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凡所铨叙,时称允当。太宗尝赐金背镜一面,以表其清鉴焉。二十二年,
迁中书令,兼检校吏部尚书、监修国史,赐爵蓚县公。永徽二年,授光禄大夫,
行侍中,兼太子少保。以风疾废于家,乃召其兄虢州刺史季通为宗正少卿视其疾,
又屡降中使,观其进食,问其增损。寻卒,年五十八。帝为之举哀,废朝三日,
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谥曰宪。
子正业,仕至中书舍人,坐与上官仪善,配流岭外。
张行成,定州义丰人也。少师事河间刘炫,勤学不倦,炫谓门人曰:“张子
体局方正,廊庙才也。”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王世充僣号,
以为度支尚书。世充平,以隋资补宋州谷熟尉。又应制举乙科,授雍州富平县主
簿,理有能名。秩满,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不避权戚,太宗以为能,谓房玄龄曰:
“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太宗尝言及山东、
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正侍宴,跪而奏曰:“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
西为限;若如是,则示人以益狭。”太宗善其言,赐名马一匹、钱十万、衣一袭。
自是每有大政,常预议焉。累迁给事中。太宗尝临轩谓侍臣曰:“朕所以不能恣
情欲,取乐当年,而励节苦心,卑宫菲食者,正为苍生耳。我为人主,兼行将相
之事,岂不是夺公等名?昔汉高祖得萧、曹、韩、彭,天下宁宴;舜、禹、汤、
武有稷、契、伊、吕,四海乂安。此事朕并兼之。”行成退而上书谏曰:“有隋
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生人于涂炭,何周、汉君臣之所能拟?陛下
圣德含光,规模弘远,虽文武之烈,实兼将相,何用临朝对众与其较量,以万乘
至尊,共臣下争功哉?臣闻‘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又闻‘汝惟不矜,天下莫
与汝争能’。臣备员枢近,非敢知献替之事,辄陈狂直,伏待菹醢。”太宗深纳
之。转刑部侍郎、太子少詹事。太宗东征,皇太子于定州监国,即行成本邑也。
太子谓行成曰:“今者送公衣锦还乡。”于是令有司祀其先人墓。行成因荐乡人
魏唐卿、崔宝权、马龙驹、张君劼等,皆以学行著闻,太子召见,以其老不任职,
皆厚赐而遣之。太子又使行成诣行在所,太宗见之甚悦,赐马二匹、缣三百匹。
驾还京,为河南巡察大使。还,称旨,以本官兼检校尚书左丞。是岁,太宗幸灵
州,太子当从,行成上疏曰:“伏承皇太子从幸灵州。臣愚以为皇太子养德春宫,
日月未几,华夷远迩,伫听嘉音。如因以监国,接对百僚,决断庶务,明习政理,
既为京师重镇,且示四方盛德。与其出陪私爱,曷若俯从公道?”太宗以为忠,
进位银青光禄大夫。二十三年,迁侍中,兼刑部尚书。太宗崩,与高季辅侍高宗
即位于太极殿梓宫前。寻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时晋州地连震,有声如雷,高
宗以问行成。行成对曰:“天,阳也;地,阴也。阳,君象;阴,臣象。君宜转
动,臣宜安静。今晋州地动,弥旬不休。虽天道玄邈,窥算不测;而人事较量,
昭然作戒。恐女谒用事,大臣阴谋,修德禳灾,在于陛下。且陛下本封晋也,今
地震晋州,下有征应,岂徒然耳。伏愿深思远虑,以杜未萌。”二年八月,拜尚
书左仆射。寻加授太子少傅。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于五月,复抗表请致仕。高宗
手制答曰:“密云不雨,遂淹旬月,此朕之寡德,非宰臣咎。实甘万方之责,用
陈六事之过。策免之科,义乖罪己。今敕断表,勿复为辞。”赐宫女黄金器物。
固请乞骸骨,高宗曰:“公,我之故旧腹心,奈何舍我而去?”因怆然流涕。行
