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兰奇和娜佳没逃多远,便被伊列汗等人追到。伊列汗一见大怒,骂道:“苏兰奇,你贼胆包天,敢诱骗娘娘出逃。”说着,持刀迎上,其他几个贴身将官也把娜佳和苏兰奇围住。激战十几分钟,苏兰奇和娜佳渐渐不支,正在危急时分,随着一声大喊,跑来一匹战马。
“娜佳、阿爸不要害怕,苏伦德来了!”
苏兰奇听到儿子熟悉的声音,心中一喜,十分欣慰。就在他一愣神之际,伊列汗锋利的宝刀刺进苏兰奇的心口。同时,一名浩罕将领的刀也砍向娜佳,娜佳猛一闪身,虽然躲过这致命的一刀,但胳膊上也挂了彩,鲜血慢慢滴下。
苏伦德见亲人被伤,大吼一声,发疯般挥动大刀扑上去。正在这时,清兵大队人马也已赶到。
伊列汗见状,再不逃就没有机会了,下令撤退,在几名亲兵保护下向西奔逃。
苏伦德急忙上前抱住倒地的父亲,急切地喊着:“阿爸,阿爸,你醒醒。”
“大叔,你醒醒!”娜佳也拖着受伤的胳膊走过来焦急地喊着。
许久,苏兰奇才睁开浑浊的双眼,看着跪在面前的儿子.想抬手抚摸一下亲爱的儿子,但双臂是那样的无力,苏伦德心领神会地握住父亲的双手。
“阿爸,今后再也不用分开了,还有娜佳。”
“孩子,阿爸对不起你们!”
“不,这许多年,阿爸你受苦了,今后我们一定好好待你,侍奉你!”
苏兰奇欣慰地笑了,脸越来越苍白。
“孩子,阿爸不行了,今后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娜佳。”
凄惨的笑容挂在唇边,欣慰而满足的笑意僵在脸上,苏兰奇慢慢闭上眼睛。
欲哭无泪,欲呼无声,苏伦德茫然地抱着阿爸僵硬的尸体,在娜佳的搀扶下走向草原深处。
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等地很快收复。
张格尔终于落网,尽管超过了道光所规定的期限,扬威将军长龄仍很兴奋,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立即命令杨遇春用日行八百里的特急速度向道光皇帝红旗报捷。
一路上,红旗报捷信使,风驰电掣,昼夜兼程,跨越茫茫戈壁沙漠,穿过河西走廊,飞掠中原大地,仅二十二天,这一特大的喜讯就从喀什噶尔飞递到京城。
自从大兵进入回疆,道光几乎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等待佳音。按照清朝惯例,各地战报必须由兵部传给奏事处,再上报皇上。这天晚上,各兵部官员都已回家,只有一年迈的老司员在值夜,刚巧捕捉张格尔的捷报传到,老司员无奈,只好一个人颤巍巍地进宫奏报。这时,道光正在御书房审阅公文,忽闻捕获张格尔的捷报送到,欣喜万分,急忙下诏:“能够忠于职守,值班如此,传递军机,赏戴花翎,提升为军机处行走。”
老司员谢恩退下,道光又命小太监火速将此喜讯飞报慈宁宫慎皇后得知,并命人在慈宁宫摆下御宴一桌,马上到慈宁宫和慎皇后饮酒共享这一喜讯。
第二天早朝,道光刚刚在龙座上坐下,尚未发话,众文武大臣一齐跪下为皇上贺喜,夸赞皇上英明。道光一听,更是喜不自胜,当即下令给刑部尚书,今年实行天下大赦,减免惩罚。接着又下一道圣旨,对所有有功于平定张格尔叛乱的朝中大臣封赏:加恩赐封长龄为威勇公爵,世袭罔替,赏戴宝石帽顶,授为御前大臣,赏用紫恚淮刍帷<臃庋罘嘉潞罹簦老杼妫陀米享,换带双眼花翎,在御前侍卫上行走。并撤去过去对长龄、杨遇春、杨芳、武隆阿等人的一切处分,各有奖封。
因军机大臣运筹军用物资接济及时,保障前线供给,为平叛胜利进行提供保证,也应奖赏,加封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太傅衔,赏用紫恚焕舨可惺橥醵ι痛骰幔槐可惺橛聍虢犹#げ可惺槟抡冒⒓臃馕由俦!M保谘映迹豕蠢盏纫哺饔蟹馍停⒋统ち涞热耍蕉ɑ亟母鞔沃匾揭垡灰换娉烧酵迹源诵锝抗ā�
一切封赏工作布置停当,道光退朝回到养心殿,内心极为舒畅,命小太监端上一杯一品龙井香茶,他边品茶,边哼了几句昆腔,又回想一下还有什么工作没有做完备。
