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紫丁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窗前的紫丁香-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场球就不应该打。”

  “这场球赛看着过瘾。”

  “金大雨这小伙子进国家队没有问题。”

  谢琳娜拉住他胳膊说,“哥,那个时候你还顾得把球投进?”

  他狠她一眼:“你怎么叫我踏头?太过分了!”

  因为没有比赛终了退场,地直队抗议有效,还是被选拔上了,但是,关于金大雨打篮球的神话故事被传得沸沸扬扬,那也就成了现在把他送往国家队的必然理由。

  体委人对杨教授相当尊重,几个干事也就不再勉强了,但是体委主任看到金大雨确实是个十分难得的篮球运动员,找到地委书记,请学校网开一面,为国家输送人才,罗云凤书记向丽达讲要金大雨去体育队是地委压下来的任务。丽达只好请崔爷爷出面找地委书记,他不愿意孙子去体育队。地区的党政主要干部都认识崔正冈,知道老汉平时不找事不惹事,德高望重,他的要求一定有很深层原因,就答应了他,并让体委不要再向学校要人了。

  事是平息下来了,罪名让学校承担了:一个用外国人命名的学校,不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领导,搞独立王国,应当将学校改为中国的学校名称。意见被庄严地提到教育局的议事日程上。教育局局长司马义·纳森已经是地委副书记了,但局长人选还没有确定,他仍然兼任着局长,他要求以教育局名义向地委报告,将莫洛托夫中学改名为“旱獭地区中学。”

  谁也不敢批报告,层层转报到国家*,*将报告搁置起来,到一九五九年九月才被批准,金大雨已经考入了高中。

  五九级初中班是四个班,学生二百三十一名,考入高中称六二级高中班,是两个班,学生一百名。原五九级甲班的几个尖子和班干部都考入了高中,在分班的时候,郝志远、柳平荣、谢琳娜、卢国英、达列力汗、程子才、卜岚、乌拉孜汗、艾山、金大雨在高六二甲班。班主任仍然是乌斯金娜·丽达。

  丽达向学校提出不再担任班主任,她的俄语课程很重。安娜·巴甫洛夫娜在上学期期末带花遇露去苏联探亲,丽达的课由每周十八节增加到二十四节,课程密度太大,影响教育质量。在她的坚决要求下,她的课程仍然保持十八节,但班主任不能辞掉。

  她很苦恼,对崔正冈说:“后面发生的学校改名的事,表面上看与不让大雨去国家篮球队有关,实际表现的是中苏关系的变化。”

  崔正冈说那件事她做得对,对别人来讲,去国家篮球队是件好事,对大雨来讲,全家希望他成为学问家,那要比一个篮球运动员有价值。

  丽达叹了一口气,问他现在有件事该怎么办?老汉问什么事?她说航空学院来招生,两个名额,培养航空器驾驶员和机械师。

  老汉说一年多来东南沿海的局势表现出中国军事上的薄弱,那方面需要好人才,有许多尖端,表面上是驾驶员、机械师,实际是攻尖端,孙子聪明,身体好,去。

  丽达说选人才的条件有三:政治思想好,学习成绩好,身体好。崔正冈问她不想让孙子去的原因是什么?她说希望儿子将来成为一个思想家,或者作家,他现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崔正冈说丽达,她还没有看透,现在的苏联和中国,都不是产生思想家的时候,萨特、波伏瓦在中国就是右派,她那么聪明,翻译的书却不能出版。

  她说她明白了叔的意思。老汉突然大笑起来,要丽达别试探他,好像他害怕两个孩子跑远了,有她在,他不愁死了没有人埋。那两个孩子心地善良,不论他们在哪儿,叫他们一声就会飞跑着到他身边。

  去航空学院的两个招生名额到十一月份才正式通知。招生的程序是:自愿报名,学校推荐,文化考试,身体检查,政治审核五个关口。年龄在十七到二十岁之间。全校报名学生一百一十名,学校全部推荐。考试科目数学、语文、俄语、政治。考试课程无论初中部还是高中部,都以高一上学期第二单元以前的课程为限。其实招生对象主要是高一学生。文化考试、身体检查平均排名:金大雨第一,郝志远第二,卜岚第九,程子才第十,乌拉孜汗倒数第五。

  成绩是在考试之后一个月,罗云凤从地委组织部得知的。她把消息悄悄地告诉丽达,说现在正在进行政治审查。

  丽达问学校的意见呢?书记说当然是金大雨和郝志远了。

  丽达问:“还有变化?”她又急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该问不应该知道的事。”

