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不堪言,毕竟这些流民,他们许多的兄弟,许多的袍泽就死在散关,就死在这惨烈的攻防战中。报复之心炽烈无比!
散关的这些士兵已经完全没有斗志,这时见到这些流民的疯狂杀戮之状连忙逃散,直到随后赶来的护卫亲军、近卫军团的军士狠狠的斩杀了几个杀人最凶的流民,这才控制了这种疯狂混乱的局面,而作为始作俑者的那个巡检司巡检却不知所终,找不到下落。
雷瑾终归也没有发布最终的屠城命令,或许是这些开关门投诚而被攻进关门的疯狂流民斩杀的守关士兵,用他们投诚的行动挽救了其他人的性命,这场疯狂而血腥的大散关争夺战终于临近落幕。
沿着险峻的关道往上走,沿途可见有箭集如猬的士兵,身虽死而尸不仆,怒目扬须,不异生时;又有被火烧得焦黑而死者,筋断骨折而死者,身首异处者,虽然是雷瑾、慕容野驴这样见惯死亡的人,也触目惊心。
接收了散关,关中西部屏障——陇山险要便已经全部落入雷瑾之手,原本应该统兵来接交防务的西宁提督狄黑却因故滞留在固原,暂时不能如期而至——因为延绥巡抚张宸极的手下将领杜文焕引兵至平凉,与狄黑争夺对平凉、泾川一带的控制权,捎带着也是想争夺对平凉民团联军的控制权;而延绥的另外一员将领曹文诏则已经引兵占据了庆阳。
为了防备延绥方向的进攻,狄黑只能坐镇固原、萧关,与延绥方面争夺平凉、泾川。因此陇关、散关只能暂时由这些尚未绝对归附的流民控制,形势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前面这些努力可能全部化为乌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4。20发布
第二章 都督幕府
帝国平虏将军雷瑾甫一回武威,即发布文告,宣布成立都督幕府,正式的将河西雷氏族裔内部称呼的“河西幕府”升格为公开的军政幕府。
这个消息宛如一石击起千重浪,很快就传遍河陇,顿时将西北无数人的注意力引到了武威。
在这个流民作乱风起云涌的时候,在人心不安忧心忡忡的时候,雷瑾辖下的这个军政幕府内,非但没有监军太监,连巡抚都没有一个,完全没有掣肘的力量,完全任得雷瑾专权独断。
这样的将军,这样的都督,这样的幕府,怎么可能不引起河陇大族和民众的密切关注?无数双眼睛都在看雷瑾的都督幕府如何动作。
都督幕府成立伊始,颁布的第一道命令是“戡乱军管令”!
这个命令意味着将在都督幕府治下的“全境”实行全面的军事管制。这并不出奇,河陇大部分州县作为边塞,几百年来都是实行军事管制,但幕府下达的“戡乱军管令”与以往皇朝所实行的军管制度有所不同,因为随同军管令一起颁布的还有一份相当详尽细致的军管章程和军管细则,在不少具体做法上都与皇朝通常实行的军管制度有所变更背离。
在都督幕府中的谋士、幕僚们看来,既然朝廷给出了一个“都督陕西总摄军事”的名头,就要在这上面做足文章,实行全面军管正是有效掌握河陇局势的最佳方法之一,同时也可以借颁布全新的军管法令,让一些目前还比较敏感的旧法令在无声无息中作废,从而取得除旧布新的效果,赢取一番崭新气象。
譬如这些军管法令虽然并没有明确通令撤消废除陇右总督府颁布的通商禁令,但在具体条例上作出的种种细致规定,其实等于在事实上撤消废除了陇右总督乔行简针对蒙古和西域而颁布的两道通商禁令。
这就让河陇的商人们在暗自欢欣鼓舞的同时,又有许多不解,在严厉的军管法令下如何能做到货畅其流的通商互市呢?
