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色犊十。孟冬,祭神州于北郊,景帝配,牲用黝犊二。
贞观初,诏奉高祖配圆丘及明堂北郊之祀,元帝专配感帝,自余悉依武德。
永徽二年,又奉太宗配祀于明堂,有司遂以高祖配五天帝,太宗配五人帝。
显庆元年,太尉长孙无忌与礼官等奏议曰:
臣等谨寻方册,历考前规,宗祀明堂,必配天帝,而伏羲五代,本配五郊,
预入有堂,自缘从祀。今以太宗作配,理有示安。伏见永徽二年七月,诏建明堂,
伏惟陛下天纵圣德,追奉太宗,已遵严配。时高祖先在明堂,礼司致惑,竟未迁
祀,率意定仪,遂便著令。乃以太宗皇帝降配五人帝,虽复亦在明堂,不得对越
天帝,深乖明诏之意,又与先典不同。
谨案《孝经》云:“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昔者周公宗祀文王于
明堂,以配上帝。伏惟诏意,义在于斯。今所司行令殊为失旨。又寻汉、魏、晋、
宋历代礼仪,并无父子同配明堂之义。唯《祭法》云:“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
王而宗武王。”郑玄注云:“禘、郊、祖、宗,谓祭祀以配食也。禘谓祭昊天于
圆丘,郊谓祭上帝于南郊,祖、宗谓祭五帝、五神于明堂也。”寻郑此注,乃以
祖、宗合为一祭,又以文、武共在明堂,连衽配祀,良为谬矣。故王肃驳曰:
“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祖、宗自是不毁之名,非谓配食于明堂者也。审如郑义,
则《孝经》当言祖祀文王于明堂,不得言宗祀也。凡宗者,尊也。周人既祖其庙,
又尊其祀,孰谓祖于明堂者乎?”郑引《孝经》以解《祭法》,而不晓周公本意,
殊非仲尼之义旨也。又解“宗武王”云:“配勾芒之类,是谓五神,位在堂下。”
武王降位,失君叙矣。
又案《六韬》曰:“武王伐纣,雪深丈余,五车二马,行无辙迹,诣营求谒。
武王怪而问焉,太公对曰:‘此必五方之神,来受事耳。’遂以其名召入,各以
其职命焉。既而克殷,风调雨顺。”岂有生来受职,殁同配之,降尊敌卑,理不
然矣。故《春秋外传》曰:“禘、郊、祖、宗、报五者,国之典祀也。”《传》
言五者,故知各是一事,非谓祖、宗合祀于明堂也。
臣谨上考殷、周,下洎贞观,并无一代两帝同配于明堂。南齐萧氏以武、明
昆季并于明堂配食,事乃不经,未足援据。又检武德时令,以元皇帝配于明堂,
兼配感帝。至贞观初缘情革礼,奉祀高祖配于明堂,奉迁世祖专配感帝。此即圣
朝故事已有递迁之典,取法宗庙,古之制焉。伏惟太祖景皇帝构室有周,建绝代
之丕业;启祚汾、晋,创历圣之洪基。德迈发生,道符立极。又世祖元皇帝潜鳞
韫庆,屈道事周,导浚发之灵源,肇光宅之垂裕。称祖清庙,万代不迁。请停配
祀,以符古义。伏惟高祖太武皇帝躬受天命,奄有神州,创制改物,体元居正,
为国始祖,抑有旧章。昔者炎汉高帝,当涂太祖,皆以受命,例并配天。请遵故
实,奉祀高祖于圆丘,以配昊天上帝。伏惟太宗文皇帝道格上元,功清下渎,拯
率土之涂炭,协大造于生灵,请准诏书,宗祀于明堂,以配上帝。又请依武德故
事,兼配感帝作主。斯乃二祖德隆,永不迁庙;两圣功大,各得配天。远协《孝
经》,近申诏意。
二年七月,礼部尚书许敬宗与礼官等又奏议:
据祠令及新礼,并用郑玄六天之议,圆丘祀昊天上帝,南郊祭太微感帝,明
堂祭太微五帝。谨按郑玄此义,唯据纬书,所说六天,皆谓星象,而昊天上帝,
不属穹苍。故注《月令》及《周官》,皆谓圆丘所祭昊天下帝为北辰星曜魄宝。
又说《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及明堂严父配天,皆为太微五帝。考其所说,
舛谬特深。按《周易》云:“日月丽于天,百谷草木丽于地。”又云:“在天成
象,在地成形。”足明辰象非天,草木非地。《毛诗传》云:“元气昊大,则称
昊天。远视苍苍,则称苍天。”此则苍昊为体,不入星辰之例。且天地各一,是
