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铡!�
包兴道:“谁采怪你?不过告诉你,恐其话太多,反招大人嗔怪。如今大人又叫你呢。你见了大人,问什么答应什么就是了,不必唠叨了。”范宗华连连答应,跟包兴来至西廊,朝上跪倒。包公问道:“此处四面可有人家没有?”范宗华禀道:“南通大道,东有榆树林,西有黄土岗,北边是破窑,共有不足二十家人家。”老爷便着地方扛了高脚牌,上面写“放告”二字,叫他知会各家,如有冤枉前来天齐庙伸诉。范宗华应道:“是。”
即扛了高脚牌奔至榆树林。见了张家便问:“张大哥,你打官司不打?”见了李家便问:“李老二,你冤枉不冤枉?”招得众人无不大骂:“你是地方,总盼人家打官司,你好讹钱。我们过的好好清静日子,你找上门来叫打官司。没有什么说的,要打官司儿就和你打。什么东西!趁早儿滚开!真他妈的丧气,你怎么配当地方呢?我告诉你,马二把打嘎,你给我走球罢!”范宗华无奈,又到黄土岗,也是如此被人通骂回来了。他却不怕骂,不辞辛苦,来到破窑地方,又嚷道:“今有包大人在天齐庙宿坛放告,有冤枉的没有,只管前去伸冤。”一言未了,只听有人应道:“我有冤枉,领我前去。”范宗华一看,说道:“啊呀,我的妈呀!你老人家有什么事情,也要打官司呢?”
谁知此位婆婆,范宗华他却认得,可不知底里,只知道是秦总管的亲戚,别的不知。这是什么缘故呢?只因当初余忠替了娘娘殉难,秦凤将娘娘顶了余忠之名抬出宫来,派亲信之人送到家中,吩咐与秦母一样侍奉。谁知娘娘终日思想储君,哭得二目失明。那时范宗华之父名唤范胜,当时众人俱叫他“剩饭”,正在秦府打杂,为人忠厚老实好善。娘娘因他爱行好事,时常周济赏赐他。故此范胜受恩极多。后来秦凤被害身死,秦母亦相继而亡。所有子孙,不知娘娘是何等人。所谓人在人情在,人亡两无交。娘娘在秦宅存身不住,故此离了秦宅,无处栖身。范胜欲留在他家,娘娘决意不肯。幸喜有一破窑,范胜收拾了收拾,搀扶娘娘居住。多亏他时常照顾,每遇阴天下雨,他便送了饭来。又恐别人欺负,叫儿子范宗华在窑外搭了个窝铺,坐冷子看守。虽是他答报受德受恩之心,哪里知道此位就是落难的娘娘。后来范胜临危,还告诉范宗华道:“破窑内老婆婆,你要好好侍奉。他当初是秦总管派人送到家中。此人是个有来历的,不可怠慢。”这也是他一生行好,竟得了一个孝顺的儿子。范宗华自父亡之后,真是遵依父训,侍奉不衰。平时即以老太太呼之,又叫妈妈。
现今娘娘要告状,故问:“你老人家有什么事情,也要告状呢?”娘娘道:“为我儿子不孝,故要告状。”范宗华道:“你老人家可是悖晦了。这些年也没见你老人家说有儿子,今儿虎拉巴的又告起儿子来了。”娘娘道:“我这儿子,非好官不能判断。我常听见人说,这包公老爷善于剖断阴阳,是个清正官儿。偏偏他总不从此经过,故此耽延了这些年。如今他既来了,我若不趁此时伸诉,还要等侍何时呢?”范宗华听罢,说:“既是如此,我领了你老人家去。到了那里,我将竹杖儿一拉,你可就跪下。好歹别叫我受热。”说着话,拉着竹杖,领到庙前。先进内回禀,然后将娘娘领进庙内。
到了公座之下,范宗华将竹杖一拉,娘娘连理也不理。他又连拉了几拉,娘娘反将竹杖往回里一抽。范宗华好生的着急。
只听娘娘说道:“大人吩咐左右回避。我有话说。”包公闻听,便叫左右暂且退出。座上方说道:“左右无人,有什么冤枉,诉将上来。”娘娘不觉失声道:“啊呀,包卿,苦煞哀家了!”
