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旧唐书-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妾谬处椒闱,叨居兰掖。但以职惟中馈,道属于蒸、尝;义切奉先,理光于

蘋、藻。罔极之思,载结于因心;祗肃之怀,实深于明祀。但妾早乖定省,已阙

侍于晨昏;今属崇禋,岂敢安于帷帟。是故驰情夕寝,睠嬴里而翘魂;叠虑宵

兴,仰深郊而耸念。伏望展礼之日,总率六宫内外命妇,以亲奉奠。冀申如在之

敬,式展虔拜之仪。积此微诚,已淹气序。既属銮舆将警,奠璧非赊,辄效丹心,

庶裨大礼。冀圣朝垂则,永播于芳规;萤烛末光,增辉于日月。

于是祭地祇、梁甫,皆以皇后为亚献,诸王大妃为终献。

丙辰,前罗文府果毅李敬贞论封禅须明水实樽:“《淮南子》云:‘方诸见

月,则津而为水。’高诱注云:‘方诸,阴燧,大蛤也。熟摩拭令热,以向月,

则水生。以铜盘受之,下数石。’王充《论衡》云:‘阳燧取火于日,方诸取水

于月,相去甚远,而火至水来者,气感之验也。’《汉旧仪》云:‘八月饮酎,

车驾夕牲,以鉴诸取水于月,以阳燧取火于日。’《周礼·考工记》云:‘金有

六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郑玄注云:‘鉴燧,取水火于日月之器也。’

准郑此注,则水火之器,皆以金锡为之。今司宰有阳燧,形如圆镜,以取明火;

阴鉴形如方镜,以取明水。但比年祠祭,皆用阳燧取火,应时得;以阴鉴取水,

未有得者,常用井水替明水之处。”奉敕令礼司研究。敬贞因说先儒是非,言及

明水,乃云:“周礼金锡相半,自是造阳燧法,郑玄错解以为阴鉴之制。仍古取

明水法,合用方诸,引《淮南子》等书,用大蛤也。”又称:“敬贞曾八九月中,

取蛤一尺二寸者依法试之。自人定至夜半,得水四五斗。”奉常奏曰:“封禅祭

祀,即须明水实樽。敬贞所陈,检有故实。”又称:先经试验确执,望请差敬贞

自取蚌蛤,便赴太山与所司对试。”

是日,制曰:“古今典制,文质不同,至于制度,随世代沿革,唯祀天地,

独不改张,斯乃自处于厚,奉天以薄。又今封禅,即用玉牒金绳,器物之间,复

有瓦樽秸席,一时行礼,文质顿乖,驳而不伦,深为未惬。其封祀、降禅所设上

帝、后土位,先设飐秸、瓦甒、瓢杯等物,并宜改用裀褥罍爵,每事从文。其诸

郊祀,亦宜准此。”于是昊天上帝之座褥以苍,皇地祇褥以黄,配帝及后褥以紫,

五方上帝及大明、夜明席皆以方色,内官已下席皆以莞。

三年正月,帝亲享昊天上帝于山下,封礼之坛,如圆丘之仪。祭讫,亲封玉

策,置石,聚五色土封之。圆径一丈二尺,高九尺。其日,帝率侍臣已下升

泰山。翌日,就山上登封之坛封玉策讫,复还山下之斋宫。其明日,亲祀皇地祇

于社首山上,降禅之坛,如方丘之仪。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翌日,

上御朝觐坛以朝群臣,如元日之仪。礼毕,宴文武百僚,大赦改元。初,上亲享

于降禅之坛,行初献之礼毕,执事者皆趋而下。宦者执帷,皇后率六宫以升,行

礼。帷帟皆以锦绣为之。百僚在位瞻望,或窃议焉。于是诏立登封、降禅、朝觐

之碑,各于坛所。又诏名封祀坛为舞鹤台,介丘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

以纪当时所见之瑞焉。

高宗既封泰山之后,又欲遍封五岳。至永淳元年,于洛州嵩山之南,置崇阳

县。其年七月,敕其所造奉天宫。二年正月,驾幸奉天宫。至七月,下诏将以其

年十一月封禅于嵩岳。诏国子司业李行伟、考工员外郎贾大隐、太常博士韦叔夏

裴守贞辅抱素等详定仪注。于是议:

立封祀坛,如圆丘之制。上饰以玄,四面依方色。为圆坛,三成,高二丈四

尺,每等高六尺。坛上径一十六步,三等各阔四步。设十二陛,陛皆上阔八尺,

下阔一丈四尺。为三重壝,距外壝三十步,内壝距五十步。燎坛在坛东南外壝之

内,高三尺,方一丈五尺,南出陛。登封坛,圆径五丈,高九尺。四出陛,为一

壝,饰以五色,准封祀。禅祭坛,上饰以金,四面依方色,为八角方坛,再成,

高一丈二尺,每等高四尺。坛上方十六步,每等广四步,设八陛。其上坛陛皆广

八尺,中等陛皆广一丈,下等陛皆广一丈二尺。为三重壝之大小,准封祀。为埋

坎,在坛之未地外壝之内,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朝觐坛,于行宫之前为坛。

宫方三分。壝二,在南。坛方二十四丈,高九尺,南面两陛,余三百各一陛。封

祀、登封,五色土封石为圆封,上径一丈二尺,下径三丈,高九尺。禅祭,

五色土封为八角方封,大小准封祀制度。所用尺寸,准历东封,并用古尺。诸坛

并筑土为之,礼无用石之文。并度影以定方位。登封、降禅,四出陛各当四方之

中,陛各上广七尺,下广一丈二尺。封祀玉帛料,有苍璧,四圭有邸,圭璧。禅

祭有黄琮,两圭有邸,无圭璧。

又定登封、降禅、朝觐等日。准礼,冬至祭天于圆丘,其封祀请用十二日。

准东封祀故事,十二日登封,十三日禅祭,十四日朝觐。若有故,须改登封已下

期日,在礼无妨。

又辇舆料云:封祀、登封,皇帝出乘玉辂,还乘金辂。皇太子往还金辂。禅

祭,皇帝、太子如封祀。又衣服料云:“东封祠祭日,天皇服衮冕,近奉制,依

《贞观礼》服大裘。又云:衮冕服一具,斋服之;通天冠服一具,回服之;翼善

冠服一具,马上服之。皇太子衮冕服。又斋则服远游冠,受朝则公服远游冠服,

马上则进德冠服。

当时又令详求射牛之礼。行伟、守贞等议曰:“据《周礼》及《国语》,郊

祀天地,天子自射其牲。汉武唯封太山,令侍中儒者射牛行事。至于余祀,亦无

射牲之文。但亲舂射牲,虽是古礼,久从废省。据封禅礼,祀日,未明十五刻,

宰人以銮刀割牲,质明而行事。比銮驾至时,牢牲总毕,天皇唯奠玉酌献而已。

今若祀前一日射牲,事即伤早。祀日方始射牲,事又伤晚。若依汉武故事,即非

亲射之仪,事不可行。”诏从之。寻属高宗不豫,遂罢封禅之礼。

则天证圣元年,将有事于嵩山,先遣使致祭以祈福助,下制,号嵩山为神岳,

尊嵩山神为天中王,夫人为灵妃。嵩山旧有夏启及启母、少室阿姨神庙,咸令预

祈祭。至天册万岁二年腊月甲申,亲行登封之礼。礼毕,便大赦,改元万岁登封,

改嵩阳县为登封县,阳成县为告成县。粤三日丁亥,禅于少室山。又二日己丑,

御朝觐坛朝群臣,咸如乾封之仪。则天以封禅日为嵩岳神祇所祐,遂尊神岳天中

王为神岳天中皇帝,灵妃为天中皇后,夏后启为齐圣皇帝;封启母神为玉京太后,

少室阿姨神为金阙夫人;王子晋为升仙太子,别为立庙。登封坛南有槲树,大赦

日于其杪置金鸡树。则天自制《升中述志碑》,树于坛之丙地。

玄宗开元十二年,文武百僚、朝集使、皇亲及四方文学之士,皆以理化升平,

时谷屡稔,上书请修封禅之礼并献赋颂者,前后千有余篇。玄宗谦冲不许。中书

令张说又累日固请,乃下制曰:

