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李天佑大战平型关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企图以武力吞并全中国。 
  8月上旬,我党与国民党政府达成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称十八集团军),开赴抗日前线。李天佑任师长的红四师缩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李天佑任团长,杨勇任副团长(政委)。686团的历史可追溯到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的湖南平江起义。这是一支久经考验的英雄部队。 

  8月底,李天佑带领686团东渡黄河,从陕西进入山西。 

  1937年9月25日清晨,一场震惊中外的战斗发生在山西灵丘的一个临近平型关山口的山沟里。 

  平型关战斗是我八路军第115师,在山西灵丘一条狭窄的谷道,对日军第21团的辎重和后卫部队1000多人进行的一个伏击战。686团担任实施中间突破的主攻任务。 

  战斗打响的头一天晚上,李天佑本想在出发之前抓紧时间休息一下,可是激动的心情实在无法让他入眠。副团长杨勇说:“老战将了,怎么还是这么紧张?”李天佑答道:“头一回跟日本侵略军交手,不要哪个地方想不全面,误了事!”这一年,李天佑24岁,已经有了十年从军打仗的经历,被称作“老战将”不为过。他想起前一天,在灵丘县上寨村师部的连以上干部战斗动员会上,林彪师长提出要求:“打一个大胜仗,给敌人一个打击,给友军一个配合,给全国人民一个振奋!”师长的话让他深感这一仗他这个主攻团责任重大。想一想,还是从床上起来,跟杨勇说,他要到师部去看看师长还有什么交代的。在师部李天佑看到师长头上戴着健脑器,顿时后悔打扰了身体瘦弱的师长休息。师长主动问“有什么事情吗?”当听明来意,师长平静地说,“按原计划执行。有情况一定会通知你们。” 

  这一个晚上,他可能想到的很多。他可能想到,从在陕西三原改编,脱下红军服装,换上八路军服装,就准备要到前线跟日本鬼子打仗了;他可能想到,列车从山西曲沃县侯马车站开出不久,部队就一首接一首地唱起振奋人心的抗日歌曲;他可能想到,沿线火车每停一站,就看到无数老乡前来迎送慰问,看到东北流亡学生痛苦诉说和热情鼓励;他可能想到,在太原车站,看到溃退的国民党士兵嘲笑他们八路军“去送死”。也许这些他都没有来得及去一一回想,他只是在反复考虑,还有什么战斗细节没有想到的。对于有经验的临战指挥员来说,想就是要想那些“没想到的事情”。
    当晚24时,李天佑带领686团冒雨出发,按时进入白崖台一线埋伏阵地。阵地居高临下,山高坡陡。山下一条公路就是明天敌人的必经之路。

  雨停了,天渐渐亮了,李天佑在埋伏位置细细观察四周地形,突然发现,对面约300米高的秃山山腰处,有一个不大的古庙(后来知道这个庙被当地人叫作“老爷庙”)。这座秃山是控制山沟公路的制高点。李天佑觉得最好在对面山上埋伏一支兵力,但是已经来不及部署了,只能等到战斗打响以后再去占领它。 

  同样的细节,在后来的战斗中,在师指挥所的林彪也发现了。 

  上午约7点钟,日军进入伏击圈。大概是因为昨晚大雨,公路泥泞难走,几十辆汽车在李天佑眼皮底下陆续停了下来,人马车炮挤成一团。李天佑一看,这正是开火的好时机,命令团参谋姜洪照立即跑步到不远处的师指挥所报告敌情,请求下达攻击命令。林彪当即向李天佑下达攻击命令。李天佑抓起耳机,命令担任突击任务的1营“攻击开始,打!” 

  平型关战斗的第一枪是686团1营的指战员先打响的。随后686团阵地上2营和3营、686团左侧的685团,各种枪弹、手榴弹和迫击炮弹也怒吼起来,震撼山谷。 

  林彪发现有几个受到伏击的日本兵,慌乱中从山沟里往老爷庙爬,立即叫参谋把在团指挥所的李天佑叫到身边,交代一定要去抢占老爷庙制高点。 

  李天佑及时命令3营抢占对面山腰的老爷庙。3营营长邓克明和教导员刘西元带领全营冲下山,和日军拼杀了足足半个小时。坂垣师团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至死不肯投降,利用汽车、沟坎与我军展开白刃战。3营损失很大,其中9连干部战士大部分牺牲,全连只剩下十多个人。在2营援助下,3营终于冲过公路,直奔老爷庙。我军占领了老爷庙,从两面居高临下攻击日军。日军指挥官猛然醒悟过来,组织士兵开始反复与我争夺老爷庙。副团长杨勇和3营副营长曹灿章在带领3营争夺老爷庙战斗中身负重伤。 