成不得已,复起视事。九月,卒于尚书省,时年六十七。高宗哭之甚哀,辍朝三
日,令九品已上就第哭。比敛,中使三至,赐内衣服,令尚宫宿于家,以视殡敛。
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所司备礼册命,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
百石,赐东园秘器,谥曰定。弘道元年,诏以行成配享高宗庙庭。子洛客嗣,官
至雍州渭南令。
行成族孙易之、昌宗。易之父希臧,雍州司户。易之初以门荫,累迁为尚乘
奉御,年二十余,白皙美姿容,善音律歌词。则天临朝,通天二年,太平公主荐
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既而昌宗启天后曰:“臣兄易之器用过臣,兼工合炼。”
即令召见,甚悦。由是兄弟俱侍宫中,皆傅粉施朱,衣锦绣服,俱承辟阳之宠。
俄以昌宗为云麾将军,行左千牛中郎将;易之为司卫少卿。赐第一区、物五百段、
奴婢驼马等。信宿,加昌宗银青光禄大夫,赐防阁,同京官朔望朝参。仍赠希臧
襄州刺史,母韦氏阿臧封太夫人,使尚宫至宅问讯,仍诏尚书李迥秀私侍阿臧。
武承嗣、三思、懿宗、宗楚客、宗晋卿候其门庭,争执鞭辔,呼易之为五郎,昌
宗为六郎。俄加昌宗左散骑常侍。圣历二年,置控鹤府官员,以易之为控鹤监、
内供奉,余官如故。久视元年,改控鹤府为奉宸府,又以易之为奉宸令,引辞人
阎朝隐、薛稷、员半千并为奉宸供奉。每因宴集,则令嘲戏公卿以为笑乐。若内
殿曲宴,则二张、诸武侍坐,樗蒲笑谑,赐与无算。时谀佞者奏云,昌宗是王子
晋后身。乃令被羽衣,吹箫,乘木鹤,奏乐于庭,如子晋乘空。辞人皆赋诗以美
之,崔融为其绝唱,其句有“昔遇浮丘伯,今同丁令威。中郎才貌是,藏史姓名
非。”天后令选美少年为左右奉宸供奉,右补阙朱敬则谏曰:“臣闻志不可满,
乐不可极。嗜欲之情,愚智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则前圣格言也。陛下内
宠,已有薛怀义、张易之、昌宗,固应足矣。近闻上舍奉御柳模自言子良宾洁白
美须眉,左监门卫长史侯祥云阳道壮伟,过于薛怀义,专欲自进堪奉宸内供奉。
无礼无仪,溢于朝听。臣愚职在谏诤,不敢不奏。”则天劳之曰:“非卿直言,
朕不知此。”赐彩百段。以昌宗丑声闻于外,欲以美事掩其迹,乃诏昌宗撰《三
教珠英》于内。乃引文学之士李峤、阎朝隐,徐彦伯、张说、宋之问、崔湜、富
嘉谟等二十六人,分门撰集。成一千三百卷,上之。加昌宗司仆卿,封邺国公,
易之为麟台监,封恒国公,各实封三百户。俄改昌宗为春官侍郎。易之、昌宗皆
粗能属文,如应诏和诗,则宋之问、阎朝隐为之代作。则天春秋高,政事多委易
之兄弟。中宗为皇太子,太子男邵王重润及女弟永泰郡主窃言二张专政。易之诉
于则天,付太子自鞫问处置,太子并自缢杀之。又御史大夫魏元忠尝奏二张之罪,
易之惧不自安,乃诬奏元忠与司礼丞高戩云:“天子老矣,当挟太子为耐久朋。”
则天曰:“汝何以知之?”易之曰:“凤阁舍人张说为证。”翌日,则天召元忠
及说廷诘之,皆妄。则天尚以二张之故,逐元忠为高要尉,张说长流钦州。长安
二年,易之赃赂事发,为御史台所劾下狱,兄司府少卿昌仪、司礼少卿同休皆贬
黜。及则天卧疾长生院,宰臣希得进见,唯易之兄弟侍侧,恐祸变及己,乃引用
朋党,阴为之备。人有榜其事于路,左台御史中丞宋璟请按之。则天阳许,寻敕
宋璟使幽州按都督屈突仲翔,令司礼卿崔神庆鞫之。神庆希旨雪昌宗兄弟。
神龙元年正月,则天病甚。是月二十日,宰臣崔玄暐、张柬之等起羽林兵迎
太子,至玄武门,斩关而入,诛易之、昌宗于迎仙院,并枭首于天津桥南。则天
逊居上阳宫。易之兄昌期,历岐、汝二州刺史,所在苛猛暴横,是日亦同枭首。
朝官房融、崔神庆、崔融、李峤、宋之问、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等皆坐二张
窜逐,凡数十人。
史臣曰:于燕公辅导储皇,高侍中敷陈理行,张北平斥言阴沴,皆人所难言
者。苟非金玉贞度,松筠挺操,安能咈人主之意,献苦口之忠?宜其论道岩廊,
克终显盛。古所谓能以义匡主之失,三君有焉。
赞曰:猗欤于公,献替两宫。前修克继,嗣德弥隆。高酬药剂,张感宸衷。
君臣之义,斯为始终。
卷七十九 列传第二十九
