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仍然是有机的生命,有意义的表现。我们不要害怕反映农村的落后现象,而是应该从农村生活的真实基础上,看到农民的不断的改革、斗争和向上发展。如果从小在卫生设备齐全的环境里长大,可没有到农村生活的机会,那是在一篇描写农村的文章里看到有一间屋子在冬天的时候非常寒冷,也会感到奇怪的。
按照这些同志所想象,我们的农村,只要经过土地改革,就一切富足齐全,再也用不着什么社会主义改造了。他们不知道在农村中,因为小农经济的落后,因为一些天然的灾害,以及自发的资本主义的侵袭,农民的生活还不能急遽地提高,而有些农民还是缺地缺粮的。农村的生产,必须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民的生活,才能达到美满的程度。这种改造,不会是完全顺利的,它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反抗,经过斗争,农民的思想和生活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提高。我们主要应该发扬农村中主导的进步的力量,注意这种力量形成的过程,但我们还需要考察农村中各种各样的事情和思想,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单就“生活”来讲,一村之中,各户之间甚至兄弟之间有多少区别?我们参加过土地改革,但还要研究贫农在土改以后的生活变化,研究中农今天的生活情形,研究几家土改以后的地主的生活方式,研究农村中现在发生的那些资本主义因素。个别的研究,类型的研究,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近十几年来,农村里的生活变化,是重大的,复杂的。我们对农民不断地进行着教育,如果单凭一个时期的政策概念,当然无法理解农民的生活和思想的发展,也无法理解农村的现实,就是“下去”三月五月,也难得就是十分理解的。生活需要常住,不需要游僧。而游僧妄想得到和常住同样的收获,那当然就更是不可能了。
真正能反映社会主义改造下的农村生活斗争和变化的伟大的作品,只有求诸认真的、长期的、在农村工作的同志吧?
只描写了一些本地风光,或是只编织过一两个有趣的恋爱故事的作者们,需要更进一步的努力。
1954年3月——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卷六 耕堂文论 关于儿童文学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关于儿童教养的记载。最古的时候,有所谓“胎教”一说,乍一听好像很神秘,从科学上研究起来,恐怕也有它一定的道理吧?古时候还有句谚语:“教妇初来,教子婴孩。”从这句话可以知道,教育工作,在人的幼年这一阶段最为重要。在中国教育史上,这方面的著述,形成了“小学”(不是研究文字的小学)的范畴。
建国以来,对于儿童的教育成长,党和国家是非常关心的。无论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儿童读物的编纂出版方面,都不是过去任何时代所能比拟或设想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在培养儿童热爱劳动、热爱国家和集体、热爱科学等等方面,都是很明确的。
因此,在文学方面,我也觉得,儿童文学的创作比一般的文学创作更重要一些,更困难一些,这就好像儿童教育比起成年教育来,更重要些、更困难些一样。同时,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上,特别是在我们新的、革命的儿童文学的创作上,借鉴还比较少,无论在理论上或创作观摩上,我们的学习材料还不是那样多。但是,我们一定要通过文学作品,对我国新时代的儿童进行教育,主要是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风格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共产主义的坚强的接班人。我们国家的儿童,在党的关怀下,可以说是最幸福的了。在历史上,从来没有看到过儿童们生活在这样的幸福的天地里。但是,在教育实践上也可能有这样的现象:在艰苦的环境里比在安逸的环境里,教育更容易发生效果。我们的儿童处在幸福的时代里,教育确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儿童教育也是有明显的阶级分野的。在历史上,我们看到,任何阶级在教育他们的后一代方面,都是鲜明地、集中地表现了他们的阶级要求。在中国历史的封建时期,我们可以找到相当多的有关儿童教育方面的材料,这些材料主要体现了封建帝王、官僚、地主教育他们的子弟的思想和方法。
