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殇-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快乐的时候,还是要笑哈哈。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光影之清谭  沉沦状态中的超越
在闽西闽南,隐藏着各式各样的供人居住的土楼,形态各异的土楼建筑镶嵌在崇山峻岭。

  振成楼是福建客家土楼的精华。

  在恢宏大气的振成楼的前面,有一座小土楼。

  它驯服地安居于蓝天、绿树、碧水之间,不事张扬的,与周围融为一体。

  它的状态,更接近于这块土地,空灵深远、古朴素静,如同大自然的一次不经意的选择。

  是流逝中的一个静止,停泊这山脚之下,自然而然,就入了有无限自由的“禅境”。

  这也是土楼,是这块土地上的土楼。

  在苍天之下,大地之上,享受天地的恩泽。

  上,可仰神秘温暖的日月之光;下,可依湿润肥美的泥土。

  这个小小的土楼,才是这块土地上的“安居”。

  从这块土地的神性出发,安居于对这块土地充分把握的本质之上。

  它不显眼,当你把眼光凝聚在它的身上,即可铭心。

  高大、繁复的土楼,是南下客家人所建。它的庞大和张扬,有十足的霸气。

  被称为“土楼王子”的振成楼,建造耗资八万光洋,折合现在人民币400万元。

  要成就一座不同凡响的土楼,首先得是一个富人。

  振成楼楼中厅堂墙上显眼处可见五幅横批,都是当年北洋军政府黎元洪大总统的题词。

  获此殊荣,又得是一个贵人。

  有此“富贵之人”的身份,可以断定,主人当初择此偏僻之处造此外土内洋的豪宅,一定经过了几番解粘去缚的挣扎。放弃外面的纷华,不是从内心上对浮华的割舍,而是为避纷扰战乱,借这一方峥嵘的山地,再造一个与大世界隔断的浮华小世界。

  到第三层楼才开小窗户的构造,如有盗贼进,一门关即可实行瓮中捉鳖的整体设计,处处透露出主人强烈的安全自卫意识。

  来此净地,主人的出发点不会单单是出乎对这块土地的热恋。

  当然,也可以作这样的设想。

  20世纪初,一个穿长袍外套洋装的人,立在土楼最高层的窗口眺望。

  眼前山线起伏,白云如烟,一时灵府洞开,万象涌入,大风霁回,他在朱红漆的窗口,思索生命的生机和宿命,宇宙的博大和空无,他的心一下子由有限抵达了无限,超越了自我,顿时善心澎湃,立马展纸取笔,拟出了一份为乡里建造学校的计划。