○祖孝孙傅仁均傅弈李淳风吕才
祖孝孙,幽州范阳人也。父崇儒,以学业知名,仕至齐州长史。孝孙博学,
晓历算,早以达识见称。初,开皇中,钟律多缺,虽何妥、郑译、苏夔、万宝常
等亟共讨详,纷然不定。及平江左,得陈乐官蔡子元、于普明等,因置清商署。
时牛弘为太常卿,引孝孙为协律郎,与子元、普明参定雅乐。时又得陈阳山太守
毛爽,妙知京房律法,布琯飞灰,顺月皆验。爽时年老,弘恐失其法,于是奏孝
孙从其受律。孝孙得爽之法,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因而六之,故
有三百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日。又祖述洗重,依淮南本数,用京房旧术求之,得
三百六十律,各因其月律而为一部。以律数为母,以一中气所有日为子,以母命
子,随所多少,分直一岁,以配七音,起于冬至。以黄钟为宫,太簇为商,林钟
为徵,南吕为羽,姑洗为角,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其余日建律,皆依运行。
每日各以本律为宫。旋宫之义,由斯著矣。然牛弘既初定乐,难复改张。至大业
时,又采晋、宋旧乐,唯奏《皇夏》等十有四曲,旋宫之法,亦不施用。高祖受
禅,擢孝孙为著作郎,历吏部郎、太常少卿,渐见亲委,孝孙由是奏请作乐。时
军国多务,未遑改创,乐府尚用隋氏旧文。武德七年,始命孝孙及秘书监窦
定雅乐。孝孙又以陈、梁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于是
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大唐雅乐》。以十二月各顺其律,旋相为宫,制十二
乐,合三十二曲、八十四调。事具《乐志》。旋宫之义,亡绝已久,世莫能知,
一朝复古,自孝孙始也。孝孙寻卒。其后,协律郎张文收复采《三礼》,增损乐
章,然因孝孙之本音。
傅仁均,滑州白马人也。善历算、推步之术。武德初,太史令庾俭、太史丞
傅弈表荐之,高祖因召令改修旧历。仁均因上表陈七事:其一曰:“昔洛下闳以
汉武太初元年岁在丁丑,创历起元,元在丁丑。今大唐以戊寅年受命,甲子日登
极,所造之历,即上元之岁,岁在戊寅,命日又起甲子,以三元之法,一百八十
去其积岁,武德元年戊寅为上元之首,则合璧连珠,悬合于今日。”其二曰:
“《尧典》为‘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前代造历,莫能允合。臣今创法,五十
余年,冬至辄差一度,则却检周、汉,千载无违。”其三曰:“经书日蚀,《毛
诗》为先,‘十月之交,朔日辛卯’。臣今立法,却推得周幽王六年辛卯朔蚀,
即能明其中间,并皆符合。”其四曰:“《春秋命历序》云:‘鲁僖公五年壬子
朔旦冬至。’诸历莫能符合。臣今造历,却推僖公五年正月壬子朔旦冬至则同,
自斯以降,并无差爽。”其五曰:“古历日蚀或在于晦,或在二日;月蚀或在望
前,或在望后。臣今立法,月有三大三小,则日蚀常在于朔,月蚀在望前。却验
鲁史,并无违爽。”其六曰:“前代造历,命辰不从子半,命度不起虚中。臣今
造历,命辰起子半,度起于虚六,度命合辰,得中于子,符阴阳之始,会历术之
宜。”其七曰:“前代诸历,月行或有晦犹东见、朔已西朓。臣今以迟疾定朔,
永无此病。”经数月,历成奏上,号曰《戊寅元历》,高祖善之。武德元年七月,
诏颁新历,授仁均员外散骑常侍,赐物二百段。
后中书令封德彝奏历术差谬,敕吏部郎中祖孝孙考其得失。又太史丞王孝通
执《甲辰历法》以驳之曰:
案《尧典》云:“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孔氏云,七宿毕见,举中者言耳。
是知中星无定,故互举一分两至之星以为成验也。昴西方处中之宿,虚为北方居
中之星,一分各举中者,即余六星可知。若乃仲冬举鸟,仲夏举火,此一至一分
又举七星之体,则余二方可见。今仁均专守昴中而为定朔,执文害意,不亦谬乎!
又案《月令》:仲冬“昏在东壁”。明知昴中则非常准。若言陶唐之代,定是昴
中,后代渐差,遂至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