只这一句,包公座上不胜惊讶。包兴在旁,急冷冷打了个冷战。
登时,包公黑脸也黄了,包兴吓得也呆了,暗说:“我……我的妈呀!闹出‘哀家’来咧!我看这事怎么好呢?”未识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016回 学士怀忠假言认母 夫人尽孝祈露医睛
且说包公见贫婆口呼包卿,自称哀家,平人如何有这样口气?只见娘娘眼中流泪,便将已往之事,滔滔不断述说一番。
包公闻听,吓得惊疑不止,连忙立起身来问道:“言虽如此,不知有何证据?”娘娘从里衣内掏出一个油渍渍的包儿,包兴上前,不敢用手来接,撩起衣襟向前兜住,说道:“松手罢。”
娘娘放手,包儿落在衣襟。包兴连忙呈上。千层万裹,里面露出黄缎袱子来。打开袱子一看,里面却是金丸一粒,上刻着玉宸宫字样并娘娘名号。包公看罢,急忙包好,叫包兴递过,自己离了座位。包兴会意,双手捧定包儿,来至娘娘面前,双膝跪倒,将包儿顶在头上,递将过去,然后一拉竹杖,领至上座。
入了座位,包公秉正参拜。娘娘吩咐:“卿家平身。哀家的冤枉,全仗卿家了。”包公奏道:“娘娘但请放心。臣敢不尽心竭力以报君乎?只是目下耳目众多,恐有泄漏,实屑不便。望祈娘娘赦臣冒昧之罪,权且认为母子,庶免众口纷纷;不知凤意如何?”娘娘道:“既如此,但凭我儿便了。”包公又望上叩头谢恩,连忙立起,暗暗吩咐包兴,如此如此。
包兴便跑至庙外,只见县官正在那里吆喝地方呢:“怪!钦差大人在此宿坛,你为何不早早禀我知道?”范宗华分辩道:“大人到此,问这个,又问那个,又派小人放告,多少差使,连一点空儿无有,难道小人还有什么分身法不成?”一句话惹恼了县官,一声断喝:“好奴才!你误了差使还敢强辩,就该打了你的狗腿!”说至此,恰好包兴出来,便说道:“县太爷,算了罢。老爷自己误了,反倒怪他。他是张罗不过来吓。”县官听了,笑道:“大人跟前,须是不好看。”包兴道:“大人也不嗔怪,不要如此了。大人吩咐咧,立刻叫贵县备新轿一乘,要伶俐丫环二名,并上好衣服簪环一份,急速办来。立等立等!
再者,公馆要分内外预备。所有一切用度花费的银两,叫太爷务必开清,俟到京时再为奉还。”又向范宗华笑道:“你起来吧,不用跪着了。方才你带来的老婆婆,如今与大人母于相认了。老太太说你素日很照应,还要把你带进京去呢。你就是伺候老太矿太的人了。”范宗华闻听,犹如入云端的一般,乐的他不知怎么样才好。包兴又对县官道:“贵县将他的差使止了罢。大人吩咐,叫他随着上京,沿途上伺候老太太。怎么把他也打扮打扮才好,这可打老爷个秋风罢。”县官连连答应道:“使得,使得。”包兴又道:“方才分派的事,太爷赶紧就办了罢。并将他带去,就教他押解前来就是了。务必先将衣服、首饰、丫环速速办来。”县官闻听,赶忙去了。
包兴进庙禀复了包公,又叫老道将云堂小院打扫干净。不多时,丫环二名并衣服首饰一齐来到。服侍娘娘在云堂小院沐浴更衣不必细说。包公就在西殿内安歇。连忙写了书信,密密封好,叫包兴乘马先行进京,路上务要小心。
包兴去后,范宗华进来与包公叩头,并回明轿马齐备,县官沿途预备公馆等事。包公见他通身换了服色,真是人仗衣帽,却不似先前光景。包公便吩咐他:“一路小心伺候,老太太自有丫环服侍,你无事不准入内。”范宗华答应退出。他却很知规矩,以为破窑内的婆婆,如今作了钦差的母亲,自然非前可比。他那里知道,那婆婆便是天下的国母呢。
至次日,将轿抬至云堂小院的门首,丫环服侍娘娘上轿。
包公手扶轿杆,一同出庙。只见外面预备停当,拨了四名差役跟随老太太,范宗华随在轿后,也有匹马。县官又派了官兵四名护送。包公步行有一箭多地,便说道:“母亲先进公馆,孩儿随后即行。”娘娘说道:“我儿在路行程不必多礼,你也坐轿走罢。”包公连连称是,方才退下。众人见包公走后,一个个方才乘马,也就起了身了。
这样一宗大事,别人可瞒过,惟有公孙先生心下好生疑惑,却又猜不出是什么底细。况且大人与包兴机密至甚,先差包兴入京送信去了。想来此事重大,不可泄漏的,因此更不敢问,亦不向王、马、张、赵提起,惟有心中纳闷而已。
