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固暗暗吃惊,再问妻子身世,王氏如实道来。
王氏襁褓中时父母双亡,跟着靠卖菜为生的奶妈陈氏艰难生活,后来陈婆打听得她的叔叔王泰当了刺史,便送与王泰收养。
王泰当作亲生女儿一般对待,抚养至十六岁时把她嫁给韦固。听完妻子叙说,韦固大为诧异,想起了当年龙兴寺前遇见老翁对月翻书事,认定这月下老人正是主管人间婚姻的媒神,逢人便津津乐道这桩奇遇,至远近皆知。
稍后,学人李复言把这则传闻取名“定婚店”,由是世代相传,男女老少咸知,“月下老人”、“月老”即是婚姻介绍人。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四十一章:太白金星传
太白金星是汉族民间信仰及道教神仙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本为道家先哲老子的唯一学生,后悟得老子口中之道教真言,为感恩老子真传,在其得道地修建了道德中宫。
据说是一位白发苍苍、表情慈祥的老人,忠厚善良,主要职务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负责传达各种命令,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太白即金星,又称“白帝子”,是天边启明星的神格化人物。为道教神,据《七曜禳灾法》描述最初的形象是穿着黄色裙子,戴着鸡冠,演奏琵琶的女性神,明以后形象变化为老迈年长的白须老者,手中持一柄光净柔软的拂尘,入道修远神格清高,时常出现在一些有影响的古典小说中。
最著名的是《西游记》,但多不被尊敬重视,最近的八流电视剧更有侮辱其存在的不良情节。
同为太白星神的还有《唐逸史》中提到与孙思邈交游亲近的太白酒星,他们是四位游历在蜀地豪饮而健谈的奇仙。《广异记》中也提到了一位同样在四川出没,自称“太白山神”的能召唤神虎的老人。还有《宝莲灯》里帮助沉香的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姓李,是天界一位颇有名气的星宿,法力广大,又比较和善。
孙悟空闯地府、闹龙宫,玉皇大帝正要发兵征讨,太白金星替悟空说情,建议封悟空为管理御马的弼马温。
孙悟空二反天宫时,又是金星出面为招安使,封悟空为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
后来,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长庚星多次暗中帮助师徒四人战胜黄风怪,扫荡狮驼洞,是个和善的好老头。
历史上的统治者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总会有主战派和主和派。
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把主和派理解为投降派;主和派多为反面人物,把他们与秦桧等面目可憎的人联系在一起,而主战派常常被理解为英雄。
而《西游记》中的主和派太白金星则有些例外,一反主和派的丑恶嘴脸,是一位面目慈祥、和和气气的老头儿。
《西游记》中能赢得孙悟空敬重的人少得可怜。
对于大权在握的玉帝,他呼之为玉帝老儿;对于太上老君,几乎回回拿他开涮;对于如来,也只是畏他而非敬他,嘲笑如来是“妖怪的外甥”;他更是把天宫的神仙呼来唤去。
只有观音菩萨和太白金星让悟空敬重。
悟空对于观音菩萨的敬重是源于对她的帮助和指引,而对太白金星的敬重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太白金星高超的交际艺术和朴实的人格魅力。
太白金星不仅让悟空敬重,更让读者喜欢。吴承恩老先生刻画太白金星值得我们特别留意,我们知道在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中,阻挠取经大业的妖怪很多都是天上神仙的坐骑、童子、宠物等等,而太白金星是绝对没有这样不良记录的。
太白金星的周旋能力无疑是出众的,这使他能胜任招安的“钦差大臣”。悟空“打劫”龙王、欺负阎王,惊动了天庭,玉帝下令围剿花果山,是太白金星立刻启奏,建议招安孙悟空。
大天尊宣众文武仙卿,问曰:“这妖猴是几年产育,何代出身,却就这般有道?”一言未已,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道:“这猴乃三百年前天产石猴。当时不以为然,不知这几年在何方修炼成仙,降龙伏虎,强销死籍也。”
玉帝道:“哪路神将下界收伏?”言未已,班中闪出太白长庚星俯伏启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以异哉?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
玉帝闻言甚喜,道:“依卿所奏。”即着文曲星官修诏,着太白金星招安。
太白金星的这席启奏是很符合玉帝当时心理的:一方面玉帝不愿意出兵争斗;另一方面面对龙王和阎王的告状,也想给手下做主出气,太白金星的招安策略正好化解了玉帝的尴尬。
太白金星承认悟空是天地孕育,既是天生就应该招之为天庭所用,这使招安变得理所当然。所以玉帝甚喜,立即批准。
应该说,太白金星是很会拿捏玉帝心理的,使得招安计划顺利实施。而从语气上,让玉帝觉得是站在他的角度去招安,宣扬天庭的神威,肯定他的绝对领导地位。
而太白金星一到花果山马上进行角色转换,放下“钦差大臣”的架子,抓住悟空喜欢肯定他名头的心理,张口闭口大王,把悟空弄得高兴地要设宴款待,并马上答应跟着太白金星去天庭接受招安。
其实招安是一件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主要是由于悟空生来就没有等级观念,对社会权力缺乏认识,你想他连“水利局局长”龙王都敢“打劫”,根本不会把什么“钦差大臣”放在眼里。如果太白金星按照规矩办事,以施恩的方式对悟空招安,是不会行得通的。必须以平等和谦恭的语气“求”悟空到天宫做官,他才会接受。
不这么做招安是不会成功的,甚至“钦差大臣”都会挨悟空的棒打。而抓住悟空天性好胜,喜欢别人奉承,利用他的性格弱点,就能把事情办成。
太白金星对悟空的心理拿捏得非常准确,以出色的交际艺术化解了一场争斗。第二次的招安,也同样取得了成功。
太白金星能够招安成功,在于他出色地担当起调停人的角色,而不是狐假虎威的钦差大臣。他在玉帝面前歌颂赞扬玉帝,又在悟空面前奉承夸赞悟空,表面上看似“欺骗”,实际上是一种必要的外交手段。在他的成功调停下,玉帝和悟空化干戈为玉帛,这样做对双方都有好处。
取经路上唐僧被抓到陷空山无底洞中,那女妖精本是托塔天王的干女儿,悟空知道事情真相后就到天庭状告托塔天王教女不严。
玉帝又让太白金星随悟空去找托塔天王对质,没想到托塔天王把自己几百年前收干女儿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认为是悟空诬告,命人捆住悟空,经过哪吒提醒才想起来。这回被悟空逮个正着,悟空死活不饶他,非要到玉帝面前讨个说法。
托塔天王只得求太白金星说情。太白金星知道悟空爱憎分明、知恩图报,让悟空给自己个面子,悟空果真答应了,对托塔天王既往不咎。让悟空从玉帝那里“撤诉”,太白金星是如何办到的呢?我们看一下太白金星的劝言:金星道:“一日官事十日打,你告了御状,说妖精是天王的女儿,天王说不是,你两个只管在御前折辩,反复不已,我说天上一日,下界就是一年。这一年之间,那妖精把你师父陷在洞中,莫说成亲,若有个喜花下儿子,也生了一个小和尚儿,却不误了大事?”