养病期间,我浏览了一些古书,一部是《初学记》,这是古代封建帝王为了教育他们的子弟而编纂的一部文艺形式的小型百科全书。在这部书里,包括了天文、地理等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也包括了历史、文艺等等方面的社会科学知识。封建阶级也知道用最广泛的、最切实有用的、经过专家选择和系统的知识,来启发、教育他们的子弟。但在其他一些书籍里,封建帝王最重视的是教给他们的子弟如何统治人民的道理和方法,记录了很多的历代王朝统治人民的所谓经验教训。另外我读了一部《颜氏家训》,这部书和这位作者,历来得到的评价还是好的。作者给他的子弟们介绍了在那一时代为人处世的经验,读书治学问的方法,但其目的也不过是为了不坠家风,希望子弟们不流于“牧竖”而能长期凌驾在劳动人民之上。这是封建士大夫的教育思想。
从清代后期封建官僚的家书和日记中,可以看到这些人物在怎样教育他们的子弟。这些封建大员在教育他的子弟方面,付出了很大的精力,虽然他们在当时担任的反动职务是那样繁重。他们教子弟写字、读书;叫子弟和他们的有学问的幕友往来;叫子弟进京游览,广泛地求师访友,增进见闻。
可以说,这些官僚也是想用最新的、即在他们那个时代认为最有用的学问,来武装他们的子弟的头脑。他们有时教子弟性理之学,有时教考据之学,有时综合地教义理、辞章、考据,有时教子弟念金、元的历史,念边疆的地志,最后还教子弟学习洋务。这些官僚的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变化,矛盾和冲突,充分反映了清朝末年腐朽政治的崩溃和挣扎,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化。
在封建社会,帝王、官僚、士大夫的教育思想,有它们互相适应的一方面,也有互相矛盾的一方面。他们的教育的效果,常常是漏洞百出的,有时甚至是和他们的希望完全相反的。
我们上面漫谈的一些似乎是题外的材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历史上的封建阶层,是如何重视教育他们的后一代。一些没落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也不能说对一些人是毫无影响的。
中国的劳动人民,长期处在贫穷苦难的生活里,当然他们也在世世代代的教育着他们的后人。他们不可能给我们留下很多的可以查考的文献,但是,他们确是有教育子弟的不成文的传统,我们应该研究这个传统。一切真正的美德,是由贫苦的劳动人民保存下来的,一切美丽的语言、深湛的思想,都保存在劳动人民的口碑上。这方面的材料是很丰富的,很值得我们去探求。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很好地研究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研究他们的历史,研究他们教育孩子们的思想方法和语言。
目前,我们应当积极地投入到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里,经常和工人、贫下中农接触,和他们交成知心的朋友,成为他们中间的一个。认真地记录劳动人民的“家史”,这对我们的创作和思想,是最实际有用的,也可以说是事半而功倍的努力的途径。
我们都知道,环境和风俗很能转移儿童的思想和感情。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要对儿童的思想和品德,进行有益的影响,但不能脱离具体环境、风俗的描写。对儿童最有影响的是他的父母,儿童文学也兼有教育成年人的任务吧。所以,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也应该以表现现实生活,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表现现实生活中一切新的东西,为主要的方面。
在历史上,每一个阶级,都是用它所认为最模范的人物、最模范的事迹,来教育它的后一代,常常是动员最有威望、最有才华的作家,来担负这一任务的。在今天,我们也应该用我们这个时代最模范的人物、最先进的事迹来教育儿童。
我们要着重研究现实生活中儿童生活、思想的各种样式。
