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伤寒论-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

必发黄也。

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去皮,苦寒)芒硝一升(咸寒)甘遂一钱(苦寒)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

服。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

者,大陷胸汤主之。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一云:日晡所发心胸大烦)

,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苦寒)半夏半升(洗,辛温)栝蒌实大者一个(苦寒)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

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也;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

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

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味咸寒)

右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钱匕眼,汤用五合,

白散方

桔梗三分(味辛苦,微温)芭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平温)贝母三分(味辛苦平)

右件三味为末,内芭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

,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水以潠之、洗之,益令热却

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

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

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

时,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

愈。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

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苦平)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干姜三两(辛热)栝蒌根四两(苦寒)黄芩三两(

苦寒)牡蛎二两(熬,咸寒)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

愈。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

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

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

而解。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

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

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辛平)黄芩(苦寒)干姜(辛热)人参(以上)各三两(甘温)黄连一两(苦

寒)大枣十二枚(掰,温甘)甘草三两(炙,甘平)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

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芫花(熬,味辛苦)甘遂(苦寒)大戟(苦寒)大枣十枚(掰,甘温)

右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

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

胸烦,面色青黄,肤目闰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味苦寒)黄连一两(味苦寒)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

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

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赤石脂一斤(碎,味甘温)禹余粮一斤(碎,味甘平)

以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三服。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

痿。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旋复代赭石汤方

旋复花三两(味咸温)人参二两(味甘温)生姜五两(切,味辛温)代赭石一两(味苦寒)大枣十二

枚(掰,甘温)甘草三两(炙,味甘平)半夏半升(洗,味辛温)

右件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甘草四两(炙,味甘平)白术三两(味甘平)人参三两(味甘温)

干姜三两(味辛热)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

,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

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味苦寒)赤小豆一分(味酸温)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

,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

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

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味苦寒)甘草二两(炙,味甘平)芍药二两(味酸平)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若呕者,加半夏半升,生姜三两。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味苦寒)甘草(炙,味甘平)干姜(味辛热)桂枝(去皮,味辛热)各三两人参二两(味

甘温)半夏半升(洗,味辛温)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棱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生姜三两(切,辛温)甘草二两

(炙,味甘温)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

,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味辛热)白术二两(味甘温)桂枝四两(去皮

,味辛热)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

,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妙。

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味苦寒)石膏一斤(碎,味甘寒)甘草二两(甘温*)粳米六合(味甘平)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味甘平)生姜三两(切,味辛温)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人参二两(味甘渴)

生地黄一斤(味甘寒)阿胶二两(味温甘)麦门冬半升(去心,味甘平)麻子仁半升(味甘平)大枣十

二枚(掰,味甘温)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脉按之来缓,而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

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

卷第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

间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

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

,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