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7日
使西日记
因炊事忙,此事遂废。此数日间,亦不得安静,何处可求镇静之术,余不惜刀山火海求之。
1976年2月14日
十国春秋
戒行之方为寡言,戒言之方为少虑。
祸事之发展,应及时堵塞之,且堵且开,必成大患,当深思之,当深戒之。
1976年3月3日灯下老荒记
春秋左传
余每于夤夜醒来,所思甚为明断。然至白昼,则为诸情困扰,犹豫不决,甚至反其正而行之,以致言动时有错误,临险履危,不能自返,甚可叹也。余如能坚持夜间之明,消除白昼之暗,则过失或可稍减欤。
1976年3月4日灯下老荒记
诗品注
地大震,屋未塌,书亦未损,余现亦安,能于灯下修书,可知命立身矣。
1976年9月11日
苕溪渔隐丛话
余之读书,不洁不整不愿读,书有折角,如不展舒,则心中不安亦如卷折。然细想实不必要,徒损时间精神,于读书求学无关也。但古来读书人多爱书,不读书者视之为怪。余见他人读书,极力压迫书籍以求方便,心颇痛之,然在彼人,此种感情实难理解。
旧习本宜改过,但不近书则已,近书则故态复萌,因既在身边,即难不顾而生情,有之为累,生之为痛,乃法则也。
1973年4月11日
久不事此,地震后在外露宿近一月,后虽偶进室中而无灯。今电接通,遂又得于晚间静坐包书,然笔墨早已收起,乃用钢笔题识。此书余另有万有文库本。
余生1976年9月11日
三希堂法帖释文
余附会风雅,购得三希堂四木箱,装潢华贵,盖银行家之遗物。浏览一过,即成长物,且颇滞重,亦不甚爱好,置之而已。近日家事纷扰,且加以地震,平日弄书之习,中止近两月矣。昨晚又有震动,同院嘈杂,余麻痹稽留室内,忽念及此书,愿读书法家所爱之文章诗词,遂从柜中取出,量纸裁装,如地大震,则一切覆埋。幸而平安,则仍为人生一乐也。
1976年9月26日晚余生记
缶庐近墨第一集
向阳大院,两妇女为盖小屋,争地吵闹不休。余今日挂老缶篆联于室,又包装此旧书。余囿居此院,二十有五年。初进院时,房屋庄严,院中清整,小河石山,花木繁盛,后住户日多,不爱公房公物,室内院中,渐呈破败,然尚未大坏。
一九六六年,南市氓童,成群结队,上屋顶,入地下,凡有铜铁可偷走卖钱者,大事掠劫。屋瓦颓破,顶生茂草,院中花树,攀折刨损,一株不留。然假山小河,以其坚固,尚未动也。今年地震两次,兴造临建,遂移山倒海,断笋石为台阶,碎太湖石填地基,顿时河平山削。各式小屋堆砌连结,掩影曲折,几无行人之路。而原有住房,漏雨透风,无人修理。
地虽已不震,而争地盗料,大事扩充,损公肥私,如入魔途,不知其返,向阳大院之委员、主任,表现尤甚。呜呼,名为向阳,其实向阴,此世界之所以永不得安宁欤?
1976年
词科掌录
从书纸看:此书曾掷弃于泥污,又经爱书者精心装潢。二百年间,不知几经浮沉矣,又历寒斋一劫。
近思录
昨日又略检鲁迅日记书账,余之线装旧书,见于帐者十之七八,版本亦近似。新书多账所未有,因先生逝世后,新出现之本甚多也。因此,余愈爱吾书,当善保存,以证渊源有自,追步先贤,按图索骥,以致汗牛充栋也。
新编五代史平话
五一年春购于南市,劫后赠与文会。近因写平话文章,向之讨还。文会甚慷慨,于临建书堆中找出。此书已不知几经浩劫,地震为其最近之遭遇耳。
1976年
鲁迅全集
一九六六年夏秋之交,每个人都会感到:运动一开始,就带有林彪、“四人帮”那股封建法西斯的邪气。
那时,我每天出去参加学习。家人认为:我存有这些书,不是好事。正好小孩舅父在此,就请他把线装书抱到后面屋子里,前屋装新书的橱子,玻璃门都用白纸罩盖。这真是欲盖弥彰,不过两天,我正在外面开会,机关的文革会,就派红卫兵来,把所有的书橱,加上了封条。
我回到家来,内弟以为我平日爱惜这些东西,还特别安慰了我几句。其实,当时我已顾不上这些。因为,国家民族的命运,尚不知如何也。
住在同院的机关领导人,也赶来看望了一下。当然,彼此心照,都没有说什么。运动之始,文革会,乃是“御用”,观机关红卫兵队长由总务科长兼任,即可了然。人们根据旧黄历,还以为抛出几个文艺界人物,即可搪塞。殊不知道此次林、四之用心,是要把所有共产党干部“一勺烩”。
秋冬之交,造反派以“压缩”为名,将后面屋隔断。每日似有人在其中捆绑旧书。后又来前屋抄书,当时我的女孩在场,以也是红卫兵的资格问:
“鲁迅的书,我可以留下吗?”