就是说,在多式多样的现实生活中来表现我们的儿童,不能只把他们放在花园里、树林里来描写,也不能只把他们放在托儿所、小学里来描写。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应该给予儿童认识现实、分析生活、辨别善恶的能力。
寓言,在儿童文学创作中,自然占很重要的地位。好的寓言,主题是非常鲜明的,表现主题的方法是非常巧妙的,结构是很严密的,语言有高度的艺术性。中国有很多好的寓言,我们应该很好地研究、学习。外国的一些古典寓言和故事,我们也应该借鉴。在我们今天的儿童文学创作上,运用寓言这种形式也是很必要的,凡是好的寓言,它的现实意义总是很强的。但是,我总以为儿童文学创作,应以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
当然,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写得那样幽静、透明,充满美丽的幻想和诗意的抒情,就像我们在清晨或黄昏,散步在明静的湖水旁边,看到的那些倒影一样。但是,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写得像在太阳光照耀下的人群,那样鲜明动荡,阴阳分明,充满生气。
文学作品不是强调这一方面,就是强调那一方面;它或者着重表现这一方面的生活,或者着重表现那一方面的生活。
文学的要求,很难是半斤八两、面面俱到的。就是说,我们表现的生活可以是多方面的,运用的形式愈多愈好。但是,一切儿童文学作品,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时代的总的教育要求,不能不着重表现社会主义时代生活中的主导方面。
儿童文学作品,它的主题应该是很单纯,很明确的。但是,我们在写成一篇作品以后,也应该全面地考虑一下它在教育方面产生的效果。比如说,写一个小孩勇敢,写他舍身救出一个落水的小孩。在这篇作品里,我们除去教育儿童们要勇敢,要舍身救人,也需要叫读者体会到,那个被救的小孩是怎样掉在水里面去的,就是说,对孩子们也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作家对于上天入地,投刀掷剑的描写,不只要有科学和现实生活的根据,还要有对儿童生活的责任感。我们是不是可以研究一下,旧的、坏的武侠小说以及公案小说,对于儿童身心有时会发生不好的影响,原因何在?要有能力对那些作品进行分析批判,才能避免偶然感染,把余毒引进新作。不然,我们就会“自食其果”,有中“流弹”、“飞刀”的可能。
附注:此系一九六四年六月对几位儿童文学习作者的讲稿。一九六六年冬散失,今重获,略加整理发表。
1978年8月——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卷六 耕堂文论 关于短篇小说
一、《人民文学》编辑部来人,同我交谈起文学理论和文学写作问题。好多年来,自己的学业很荒疏,既没有创作实践,对于理论问题,更是缺少学习与思考。
但我们还是兴致勃勃地谈了起来。谈来谈去,谈到近来的短篇小说越写越长的问题,我倒有些感想,他们要我写出来。盛情难却,因此就定了这样一个题目。
二、文章的长短,并不决定文章的优劣。短篇小说,虽说短字当头,也没人说过,究竟应该限制在多少字以下。但是,同样的内容,用更短的篇幅,能表现得很好很有力量,这却是艺术能力的问题。凡是艺术,都是讲求这一点的。熟练的画家,几笔就能勾出人的形体,而没有经验的人,涂抹满纸,还是不像。
三、中国文学的传统,文章讲究短小。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这个传统是怎样形成的?有人说是古代书写困难,不用说写在竹板上,就是传抄,也够费事的了。这可能是一个原因。在竹板上写字,废话多了是不行的。但主要的是作家对艺术工作的负责认真、精益求精所致。《古文观止》是一部容易得到的书,上面都是大作家的传世之作,其中有很多篇,也可以说是很优秀的短篇小说。但每篇文章都在千字上下,好像有一定的规格似的。《聊斋志异》是中国有名的短篇小说,其中长的不过四、五千字,二、三千字一篇的居多,甚至有的几百字一篇,写得非常生动,并有百字上下的,就其艺术来说,也不能不承认是好的文学作品。
四、短小精悍是文学艺术的一种高度境界。古人是知道全力以赴,奋勇攀登的。鲁迅先生翻来覆去地劝告初学,要把文章压短,不要把它拉长,要把稿子放一放,多改几遍,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可惜能体会这一点的人并不十分多。这种严肃的处理,并不单纯是文章长短的问题,而是艺术态度、艺术思想问题,关系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