  这种设想,可以推测豪华土楼的主人,有着从此岸到彼岸的超越的能力。

  而这份超越,如果以豪宅为背景,毕竟有限。

  振成楼里有繁多的楹联诗文,许多文字,并不忌讳对功名的向往。

  “当知成名非易事,莫叹不遇空怀才”,这是励志,也是主人人生价值的核心。

  从这里可以得出结论,主人大屋择山区而建,超越的只是地域的选择,而非心理上的名缰利锁,主人在此造屋安居,却未曾获得他所希望的“安居体验”。

  建筑奇迹的产生,来源于一种沉沦状态中的超越。

  超越后的下一轮回,应是再回到名利的沉沦。

  所以,现在游者所见的,是豪宅的满目疮痍。

  富贵人可以在这里建形同古堡的行宫,却不可能世世代代,与这块土地长相厮守。

  总有一天,他们要从这里撤离,除非这方土地,不只有蓝天和森林泥土,还有和土楼里一样的繁荣。

  如今站在土楼的高处四望,已看不到任何“富贵人”的气象,要说有,就是那些来历不同、身份各异、看上去兜里还有几个铜板的游客了。

  与这里长相厮守的,是那些小土楼,那些觉得这块土地粘脚系心的被这块土地养育的子民。

  他们和这块土地一样有着世界原初的本质。

  所以,他们感激和敬畏这一片山林。

  他们不要人性的张扬,倾心这片土地,让他们的土楼谦卑地包裹在天影山影水影之中。

  他们生来与这一片土地交融。

  山顶月亮圆了,山顶月亮碎了,寒来暑往,他们只要这片土地。

  这是一种神性,是人和山水间气息的纠缠。

  不用悟,就趋向了永恒,不用召唤,就一往情深,不用刻意,就守住了自己的世外桃源。

  在阳光灿烂的午时,土楼景点区在视线里遥远。

  小土楼的那一角,如同一个虚拟的空间,滑向视线的远处。

  也许可以再见,也许从此交臂而过。

  每个人,应该有每个人的故乡,每个人,应该有每个人沉沦的虚华。

  沉沦状态中的超越,就如一次远行,走得最远,还是要回到自己最热衷的状态里去。

  不是谁都能接近神性,营营役役中,摩肩接踵的,是吾等随波逐流的凡俗之人。

光影之清谭  “六年之失”终复得(2006年)
10月21日。

  从南京飞厦门。

  24日。

  从厦门飞南京。

  在机上不敢闲着,终于得到了一组云海照片。

  这组照片,倍加珍爱,它们之于我,是“六年之失”,失而复得。

  2001年10月。去云南。

  去时是下午的航班。

  正好坐在窗边的我,第一次摆弄着数码相机,面对阳光灿烂,云峰嵯峨,兴奋不已。

  恨不得把无尽云海,尽收于镜头之中。

  晚上在重庆转机,又遇月明之夜。

  天上人间,果然是天壤有别。

  云随风走,月逐云行。清气盘空,玉轮独转,一轮寒碧浮游云间的天象,臻了美的极致。

  人在云的湍涌之中,月的多情追随之下。

  天上有行云,如今人在行云里,真个是如梦如幻,且梦中有梦,幻中有幻。

  8000米高空之上,飞机于静于虚中飘移,人的感觉,特别到前所未有。

  所谓“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云边飞雁,水上浮萍之感,全部蕴藉在镜头之中。

  下机后,与同行的人尽情分享镜中奇景。

  那时的机上安全管理,不如现在的严格。

  云南之行,在机上拍照,基本上是想拍就拍,没有任何阻碍。

  相机内云景月景无数,得意到像拥有了一个神话。

  其后几天的大理、丽江之行,又拍了许多自以为十分了得的照片。

  那次行程的最后一天,又回到了昆明。

  是夜,一行人逛商店。独自拣了个僻静处,捧着个相机一页一页地翻看影像。

  那部相机容量小,也就能拍百余张。

  为了能在回程中再拍些美照,自然想到删除些不理想的照,清出些空间来。

  也就一念之间,看到“删除”指令立即按了“OK”。

  再翻下一张,尽是蓝屏!

  我的天,相机被清空了!

  这是迄今为止,因为无知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

  删除的不仅是自己认为精湛无伦的画面,还有同行们值得珍藏的人生一刻。

  她们在丽江黑河、白河边骑牦牛的形象,也在我的相机里。

  当时,每人花10块大洋购得骑牦牛拍照的权利,是我自告奋勇要给她们留影。

  可她们本来有自己的相机。她们如果用自己的相机拍,那形象就在她们的胶片上安安稳稳。

  这个错误真是不可饶恕!

  接下来的时间在商场里傻站。等那帮购好物的人过来,我悲伤地告之噩耗。

  她们也就“啊”了一声,再无别的反应。早知如此,我就选择独自忧伤,说都不说了。

  回程中,天是阴沉沉的,像极了心情,想挽回损失,已无天机。

  一路直叹,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天上美景,是带不到人间了。

  从云南回来做了件事,赶商场花三千大洋买了一部奥林巴斯的傻瓜机,用胶片的。

  发誓远离数码相机,永不再用!