答曰:
“可。”
“高尔基的呢?”
“不行。”
执事者为一水管工人,在当时情况下,其答对,我以为是很有水平的。
因此,“高尔基”被捆载而去,“鲁迅”得以留在家中。
人、事物、事情的发展变化,都是辩证的、无常的。你以为被捆绑去的,就是终身不幸;而留在家中的,就能永远幸福吗?大不然也。
捆绑去的,受到的待遇是“监护”。它们虽然经历了几年的播迁,倒换了几家的仓库,遇见过风吹雨打,虫咬鼠А5鹊铰涫嫡撸直弧肮馊俚摹被に凸槔矗渎杂胁腥保筇逦奚恕�
留在家中的,因为没有了书橱,又屡次被抄家,这些书,就只好屈尊,东堆一下,西放一下。有时与煤炭为伍,有时与垃圾同箱。长期掷于床铺之下,潮湿发霉,遇到升炉缺纸时,则被撕下几页,以为引火之助,化为云烟。
当初这些书,在我手中,珍如拱璧,处以琉璃。物如有知,当深感前后生活之大变,一如晴雯之从怡红院被逐出也。
被迫迁居以来,儿媳掌家,对寒舍惜书传统,略无所知。
因屋小无处堆放,乃常借与同学同事,以致大多不知下落。一日竟将此书之封套,与废物同弃于院中。余归而检存之,不无感慨焉。
此书有详注,虽有小疵,究系专家所作,舍此,无以明当时社会及文坛上之许多典故也。
1976年
明清藏书家尺牍
一九六五年二月,时妻病入医院,心情颇痛。京中寄此残书来,每晚修整数页,十余日方毕。年过五旬,入此情景,以前梦中,无此遭际。
雨水
时有所感:青春远离,曾无怨言,携幼奉老,时值乱年。
亲友无憾,邻闾无间。晚年相随,我性不柔,操持家务,一如初娶。知足乐命,安于淡素。
1965年2月19日晚
群芳清玩
近年以整理旧书残籍休息脑力,有时购书太多,每日擦磨贴补,亦大苦事。近日忽念不购新货,取橱中旧有者整理之,有事可做,而不太累,亦良法也。
阅旧书多,易养成无病呻吟之恶习,此可戒也。其清新扬厉的句子,还是应该从新时代的作品中求之。
1966年2月15日晚装竟想到
金陵琐事
此等书不知何年所购置,盖当时影印本出,未得,想知其内容,买来翻翻。整理书橱,见其褴褛,装以粗纸,寒伧如故。一九六六年,时已五十四岁。忆鼓捣旧书残籍,自十四岁起,则此种生涯,已四十年。黄卷青灯,寂寥有加,长进无尺寸可谈,愧当如何?
