,自己先以身作则,不吃肉不喝酒,还捐出百万大洋,良田三十顷。老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