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望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望族-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他主持的第一次院试;沈瑞并没有什么考试的机巧可投。不过何学士曾将此人的文章整理过两份;给沈瑞与何泰之看了。



    此人做了十多年翰林官;行文风格已经是标准的馆阁模式;做出的时文也都是一个套路。



    这样的文章;对于沈瑞来说并不难。



    另外此人性情中庸;性子老成低调;是个不爱张扬的人。



    沈瑞思量一番;就没有头一个交卷;而是等三人交卷后方起身;依旧是“头牌”出考场。



    院试参加的考生多;“正场”结果就要五天后才能出来。“覆试”则是在“正场”结果出来后;“正场”取中的童生;才能参加“覆试”。



    “覆试”时除非表现的不好;否则差不多都会过了;出来的排名就是本直省生员排名。



    “正场”结果出来;并不是报差报喜;而是街头识字的闲汉小跑着报喜领



    沈瑞这里;因是县府试“案首”的缘故;并不担心落榜;对于“正场”的报喜;也就没有什么好激动的。



    等到六月二十二;“覆试”第三天;披红的报差敲着铜锣;举着大红报单来到沈宅时;沈瑞的脸上才露出笑意。



    皇天不负有心人;手不释卷两月;体重都熬瘦了小十斤;院试“案首”终于到手了。



    大管家早已准备了两筐炮竹;报差一来;就点起了炮竹。



    徐氏早已叫针线上准备了簇新的儒衫儒帽官靴;送到九如居。



    接了喜报;冬喜、柳芽等人就服侍沈瑞换装。



    管家早已打发管事、小厮往亲戚家报喜;沈瑞从里到外;焕然一新;秀才装扮;由三老爷陪着;先去上房给徐氏叩头报喜。



    徐氏满脸欣慰;三太太与玉姐也都是欢喜不已。



    沈瑞虽才十四岁;还不是成丁;可今日得了功名;就不会再被视为孩童。



    自打二月县试完了;徐氏与三老爷等人就晓得秀才功名到手;可没想到他真的这么争气;苦读两月;真的拼了个院试“案首”回来。



    毕竟沈瑞平日所显露的不过是读书踏实勤勉;同当年才华横溢的沈珞不能相比。



    没想到在继沈珞后;沈瑞也得了个院试“案首”回来;连同县试、府试;就是一个“小三元”。



    以沈瑞读书的时间与年纪看;实是难得。



    “这下踏实了;可当要好好歇几日;要不我可不依”徐氏扶起沈瑞;看着他的黑眼圈;带了几分心疼道。



    沈瑞好强;徐氏既欣慰又心疼。要不是沈瑞依旧坚持练拳;在勤勉刻苦的同时作息也能自制;徐氏早就要拦着了。



    她虽因大老爷身子不好心中焦急;可也不愿沈瑞因苦读损了身体。沈家二房几位老爷已经吃够了身子不好的苦;难得沈瑞、沈珏两个结结实实的;要是因读书伤了身体才是得不偿失。



    沈瑞带了赧然道:“是儿子定力不够;患得患失;要不然出了考场后就该放下。”



    徐氏摇头道:“你这般辛苦地读书;到了出结果的时候要是无动于衷那不叫有定力;那成了木头人了。”



    三老爷也笑道:“这回终于说了实话;看起你这两日云淡风轻的;还当你不在意。这样才正常;你又不是老头子;如何能心如止水?”



    有了功名;哪怕是最低等级的秀才;也是光宗耀祖之事。只因从此步入仕籍;不算民人;可以见官不跪。



    因此;沈瑞见过众长辈后;就又被众人簇拥去了祠堂上香;告慰祖上。



    同一时间;何学士宅邸;也是差不多的情景。



    只是同沈瑞的镇定相比;何泰之则是欢喜得手舞足蹈;难免带了几分自得



    虽说“正场”过了时“覆试”就多半没问题;可到底让人悬心;直到今日放榜才真的让人踏实下来。



    小徐氏亦是喜出望外;她是内宅妇人;儿子向来都交由丈夫管教;对干幼子的功课并不知晓太多;不过也听丈夫提及儿子的文章还差火候;今年院试多半没戏;再学习一年明年差不多。



