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没有;都是二哥张罗;侄儿就跟着后头跑跑腿;并未受累。”沈珏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腼腆道。
“好孩子;倒是不贪功。”徐氏笑道。
见徐氏如此;三房老太爷与九房太爷望向沈珏的目光;开始shè刀子。
沈珏只觉得被瞪得头皮发麻;疑惑地望向二老;面上带出几分无辜来。瞧那样子;就要开口问这两个作甚盯着他
族长太爷见状;哭笑不得;忙摆摆手道:“还不快下去;莫要耽搁了其他人来给婶娘请安”
沈珏这才闭嘴;老实地跟着沈退了下去。
宗房大太太坐在徐氏身边;见幼子一个眼风都没有给自己;说不出是气恼还是伤心;脸sè也淡了下来。
再进来的;就是呼呼啦啦一群人。
三房的嫡曾孙、庶曾孙都在这里;足有十几人;年长的二十出头;年幼的便只有六、七岁;足足排了两排。沈珠在其中;确实鹤立鸡群;一眼便让人注意到。
宗房大太太倒是博闻强记;对于隔房的子侄辈;都能叫得上名字;一一给徐氏介绍到。
因三房老太爷方才盛赞了沈珠;徐氏见了众人后;便独留下沈珠;问了几句家常。
沈珠垂着眼帘;中规中矩地答了;神sè之间却不亲近。
三房老太爷瞪着宝贝曾孙子;急得要跺脚。
沈珠却至始至终没有抬头;也没有半点欢喜。
九房太爷见状;不由嗤了一声。作甚清高模样?难道还以为嗣子非你不可?如此在长辈面前撂脸;太不懂事。
徐氏见状只是笑笑;并无计较之意。
三房老太爷长吁了一口气;学着族长太爷;开口叫沈珠退下。
再进来的;正是沈瑞。
虽说几rì前;徐氏已经与沈瑞见过;此回已经是第二次相见;可徐氏依旧是看了沈瑞好一会儿;叹气道:“瑞哥眉眼;真是与你娘一般模样……”
沈瑞无法接话;便唯有默默。可几位族老目光烁烁;实是盯得人难受;使得他忍不住往上首扫了一眼。
三老太爷面上挂着笑;可眼神冰寒;九房太爷耷拉着眼皮;直接黑脸;族长太爷与八房老太爷看着严肃;不过看人的眼神倒是暖的。
就听徐氏接着说道:“你娘是我带大的;她虽不姓徐;可我心里当她同亲妹妹一般无二。只是没想到她去的这么早;不过幸而留下你这点骨血。你外祖父福地在京城;你以前年纪小;不好与你提这个。如今你已经十二;是不是也当代你娘去拜祭一二?”
沈瑞还是头一回听到此事;不由意外:“侄儿外祖父不是温州人氏么?福地怎在京城?”
徐氏温煦道:“孙家太爷生前与我家太爷是八拜之交;因太爷定居京城;孙家太爷也移居京城;后来两位老人便一起选的福地。你娘嫁的远;这些年都我同我们老爷在打理孙太爷福地。只是我们毕竟不是孙太爷后人;你也当代你娘去尽尽孝。想来老人家地下有知;也盼着见一见唯一的血脉后人。”
沈瑞闻言;眉头微蹙。
虽不知晓徐氏用意;可显而易见想要带自己去京城;还不容他拒绝;方将已故孙太爷都抬出来。
沈瑞念念不忘去京城;可却不愿以这种被勉强的方式。毕竟这不是寻常做客;明年二月就是县试之期;要是进京;童子试就要耽搁一年;说不定还要被卷到二房择嗣的麻烦中。
偏生孝道之下;他又不好回绝;便有些怏怏。
三房老太爷与九房太爷;见徐氏亲近沈瑞;开始是忌惮;后来则是傻眼。
孙梦生与二房三太爷的交情这么好;孙氏又成了徐氏带大的;那对于他们这些三年前“趁火打劫”的族亲;真的就不记仇?