  书记说她只知道那些,请丽达不要外传考试成绩和体验结果。丽达说她明白。

  罗云凤是有意暗示,金大雨固然是个尖子,但招生要求的政治条件非常高,必须要填报祖父、奶奶、父亲、母亲和考生本人三代的历史。金大雨在这方面只是有希望,能不能被录取,要看丽达、崔正冈是否能够利用他们的影响去争取。对丽达来讲,并不是积极地要儿子去航空学院,只是听之任之。她胸怀坦荡,她和金大雨、崔正冈的关系,各级组织都知道,在法律上也得到认可,至于政治上可靠与否,对于她和崔正冈来说,任何一个共产党的政权也不会怀疑他们的忠诚。丽达把那个信息告诉崔正冈,老汉非常高兴,他告诉丽达,要为孙子好好送行,给他做儿件好衣服,全家人在一起好好地说说话。

  丽达见崔正冈非常重视,按照他的要求,为儿子添置了两套内衣和外衣。谢琳娜笑妈妈不知规矩,航空学院的学生都是军人,军人的服装统一制作。丽达说她做是做妈的心意。她问女儿给她哥的送行礼是什么?女儿说她妈杞人忧天,真的确定她哥会走?到哥走的时候,她自然有自己的礼物。谢琳娜的话提醒了崔正冈,说丽达好像一直在顺着他的意思做事,连谢琳娜也没有她哥要离开的预感,等事情定下来再准备也来得及。

  金大雨面对一家人关爱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说不出的感激。最令他不安的是面对爷爷,他两鬓苍苍,不应当再放牧牛羊了,家里的牲畜,得想办法处理掉。崔正冈看出他心里的阴郁,问他有什么事?丽达和谢琳娜把目光都投向他。他在沙发上动动身子,望着妈,说爷爷头发白有一半了。丽达对老汉说孙子关心他,把牲畜交给公家,不管了。崔正冈看看她,没有做声;她以为他不同意,说要不雇个人来帮他干。他平和地出口长气,说凭他的身体,再干十年还可以,不过世事难料,当大饥荒来到的时候,那些牲畜想保也不一定保得住。

  谢琳娜坐在金大雨身边,对着他耳朵说了几句话,崔正冈问他们讲什么秘密?谢琳娜说她哥走了,她学习忙,没人逗爷爷开心,她哥难过,想让妈给找个奶奶。

  崔正冈大笑起来,流出了眼泪,更多的是激动的泪水,在枪林弹雨中也没有这样激动过。

  丽达问:“你们看好了奶奶?”

  金大雨要妈别笑他,他想如果真的走,妹妹考上大学也得走,妈还要教学,爷爷总得要个人照应。崔正冈问他俩,都不想管他了?爷爷揭谢琳娜的隐私说:“你可是对我说过悄悄话,别到时候让爷爷找你麻烦。我想好啦,你俩成材要不了十年,我最少还有十年的健康,你妈还年轻,咱们家是个理想的家庭梯队,真要给你们找个奶奶,才是大麻烦,破坏了理想的家庭梯队。我们是个经过世乱的家,是个开创光明的家。”

  丽达说:“你们看,爷爷行伍出身,经常有诗人的语言。”

  崔正冈说:“丽达你想让家和世界的进步相联系,想让他兄妹成为国际公民,太理想化,把世界看得过分光明。我看重现实,先要安身立命,再去追求理想,这是我主张大雨去航空学院的理由。目光虽然不远,可是大雨学成了,他的人生比我和你辉煌得多。”

  在崔正冈看来,金大雨到航空学院学习能够比较轻松地实现一生的辉煌,可是在他们的家庭谈心之后十天,学校放寒假的第二天,录取通知下来,是卜岚和程子才被录取。

  丽达对金大雨去航空学院与否无特别追求,但既然文化考试和体验都是第一名却没有被录取,肯定是政治审查不合格,她要问个究竟。得到的答复是金大雨在政治上没有问题,只是在血缘关系上不符合条件,他与郝志远的共同点是:他们的父亲都担任过国民党军官。