    没想到幼子勤奋刻苦两月;竟然是过了院试。



    这边她正要打发让往沈宅报喜;就见沈宅报喜的人过来。



    听闻沈瑞得了院试“案首”;小徐氏倒是并不意外;反觉得本该如此。



    想起丈夫说过儿子文章还欠火候的话;小徐氏心中对沈瑞满是感激。这两个月;幼子可是将“瑞表哥”挂在嘴上;对上沈瑞在应试上的指点;也同父母兄长提过。



    那些应试的技巧;并非是沈瑞独创;有些是沈家的传承。



    书香门第;都有差不多的传承。



    何家出仕才两代;祖上贫寒;差的就是传承。



    沈瑞能不藏私;教导给何泰之;足以令小徐氏感激不已。



    就是何学士也曾跟妻子赞过:“有大毅力者多有大志向;沈家后继有人矣若有次女;当抢来做女婿;可叹可惜了”



    小徐氏都能看到沈瑞对何泰之的帮助;更何况何泰之本人。



    “若是没有瑞表哥这两月指点;儿子肯定过不了;这回瑞表哥又是三元;;娘可要准备份厚礼贺喜答谢”何泰之穿着小号版的儒服;凑到小徐氏跟前道。



    小徐氏笑道:“还用你交代;我早就准备好了。改日老爷休沐;咱们请你姨母一家过来吃酒。”



    何泰之扶了扶自己的儒巾;带了几分迫不及待;道:“不知瑞表哥穿儒服装什么样;儿子先过去瞧瞧;也问问簪花宴的事”



    看着他满脸雀跃的模样;小徐氏不愿扫儿子的兴;便道:“去吧;顺便问问你姨母哪一日摆酒。两家里错开来;省的碰上。”



    何泰之忙不迭点头应了;唤了两个小厮去了沈家。



    看着何泰之穿着儒衫来了;徐氏只觉得喜上加喜;三老爷、三太太则是不免在心里将他与沈瑞比了一比。



    三太太娘家家规始然;即便是耕读传家;可子弟下场都比较晚;只觉得十四岁中秀才难得;像何泰之这样十二岁的可称为“小才子”。何泰之当年九岁就过了县试;如今名次虽比不得沈瑞;可年纪又小了两岁;倒是不能分高低;到底是学士之子。



    三老爷却是不以为然;这两个月他多指点沈瑞与何泰之的功课;对于两人的点滴进步都记在心上。



    要是没有沈瑞分享笔记给何泰之;还有每日两篇时文的强训丨何泰之想要过院试怕是还差火候。



    如今何泰之名次虽是靠后;可到底过了院试;一个秀才功名到手。



    至于岁科考试;何泰之年纪在这里;倒是无需着急;过几年参加乡试也不晚。



    何泰之着急忙慌地赶过来;其实就是想要问一问沈瑞考试后的安排。



    以沈瑞的名字;既排在院试“案首”;过些日子的岁试是不怕的;肯定是一二等;顺天府府学的廪生。至于何泰之这里;则是心里没底;不管是入府学还是入县学;估计是要是附生。想要更进一步;一两年之内没希望。



    与其在府学与县学做个挂名的附生;还不若继续在春山书院读书。不少春山书院的学生;就是这样做的。不仅是附生如此;就是廪生也多半如此。



    同县学、府学的教授、教谕相比;春山书院乙班的夫子可都是致仕翰林。



    “瑞表哥;你也别去府学;还是回春山书院吧?书院里丙、丁、戊班都是散养的;到了乙班老师教导的才多些。要是去了外头;倒是怪可惜的。”何泰之带了几分期盼道。



    沈瑞不否认春山书院的先生教导水平高;可是也发现了一个弊端。那就是春山书院的学生太过于排外;翰林院子弟自己成一家。



    如今虽没有形成“春山书院”党;可等春山书院里的学子入了官场;十几二十年后;说不得就是隐形的党派。



    大明朝文官治国;翰林院的这些人又是文官中的顶尖人群;这些人的子弟在科举仕途上;就比寻常士子起点要高的多。



    现下或许没有人留心;可等到被人注意时;就是春山书院闭院之时。



    沈瑞对于仕途有自己的规划;无心结党或是打上某党的印记。



    “有个三元;的名头在;岁时之时肯定被人盯着;要是真的考砸了;保不齐外头又有什么话?若是过了一等、二等;不去官学的话;又未免显得狂妄;多半还是要去那边。”沈瑞想了想;道。