  六年过去,又做了几回云游,终不曾亲手把天光云影带回珍藏。

  “六年一失”,失而复得。

  虽镜头只摄取了沧海茫茫,蓝天一角,没有月光皓洁,云浪喷雪,当初怅惘不甘的心情,终是可以随云影的出现而消失了。

  是为2006年秋天一得。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光影之清谭  博客江湖
近来发现,新浪博客链接的几位博主,有的搬家,人去楼空,有的干脆说,不写博了,退隐江湖。

  写博也写到这般悲壮的地步,想是写博的功力够了,写博的心理准备不十分足够。

  博就是日记,不同的是,由私人空间变成了大众空间,因为它是网络日记。

  如果你要做博主,日记却不愿给人看,就得进入“零度写作”,把自己的面孔好好地隐藏,笔花乱坠,弹的是别人家的风月。亦或做冰山的一角,若隐若现,把最心甘情愿与人分享的一部分贡献出来,把不乐意不愿意不好意思与人分享的深藏水面之下,给人看或不给人看,都是博主的自由。

  写博,又毕竟不是日记,自由空间无限大。

  你可以做成纯文学。一射孤灯,一台电脑,冥思苦想。世道风云,博古论今,谈情说爱,说不定就在这种坚持中成就了一篇不朽。

  也可以边喝咖啡,边啃牛排,边敲键盘,这时候,大可不必用大脑来思想,就依肠胃的蠕动跟着感觉走,文体百变,奇谈异说,往往在此种情境下产生,不经深思熟虑,也可产出光辉灿烂的奇说。 

  至于风格,也是博主自己的事。

  不经意点击几个博客,或仙风道骨,托思山水;或香艳妖媚,纵情声色;或典雅庄重,古意翩然;或时尚戏谑,随性而出,直到目无文纪,江河湖海地乱扯。

  有的博客,像路边的一棵树,亲切随和,人人都能看得明白,人人都能做朋友。

  有的博客,像悬崖上的一棵树,沉静疏远,不是人人能看明白,能看明白的是朋友,能够靠近的定是知己。

  也有不见章法的博。一会清淡,一会浓郁,一会肃正,一会嬉皮,朝秦暮楚,心猿意马,不三不四,不四不三,却也自成了什么格也不入的别样一格。 

  博客如此自由,是出,是隐,也是你的自由。

  也有博主在进退之间犹豫不决。进,不想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心事,退,又舍不得这片经营过的空间。如有 这样的博主能看到这篇文章,还是劝你离了进退的辗转之苦,继续前进。

  前进的理由是:

  其一,你的博客毕竟是你的个人空间,不管做成个什么样的博客,与别人能有多少关系呢?

  其二,你写下的东西被人曲解误解,也已经被人曲解误解过了。说的话,一阵风吹了,写下的字,刀砍斧削也还有印迹,就是退出江湖,你写过的东西,就未必跟着博客的消失而消失了,说不定早被复制收藏,你想改变,也改变不了。如此遮掩又遮掩不了,改变又改变不了,不如继续走自己的道,让别人看明白你行走的方向。

  其三,既然已登堂入网,就不要忸忸怩怩,高歌治国富民的大志、哼唱花花草草的小调,皆是你的自由。现在不是“别黑白而定一尊”的时代,你的思想,由你表达,精神的幸福就在于思想由己。博客,如此自由的空间,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地在她的广袤中舞蹈? 

  当然,博客呈现“江湖”的生态,还是要以关心民生为己任。

  人在江湖,虽有“身不由己”一说,立足“博客江湖”,还是得适当收敛。

  江湖自由,江湖也因自由而变得险恶,那些因爱着文字又天真烂漫的人,请好好结伴而行,做最好的自己,在博客这个又大又繁芜的江湖,做一个行得正、坐得稳的江湖“善人”,当然,也可以做“江湖怪杰”。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光影之清谭  走过这一片丛林,将在哪里遇见
弗兰茨 卡夫卡坚持“写作是一种祈祷的形式”。

  经常有大段的时间写不出满意的文字,入不了状态,以为是心懒,其实是心累,累到入不了祈祷所需要的宁静和纯粹。又不想远离心灵生造和自欺,于是情愿停滞,即使自由如博客。

  一个人要过内心的生活,先要超脱眼前的琐屑游于静穆的境地。事务和忙碌使情感粗糙。现实促使思考,有时却是写作的大敌,使灵感灰化,激情死亡。原来,只要写自己想写的字,随意如博客,动辄就是一种“祈祷”的心情,毕竟不是记账,作图表,赶报告,没有触动,是怎么也不会写的。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情与辞,有了合二为一的契机,才得于表现。有了这层思考,不得不对那些类似卡夫卡的大师们表示敬意,他们一面以“小职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