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书-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广雅音》四卷(秘书学士曹宪撰。)

《小尔雅》一卷(李轨略解。)

《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郭璞注。)

《释名》八卷(刘熙撰。)

《辩释名》一卷(韦昭撰。)

《五经音》十卷(徐邈撰。)

《五经正名》十二卷(刘炫撰。)

《白虎通》六卷

《五经异义》十卷(后汉太尉祭酒许慎撰。)

《五经然否论》五卷(晋散骑常侍谯周撰。)

《五经拘沈》十卷(晋高凉太守杨方撰。)

《五经大义》三卷(戴逵撰。梁有《通五经》五卷,王氏撰;《五经咨疑》

八卷,周杨撰;《五经异同评》一卷,贺緌撰;《五经秘表要》三卷。亡。)

《五经大义》十卷(后周县伯中大夫樊文深撰。)

《经典大义》十二卷(沈文阿撰。)

《五经大义》五卷(何妥撰。)

《五经通义》八卷(梁九卷。)

《五经义》六卷(梁七卷。梁又有《五经义略》一卷,亡。)

《五经要义》五卷(梁十七卷,雷氏撰。)

《五经析疑》二十八卷(邯郸绰撰。)

《五经宗略》二十三卷(元延明撰。)

《五经杂义》六卷(孙畅之撰。)

《长春义记》一百卷(梁简文帝撰。)

《大义》九卷

《游玄桂林》九卷(张讥撰。)

《六经通数》十卷(梁舍人鲍泉撰。)

《七经义纲》二十九卷(樊文深撰。)

《七经论》三卷(樊文深撰。)

《质疑》五卷(樊文深撰。)

《经典玄儒大义序录》二卷(沈文阿撰。)

《玄义问答》二卷

《六艺论》一卷(郑玄撰。)

《圣证论》十二卷(王肃撰。)

《郑志》十一卷(魏侍中郑小同撰。)

《郑记》六卷(郑玄弟子撰。)

《谥法》三卷(刘熙撰。)

《谥法》十卷(特进、中军将军沈约撰。)

《谥法》五卷(梁太府卿贺緌撰。)

《江都集礼》一百二十六卷

右七十三部,七百八十一卷。(通计亡书,合一百一十六部,一千二十七卷。)

《论语》者,孔子弟子所录。孔子既叙六经,讲于洙、泗之上,门徒三千,

达者七十。其与夫子应答,及私相讲肄,言合于道,或书之于绅,或事之无厌。

仲尼既没,遂缉而论之,谓之《论语》。汉初,有齐、鲁之说。其齐人传者二十

二篇,鲁人传者二十篇。齐则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宗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

五鹿充宗、胶东庸生。鲁则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韦丞相节侯父子、

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并名其学。张禹本授《鲁论》,晚讲《齐

论》,后遂合而考之,删其烦惑。除去《齐论·问王》、《知道》二篇,从《鲁

论》二十篇为定,号《张侯论》,当世重之。周氏、包氏为之章句,马融又为之

训。又有古《论语》,与《古文尚书》同出,章句烦省,与《鲁论》不异,唯分

《子张》为二篇,故有二十一篇。孔安国为之传。汉末,郑玄以《张侯论》为本,

参考《齐论》、古《论》而为之注。魏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

义说。吏部尚书何晏又为集解。是后诸儒多为之注,《齐论》遂亡。古《论》先

无师说,梁、陈之时,唯郑玄、何晏立于国学,而郑氏甚微。周、齐,郑学独立。

至隋,何、郑并行,郑氏盛于人间。其《孔丛》、《家语》,并孔氏所传仲尼之

旨。《尔雅》诸书,解古今之意,并五经总义,附于此篇。

《河图》二十卷(梁《河图洛书》二十四卷,目录一卷,亡。)

《河图龙文》一卷

《易纬》八卷(郑玄注。梁有九卷。)

《尚书纬》三卷(郑玄注,梁六卷。)

《尚书中候》五卷(郑玄注。梁有八卷,今残缺。)

《诗纬》十八卷(魏博士宋均注。梁十卷。)

《礼纬》三卷(郑玄注,亡。)

《礼记默房》二卷(宋均注。梁有三卷,郑玄注,亡。)

《乐纬》三卷(宋均注。梁有《乐五鸟图》一卷。亡。)

《春秋灾异》十五卷(郗萌撰。梁有《春秋纬》三十卷,宋均注;《春秋内

事》四卷,《春秋包命》二卷,《春秋秘事》十一卷,《书、易、诗、孝经、春

秋、河洛纬秘要》一卷,《五帝钩命诀图》一卷。亡。)