商人们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急切的关注着幕府连续几天来,每天陆续颁布的法令法例,注意着从中挖掘对己有利的条文,对于商人们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于从官府的法令法例中钻“空子”、找“漏洞”、寻“机会”了。谁让商人是四民之末呢?士农工商中,除了“士”以外,其他三“民”都是在威权夹缝底下讨生活的小民,商人只不过是这些小民中最不知足和最贪利的那一种,不钻空子就无法生存下去。
在河陇士绅官民的密切关注下,幕府很快又颁布了好几道命令,譬如“部队改编令”、“官吏选任令”、“佥兵令”等等。
幕府颁布“部队改编令”很容易理解,这“戡乱军管令”要做到不折不扣的实施,都督幕府就必需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作威慑和支柱,从“改编令”的内容来看,也确实充满赤裸裸的威慑意味——
平虏将军的直属部队,护卫亲军、独立近卫军团共有七八千人,这在人数上并不让河陇豪族感到意外;
但是黑龙军团、黑虎军团、黑狼军团、黑鹰军团、黑豹军团、黑蛇军团、狮鹫军团、火凤军团,这八大属于雷瑾嫡系的黑旗军团,绝对是幕府公开成立后给河陇豪强大族的一大“惊喜”,光是这八大军团和雷瑾的直属部队就有七八万骑兵,号称十万,让所有的豪强大族暗地里直吸冷气,而且幕府公开公布了兵力数额,明摆着是在宣示武力。
另外还有两大独立游骑军团:白虎军团和苍狼军团,这两大游骑军团干脆就没有对外公布到底有多少骑兵,但从幕府公布的依十累进骑兵编制'队(队正)—曲(百骑指挥)—部(千骑都统)—军团(万骑都统至此改称节度)' 推测,各豪强大族纷纷在私下议论,这两大独立游骑军团的兵力怎么的都不会少于万骑,而且白虎和苍狼的名号也让有心人浮想联翩,不能不将之与塞外的两股马贼伙联系到一起。
回回马家的‘西宁马户’则扩充到一万人骑,正式改编为西宁军团;鲜卑吐谷浑人的鲜卑突骑,改编为突骑军团;两万多回回乡兵和一万多雷氏乡兵也经过扩充,改编为五个步兵军团,并且马上就调往陇山接防,负责守御陇关、散关等陇山关隘,这些都并不让各豪强大族感觉意外。
而幕府宣布对甘肃、宁夏、固原三镇合计十八万的边军进行改编,汰裁老弱另行安排,只留精壮;西宁行营和敦煌行营暂时维持原编制不变,其缺额即由边军之精壮补充满编也在情理之中。
所有这些,因为都是涉及部队军伍之事,各豪强大族能够着力插手的地方并不太多,除了回回人中的几个相关大姓家族和鲜卑土人外,这‘部队改编令’对于其他大多数豪强大族来说,并不直接牵扯他们的利益,所以各自的反应并不相同,但幕府所颁布的“官吏选任令”和“佥兵令”就与河陇所有民众直接相关,而且是最受民众瞩目的两个法令——
“官吏选任令”是关于各级官吏选任的法令,时人所谓“民命所关,无如守令,造福最易,造祸亦深。最为民害者,一曰吏,一曰役,一曰官之亲属,一曰官之仆隶。”这四种人,无官之责,有官之权。官或者还对上官的考成稽核有所顾忌,吏役之辈则“惟知牟利,依草附木,怙势作威,足使人敲髓洒膏,吞声泣血”(权力递延作用)。
因此这官吏选任如果得当,就能尽量减少官吏以及官吏身边的亲属仆役各种狐假虎威的害民之举,俾使政通人和,所以对官吏的选任也就历来为大众所关注。
而雷瑾的都督幕府要在河陇实施全面军管,也必须要有一大批能娴熟处理实际政务的官吏才能达成目的;二则官吏的选任,对河陇大族势力的此消彼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一般民众能否安居乐业产生深刻影响,这当然是最让人瞩目的一个重要法令。
但是由于河西幕府对河陇政务形成事实上的治理格局已经有几个月,许多豪强大族的可用之才都陆续进入了幕府的行政体系,而且目前的行政体系,运转效果还相当不错,所以幕府这道“官吏选任令”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既成事实的一种正式确认,许多人暂时还没有注意这道“官吏选任令”,在一些条文中所附带隐含的玄机,因此并没有立即造成河陇震动;
反而“佥兵令”引起了上至豪强大族,下至普通百姓的极大关注。