曰两仪。天尚无二,焉得有六?是以王肃群儒,咸驳此义。又检太史《圆丘图》,
昊天上帝座外,别有北辰座,与郑义不同。得太史令李淳风等状,昊天上帝图位
自在坛上,北辰自在第二等,与北斗并列,为星官内座之首,不同郑玄据纬书所
说。此乃羲和所掌,观象制图,推步有征,相沿不谬。
又按《史记天官书》等,太微宫有五帝者,自是五精之神,五星所奉。以其
是人主之象,故况之曰帝。亦如房心为天王之象,岂是天乎!《周礼》云:“兆
五帝于四郊。”又云:“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惟称五帝,皆不言天。此自
太微之神,本非穹昊之祭。又《孝经》惟云“郊祀后稷”,无别祀圆丘之文。王
肃等以为郊即圆丘,圆丘即郊,犹王城、京师,异名同实。符合经典,其义甚明。
而今从郑说,分为两祭,圆丘之外,别有南郊,违弃正经,理深未允。且检吏部
式,惟有南郊陪位,更不别载圆丘。式文既遵王肃,祠令仍行郑义,令、式相乖,
理宜改革。
又《孝经》云“严父莫大于配天”,下文即云:“周公宗祀文王于明堂,以
配上帝。”则是明堂所祀,正在配天,而以为但祭星官,反违明义。又按《月令》:
“孟春之月,祈谷于上帝。”《左传》亦云:“凡祀,启蛰而郊,郊而后耕。故
郊祀后稷,以祈农事。”然则启蛰郊天,自以祈谷,谓为感帝之祭,事甚不经。
今请宪章姬、孔,考取王、郑,四郊迎气,存太微五帝之祀;南郊明堂,废纬书
六天之义。其方丘祭地之外,别有神州,谓之北郊,
分地为二,既无典据,理又不通,亦请合为一祀,以符古义。仍并条附式令,
永垂后则。
敬宗等又议笾、豆之数曰:“按今光禄式,祭天地、日月、岳镇、海渎、先
蚕等,笾、豆各四。祭宗庙,笾、豆各十二。祭社稷、先农等,笾、豆各九。祭
风师、雨师,笾、豆各二。寻此式文,事深乖谬。社稷多于天地,似不贵多。风
雨少于日月,又不贵少。且先农、先蚕,俱为中祭,或六或四,理不可通。又先
农之神,尊于释奠,笾、豆之数,先农乃少,理既差舛,难以因循。谨按《礼记
郊特牲》云:‘笾、豆之荐,水土之品,不敢用亵味而贵多品,所以交于神明之
义也。’此即祭祀笾、豆,以多为贵。宗庙之数,不可逾郊。今请大祀同为十二,
中祀同为十,小祀同为八,释奠准中祀。自余从座,并请依旧式。”诏并可之,
遂附于礼令。
乾封初,高宗东封回,又诏依旧祀感帝及神州。司礼少常伯郝处俊等奏曰:
显庆新礼,废感帝之祀,改为祈谷。昊天上帝,以高祖太武皇帝配。检旧礼,
感帝以世祖元皇帝配。今既奉敕仍旧复祈谷为感帝,以高祖太武皇帝配神州,又
高祖依新礼见配圆丘昊天上帝及方丘皇地祇,若更配感帝神州,便恐有乖古礼。
按《礼记·祭法》云:“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殷人禘
喾而郊冥,周人禘喾而郊稷。”郑玄注云:“禘谓祭昊天于圆丘也。祭上帝于南
郊曰郊”。又按《三礼义宗》云,“夏正郊天者,王者各祭所出帝于南郊”,即
《大传》所谓“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是也。此则禘须远祖,郊须
始祖。今若禘郊同用一祖,恐于典礼无所据。其神州十月祭者,十月以阴用事,
故以此时祭之,依检更无故实。按《春秋》“启蛰而郊”,郑玄注“礼云:“三
王之郊,一用夏正。”又《三礼义宗》云:“祭神州法,正月祀于北郊。”请依
典礼,以正月祭者。请集奉常博士及司成博士等总议定奏闻。其灵台、明堂,检
书礼用郑玄义,仍祭五方帝,新礼用王肃义。
又下诏依郑玄义祭五天帝,其雩及明堂,并准敕祭祀。于是奉常博士陆遵楷、
张统师、权无二、许子儒等议称:“北郊之月,古无明文。汉光武正月辛未,始
建北郊。咸和中议,北郊同用正月,然皆无指据。武德来礼令即用十月,为是阴
用事,故于时祭之。请依旧十月致祭。”
乾封二年十二月,诏曰:
夫受命承天,崇至敬于明祀;膺图纂箓,昭大孝于严配。是以荐鲦鲿于清
