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演义-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令彼将兵权让与将军,何如?”延依其言。

祎辞延出营,急到大寨见杨仪,具述魏延之语。仪曰:“丞相临终,曾密嘱

我曰:魏延必有异志。今我以兵符往,实欲探其心耳。今果应丞相之言。吾自令

伯约断后可也。”于是杨仪领兵扶柩先行,令姜维断后;依孔明遗令,徐徐而退。

魏延在寨中,不见费祎来回覆,心中疑惑,乃令马岱引十数骑往探消息。回报曰:

“后军乃姜维总督,前军大半退入谷中去了。”延大怒曰:“竖儒安敢欺我!我

必杀之!”因顾谓岱曰:“公肯相助否?”岱曰:“某亦素恨杨仪,今愿助将军

攻之。”延大喜,即拔寨引本部兵望南而行。

却说夏侯霸引军至五丈原看时,不见一人,急回报司马懿曰:“蜀兵已尽退

矣。”懿跌足曰:“孔明真死矣!可速追之!”夏侯霸曰:“都督不可轻追。当

令偏将先往。”懿曰:“此番须吾自行。”遂引兵同二子一齐杀奔五丈原来;呐

喊摇旗,杀入蜀寨时,果无一人。懿顾二子曰:“汝急催兵赶来,吾先引军前进。”

于是司马师、司马昭在后催军;懿自引军当先,追到山脚下,望见蜀兵不远,乃

奋力追赶。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俱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

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懿大惊失色。定睛看时,

只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纶巾羽扇,鹤氅皂绦。

懿大惊曰:“孔明尚在!吾轻入重地,堕其计矣!”急勒回马便走。背后姜维大

叫:“贼将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计也!”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撇戟,

各逃性命,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司马懿奔走了五十余里,背后两员魏将赶上,

扯住马嚼环叫曰:“都督勿惊。”懿用手摸头曰:“我有头否?”二将曰:“都

督休怕,蜀兵去远了。”懿喘息半晌,神色方定;睁目视之,乃夏侯霸、夏侯惠

也;乃徐徐按辔,与二将寻小路奔归本寨,使众将引兵四散哨探。

过了两日,乡民奔告曰:“蜀兵退入谷中之时,哀声震地,军中扬起白旗:

孔明果然死了,止留姜维引一千兵断后。前日车上之孔明,乃木人也。”懿叹曰:

“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因此蜀中人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后

人有诗叹曰:

“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亮未殂。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

司马懿知孔明死信已确,乃复引兵追赶。行到赤岸坡,见蜀兵已去远,乃引

还,顾谓众将曰:“孔明已死,我等皆高枕无忧矣!”遂班师回。一路上见孔明

安营下寨之处,前后左右,整整有法,懿叹曰:“此天下奇才也!”于是引兵回

长安,分调众将,各守隘口,懿自回洛阳面君去了。

却说杨仪、姜维排成阵势,缓缓退入栈阁道口,然后更衣发丧,扬幡举哀。

蜀军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蜀兵前队正回到栈阁道口,忽见前面火光冲天,

喊声震地,一彪军拦路。众将大惊,急报杨仪。正是:已见魏营诸将去,不知蜀

地甚兵来。未知来者是何处军马,且看下文分解。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却说杨仪闻报前路有兵拦截,忙令人哨探。回报说魏延烧绝栈道,引兵拦路。

仪大惊曰:“丞相在日,料此人久后必反,谁想今日果然如此!今断吾归路,当

复如何?”费祎曰:“此人必先捏奏天子,诬吾等造反,故烧绝栈道,阻遏归路。

吾等亦当表奏天子,陈魏延反情,然后图之。”姜维曰:“此间有一小径,名槎

山,虽崎岖险峻,可以抄出栈道之后。”一面写表奏闻天子,一面将人马望槎山

小道进发。

且说后主在成都,寝食不安,动止不宁;夜作一梦,梦见成都锦屏山崩倒;