想起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追击匈奴单于,都能够封狼居胥,玄碑表功,名垂青山,古人一将军尚且如此,况我大清一代帝王,何不效法古人,立碑于喀尔铁盖山前,扬名西域,威镇回疆。先祖康熙、雍正,还有乾隆爷爷,他们每次平叛获胜,都御制碑文,勒石太学,并将有功之臣绘像紫光阁。我虽在政绩上,暂且逊色先祖,但在平定回疆叛乱一事,自慰足可与他们相提并论,至于将来的政绩如何,我也刚刚承继大统几年,只要勤心勤德,体察下情,约束吏制,这大清的江山也会再次兴盛,甚至会超过爷爷乾隆当年的政绩。
记得小时候,自己十岁那年,随皇祖乾隆到承德木兰秋弥,一时性起,引弓射杀一鹿,先皇祖对自己特别厚爱,经常把自己叫到御书房,指点读书,希望皇孙将来能超过爷爷。如今,自己做出这等平定张格尔叛乱的大事,当然也应该效法先祖将有功之臣绘像紫光阁,给子孙后代立下楷模。
五月上旬,张格尔被押解到京城,献俘于太庙、社稷。道光重赏了押解的将领后,便下令给礼部的官员,选定吉日,准备举行受俘典礼。
清朝以武功定天下,大凡边陲作乱,出兵征讨,大军凯旋归来,则举行献俘受俘之礼。自清入关至今,一百八十多年间,先后受俘四次,即康熙征准噶尔获胜受俘;雍正平青海获胜受俘,乾隆平伊犁、两金川各受俘一次。今天,道光举行受俘,则是清朝第五次受俘礼,也是最后一次接受外俘投降仪式。
五月十二日,阳光灿烂,万物一片清新,整个京城热闹非凡,男女老幼均着新装,街道两旁,茶楼酒店,旅馆以及各种铺面也都张灯结彩,大街已提前洒扫几遍。自紫禁城太和殿到午门,一路地铺红毡,御林军沿街站立,谨慎防守,整个长安大街不准行人往来,大街两旁站满京城的老百姓。因为今天是受俘吉日,道光也想向天下百姓显显威风,夸功于民,便下令今天破例不实行静街,平民百姓可以站在路旁自由观看。
上午十时许,黄钟大吕,金鼓齐鸣,紧接着鸣炮奏乐。在一片喜庆而又祥和的声乐中,道光身穿簇新龙袍衮服,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地登上午门城楼,两边大内侍卫一字排开,甚是威风凛凛。
道光皇帝升座后,三军将校呐喊行礼,声震九霄。这时,都统领哈朗阿、吉专勤通阿、祥云保和胡超等八名将官押解张格尔北向跪拜。
接下来,兵部尚书玉麟跪下高声奏报:“启禀万岁我主,回疆平定,匪首张格尔已被俘获,谨献阙下,请旨发落。”
道光满含春风,捋一下浅浅胡须,朗声道:
“交刑部议处!”
接着,两旁御前侍卫大臣高声喊到:
“交刑部议处!”
侍卫喊声刚落,刑部尚书毓明紧走几步,跪下接旨,张格尔便由兵部司官转交给刑部司官。毓明便派八名刑部官兵接管过来,押出天安门。
最后,则是满朝文武大臣,王公贵族向道光三九叩拜,行庆贺礼。道光又传下逾旨,对众人进行加恩加封加赏。
礼毕,金鼓再次齐鸣,各种器乐共奏,在一片凯旋的乐曲声中,道光缓缓退下。
()
七、打补丁的龙袍与告官的民女 第01节
在某一次朝会上,大臣们突然发现,万岁爷的龙袍居然缀上了补丁!“今上尚俭”,这是多么重要的信息!一时间,群臣效仿,旧衣铺的买卖顿时火得一塌糊涂……假模假式的满朝破衣烂衫,并没能让大清吏治起死回生,倒是大眼睛民女的一曲悲腔,掀翻了四十多副顶戴花翎……
张格尔叛乱最终平息,大清天下总算又太平了。道光帝长长地出了口气。散朝之后,回到养心殿,正欲像往常一样批阅奏章,忽然想起好长时间没去慈宁宫好好陪陪孝和皇太后,便带着两名贴身太监往后宫而来。
道光来到慈宁宫门口,守门的宫女太监慌忙见过圣驾,正欲进去禀报,道光阻止了,吩咐跟随的太监在门外等候,只身一人走进宫去。老远就听见太后房间里女人们的说笑声,道光帝到了门口。孝和皇太后正和皇后、全妃、绮儿打牌,竟没看见门外来了当今天子。道光看她们玩兴正浓,也不打扰他们,悄悄站在绮儿身后看着。坐在绮儿对面的太后一抬头看见皇上正站在面前,不觉一愣,旋即笑道:“你们几个牌君子,只顾打牌,倒是看看谁来了!”