(以上三则,不合时间体例,附抄存之。)
跋尾
一九七五年,有同居于一室者离去,临别赠言:
“现在,阶级关系新变化,得确信,老干部恐怕还要被抄家。你在书皮上写的那些字,最好收拾收拾。”
余不以其言为妄,然亦未遵行之。后虽有被专政加强之迹象,幸无再抄家之实举。今“四人帮”已矣,雨过天晴,此等文字竟得辑录发表,实出人意料之外也。
呜呼,巢居者察风,穴处者虑雨。彼人可谓居不忘危,择枝而栖者矣。
1979年8月26日时浮肿加剧,录此以忘病痛。
圣人不以感私伤神,吕氏春秋之教——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卷十二 书衣文录 书衣文录(节选)
前有此录,已印行矣。续有所得,仍辑存之。体例不变。
1984年3月20日,作者记——
A《书衣文录》最初发表时分为(一)、(二)、(三)及《拾补》四部分,收入《孙犁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时按写作时间重新排列,今据百花文艺版;其中《拾补》发表时尚有“小引”及“书衣文录再跋”,亦附于后。
广艺舟双楫
久别重逢,如久违之石。惜君尘垢蒙身,亟为洁修整装,亦纪念此一段经历也。
1972年11月于多伦道宿舍
附记:此证余已撤回原住处,然身处逆境,居已不易。花木无存,荆棘满路。闭户整书,以俟天命。
商务版学生字典
余识字不多,典故知识尤少。但不好查辞书。此次大部辞书失去,只留此小字典。老年多忘,愿养成遇生字即查字典之良好习惯,减少念写错白字的过失。手头有此废纸,为之包装,保其洁整,乐于触摸。
1974年12月14日时屋内颇暖
聊斋志异(中)
此奇作也,而蒋瑞藻作小说考证,斥之为千篇一律,不愿再读。余则百读不厌。蒋氏所指,盖为所描写男女间之爱情,以及女子之可爱处。如此两端,在人世间即如此,有关小说,虽千奇百态,仍归于千篇一律。蒋氏作考证,用力甚勤,而于文学创作,识见如此之低,何耶?
1975年2月1日下午偶记
附记:此次再检小说考证,不见蒋氏此说。忘其出处,或余误记。
蒲松龄集(上)
文绝一体,艺专一技。天才孤诣,况凡夫之庸疏乎!蒲氏绝其才力于一书,所遗于人者,已号洋洋矣。而人犹妄求其他,翼有所发见,亦人情之常也。夫参天者多独木,称岳者无双峰。昼夜经营,精极一体,其它诗文,只能看做是成此大功之准备。读其杂著,而有才尽之憾者,其商贩之见乎?
花好月圆,流年似水,亦此理也。
1975年2月3日睡起记
蒲氏困于场屋,而得成志异大业,诚中国文学之大幸也。
又以身居农村,与群众接近,所为杂著,亦具风采,惜此集未收其家政内外等篇也。
1975年2月3日下午,院内小孩,争放炮竹。
二月四日下午,余午睡,有人留柬夹门缝而去,亦聊斋之小狐也。
是日晚七时三十五分,余读此书年谱,忽门响如有人推摇者,持眼镜出视,乃知为地震。以前未有如此剧烈者。
小说考证(上)
一九七五年二月五日中午,装书避嚣。
西湖游览志
余于二月十四日,到报社上班。今日上午为人改通讯稿一篇。下午粘废纸为此书包装。上午外孙来,又为我买好烟五包,并帮家人和煤泥。小孩安稳寡言,颇有礼性,老年见此,心甚怡悦。
1975年2月16日晚记
龚自珍全集(上)
昨夜梦中惊呼,彻夜不安。
1975年2月22日
玉台新咏
毋先天成,毋非时而荣。先天成则毁,非时而荣则不果。
(古帛书)
1975年3月19日下午
明清笑话四种
戴角者无上凿。同上。
园尺牍
整日烦躁,晚尤甚,而艾文会来。告以病,不去。伺余用饭毕,此公之故态也。
1975年3月26日灯下
附记:此实文会对我之关心。文会已作古。求实心、热心帮人如彼者,今已难矣。余好烦,得罪好朋友,而文会不以为意,甚可念也。
文会晚境寂寞,思之黯然。
续藏书
张为购此纸,变花样,实不雅观。
近日,余在书皮上乱书之堂号、斋名有:晚秀庐、双芙蓉馆、晚娱书屋、娱老书室、梦露草堂等等。均属附会风雅,百无聊赖之举动。
1975年3月27日
郑板桥集
三月末,家来客,二位小姐。余心不靖,意态有烦。而张以为慢,遂强打精神应付之。今日下午,二客外出,乃裁纸包书,而心中甚不平。此病态也,余当戒之。
1975年4月2日
宣和画谱
余尚有书谱,在佟楼卖书时,误卖去下册,遂将上册送卞雪松君,彼甚好书法也。
1975年4月2日下午
梨园按试乐府新声
送走二位女郎,正要清静,晚上小伙子又来探问,实令人烦。
1975年4月2日灯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昨晚台上坐,闻树上鸟声甚美。起而觅之,仰望甚久。引来儿童,遂踊跃以弹弓射之。鸟不知远引,中二弹落地,伤头及腹。乃一虎皮鹦哥,甚可伤惜。此必人家所养逸出者。只嫌笼中天地小,不知外界有弹弓。鸟以声亡,虽不死我手,亦甚不怡。
1975年6月13日
庄子集解
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
1975年8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