  下午1时,在115师685、686和687三个团兵力两面夹击下,白崖沟一线的日军很快就被歼灭了。八路军以近千人伤亡的代价(其中686团300多人),消灭日军1000多人。击毁汽车100多辆,大车200多辆,缴获各种武器、军需甚多。可惜没有抓着一个俘虏。 

  在平型关,我们英雄的前辈们为了保卫国家、拯救民族,与侵略者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聂荣臻元帅在《首战平型关》回忆文章中写道:“我们出师以后,第一仗就是平型关战斗,它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志气,树立了八路军的威信,对国内外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尤其是在‘恐日病’和‘亡国论’到处流行的时候,这一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这是平型关战斗胜利最重要的意义。” 



3、林彪和平型关大捷



    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一一五师抵达五台山。林彪派高级参谋袁晓轩与孙楚(阎锡山手下将领)联络,通报一一五师正向灵丘以南太白山秘密挺进,计划在平型关以东之东河南地区伏击日军。希望平型关各线国民党守军届时响应,起而攻击关前之敌;然后旋师向一一五师阵地靠拢,协同歼灭进入伏击圈的日军。协同歼敌的时间也作了约定。

 一一五师主力抵达冉庄,林彪率一班参谋去预定的战场勘察。他们站在一座高山上,见平型关一带确实是一个打伏击的理想之地。从平型关的山门至灵丘县东河南镇,是一条东西走向的狭窄谷道。地势最险要的是谷道中段,长约五公里,谷深数十丈;谷底通道只能过一辆卡车,能错车的地方极少。而南北谷岸最高地带略有起伏,正好藏兵。

回到冉庄,聂荣臻副师长率师部机关和卫队也到了。

聂荣臻问林彪,前边情况如何?

林彪回答,已在平型关与晋绥部队交火的可能是日寇第一梯队部队;据可靠情报,其主力部队正向这里移动。主力部队出动之前,不会不派出尖兵性质的先遣队。尖兵先遣队与主力部队前后出动的时间差通常不会少于二十个小时。此地山坡、沟谷之势很有利,可以打一个有把握的胜仗,定能全歼其先遣队。

林彪把聂荣臻让到悬挂在墙壁上的地图前,详细介绍了一番地形特点,以及自己初步的作战构想。问聂荣臻有什么意见。

聂荣臻很高兴,认为居高临下,以逸待劳,突然攻击,确实可操胜券。

副手没有异议了,林彪马上就进行部署。

他命令,三四三旅担任主攻,埋伏于平型关东面关沟至东河南镇道路两侧山地,歼灭由灵丘向平型关开来的日军先遣部队。三四四旅之六八七团到平型关北面埋伏,切断敌人退路;六八八团作师预备队;独立团和骑兵营插到灵丘、广灵、涞源之间,切断敌之交通线,阻击敌人援兵。

24日,各部队按照他的命令拔寨出发,向自己的埋伏地潜行。

主攻部队三四三旅当晚12时出发,进入关沟至东河南镇之间一个叫白崖台的预设阵地,埋伏在那里;三四四旅随后跟进。

天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官兵身穿单衣,更无雨衣,从头到足湿得像刚下过河一样;北方深秋的气温可比不得南方,艰难状况可想而知。道路泥泞,又是山间羊肠小道,不时有人滑倒;轻者滚一身稀泥,要不就滚下山坡摔个半死。