自古受命而王者,曷尝不封泰山,禅梁父,答厚德,告成功。三代之前,罔

不由此。越自魏、晋,以迄周、隋,帝典阙而大道隐,王纲弛而旧章缺,千载寂

寥,封崇莫嗣。物极而复,天祚我唐,武、文二后,应图受箓。洎于高宗,重光

累盛,承至理,登介丘,怀百神,震六合,绍殷、周之统,接虞、夏之风。中宗

弘懿铄之休,睿宗沐粹精之道,巍巍荡荡,无得而称者也。

朕昔戡多难,禀略先朝,虔奉慈旨,嗣膺丕业。是用创九庙以申孝敬,礼二

郊以展严禋,宝菽粟于水火,捐珠玉于山谷。兢兢业业,非敢追美前王;日慎一

日,实以奉遵遗训。至于巡狩大典,封禅鸿名,顾惟寡薄,未遑时迈,十四载于

兹矣。今百谷有年,五材无眚,刑罚不用,礼义兴行,和气氤氲,淳风澹泊。蛮

夷戎狄,殊方异类,重译而至者,日月于阙廷;奇兽神禽,甘露嘉醴,穷祥极瑞,

朝夕于林御。王公卿士,罄乃诚于中;鸿生硕儒,献其书于外。莫不以神祇合契,

亿兆同心。斯皆烈祖圣孝,垂裕余庆。故朕赖宗庙之介福,敢以眇身,颛其克让。

是以敬奉群议,弘此大猷,以光我高祖之丕图,以绍我高祖之鸿烈。永言陟配,

追感载深。可以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十日,式遵故实,有事太山。所司与公卿诸儒

详择典礼,预为备具,勿广劳人,务存节约,以称朕意。

于是诏中书令张说、右散骑常侍徐坚、太常少卿韦绦、秘书少监康子元、国

子博士侯行果等,与礼官于集贤书院刊撰仪注。

玄宗初以灵山好静,不欲喧繁,与宰臣及侍讲学士对议,用山下封祀之仪。

于是张说谓徐坚、韦绦等曰:“乾封旧仪,禅社首,享皇地祇,以先后配飨。王

者父天而母地,当今皇母位,亦当往帝之母也,子配母飨,亦有何嫌?而以皇后

配地祇,非古之制也。天监孔明,福善如响。乾封之礼,文德皇后配皇地祇,天

后为亚献,越国太妃为终献。宫闱接神,有乖旧典。上玄不祐,遂有天授易姓之

事,宗社中圮,公族诛灭,皆由此也。景龙之季,有事圆丘,韦氏为亚献,皆以

妇人升坛执笾豆,渫黩穹苍,享祀不洁。未及逾年,国有内难,终献皆受其咎,

掌座斋郎及女人执祭者,多亦夭卒。今主上尊天敬神,事资革正。斯礼以睿宗大

圣贞皇帝配皇地祇,侑神作主。”乃定议奏闻。上从之。

旧礼:郊祀既毕,收取玉帛牲体,置于柴上,然后燔于燎坛之上,其坛于神

坛之左。显庆中,礼部尚书许敬宗等因修改旧礼,乃奏曰:

谨按祭祀之礼,周人尚臭,祭天则燔柴,祭地则瘗血,宗庙则焫萧灌鬯,

皆贵气臭,同以降神。礼经明白,义释甚详。委柴在祭神之初,理无所惑。是以

《三礼义宗》等并云:“祭天以燔柴为始,然后行正祭。祭地以瘗血为先,然后

行正祭。”又《礼论》说太常贺循上言:“积柴旧在坛南,燎祭天之牲,用犊左

胖,汉仪用头,今郊用胁之九个。太宰令奉牲胁,太祝令奉圭璧,俱奠燎薪之上。”

此即晋氏故事,亦无祭末之文。既云汉仪用牲头,头非神俎之物,且祭末俎皆

升右胖之胁。唯有《三礼》、贺循既云用祭天之牲左胖,复云今仪用胁九个,足

明燔柴所用,与升俎不同。是知自在祭初,别燔牲体,非于祭末,烧神余馔。此

则晋氏以前,仍遵古礼。唯周、魏以降,妄为损益。缘告庙之币,事毕瘗埋,因

改燔柴,将为祭末。事无典实,礼阙降神。

又燔柴、正祭,牲、玉皆别。苍璧苍犊之流,柴之所用;四圭骍犊之属,祀

之所须。故郊天之有四圭,犹祀庙之有圭瓒。是以《周官典瑞》,文势相因,并

事毕收藏,不在燔例。而今新礼引用苍璧,不顾圭瓒,遂亦俱燔,义既有乖,理

难因袭。又燔柴作乐,俱以降神,则处置之宜,须相依准。柴燔在左,作乐在南,

求之礼情,实为不类。且《礼论》说积柴之处在神坛之南,新体以为坛左,文无

典故。请改燔为祭始,位乐悬之南,外壝之内。其阴祀瘗埋,亦请准此。

制可之。自是郊丘诸祀,并先焚而后祭。

及玄宗将作封禅之礼,张说等参定仪注,徐坚、康子元等建议曰:

臣等谨按显庆年修礼官长孙无忌等奏改燔柴在祭前状称“祭祀之礼,必先降

神。周人尚臭,祭天则燔柴”者。臣等按礼,迎神之义,乐六变则天神降,八变

则地祇出,九变则鬼神可得而礼矣。则降神以乐,《周礼》正文,非谓燔柴以降

神也。案尚臭之义,不为燔之先后。假如周人尚臭,祭天则燔柴,容或燔臭先以

迎神。然则殷人尚声,祭天亦燔柴,何声可燔先迎神乎?又按显庆中无忌等奏称

“晋氏之前,犹遵古礼。周、魏以降,妄为损益”者。今按郭璞《晋南郊赋》及

注《尔雅》:“祭后方燔。”又按《宋志》所论,亦祭后方燔。又检南齐、北齐

及梁郊祀,亦饮福酒后方燔。又检后周及隋郊祀,亦先祭后燔。据此,即周遵后

燔,晋不先燎。无忌之事,义乃相乖。

又按《周礼大宗伯》职:“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注》云:“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