遂惊觉,坐而待旦,聚集文武,入朝圆梦。谯周曰:“臣昨夜仰观天文,见一星,

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落于西南,主丞相有大凶之事。今陛下梦山崩,正应此

兆。”后主愈加惊怖。忽报李福到,后主急召入问之。福顿首泣奏丞相已亡;将

丞相临终言语,细述一遍。后主闻言大哭曰:“天丧我也!”哭倒于龙床之上。

侍臣扶入后宫。吴太后闻之,亦放声大哭不已。多官无不哀恸,百姓人人涕泣。

后主连日伤感,不能设朝。忽报魏延表奏杨仪造反,群臣大骇,入宫启奏后主,

时吴太后亦在宫中。后主闻奏大惊,命近臣读魏延表。其略曰:

“征西大将军、南郑侯臣魏延,诚惶诚恐,顿首上言:杨仪自总兵权,率众

造反,劫丞相灵柩,欲引敌人入境。臣先烧绝栈道,以兵守御。谨此奏闻。”

读毕,后主曰:“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吴太后

曰:“尝闻先帝有言:孔明识魏延脑后有反骨,每欲斩之;因怜其勇,故姑留用。

今彼奏杨仪等造反,未可轻信。杨仪乃文人,丞相委以长史之任,必其人可用。

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此事当深虑远议,不可造次。”众官正

商议间,忽报:长史杨仪有紧急表到。近臣拆表读曰:

“长史、绥军将军臣杨仪,诚惶诚恐,顿首谨表:丞相临终,将大事委于臣,

照依旧制,不敢变更,使魏延断后,姜维次之。今魏延不遵丞相遗语,自提本部

人马,先入汉中,放火烧断栈道,劫丞相灵车,谋为不轨。变起仓卒,谨飞章奏

闻。”

太后听毕,问:“卿等所见若何?”蒋琬奏曰:“以臣愚见:杨仪为人虽禀

性过急,不能容物,至于筹度粮草,参赞军机,与丞相办事多时,今丞相临终,

委以大事,决非背反之人。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下之;仪独不假借,延心怀

恨;今见仪总兵,心中不服,故烧栈道,断其归路,又诬奏而图陷害。臣愿将全

家良贱,保杨仪不反。实不敢保魏延。”董允亦奏曰:“魏延自恃功高,常有不

平之心,口出怨言。向所以不即反者,惧丞相耳。今丞相新亡,乘机为乱,势所

必然。若杨仪,才干敏达,为丞相所任用,必不背反。”后主曰:“若魏延果反,

当用何策御之?”蒋琬曰:“丞相素疑此人,必有遗计授与杨仪。若仪无恃,安

能退入谷口乎?延必中计矣。陛下宽心。”不多时,魏延又表至,告称杨仪背反。

正览表之间,杨仪又表到,奏称魏延背反。二人接连具表,各陈是非。忽报费祎

到。后主召入,祎细奏魏延反情。后主曰:“若如此,且令董允假节释劝,用好

言抚慰。”允奉诏而去。

却说魏延烧断栈道,屯兵南谷,把住隘口,自以为得计;不想杨仪、姜维星

夜引兵抄到南谷之后。仪恐汉中有失,令先锋何平引三千兵先行。仪同姜维等引

兵扶柩望汉中而来。

且说何平引兵径到南谷之后,擂鼓呐喊。哨马飞报魏延,说杨仪令先锋何平

引兵自槎山小路抄来搦战。延大怒,急披挂上马,提刀引兵来迎。两阵对圆,何

平出马大骂曰:“反贼魏延安在?”延亦骂曰:“汝助杨仪造反,何敢骂我!”

平叱曰:“丞相新亡,骨肉未寒,汝焉敢造反!”乃扬鞭指川兵曰:“汝等军士,

皆是西川之人,川中多有父母妻子,兄弟亲朋;丞相在日,不曾薄待汝等,今不

可助反贼,宜各回家乡,听候赏赐。”众军闻言,大喊一声,散去大半。延大怒,

挥刀纵马,直取何平。平挺枪来迎。战不数合,平诈败而走,延随后赶来。众军

弓弩齐发,延拨马而回。见众军纷纷溃散,延转怒,拍马赶上,杀了数人,却只

止遏不住;只有马岱所领三百人不动,延谓岱曰:“公真心助我,事成之后,决

不相负。”遂与马岱追杀何平。平引兵飞奔而去。魏延收聚残军,与马岱商议曰:

“我等投魏,若何?”岱曰:“将军之言,不智甚也。大丈夫何不自图霸业,乃

轻屈膝于人耶?吾观将军智勇足备,两川之士,谁敢抵敌?吾誓同将军先取汉中,

随后进攻西川。”

延大喜,遂同马岱引兵直取南郑。姜维在南郑城上,见魏延、马岱耀武扬威,

风拥而来。维急令拽起吊桥。延、岱二人大叫:“早降!”姜维令人请杨仪商议

曰:“魏延勇猛,更兼马岱相助,虽然军少,何计退之?”仪曰:“丞相临终,

遗一锦囊,嘱曰:若魏延造反,临阵对敌之时,方可开拆,便有斩魏延之计。今

当取出一看。”遂出锦囊拆封看时,题曰:“待与魏延对敌,马上方许拆开。”

维大喜曰:“既丞相有戒约,长史可收执。吾先引兵出城,列为阵势,公可便来。”

姜维披挂上马,绰枪在手,引三千军,开了城门,一齐冲出,鼓声大震,排成阵

势。维挺枪立马于门旗之下,高声大骂曰:“反贼魏延!丞相不曾亏你,今日如

何背反?”延横刀勒马而言曰:“伯约,不干你事。只教杨仪来!”仪在门旗影

里,拆开锦囊视之,如此如此。仪大喜,轻骑而出,立马阵前,手指魏延而笑曰:

“丞相在日,知汝久后必反,教我提备,今果应其言。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

敢杀我’,便是真大丈夫,吾就献汉中城池与汝。”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

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

万声,亦有何难!”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

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众皆骇然。斩魏

延者,乃马岱也。原来孔明临终之时,授马岱以密计,只待魏延喊叫时,便出其

不意斩之;当日,杨仪读罢锦囊计策,已知伏下马岱在彼,故依计而行,果然杀

了魏延。后人有诗曰:

“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却说董允未及到南郑,马岱已斩了魏延,与姜维合兵一处。杨仪具表星夜奏

闻后主。后主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杨仪等扶孔

明灵柩到成都,后主引文武官僚,尽皆挂孝,出城二十里迎接。后主放声大哭。

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痛哭,哀声震地。后主命扶柩入

城,停于丞相府中。其子诸葛瞻守孝居丧。

后主还朝,杨仪自缚请罪。后主令近臣去其缚曰:“若非卿能依丞相遗教,

灵柩何日得归,魏延如何得灭。大事保全,皆卿之力也。”遂加杨仪为中军师。

马岱有讨逆之功,即以魏延之爵爵之。仪呈上孔明遗表。后主览毕,大哭,降旨

卜地安葬。费祎奏曰:“丞相临终,命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

祭物。”后主从之。择本年十月吉日,后主自送灵柩至定军山安葬。后主降诏致

祭,谥号忠武侯;令建庙于沔阳,四时享祭。后杜工部有诗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又杜工部诗曰: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却说后主回到成都,忽近臣奏曰:“边庭报来,东吴令全琮引兵数万,屯于

巴丘界口,未知何意。”后主惊曰:“丞相新亡,东吴负盟侵界,如之奈何?”

蒋琬奏曰:“臣敢保王平、张嶷引兵数万屯于永安,以防不测。陛下再命一人去

东吴报丧,以探其动静。”后主曰:“须得一舌辩之士为使。”一人应声而出曰:

“微臣愿往。”众视之,乃南阳安众人,姓宗,名预,字德艳,官任参军、右中

郎将。后主大喜,即命宗预往东吴报丧,兼探虚实。

宗预领命,径到金陵,入见吴主孙权。礼毕,只见左右人皆着素衣。权作色

而言曰:“吴、蜀已为一家,卿主何故而增白帝之守也?”预曰:“臣以为东益

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笑曰:“卿不亚

于邓芝。”乃谓宗预曰:“朕闻诸葛丞相归天,每日流涕,令官僚尽皆挂孝。朕

恐魏人乘丧取蜀,故增巴丘守兵万人,以为救援,别无他意也。”预顿首拜谢。

权曰:“朕既许以同盟,安有背义之理?”预曰:“天子因丞相新亡,特命臣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