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请问道人,贵山宝洞,高姓大名?到山必有指教。”“贫道乃鸪…山云峰老祖门徒,卜道安是也!今见东炮山,落了旺气。故此替天行事,特来护佐主公,助汝身登大宝;非贪图爵禄而来,实代师下凡,以定乾坤。望主公收下,幸甚!幸甚!”
屈忠成大喜:“请问道长,必有过人法术,超众武艺?请领指教!”道人说:“言之不尽,贫道练有洒豆成兵之法、移山倒海之能、呼风唤雨之术;上阵擒将如探囊取物。主公若不相信,贫道试之一观。”奸相闻言欢喜:“请指教。”
妖道将葫芦一揭,把神豆洒出,遮云掩日、阴风霎霎、满地虎豹豺狼、数千兵将、号炮齐轰。众奸欢喜无限:“请收罢,蒙道长光临,请授参谋军师之职。”命人办酒相待:“请问军师,食荤还是食素?”卜道安说:“不论。”大众入席,讲文论武,对答如流:“敢问主公,有多少人马?”众奸道:“合计不满万余。”“借问粮草可足否?”答道:“尚未足用。”道安便说:“还要打劫村庄客旅。兵微将寡,未可举动。直待兵精粮足,秋凉时候,举动未迟。”就在东炮山,招集兵马不表。
再表是日武帝临朝,朔日之期,大开午门,百官朝见。君问臣:“有事奏上,无事退班。”左丞相柳眉上殿,口称万岁:“臣接得悦心王马俊之本,未知所奏何事,不敢擅看,请我主御览。”传旨呈上来。其表曰:
臣马俊,具疏陈情。诚惶诚恐,稽首顿首,百拜跪献御览。臣有欺君之罪,万词莫辩。曾蒙拔擢之恩,未能得报知遇之恩。奉旨微访,驸马是臣之二弟柳絮。只道二弟已回洛阳,误走一遭。路过升平庄,系臣之母舅杨英;原任镇东将军杨豹之父。情因臣昔日犯了人命重事,到此庄前,留下妹子名唤鸾英,年方二八,在母舅是依。母舅及妹子,重阳佳节登山扫墓;遇寇逼抢臣妹为押寨夫人。相别多年,臣入升平庄探候母舅,舅以此告。事见骇异,修书理论;书到,响马罗清,亦知天命,甘心退服。但母舅年迈,终不能久持,交还妹子同行。路经登封,得遇旧仆马二,臣将妹交托奴仆同居携养。不幸土匪邝凤浑名放山虎,见臣妹颇有姿色,督起家丁擒去,逼为苟合。臣妹本是贞烈之女,焉肯屈从?舍生向前,把金簪刺他之目,恶怒囚妹,臣未得知。时到襄阳,又闻说以一件大盗假认驸马法场枭首事;臣见说,内有跷蹊,即往法场一观。刚见二弟在此受辟,心中吃惊!救了驸马,回到登封镇市。一闻妹子被捉,事在忙速之际,未请圣旨,私自动兵擒贼。贼闻消息,押臣妹子上飞鹅岭而去。
有一九龙真人,十分猖獗,强逼臣妹子淫行,坚心自负,咬舌归阴。臣两次败兵,罪无可逭。奈九龙妖道,法术多端,臣力不支。心愧无颜,自起三山招安之兵,复报前仇。兵到山前,幸得驸马设计,孤身投入罗网,忍辱为徒,用污物破法,赵虎截杀妖道。为访臣妹尸首,暂在飞鹅住扎,杳无踪影;出下赏榜,始觉妹命未该终。感得壮士姓马名雄,收为义女,仗义搭救。又得慈悲法力,现身为道姑,医好臣妹之舌;拜为师徒,秘授神拳武艺;命臣妹开设擂台,以镇国家之声名。臣不敢自专,俯伏拜本,乞请罪!臣未奉圣旨,乃行征伐,以致两次败兵;又擅杀朝廷命官,包庇土豪登封、襄阳县令,枭旨示众。将臣拟罪,万死不辞。惟望圣上,准开擂台之事,以体慈下之意,待臣监守擂台,寸功之日,回京领罪。臣不胜悚惧之至。稽首顿首!谨拜表以闻。