行者低头想道:“是啊!我离八戒沙僧,只说多时饭熟、少时茶滚就回,今已弄了这半会儿,却不迟了?老官儿,既依你说,这旨意如何回缴?”
金星道:“教李天王点兵,同你下去降妖,我去回旨。”
行者道:“你怎么样回?”
金星道:“我只说原告脱逃,被告免提。”
行者笑道:“好啊!我倒看你面情罢了,你倒说我脱逃!教他点兵在南天门外等我,我即和你回旨缴状去。”
天王害怕道:“他这一去,若有言语,是臣背君也。”
行者道:“你把老孙当什么样人?我也是个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又有污言顶你?”
天王即谢了行者,行者与金星回旨。
悟空已经是非常机灵聪明了,太白金星却能诱导悟空“撤诉”,使他屡屡中招,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外交官的才干。
在与金星相关的众多传说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应该算是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事了。
传说李白的出生不同寻常,乃是他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因此取名李白,字太白。
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
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四十二章:巨灵神
巨灵神出,是托塔天王帐下的一员战将,使用的兵器是件宣花板斧,舞动起沉重的宣花板斧,就象凤凰穿花,灵巧无比。在托塔天王率十万天兵天将征讨造反的孙猴子时,巨灵神为先锋大将,可见其武艺与法力不同一般。
巨灵神乃是天将之一,担任守卫天宫天门的重任,力大无穷,可举动高山,劈开大石。古时人间有曾洪灾患,因受到高山阻隔,洪水无法顺利排入东海,所以洪水四处泛滥,世人疾苦不堪,惊动上天,天帝乃命巨灵神下凡,一夜之间搬走群山,解救万民。
有一段日子,据说他一直在华山散心,无意中看见黄河水在华山的脚下泛起巨大的浪花,然后向南曲折而去。
巨灵很纳闷。
仔细查看后,他发现太华和少华这两座连在一起的大山阻挡住了黄河的去路。
怎么办呢?巨灵站在黄河中央查看面前的华山,忽然他发现太华山和少华山两个山峰的山尖,大喊一声“开”,太华和少华两座山就被掰开了。
黄河水马上向两座山峰汹涌而来。
原来,两座山底端的山石还没有完全分开,巨灵抬起巨大的脚向中间踏过去。两座山彻底分开了,黄河欢快地翻着巨浪从中间穿过。
太华和少华两座山被掰开后形成了一段峡谷,就像两个门框立在黄河的两岸,人们于是称这里为“龙门”。
越过龙门之前的黄河水,被约束在高山峡谷之间,就像一头怪兽,因为找不到出口而咆哮着。
横冲直撞中,这头“怪兽”来到龙门口。
只见它一个急转弯,掀起的狂涛巨浪顷刻之间就撞在了峭壁上。
它被迫掉过头来,撞向对岸的巨石。
一次次碰壁后,这头“怪兽”只好退回去,可是随即又和矗立在河床中的一座巨大的礁石相遇。
它似乎被激怒了,疯狂地冲向天空,在一阵喧嚣之后颤抖着从空中摔下来,落入谷底。
黄河水总算跳出了龙门。
至今,巨灵因掰开山用力过猛而留下的手指印、手掌印以及脚印在华山上还能看见呢。
在西游记里,是這样描述巨灵神将的:
巨灵神厉声高叫道:“那泼猴!你认得我么?”
大圣听言,急问道:“你是那路毛神?
老孙不曾会你,你快报名来。”
巨灵神道:“我把你那欺心的猢狲!你是认不得我!我乃高上神霄托塔李天王部下先锋,巨灵天将!今奉玉帝圣旨,到此收降你。你快卸了装束,归顺天恩,免得这满山诸畜遭诛。若道半个不字,教你顷刻化为鳷粉!”
猴王听说,心中大怒道:“泼毛神,休夸大口,少弄长舌!我本待一棒打死你,恐无人去报信,且留你性命,快早回天,对玉皇说:他甚不用贤!老孙有无穷的本事,为何教我替他养马?你看我这旌旗上字号,若依此字号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