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经注-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曰治干也。馀水北至鄡阳县注赣水。

赣水又与鄱水合,水出鄱阳县东,西迳其县南武阳乡也。地有黄金采,王莽

改曰乡亭。孙权以建安十五年,分为鄱阳郡。鄱水又西流,注于赣。又有缭水入

焉。其水导源建昌县,汉元帝永光二年分海昬立。缭水东迳新吴县,汉中平中立。

缭水又迳海昬县,王莽更名宜生。——谓之上缭水,又谓之海昬江,分为二水。

县东津上有亭,为济渡之要。其水东北迳昌邑城而东出豫章大江,谓之慨口。昔

汉昌邑王之封海昬也。每乘流东望,辄愤慨而还,世因名焉。其一水枝分别注,

入于修水也。

△又北过彭泽县西。

修水出艾县西。东北迳豫宁县,故西安也,晋太康元年更从今名。修水又东

北迳永修县,汉灵帝中平二年立。修水又东北注赣水,其水总纳十川,同溱一渎,

俱注于彭蠡也。

△北入于江。

大江南赣水,总纳洪流,东西四十里,清泽远涨,绿波凝净,而会注于江川。

○庐江水

△庐江水出三天子都,北过彭泽县,西北入于江。

《山海经》三天子都,一曰天子鄣。王彪之《庐山赋·叙》曰:庐山,彭泽

之山也。虽非五岳之数,穹窿嵯峨,实峻极之名山也。孙放《庐山赋》曰:寻阳

郡南有庐山,九江之镇也。临彭蠡之泽,接平敞之原。《开山图》曰:山四方,

周四百馀里,叠鄣之岩万仞,怀灵抱异,苞诸仙迹。《豫章旧志》曰:庐俗,字

君孝,本姓匡,父东野王,共鄱阳令吴芮佐汉定天下而亡。汉封俗于鄡阳,曰

越庐君。俗兄弟七人皆好道术,遂寓精于宫庭之山。故世谓之庐山。汉武帝南巡,

睹山以为神灵,封俗大明公。元法师《庐山记》曰:殷、周之际,匡俗先生,受

道仙人,共游此山,时人谓其所止为神仙之庐,因以名山矣。又按周景式曰:庐

山匡俗,字子孝,本东里子,出周武王时,生而神灵,屡逃征聘,庐于此山,时

人敬事之。俗后仙化,空庐犹存,弟子睹室悲哀,哭之旦暮,事同乌号。世称庐

君,故山取号焉。斯耳传之谈,非实证也。故《豫章记》以庐为姓,因庐以氏,

周氏、远师,或托庐墓为辞,假凭庐以托称。二证既违,三情互爽。按《山海经》

创志大禹,记录远矣。故《海内东经》曰: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是曰

庐江之名,山水相依,互举殊称,明不因匡俗始,正是好事君子,强引此类,用

成章名耳。又按张华《博物志·曹著传》,其神自云姓徐,受封庐山。后吴猛经

过,山神迎猛,猛语曰:君王此山,近六百年,符命已尽,不宜久居非据。猛又

赠诗云:仰瞩列仙馆,俯察王神宅,旷载畅幽怀,倾盖付三益。此乃神道之事,

亦有换转,理难详矣。吴猛,隐山得道者也。《寻阳记》曰:庐山上有三石梁,

长数十丈,广不盈尺,杳然无底。吴猛将弟子登山,过此梁,见一翁坐桂树下,

以玉杯承甘露浆与猛。又至一处,见数人,为猛设玉膏。猛弟子窃一宝,欲以来

示世人,梁即化如指,猛使送宝还,手牵弟子,令闭眼相引而过。其山川明净,

风泽清旷,气爽节和,土沃民逸。嘉遯之士,继响窟岩。龙潜凤采之贤,往者忘

归矣。秦始皇、汉武帝及太史公司马迁咸升其岩,望九江而眺钟、彭焉。庐山之

北有石门水,水出岭端,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因有石门之目焉。水导双石之

中,悬流飞澍,近三百许步,下散漫十数步,上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霄中矣。