三房老太爷与九房太爷有些坐不住。
徐氏却恍若未见;又依次见了剩下几房子弟;那rì酒楼里见过的沈全、沈琴、沈宝几个;都留下问话;对于九房太爷提过的琳哥;徐氏也留下;叙了家常。
到了木字辈;徐氏则是一道见了;并未仔细问询。
等孩子们都下去;徐氏说了一句话;叫几位族老统统都傻了眼……
第一百一十四章荟萃一堂(三)
“族长太爷与诸位族老;年节将近;妾身回苏州后也要准备返京;想要邀各房侄儿进京做客;不知几位长辈可应允?”徐氏缓缓说道。
“邀各房子侄进京?”族长太爷看着徐氏;神情凝重;满脸不赞同。
没有人会将这个看成是寻常邀请;在现下二房三兄弟无嗣的情况下。身为一族之长;族长太爷想的深远;委实不愿各房头为了二房过嗣之事起了嫌隙。
沈家九房传承几代;本就因出了服亲亲缘渐远;关系不那么紧密;要是再为了过嗣之事闹起来;就要成一盘散沙
三房老太爷与九房太爷却是意外之喜。
见着方才徐氏架势;显然与已故孙氏极为亲厚;那要因旧事是迁怒到三房、九房身上;别说是承嗣;怕是以后都要小心被压制。两位老爷子正不安;就听了徐氏这话;如何能不欣喜。
见族长太爷有阻拦之意;三房老太爷忙开口道:“小哥们都没见过二房几位叔伯、叔伯母;早当上京请安。如今随着侄孙媳妇过去;倒也便宜。”
九房太爷亦迫不及待地开口:“侄媳妇;我那孙儿琳哥可也去?”
方才各房子弟进来请安时;每房头徐氏都留人说话;不能说被留下子弟个个芝兰玉树般出彩;不过相比之下;沈琳确实平庸了些。
徐氏轻笑道:“琳哥确实如太爷所赞;是个敦厚本分的孩子;甚好。”
九房太爷立时欢喜;眼神闪了闪;扫了一眼族长太爷:“就算要安排小哥们进京给叔伯请安;也不用去那么多哩。眼看就要过年;总不好让小哥们闹哄哄的吵了你们。我看年长的几个去便是了;年纪小的那几个;出门家里也不放心哩。”
族长太爷稳重如山;只做未听见。宗房大太太坐在旁边不动声sè;心里却乱作一团;不知该为九房太爷的话松了口气;还是该埋怨九房太爷倚老卖老不要脸。
三房老太爷知晓这是针对沈珏;心里思量一下;被徐氏留心少年中;也就数沈瑞、沈珏两个对孙子的威胁大;便跟着应和道:“是哩;是哩……小哥们都没出过门;就是瑞哥那里;即便要去京城祭扫;也不差这两、三年;还是等他略大些;拖家带口的说不定孙太爷地下见了也欢喜。”
徐氏淡笑听二老讲完;没有应答之意;而是对族长太爷道:“族中这一辈子弟;成才者多。在京几位族侄;我们老爷都见过;对于年岁小的这些品xìng资质;我们老爷也曾打听过。只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些大事;不是我一个妇道人家能做主。还有我家二叔、三叔那里;皆膝下荒凉;想来也乐意见一见族中小辈。”
徐氏这句话说完;不仅三房老太爷与九房太爷都竖起耳朵;连八房老太爷与族长太爷等也跟着意外。
这话中之意;可是直言选嗣之事;并且还有三个房头各选一人之意。
虽早就晓得二房要择嗣;可大家都以为他们既兄弟共居;之前又只有一根独苗;这次选嗣多半也是选一个;谁想到徐氏却是这个意思。
一时之间;大家心思各异。
二房三位老爷;老大为户部侍郎;老二为翰林侍讲学士;沈三为举人。看似三兄弟成就各异、门第天差地别;可二房人丁单薄;即便真的被过到二老爷、三老爷膝下;沈沧这个大伯对侄子还能不提挈照顾?