天子一览,发笑起来。将本章交众文武一观:“马俊要自贬其职,又要朕准其开擂台,众卿议论如何?”群臣会议,齐声恭喜万岁:“国祚当兴,男女英雄,实国家之兆。古人罕有开设擂台,正要准他。但开擂台,乃壮天朝盛事,惊惮外国贴服。悦心王请旨降级,遵守王法,真国家之贤臣也。恳皇上不可准其降级,更要加封,望主上圣裁。”武帝准奏,降敕授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带管兵粮,任从征伐,以防国贼,以震国威,钦此。
天子问道:“柳丞相带本回京是谁?”柳眉答道:“悦心王结义之弟,姓包名刚。”“与朕宣上龙庭。”柳丞相传旨:“包刚肃诚趋上金殿,朝参天子。”御览一见,虎头燕颔、勇气腾腾。连声赞羡:“不失大将之威风!卿家可是包刚么?”包刚道:“便是。”天子说道:“你与驸马、马俊结为兄弟,与朕出力;殿保驸马其功非小,封为行营总先锋之职。”包刚叩首谢恩。“领朕敕旨,返回营中。封马鸾英贞节王姑,命他择日开设擂台;招亲之后,回京封赠,授职团圆。钦知驸马,事后回京,以副朕望。”君臣退朝。柳眉吩咐包刚:“叮嘱吾儿,早日回京,天子有望,免使公主悬怀。”
包刚领命而行。非止一日,到了营前,三军相接,说有圣旨到。三军走入大营,报知:“包爷奉圣旨到营。”文武焚香,望北齐跪迎接。包刚下马,文武奉旨入营。“请王爷照旨行事。”
旨中未知何意。欲知诏下,准开擂台与不准?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二回 颁御旨众将加封 背君恩群奸造反
诗曰:
国运当兴出瑞臣,同归一殿圣明君。
赓歌此日称良遇,荡荡无名感主恩。
且说包刚,奉了天子诏旨回山。众文武齐跪接旨。开读其诏曰:
天生有道之君,地产忠良之臣。接得爱卿陈明,败兵之罪,亦非尔出于心。实是勇不如法,杀此七品知县赃官佞贼,应死有余。见本之下,君臣共议,概行无罪,加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尔妹鸾英,慈悲秘授,开设擂台招赘英雄。龙心大喜大悦,诚恐有职无权,封尔贞节王姑。擂台之事,任尔所为。完事之日,早早回京,以体朕心。驸马事竣齐回,以免朕望。本中赵虎,杀灭妖道有功之人,暂在军前效力。钦遵,钦此。
且说文武官员,望阙谢恩。柳絮上前道:“恭喜贤妹敕封贞节王姑,圣旨回朝之日,另行封职,皆赖恩兄之力。”又问:“四弟可见家君父母安落否?”包刚接声:“令尊纳福,临别之时,吩咐完功,早日面回。免天子留意,亦免公主盼望。”马俊转问:“你可曾面圣否?”包刚曰:“多蒙柳伯父引见,得受皇恩,封为行营总管先锋之爵,印信得领。”马俊大喜,命人在山前高搭擂台,挂榜标名。
柳絮差人,往黄土山,请赵虎带齐寨兵,兼夫人前来聚会。小军领命,望到了山前,赵虎闻言传入。小军叩头:“奉驸马王爷之命,请大王带齐寨兵,请夫人同行,到飞鹅岭万寿寺会兵。”赵虎重赏来人,传令:“起行!请二位夫人同往,驸马在前途等候。”夫人大喜,收拾行李。大王督兵,放火尽烧山寨,免留后患。
又表奸贼商议,见兵精粮足;军师请主公自称王号。是日宰猪杀羊,祭告天地,自称魏王;封木雄为兴国大元帅。声扬传入归德城,文武会同酌议,拜本回朝不表。
再表赵虎到营,进入一一见礼。富夫人携马夫人进内,王姑相接。后宫姑嫂相称,聚话一场。富小姐见驸马,两泪交流:“贱妾今日与君重逢,皆赖赵大王之恩。若无大王,死于奸人之手矣。”赵虎道:“夫人之难,皆我之过,何称恩德。”马俊道:“久闻仁兄之名,杀死妖道,赵兄之功非小。昨曾奏本回朝,亦多叙仁兄功劳,旨内蒙圣恩暂着在某营内;待回朝之日,加封官爵。请来重见一礼!”赵虎回声:“弃邪归正,在王爷标下为部将,足遂平生之志,焉敢受此大礼!”