庙,集振鹭于西雍,宣《雅》、《颂》于太师,明肃恭于考室。用能纪配天之盛
业,嗣积德之鸿休,永播英声,长为称首。周京道丧,秦室政乖,礼乐沦亡,典
经残灭。遂使汉朝博士,空说六宗之文;晋代鸿儒,争陈七祀之议。或同昊天于
五帝,分感帝于五行。自兹以降,递相祖述,异论纷纭,是非莫定。
朕以寡薄,嗣膺丕绪,肃承禋祀,明发载怀,虔奉宗祧,寤寐兴感。每惟宗
庙之重,尊配之仪,思革旧章,以申诚敬。高祖太武皇帝抚运膺期,创业垂统,
拯庶类于涂炭,寘怀生于仁寿。太宗文皇帝德光齐圣,道极几神,执锐被坚,栉
风沐雨,劳形以安百姓,屈己而济四方,泽被区中,恩覃海外。乾坤所以交泰,
品物于是咸亨。掩玄阙而开疆,指青丘而作镇。巍巍荡荡,无得名焉。《礼》曰:
“化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者,非物自外至也,自内生于
心也。是以惟贤者乃能尽祭之义。”况祖功宗德,道冠百王;尽圣穷神,业高千
古。自今以后,祭圆丘、五方、明堂、感帝、神州等祠,高祖太武皇帝、太宗文
皇帝崇配,仍总祭昊天上帝及五帝于明堂。庶因心致敬,获展虔诚,宗祀配天,
永光鸿烈。
仪凤二年七月,太常少卿韦万石奏曰:“明堂大享,准古礼郑玄义,祀五天
帝,王肃义,祀五行帝。《贞观礼》依郑玄义祀五天帝,显庆已来新修礼祀昊天
上帝。奉乾封二年敕祀五帝,又奉制兼祀昊天上帝。伏奉上元三年三月敕,五礼
并依贞观年礼为定。又奉去年敕,并依周礼行事。今用乐须定所祀之神,未审依
古礼及《贞观礼》,为复依见行之礼?”时高宗及宰臣并不能断,依违久而不决。
寻又诏尚书省及学者详议,事仍不定。自此明堂大享,兼用贞观、显庆二《礼》。
则天临朝,垂拱元年七月,有司议圆丘、方丘及南郊、明堂严配之礼。成均
助教孔玄义奏议曰:
谨按《孝经》云:“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明配尊大,昊天是
也。物之大者,莫若于天,推父比天,与之相配,行孝之大,莫过于此,以明尊
配之极也。又《易》云:“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郑玄注:
’上帝,天帝也。”故知昊天之祭,合祖考并配。请奉太宗文武圣皇帝、高宗天
皇大帝配昊天上帝于圆丘,义符《孝经》、《周易》之文也。神尧皇帝肇基王业,
应天顺人,请配感帝于南郊,义符《大传》之文。又《祭法》云:“祖文王而宗
武王。祖,始也;宗,尊也。所以名祭为尊始者,明一祭之中,有此二义。又《
孝经》云:“宗祀文王于明堂。”文王言祖,而云宗者,亦是通武王之义。故明
堂之祭,配以祖考。请奉太宗文武圣皇帝、高宗天皇大帝配祭于明堂,义符《周
易》及《祭法》之文也。
太子右谕德沈伯仪曰:
谨按《礼》:“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
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
王。”郑玄注云:“禘、郊、祖、宗,谓祭祀以配食也。禘谓祭昊天于圆丘,祭
上帝于南郊曰郊,祭五帝、五神于明堂曰祖、宗。”伏寻严配之文,于此最为详
备。虞、夏则退颛顼而郊喾,殷人则舍契而郊冥。去取既多。前后乖次。得礼之
序,莫尚于周。禘喾郊稷,不间于二王;明堂宗祀,始兼于两配。咸以文王、武
王父子殊别,文王为父,上主五帝;武王对父,下配五神。《孝经》曰:“严父
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不言严武
王以配天,则武王虽在明堂,理未齐于配祭;既称宗祀,义独主于尊严。虽同两
祭,终为一主。故《孝经纬》曰“后稷为天地主,文王为五帝宗”也。必若一神
两祭便,则五祭十祠,荐献频繁,礼亏于数。此则神无二主之道,礼崇一配之义。
窃寻贞观、永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