《孝经勾命诀》六卷(宋均注。)

《孝经援神契》七卷(宋均注。)

《孝经内事》一卷(梁有《孝经杂纬》十卷,宋均注;《孝经元命包》一卷,

《孝经古秘援神》二卷,《孝经古秘图》一卷,《孝经左右握》二卷,《孝经左

右契图》一卷,《孝经雌雄图》三卷,《孝经异本雌雄图》二卷,《孝经分野图》

一卷,《孝经内事图》二卷,《孝经内事星宿讲堂七十二弟子图》一卷,又《口

授图》一卷;又《论语谶》八卷,宋均注;《孔老谶》十二卷,《老子河洛谶》

一卷,《尹公谶》四卷,《刘向谶》一卷,《杂谶书》二十九卷,《尧戒舜、禹》

一卷,《孔子王明镜》一卷,《郭文金雄记》一卷,《王子年歌》一卷,《嵩高

道士歌》一卷。亡。)

右十三部,合九十二卷。(通计亡书,合三十二部,共二百三十二卷。)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然则圣人之受命也,必因积德累业,丰功

厚利,诚著天地,泽被生人,万物之所归往,神明之所福飨,则有天命之应。盖

龟龙衔负,出于河、洛,以纪易代之徵,其理幽昧,究极神道。先王恐其惑人,

秘而不传。说者又云,孔子既叙六经,以明天人之道,知后世不能稽同其意,故

别立纬及谶,以遗来世。其书出于前汉,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云自

黄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又别有三十篇,云自初起至于孔子,九圣之所增演,以

广其意。又有《七经纬》三十六篇,并云孔子所作,并前合为八十一篇。而又有

《尚书中候》、《洛罪级》、《五行传》、《诗推度灾》、《氾历枢》、《含神

务》、《孝经勾命诀》、《援神契》、《杂谶》等书。汉代有郗氏、袁氏说。汉

末,郎中郗萌集图纬谶杂占为五十篇,谓之《春秋灾异》。宋均、郑玄并为谶律

之注。然其文辞浅俗,颠倒舛谬,不类圣人之旨。相传疑世人造为之后,或者又

加点窜,非其实录。起王莽好符命,光武以图谶兴,遂盛行于世。汉时,又诏东

平王苍正五经章句,皆命从谶。俗儒趋时,益为其学,篇卷第目,转加增广。言

五经者,皆凭谶为说。唯孔安国、毛公、王璜、贾逵之徒独非之,相承以为妖妄,

乱中庸之典。故因汉鲁恭王、河间献王所得古文,参而考之,以成其义,谓之

“古学”。当世之儒,又非毁之,竟不得行。魏代王肃,推引古学,以难其义。

王弼、杜预,从而明之,自是古学稍立。至宋大明中,始禁图谶,梁天监已后,

又重其制。及高祖受禅,禁之逾切。炀帝即位,乃发使四出,搜天下书籍与谶纬

相涉者,皆焚之,为吏所纠者至死。自是无复其学,秘府之内,亦多散亡。今录

其见存,列于六经之下,以备异说。

《三苍》三卷(郭璞注。秦相李斯作《苍颉篇》,汉扬雄作《训纂篇》,后

汉郎中贾鲂作《滂喜篇》,故曰《三苍》。梁有《苍颉》二卷,后汉司空杜林注,

亡。)

《埤苍》三卷张揖撰。(梁有《广苍》一卷,樊恭撰,亡。)

《急就章》一卷(汉黄门令史游撰。)

《急就章》二卷(崔浩撰。)

《急就章》三卷(豆卢氏撰。)

《吴章》二卷(陆机撰。)

《小学篇》一卷(晋下邳内史王义撰。)

《少学》九卷(杨方撰。)

《始学》一卷

《劝学》一卷(蔡邕撰。有司马相如《凡将篇》,班固《太甲篇》、《在昔

篇》,崔瑗《飞龙篇》,蔡邕《圣皇篇》、《黄初篇》、《吴章篇》,蔡邕《女

史篇》,合八卷,又《幼学》二卷,朱育撰;《始学》十二卷,吴郎中项峻撰;

又《月仪》十二卷。亡。)

《发蒙记》一卷(晋著作郎束皙撰。)

《启蒙记》三卷(晋散骑常侍顾恺之撰。)

《启疑记》三卷(顾恺之撰。)

《千字文》一卷(梁给事郎周兴嗣撰。)

《千字文》一卷(梁国子祭酒萧子云注。)

《千字文》一卷(胡肃注。)