最糟糕的是半路上突然山洪暴发,汹涌的洪水从山上滚滚而下,遮断了通道;声音惊天动地,完全盖住了哗哗雨声;洪水落差很大,力度非凡。

师里尽管有工兵营,可以架桥;而水势凶猛,大雨滂沱,军情似火,急切间难以成功。

大家只得把枪和子弹挂在脖子上,手拉手结成“缆绳”,或者拽着马尾巴,从激流中趟过去。警卫员要扶林彪上马,打算组织几名身强力壮的战士前后左右扶持着马慢慢前行。

林彪推开了他们;摩挲了一下自己的坐骑,拍拍它的屁股,说:过去吧,不给你增加负担了。然后就跟在马的后面,跨进了齐腰深的洪水。

警卫员赶快跟上去,紧随左右;伸手要去搀扶,又被他推开。他用嘲笑的口气说:还是照顾好你们自己吧。

徐海东旅长率三四四旅走在后边。闯过去了一个团,另一部分人马被越来越凶猛的洪水挡住了。有的官兵急于闯滩,小觑了山洪的险恶,没挪动几步,就被冲下去了。

林彪得到报告,当即决定,徐海东旅已经涉过山洪的充作预备队;没有过去的勿再强渡,以免不必要的牺牲。

这样的结果,平型关伏击战之主攻部队、打援部队总共就只投入了一个多旅。

部队到达预设战场,各自进入指定位置,深深埋伏起来。

山野顿失人迹,只有大雨依旧如注。

林彪把指挥部选在主攻团李天佑六八六团后面一华里的一个山头上,用望远镜可以把全谷和四面山坡尽收眼底。

拂晓前,雨停了,山野一片寂静;只有昨野趟过的山洪,遥遥传来若有若无的声音。

1937年9月25日的黎明静静降临这片山谷。这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军队,即将第一次与入侵的外敌碰撞,于碰撞中闪现辉耀历史的火花。

林彪站在指挥部山头上,用望远镜观察这片很快就会被炮火、鲜血淹没的战场;看到官兵尽管衣服水湿未干,又冷又饿,但都很认真,各就各位,隐蔽得很好,伏在地上一动不动。

鸟瞰整个战场,他不禁感慨系之:山下谷道从东向西蜿蜒,两侧山峦夹峙,只须卡住前后,敌军就极难逃得出去;他甚至为晋绥军队、为阎锡山惋叹,有着这么好的地带,有着比我一一五师多不知多少倍的兵力以及精良得多的装备,为什么不在这里打一个漂亮仗,却要把大量兵力屯在平型关、雁门关等敌人来攻?

回到指挥所,又一次站到地图前,复查预定的作战计划:当日军进入伏击地段时,六八五团、六八七团同时动作,截头去尾,分割消灭敌人;兵力配置,埋伏地点,都还妥当。日军先遣队不会超过一个联队,两个团居高临下夹击,以多击少,稳操胜券。

唯一遗憾的是徐海东之主力遭山洪阻隔,兵力稍感薄弱;不然可以部署得更加天衣无缝毫无破绽:可以屯兵谷北山上老爷庙,一方面充作总预备队,一方面控制那个制高点。那地方高三、四百米,如果被敌人强占,就有可能控制谷底部分地段,掩护其被困部队逃逸。不过,敌人先遣队通常也就一个联队一千多人,哪有兵力去顾这个;战斗打响,速战速决,谅无大碍。唔,真的无大碍吗?对,是的。

也就在这时,他感觉一阵眩晕,差点没倒下去。这个毛病,折磨他差不多一年了。不知是用脑过度,还是睡眠太少所致。从陕北洛川出发以来,失眠症加剧。仗着年轻,干脆少睡觉多做事。

直到把最后一招想好,他才感到睡意袭来。

这最后一招,就是部署十挺机枪,用密不透风的火力,封锁住出口,挡住届时不要命地往外冲撞的残敌。具体配置是正面用四挺重机枪,两翼各用三挺轻机枪。全军机枪子弹很充足,可以不间断地打三个小时;步枪火力也不会弱,每枝枪配备了两百发子弹。

有了轻松的感觉就有了睡意。他钻进借用来充作指挥所的民房,躺到炕上去。

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警卫员很高兴,这真是难得的一睡啊;轻手轻脚退出去,把门带上。

如果林彪知道他的对手是坂垣征四郎的第五机械化师团,他就不会这么轻松地入睡了。他不知道,早在一年半以前,抗战还没有爆发,时任关东军参谋长的坂垣征四郎就亲自潜入华北各地侦察,踏勘过进军太原之路,对这一带比较熟悉;他也不知道,坂垣师团机械化程度高、武器精良、部队训练有素,在日军中有“钢军”之誉。进入华北以来,连战皆捷,一路如入无人之境;他更不知道,即将到来的日军先遣部队,并不是习惯上使用的一个联队一千多人,而是我军部署在两边山上兵力的两倍。这些,林彪都不知道。事后他想,知道了也不怕,你是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