佥兵并不是新鲜事,皇朝孝宗时即有‘佥民壮’或者说‘佥兵’之法,有七八百个“里”以上(注:指的是“甲里”,十家为一“甲”,十甲为一“里”,甲有甲首,里有里长)的州县,每“里”佥兵五人;五百个“里”以上州县,每“里”佥兵四人;三百个“里”以上州县,每“里”佥兵三人;一百个“里”以上州县,每“里”佥兵二人。所佥之兵,政府不给月粮,调遣时才给以“行粮”,通常俗称为民壮丁勇(类似现在的预备役)。以前的佥兵如果不愿意服役,由于是可以出钱代役的,所以这种‘佥兵’很快就变质为一种税捐。
但都督幕府颁布的新“佥兵令”,针对以前皇朝佥兵的最大弊端,宣布不允许任何人以银代役,河陇所有十五以上五十以下男丁,都必须进行佥兵登记,除符合〈免佥条例〉的男丁可以免佥外,其他符合佥兵要求的男丁都将被佥选为兵,暂定佥兵服役五年,这些佥兵大部分将作为守备部队进行防御作战,以及作为补充主力军团的后备兵源。佥兵服役完毕可以复归原籍(复员退伍),幕府将对佥兵有若干前所未有的优惠,譬如可以依法免税免役;优先选任为官吏;复员退伍者可以一次性得到幕府补偿的一笔钱;复员耕田可以得到幕府额外提供的种子和耕牛;还可以优先安排进工场、农庄做雇工等等。
这个“佥兵令”,还有若干法例与之配套,如〈佥兵奖惩条例〉、〈免佥条例〉、〈逃避佥兵惩处条例〉、〈佥兵免税免役条例〉、〈佥兵复员退伍条例〉等等。
幕府的那些谋士、幕僚、文人们,绞尽脑汁制订和颁布这些法令条例,其原意首先就是要削弱豪强大族以及青海吐蕃各“农牧领部”酋领对部族男丁的控制,另外则是恰好解决雷瑾弄回来的麻烦——收降了几十万流民,如何安抚是一个大问题。
有幕僚认为,既然这些流民中的多数男丁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实战经验,仅仅把他们当耕田农夫,就太浪费了,战乱方兴,农夫工匠商贩固然需要,军队更是必不可少。利用佥兵令,可以合情合理地将这一批流民中的青壮,逐步分散安插,编遣到骑兵军团或步兵军团中,瓦解流民中的不稳因素,同时不至于让这些流民过分疑惧不安。
对于这个“佥兵令”,连雷瑾也不能不佩服幕府中那些谋士、幕僚、文人的思虑周密,既恰到好处的领会了自己的意图,很多条文都是针对皇朝兵制的弊端,以兴革为目的;又务实地考虑到实行佥兵之初,豪强大族可能的抵制和逃避佥兵的行为,与其让大族抵制和逃避,还不如以利益来吸引大族积极的支持和参与‘佥兵’,至少不让他们对此采取强烈的逃避和抵制态度。
实际上,任何一项能成功实施的政令,都至少有一个能从政令中实际得利的利益阶层,在自觉推动政令的全面落实和维持,否则这项政令迟早会变成一纸空文。
幕府的佥兵令如果被豪强大族逃避和抵制的话,可以肯定的说,这项政令很快就会变成一般小民的负担和灾难。豪强大族在任何时候,趋利避害和转嫁祸害的能力都是最强的。以佥兵为例,逃避和抵制佥兵的能力,最强的肯定是这些豪强大族,其他人依次递减,最弱的总是一般的农夫、小工匠、小商贩。一般小民在逃避和抵制政府“不良”政令的能力上,完全无法和豪强大族比拟。
任何一项政令的出台,无论原本的动机是如何的善意,如果政令对所有人都是一种“祸害”的话,可以断言是执行不下去或者被变通能力极强的帝国民众弄得面目全非,全失原意。
正是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雷瑾才认为幕僚们所制订的这项新的佥兵令是务实而可行的,不致于全然成为害民的恶政,又能为幕府征伐四方提供雄厚的兵源基础。
其它的诸如〈部队军伍军功赏格〉、〈部队军伍战守罚条〉、〈教练军士律〉,废除皇朝“清军”“勾军”制度的幕府法令,等等不必一一细表,在幕府所有颁布的法令中,对豪强大族利益触动较大的就是与“佥兵令”有关的法令,其他的大体维持了原状,触动不大。
对于雷瑾而言,现在最主要的是争取最大限度的支持,而不是与豪强大族产生严重的对立,即使想要有所变革,也应该是渐进,而不是疾风骤雨般的跃进。
“水到渠成!”
雷瑾常常想起自己的老师——秦夫子常说的鬼谷子之道,深为膺服:
“但凡主导变革而能成功者,通常都不是自己亲自去挖渠,因为这可能会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