  丽达坠入云山雾海之中。

  开春,*部领导找乌斯金娜·丽达谈话,要她把家里的牲畜交给国家。她提出质疑,自己不是*人士,为什么*部找她谈话?程德勇说她是苏侨,她问程德勇是什么侨?他和沙皇还是同姓,*部副部长面红耳赤。她说自己是中国公民,不是苏桥,她丈夫、女儿、儿子都是中国公民。程德勇无话可说,走了。

  之后组织部副部长找她谈话,也是为她家的牲畜问题,她说那个问题请他们直接找她叔谈,那是他的工作。她早就要他不干了,他不愿意,说自己身体还好。副部长说崔正冈退休按红军对待。丽达说她叔就是想放牲口,不占谁的位置,不挡谁的路,还有什么不可以?副部长说组织上不是那个意思,丽达应当明白为什么要那部分牲畜,她说不明白。副部长说国家遇到建国以来最困难时期,苏联专家撤走,涉及国家命脉的建设项目停下,苏联政府要中国偿还在朝鲜战场上欠的债务,加上几年的天灾人祸,造成国库空虚,现在全国人民在勒紧裤腰带给苏联还债。

  丽达说明白了,要牲畜是为了还债。她个人意见把牲畜交出去,她叔那里,只要他们说明意图,他会同意的。副部长说还要给他们留一部分。丽达说那是组织上与她叔谈的内容,她不要听。她严肃地说明,他们个人财产,从苏联过来时带的财产,还有苏联政府赠与给她和她叔的财产不可以动。

  组织部与崔正冈谈话的结果是他同意交出大部分牲畜给国家,向苏联还债,但必须留下一百只生产羊、五匹马、六头牛、两峰驼。组织部认为留下的太多,崔正冈说趁他没有反悔,明天来人把牲畜赶走,等他反悔了大家都不好看。他说他不是地主、资本家,就是进行*改革,也没有理由没收他的财产。

  组织部人走后,崔正冈从南院到北院,丽达还在学校,院内静悄悄的。他走到豹房,阳阳、花花到门口迎接他。他放它们出门,它俩友好地看他一眼,然后蹿了出去,爬上橡树,在树上开心地玩耍起来。他看它俩玩,心里升起了许多惆怅,默默地说:“你俩也该走了。”

  他听到轻轻的推大门声,那轻轻的脚步声表明是丽达回来了,他没有回头,丽达先和他打招呼:“叔,逗它俩玩呢。”

  他说该让它们走了。丽达说下月开始,学生的定量粮减到九公斤。老汉问是减一个月?丽达说是每月定量九公斤。老汉心情沉重的说,旱獭城是个鱼米之乡,竟糟糕到这步天地。丽达说老风口通车了,已经开始向外调粮。崔正冈说调也没有多少粮,大家不愁没有吃喝,无人储备粮食。他望着阳阳、花花说:“让它们回到大自然吧。”

  她说它们会捉鱼、捉旱獭、狐狸、兔子、老鼠,饿不死。老汉说狐狸肉不好吃,放的屁太臭,破坏它们嗅觉,一般不捉狐狸,他担心放出去伤害家畜和人。

  丽达问:“非要放走?鱼汛上来多捕些鱼,晒鱼干喂不行?”

  他说:“喂鱼,喂羊肉不是办法,人还在受着饥饿,再说没有冰窖,肉要变质发臭,晚上放它们出去很危险,事情很难办。”

  她说:“我会制作风干肉,打些野动物,把肉风干?”

  崔正冈眼睛猛然一亮,说:“可以试试,要从现在开始改变它们生活习惯。”

  丽达给阳阳、花花喂干鱼先泡后煮。她把盐腌的和没有腌的分开泡,把盐尽量除去,煮熟,混合给它们吃。

  它俩开始对鱼不太热情,后来喜欢起来,并且对有盐的肉更喜欢。平时,他们经常把自己吃的食物喂它俩,从小至今,习惯了人类的部分饮食。现在,人类面临生活困难的时候,但在这个家里,对它俩的生活影响不十分严重,金大雨对爷爷说鱼汛上来的时候,他和妹妹请假捕鱼,解决阳阳、花花的生活问题。爷爷说完全靠鱼不行。谢琳娜说让她妈做饭多做一些,给它俩吃,有空的时候她和哥带着它们去捉兔子、老鼠、黄羊、旱獭、还有野猪。

  爷爷说:“那要到山里边,到苇湖里边,你们有那个时间?也不能带上它俩大白天在路上走,不像它们小时候了,它俩可以把一只熊围杀。”

  谢琳娜说晚上放出去,它俩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