单说包兴揣了密书,连夜赶到开封。所有在府看守之人,俱各相见。众人跪请了老爷的钧安。马夫将马牵去喂养刷遛;不必细表。包兴来到内衙,敲响云牌。里面妇女出来问明,见是包兴,连忙告诉丫环禀明李氏诰命。诰命正因前次接了报折,知道老爷已将庞昱铡死,惟恐太师怀恨,欲生奸计,每日提心吊胆。今日忽见包兴独自回来,不胜惊骇,急忙传进见面。夫人先问了老爷安好。包兴急忙请安,答道:“老爷甚是平安,先打发小人送来密书一封。”说罢双手一呈。丫环接过,呈与夫人。夫人接来,先看皮面上写着平安二字,即将外皮拆去,里面却是小小封套。正中签上写着“夫人密启”。夫人忙用金簪挑开封套。抽出书来一看,上言在陈州认了太后李娘娘,假作母子,即将佛堂东间打扫洁净,预备娘娘住宿。夫人以婆媳礼相见,遮掩众人耳目,千万不可走漏风声。后写着“看后付丙”。诰命看完,便问包兴:“你还回去么?”包兴回道:“老
爷吩咐小人,面递了书信,仍然迎着回去。”夫人道:“正当如此。你回去迎着老爷,就说我按着书信内所云,俱已备办了。请老爷放心。这也不便写回信。”叫丫环拿二十两银子赏他。
包兴连忙谢赏道:“夫人没有什么吩咐,小人喂喂牲口也就赶回去了。”说罢,又请了一个禀辞的安。夫人点头说:“去罢。好好的伺候老爷。你不用我嘱咐。告诉李才,不准懒惰。眼看差竣就回来了。”包兴连连应是,方才退出。自有相好众人约他吃饭。包兴一边道谢,一边擦面,然后大家坐下吃饭。未免提了些官事,路上怎么防刺客,怎么铡庞昱。说至此,包兴便问:“朝内老庞,没有什么动静吓?”伙伴答道:“可不是,他原参奏来着。上谕甚怒,将他儿子招供摔下来了。他瞧见,没有什么说的了,倒请了一回罪。皇上算是恩宽,也没有降不是。
大约咱们老爷这个毒儿种得不小,将来总要提防便了。”包兴听罢,点了点头儿。又将陈州认母一节,略说大概,以安众心。
惟恐娘娘轿来。大家盘诘之时不便。说罢,急忙吃毕。马夫拉过马来,包兴上去,拱拱手儿,加上一鞭,他便迎下包公去了。
这里,诰命照书信预备停当,每月志志诚诚敬候凤驾。一日,只见前拨差役来了二名,进内衙敲响云牌,回道:“太夫人已然进城,离府不远了。”诰命忙换了吉服,带领仆妇丫环,在三堂后恭候;不多时,大轿抬至三堂落平,差役轿夫退出,掩了仪门,诰命方至轿前。早有丫环掀起轿帘。夫人亲手去下扶手,双膝跪倒,口称:“不孝媳妇李氏接见娘亲,望婆婆恕罪。”太后伸手,李氏诰命忙将双手递过,彼此一拉。娘娘说道:“媳妇吾儿起来。”诰命将娘娘轻轻扶出轿外,搀至佛堂净室。娘娘入座。诰命递茶,回头吩咐丫环等,将跟老太太的丫环让至别室歇息。诰命见屋内无人,复又跪下,方称:“臣妾李氏,愿娘娘千岁,千千岁。”太后伸手相搀,说道:“吾儿千万不可如此,以后总以婆媳相称就是了。惟恐拘了国体,倘有泄漏,反为不美。俟包卿回来再做道理。况且哀家娃李,媳妇你也姓李,咱娘儿就是母女,你不是我媳妇,是我女儿了。”
诰命连忙谢恩。娘娘又将当初遇害情由,悄悄述说一番,不觉昏花二目又落下泪来。自言:“二目皆是思君想子哭坏了。到如今诸物莫睹,只能略透三光,这可怎么好?”说罢又哭起来。
诰命在旁流泪。猛然想起一物善能治目,“我何不虔诚祷告,倘能祈得天露将娘娘凤目治好,一来是尽我一点忠心,二来也不辜负了此宝。”欲要奏明,惟恐无效,若是不奏,又恐娘娘临期不肯洗目。想了多时,只得勉强奏道:“臣妾有一古今盆,上有阴阳二孔,取接天露,便能医目重明。待今晚,臣妾叩求天露便了。”娘娘闻听,暗暗说道:“好一个贤德的夫人。他见我痛伤于心,就如此的宽慰于我,莫要负他的好意。”便道:“我儿,既如此,你就叩天求露。倘有至诚格天,二目复明,岂不大妙呢。”诰命领了懿旨,又叙了一回闲语,伺候晚膳已毕,诸事分派妥帖,方才退出。
看看掌灯以后,诰命洗净了手,方将古今盆拿出。吩咐丫环秉烛来至园中,至诚焚香祷告天地,然后捧定金盆叩求天露。
真是忠心感动天地。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