别说本就存了念头的三房老太爷同九房太爷越发心热;就是原本冷眼旁观的八房太爷都怦然心动。
八房沈流如今也不过是举人门第;儿子却有六个。沈宝虽为嫡子;可上有嫡兄;下有嫡出幼弟;排行在中间;素来不得父母看重。他虽在书画上颇有天赋;八房太爷也顷身相授;可在书法字画上;本就当博采众家之长;再从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技艺。
沈流一心想要走科举之路;对于儿子们教导也是以读书举业为主;对于沈宝“不务正业”本就不喜。若不是有老太爷支持;他早就要让儿子收心苦读。如此之下;哪里会用心给沈宝择师。沈宝不俗天赋;可至到前些rì子才终于有了老师传承;正是为这个缘故。
二房三位老爷情形;八房老太爷也大致晓得。
大老爷沈沧二甲进士出身;如今在正三品户部左侍郎位上多年;极有可能再进一步;二老爷沈洲亦是二甲进士出身;差一点就是三鼎甲;为二甲传胪;后为庶吉士;散馆后就一直为翰林官;如今为从五品翰林院侍读学士;三老爷身体不好;只参加一次乡试;得了举人功名后便没有再下场。不过根据传到松江的消息;三老爷之才并不亚于其两位兄长;只因被身体拖累;才没有更进一步。
大老爷、二老爷都在官场;定也会择读书资质好的孩子为嗣子;却是不知三老爷会如何。
宗房大太太的脸上;终于露出几分忑忑;心中犹疑不定;心里仿佛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道:“五哥要是被大老爷、二老爷选上;即便不是亲生;可身为传承血脉的嗣子;也能得尽照拂疼宠。”另一个道:“若是大老爷、二老爷还罢;要是被三老爷看上;可怎么好?三老爷自己就是病秧子;哪里有jīng力教导嗣子?五哥本就xìng子散漫;要是没长辈盯着;怕是会耽搁了。”
族长太爷原本悬着的心却跟着放下;并不是人人都舍得将自己子孙过给旁人;要是三房选三个嗣子的话;那相争应会小许多。
看着旁边神思不属的宗房大太太一眼;族长太爷心中轻哼一声;倒是没有再反对徐氏提议的意思。
不过有些事情早点问清楚好;省的各房头人心不稳;平添事端;族长太爷便道:“携哪几个子弟进京;侄媳妇可是有定夺?”
徐氏便道:“沈家九房本休戚相连;妾身之意;便一家一个侄儿。若是年纪大的;有课业功名在;不好耽搁学业;要是年纪尚幼;正如两位族老所言爹娘也舍不得走远路。太爷您看;就妾身方才留下的那几个小哥如何?”
方才徐氏留下的沈家子弟;为宗房沈珏、三房沈珠、四房沈瑞、五房沈全、七房沈琴、八房沈宝和九房沈琳。
三房老太爷同九房太爷忌惮沈珏、沈珏两个;可生怕节外生枝;也不好说什么。
族长太爷道:“落下了六房。”
“琪哥没有嫡兄弟;旁枝庶房子弟这次便罢了。”徐氏轻声道。
听了这话;众族老都点点头;没有异议。
毕竟这于系择嗣之事;自然是以嫡血为主。要是二房真有心从旁枝庶房子弟择人;那也不用去其他房头选人;二房嫡支虽血脉断绝;庶房也有几家。
至于三房祖上是庶出;到底该怎么论;现下倒无人去计较。
若是计较三房血脉不纯;那五、六、七、八、九房血脉还太远呢;剩下能择选嗣子的就只有宗房同四房。
这被选中七个少年;分属七房;有族长太爷与三位族老在;直接能做得了其中四房的主。
族长太爷便道:“五房与七房那里;侄媳妇你还得问问两位当家人。”
至于四房沈举人;亏待孙氏母子在前;方才进来见礼时;心虚得都不敢抬头;当不会有那个胆子回绝徐氏提议。且不论三年前是是非非;徐氏抬出了已故孙太爷;又有一个孝字在。
徐氏点头道:“太爷说的正是。五房那里;侄媳已同弟妇提过;弟妇早有心送全哥进京游历;如此两下正便宜;剩下七房叔叔那里;还得问一句。”
此话一出;旁人还不会多想;三房老太爷同九房太爷少不得腹诽一二。还真是会咬人的狗不叫;平素看着五房人清高;以后他们不会参合此事;没想到接着郭氏是女眷;同徐氏往来便宜;已经先一步走到大家前头。
八房老太爷平素虽当得了两个房头的家;可这涉及到出继骨肉之大事;自不会插手。
少一时;七房沈溧被单独请了进来。
听徐氏提了yù携族中子侄进京的话;沈溧愣了半响;方醒过神;面上有些惊疑;求助地望向八房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