    何泰之闻言;眉头挤成一团:“那以后怎么办?要不我也想法子去顺天府官学?我不想离了瑞表哥……”



    “同窗”、“同年”、“同乡”是官场必不可少的人脉之一。同顺天府官学相比;荟萃翰林院子弟的春山书院同窗质量更高。如此看来;留在那里;也是有利有弊。



    沈瑞便不肯替何泰之拿主意;只道:“这不是小事;且听听姨父怎么说



    何泰之虽有了功名;可与沈瑞又不同。



    沈瑞性子就老成持重;大老爷与徐氏会将沈瑞看成是大人;凡事也能尊重他的决定。何泰之是幼子;上面有父兄庇护;又得小徐氏溺爱;即便穿着儒服;也未必能做的了自己的主。



    何泰之也想到这一点;叹了一口气道:“要是我早点使劲读书就好了;要是名次也在前头;自然就跟瑞表哥在一处;也就不用这样难定夺……”



    皇城;清宁宫正殿。



    寿哥看着手中的纸卷;自言自语道:“没想到沈瑞真的得了院试‘案首;;没白让孤在父皇面前赞了一回;何泰之也是榜上有名;这倒是意外之喜……



    〖
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威难测(三)
    同沈家与何家两家的欢天喜地相比;乔家的气氛则阴郁得怕人。&;lt;冰火#中文



    乔老太太面上恍惚;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真的没有;一个也没中?别是看错了吧?你五哥的先生不是说他火候十足了么?当年府试时可是考了第十五名”



    乔永善满脸愧疚;站在一旁;低声道:“确实榜上无名;许是五哥一时没考好;孙儿这里也不争气;让老太太失望了。”



    乔家毕竟是仕宦人家;翰墨之族。老爷辈的不用说;好歹出来一个二甲进士;第三代却只有长房幼子乔永德、三房长子乔永善两个读书种子。



    乔老太太当成眼珠子似的盯着;掏了大钱为两个孙子延请名师;前年堂兄弟两个下场;双双过了府试;卡在院试上。当时兄弟两个才十四岁;十四岁的童生也算体面;没想到过了两年;依旧是双双落第。



    寻常人家;十六岁卡在院试这里并不算什么。院试三年两考;努力学习几年;再考也不算晚。



    乔家原本也不着急;可谁让沈家过继来个沈瑞。



    自打二月里沈瑞中了县试“案”;乔永德就来了狠劲;摩拳擦掌;不甘人后。连带着乔永善也被堂兄带的紧张起来;正经苦读了几个月。两兄弟的老师都对弟子褒赞不已;只说乔永德火候够了;乔永善要看运气。



    今日院试放榜;乔永善因老师的话本有些惴惴;却被意气风的堂兄拉着去看榜。



    没想到不仅他自己榜上无名;乔永德也名落孙山。乔永德看完榜单就寒了脸;立时甩了袖子气鼓鼓地走了。



    乔永善追不上;晓得家中长辈在等消息;就含羞带愧地回到禀告。



    乔老太太还在叹气;旁边站着的乔大太太已是带了急色:“五哥可说去哪里了?”



    “没说;不过两个长随都跟着。”乔永善道。



    乔大太太虽担心幼子;可也晓得怪不得侄子头上。知子莫若母;幼子被老太太打小溺爱;最是任性;就算是兄长们说话也不会听;何况是堂弟。



    乔老太太长吁了口气;道:“有长随跟着就好。五哥辛苦了半年却是这么个结果;孩子心里憋屈呢。”



    乔永善耷拉着脑袋;从老太太房里出来;心里极不好受。



    他也苦读了半年;今日亦是落榜;可父母不在跟前;祖母、伯娘只会顾着堂兄;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



    他却是不知道;对于他的落第;乔老太太与乔大太太是隐隐地松了一口气



    乔永德生性好强;比不过表弟心里会难过;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