马俊传令:“办酒。”一齐文武入席,各分席次而坐。赵虎开声:“幸蒙相召,一路行来,见许多打擂英雄,纷纷走马不绝。令妹开擂之日,恳王爷小心监察,免失王姑之志。”马俊笑道:“烦赵兄是日与驸马登台,拨兵三百在擂台左右提防。请马雄叔父挂出卷红赏格禁条,在擂台前张挂晓谕。”
明日是王姑开擂之期,到时王姑虔心沐浴,移步来到擂台前,看见人拥如山。又见擂台摆出,左右一连三处,按天、地、人、三才阵势。高有七尺二寸,阔有三丈六尺,摆出重重故事。左有“龙虎风云会”;右有“狮子滚球欢”;前有“大鹏展翅遮云日”;后有“为阵玄武临”。左边一匾额写着:“忠烈台”,有一对联,对曰:
君正臣贤安社稷,兄忠妹节定山河
右边匾额写着:“雌雄台”,又有一对联曰:
任教天下英雄汉,难胜飞鹅烈女流
中央一匾额:“比势台”,又有一联其联曰:
拳打南山猛虎,脚踏北海蛟龙
上台挂出赏牌:
天下兵马大元帅马,为晓谕事。本藩位居藩王之爵,并非纵妹行凶。朝廷恩典,命臣妹开设擂台,以昭国家之瑞,以□天下之英雄。但有天下英雄,逢场作兴,上台比擂之人,有能打得舍妹一掌者,赏银牌十两;踢着一脚赏银牌五十两;打倒在地不能还力,议定高低;年貌相当,以舍妹匹偶;倘若其年已齿,千金奉献。若无能被舍妹打坏,于心莫怨。但可空拳,不得夹带利器。只许一人上台,不许二人相助。同行之人,只许肃静旁观,不得喧哗。喝令朝廷兵将不许登台;年少幼丁不许登台观看;出家人不许登台;妇人不许登台。无论军民诸色人等,以上条款照谕而行,特示。
且说王姑开擂,每日定与三位英雄对比;每一人三个回合,议定雌雄。种种不是王姑敌手不表。
又表是日,天子早朝,司马相如出班奏曰:“启上万岁,今有归德镇文武官员拜本回朝。奏说:『屈忠成自称魏王,在东炮山造反,招兵买马,木雄为帅。』请旨定夺。”武帝大怒:“国贼猖獗,背负国恩。扶赍朕敕到飞鹅岭万寿寺,宣马俊带兵征此逆贼。”
恼了班部中一人,官拜大司马长平侯姓卫名青,口称:“万岁,难道定要马俊提兵,方能收除国贼不成?他监守擂台亦是大事。乞赐三万雄兵,微臣敢挂帅登程,剿灭国贼,以报厚恩。”天子微笑说声,“卿家年纪老迈,恐非往日之能?倘有疏失,损吾国家梁桢,朕安忍乎?”卫青心中带怒:“臣虽年迈,英雄还在;尚不落于奸贼之下,若不杀此逆贼,誓不回朝。”天子说:“卿家一片忠心,为国出力,谁人相助?众卿荐得来。”
班部中刑部郝云龙上殿奏曰:“臣子郝联,颇谙武事,愿为先行。”天子准奏,宣卿家之子上殿。刑部命郝联上殿。俯伏山呼,行定君臣之礼。“寡人就命老将军为帅,郝联为先锋。带兵三万,愿你马到成功,早奏凯旋。”君臣退朝,旨下兵部。点雄兵三万,各营将佐,任从卫将军调用。不表。
单表柳眉回衙,吩咐柳安家人:“多带口粮,日行夜住,直程走往飞鹅岭,报知马王爷,尔说道:屈贼造反,在归德镇外东炮山招兵买马,有篡逆之心;卫司马不服老迈,挂帅提兵;公子为先锋,领兵出力。如此所为,恐防有失,请王爷快拨兵,前往相助搭救,免失忠臣之命。”家人领命而行。
再讲卫青归家,辞别顾氏夫人,带兵起行。有日兵到山前,三军报上:“禀知元帅,远望贼窠,旌旗展动,剑戟如林,特来报知。”卫将军令人马列开,看见反贼自称魏王旗号,不觉大怒,吩咐安营下寨,埋锅造饭,小心鸣金巡逻。明日饱飧战饭,两军对杀。
奸贼之弟屈忠立,带着军师卜道安同行。放炮出山前观看,命喽兵放下吊桥:“待某与卫青一战。”见卫青手拿钢刀,脚踏青鬃马。卫青骂声:“屈忠立奸贼,官拜镇国公之职,尔兄屈忠成身为丞相,受国厚恩非浅。心尚不足,兄弟造反。天兵一到,尚不投降献首。还敢在马前耀武扬威,如此抗敌天兵。”忠立大怒:“朝廷无道,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以致生民怨望,不得不反。尔年近七旬,阎王簿上,漏尔之名,尚逞甚么英雄好汉?”
卫青大怒,催马摇刀,郝联向前:“元帅住手,待小将擒贼以显头功。”摆上手上铜锤一个,催马上前,接住屈忠立对杀。一冲一撞,约有三十个回合,二十个照面,不分胜败。卫将军见有一位道人,头带小帽,头生二角。面如黑漆,身穿乌甲道袍,手持尘拂短剑。催马上前举刀砍落,道人招架,未通姓名。两军对垒,反兵大败。被郝联一铜锤打去,将屈忠立打死,坠落马下。
道人一惊,不能抵敌,难以取胜,自思无奈,现出原形。乌龟在地下乱窜,喷出毒气,遮掩云霞,尔我不能相见。向住卫将军照面一喷,毒声攻心、忍痛难堪、登时气绝、为国身亡。郝联见此大败,鸣金收军。两家收兵,道人现回人形身,收兵回山,喽兵众皆隐笑不题。
再讲郝联,寻回卫将军尸首,用棺收殓。悲哭一回,吩咐满营挂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