那三个这才发现皇上来了,慌得赶紧离座见礼。道光边笑边伸手阻止道:“算了,这是后宫,一家人,不必拘礼。”说完,转向太后,躬身道:“母后吉祥。”没等太后答话,一旁的全妃学着道光的声音伸手阻止道:“算了,这是后宫,一家人,不必拘礼。”一句话逗得众人哈哈大笑。太后止住笑声,半真半假地责怪道:
“皇上谦和,不拘繁礼,倒逞得你这样没上没下。”
全妃慌忙谢罪道:“太后说得是,奴婢知罪了。太后可别气坏身体。”说完上前轻轻地为太后捶着腰。太后向众人笑道:“你们看这小蹄子多乖巧。她要是没有错,才不会这么孝顺呢。”
众人重新坐定,道光在太后身旁坐下,太后看着道光瘦削的脸颊关切地道:
“皇儿终日为国操劳,瘦多了。”
关切的话语令道光内心感到一阵温暖,动情地道:“多谢母后关心,儿身体很好。所幸回疆叛乱平息,叛匪张格尔伏诛,儿非常高兴,特来陪陪母后。”
“好,好……大清天下总算太平。回疆叛乱八载,皇儿日夜操劳,如今也可放松一下了。”
“皇儿也想轻松一下,只是国势衰微,不敢懈怠。”道光答道。
“太后说的也是,皇上今儿个来后宫就是想放松一下。”全妃接过话来,向太后挤挤眼,狡黠地道:
“太后何不让素娟丫头过来为皇上唱个段子。”
“算了吧!素娟这几天心神不宁,似有心事,我也不好追问。”
全妃却不依不饶。
“太后恐怕是让皇上见了,给要了去吧。这素娟丫头倒是‘奇货可居’了。”大家给她说得大笑起来。只有道光莫名其妙问道:
“素娟是谁?怎么成了奇货可居?”
太后只得说道:
“这素娟是我最近收在身边的一个丫头,人生得聪明伶俐,能歌善舞,尤其唱得一口京腔,韵味十足。既是皇上想见见,就叫她唱上一段,省得全妃说我小家子气。”说完吩咐侍女秋红去后房叫素娟。
秋红答应着出去。时辰不大,领着一个女子走进来。道光仔细一看,这女子大约十七八岁,穿一身很合身的小旗袍,怀抱一把二胡,尖尖的下巴,薄薄的嘴唇,极灵活的一双乌黑大眼睛含着淡淡的哀愁。素娟走到太后跟前,跪拜行礼,太后忙伸双手扶起,然后用手一指道光道:
“素娟丫头,快去见过当今天子。”
“当今天子!”素娟回过头,吃惊地看着道光,似乎不相信眼前的人就是万乘之尊的当今天子。
“他确实是当今皇上。”全妃看着素娟失态的样子,赶紧提醒。
素娟这才醒悟过来,面露惊喜之色,慌忙拜伏在地口称:
“奴婢林素娟见过皇上,愿吾皇万岁!万万岁!”道光一摆手道:
“起来吧!朕听太后说你唱得一口好京腔,不妨唱个段子,让朕一饱耳福。”
“民女遵旨。”素娟起身,侧身坐在下首,将二胡调好弦,定了调门。
“素娟,皇上平息了回疆叛乱,如今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皇上今天高兴,就唱个欢快的段子吧!”太后看着素娟忧怨的眼神道。
“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素娟不置可否,轻声重复着,嘴角露出嘲讽的微笑,轻轻地拉了个调门,一串悲愤的旋律在宫中回荡。
太后等人吃惊地看着她,不解其意。
素娟全然不顾,慢吐莺声唱道: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你何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我两泪涟涟。”唱至此,素娟已是泪如雨下,声音哽噎。
太后、皇后、全妃、绮儿听着,面露惊异不安之色,因见道光凝神听着,便没作声。
素娟继续唱道:
“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得吞声忍气空嗟怨……”
素娟泣不成声,突然手中二胡“呛啷”摔落在地,“扑通”一声跪倒在道光脚下,叫一声“皇上”便扑倒在地。
道光等人大惊,秋红赶紧上前扶起,全妃、绮儿慌忙上前,全妃用手掐素娟人中,秋红忙腾出手来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