《篆书千字文》一卷

《演千字文》五卷

《草书千字文》一卷

《古今字诂》三卷(张揖撰。梁有《难字》一卷,《错误字》一卷,并张揖

撰;《异字》二卷,朱育撰;《字属》一卷,贾鲂撰。亡。)

《杂字解诂》四卷(魏掖庭右丞周氏撰。梁有《解文字》七卷,周成撰;

《字义训音》六卷,《古今字苑》十卷,曹侯彦撰。亡。)

《杂字指》一卷(后汉太子中庶子郭显卿撰。)

《字指》二卷(晋朝议大夫李彤撰。梁有《单行字》四卷,李彤撰;又《字

偶》五卷。亡。)

《说文》十五卷(许慎撰。梁有《演说文》一卷,庾俨默注,亡。)

《说文音隐》四卷

《字林》七卷(晋弦令吕忱撰。)

《字林音义》五卷(宋扬州督护吴恭撰。)

《古今字书》十卷

《字书》三卷

《字书》十卷

《字统》二十一卷(阳承庆撰。)

《玉篇》三十一卷(陈左卫将军顾野王撰。)

《字类叙评》三卷(侯洪伯撰。)

《要字苑》一卷(宋豫章太守谢康乐撰。梁有《常用字训》一卷,殷仲堪撰;

《要用字对误》四卷,梁轻车参军邹诞生撰,亡。)

《要用杂字》三卷(邹里撰。梁有《文字要记》三卷,王义撰,亡。)

《俗语难字》一卷(秘书少监王劭撰。)

《杂字要》三卷(密州行参军李少通撰。)

《文字整疑》一卷

《正名》一卷

《文字集略》六卷(梁文贞处士阮孝绪撰。)

《今字辩疑》三卷(李少通撰。)

《异字同音》一卷(梁有《释字同音》三卷,宋散骑常侍吉文甫撰。)

《字宗》三卷(薛立撰。)

《文字谱》一卷(梁有《古今文字序》一卷,刘歊撰;《文字统略》一卷,

焦子明撰。亡。)

《文字辩嫌》一卷(彭立撰。)

《辩字》一卷(戴规撰。)

《杂字音》一卷

《借音字》一卷

《音书考源》一卷

《声韵》四十一卷(周研撰。)

《声类》十卷(魏左校令李登撰。)

《韵集》十卷

《韵集》六卷(晋安复令吕静撰。)

《四声韵林》二十八卷(张谅撰。)

《韵集》八卷(段弘撰。)

《群玉典韵》五卷(梁有《文章音韵》二卷,王该撰;又《五音韵》五卷。

亡。)

《韵略》一卷(阳休之撰。)

《修续音韵诀疑》十四卷(李概撰。)

《纂韵钞》十卷

《四声指归》一卷(刘善经撰。)

《四声》一卷(梁太子少傅沈约撰。)

《四声韵略》十三卷(夏侯咏撰。)

《音谱》四卷(李概撰。)

《韵英》三卷(释静洪撰。)

《通俗文》一卷(服虔撰。)

《训俗文字略》一卷(后齐黄门郎颜之推撰。)

《证俗音字略》六卷(梁有《诂幼》二卷,颜延之撰;《广诂幼》一卷,宋

给事中荀楷撰。亡)。

《文字音》七卷(晋荡昌长王延撰。梁有《纂文》三卷,亡。)

《翻真语》一卷(王延撰。)

《真言鉴诫》一卷

《字书音同异》一卷

《叙同音义》三卷

《河洛语音》一卷(王长孙撰。)

《国语》十五卷

《国语》十卷

《鲜卑语》五卷

《国语物名》四卷(后魏侯伏侯可悉陵撰。)

《国语真歌》十卷

《国语杂物名》三卷(侯伏侯可悉陵撰。)

《国语十八传》一卷

《国语御歌》十一卷

《鲜卑语》十卷

《国语号令》四卷

《国语杂文》十五卷

《鲜卑号令》一卷(周武帝撰。)

《杂号令》一卷

《古文官书》一卷(后汉议郎卫敬仲撰。)

《古今奇字》一卷(郭显卿撰。)

《六文书》一卷

《四体书势》一卷(晋长水校尉卫恒撰。)

《杂体书》九卷(释正度撰。)

《古今八体六文书法》一卷

《古今篆隶杂字体》一卷(萧子政撰。)

《古今文等书》一卷

《篆隶杂体书》二卷

《文字图》二卷

《古今字图杂录》一卷(秘书学士曹宪撰。)

《婆罗门书》一卷(梁有《扶南胡书》一卷。)

《外国书》四卷

《秦皇东巡会稽刻石文》一卷

《一字石经周易》一卷(梁有三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