下有磐石,可坐数十人。冠军将军刘敬宣,每登陟焉。其水历涧,迳龙泉精舍南,

太元中,沙门释慧远所建也。其水下入江。南岭,即彭蠡泽西天子鄣也。峰隥

险峻,人迹罕及。岭南有大道,顺山而下,有若画焉。传云匡先生所通至江道。

岩上有宫殿故基者三,以次而上,最上者极于山峰。山下又有神庙,号曰宫亭庙,

故彭湖亦有宫亭之称焉。余按《尔雅》云:大山曰宫。宫之为名,盖起于此,不

必一由三宫也。山庙甚神,能分风擘流,住舟遣使,行旅之人,过必敬祀而后得

去。故曹毗咏云:分风为贰,擘流为两。昔吴郡太守张公直自守征还,道由庐山。

子女观祠,婢指女戏妃像人。其妻夜梦致聘,怖而遽发,明引中流,而船不行。

合船惊惧,曰:爱一女而合门受祸也。公直不忍,遂令妻下女于江。其妻布席水

上,以其亡兄女代之,而船得进。公直方知史女,怒妻曰:吾何面目于当世也。

复下己女于水中。将渡,遥见二女于岸侧。傍有一吏立,曰:吾庐君主簿,敬君

之义,悉还二女。故干宝书之于《感应》焉。

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净,照见人形晨光初散,则延

曜入石,豪细必察,故名石镜焉。又有二泉,常悬注,若白云带山。《庐山记》

曰:白水在黄龙南,即瀑布也。水出山腹,挂流三四百丈,飞湍林表,望若悬素。

注处悉成巨井,其深不测。其水下入江渊。庐山之南,有上霄石,高壁纟面然。

与霄汉连接。秦始皇三十七年,叹斯岳远,遂记为上霄焉。上霄之南,大禹刻石

志其丈尺里数,今犹得刻石之号焉。湖中有落星石,周回百馀步,高五丈,上生

竹木。传曰有星坠此,因以名焉。又有孤石,介立大湖中,周回一里,竦立百丈,

矗然高峻,特为环异。上生林木,而飞禽罕集,言其上有玉膏可采,所未详也。

耆旧云;昔禹治洪水至此,刻石纪功,或言秦始皇所勒,然岁月已久,莫能辨之

也。

 卷四十

○渐江水斤江水

江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

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渐江水出三天子都。

《山海经》谓之浙江也。《地理志》云: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北迳其县南,

有博山,山上有石,特起十丈,上峰若剑杪。时有录鼓潜发,正长临县,以山鼓

为候,一鸣,官长一年,若长雷发声,则官长不反,浙江又北历黟山,县居山之

阳,故县氏之。汉成帝鸿嘉二年,以为广德国,封中山宪王孙云客王于此。晋太

康中,以为广德县,分隶宣城郡。会稽陈业,洁身清行,遯迹此山。浙江又北迳

歙县东,与一小溪合。水出县东北翁山,西迳故城南,又西南入浙江。

又东迳遂安县南。溪广二百步,上立杭以相通,水甚清深,潭不掩鳞,故名

新定。分歙县立之。晋太康中,又改从今名。

浙江又左合绝溪,溪水出始新县西,东迳县故城南,为东西长溪。溪有四十

七濑,睿流惊急,奔波聒天。孙权使贺齐讨黟、歙山贼,贼固黟之林历山,山甚

峻绝,又工禁五兵。齐以铁杙椓山,升出不意,又以白棓击之,气禁不行,

遂和奇功平贼。于是立始新之府,于歙之华乡令齐守之。后移出新亭。晋太康元

年,改曰新安郡。溪水东注浙江。浙江又东北迳建德县南。县北有乌山,山下有

庙,庙在县东七里。庙渚有大石,高十丈,五尺围,水濑睿激而能致云雨。

浙江又东迳寿昌县南,自建德至此,八十里中有十二濑,濑皆峻崄,行旅所

难。县南有孝子夏先墓,先少丧二亲,负土成墓。数年,不胜哀卒。

浙江又北迳新城县,桐溪水注之。水出吴兴郡於潜县北天目山。山有高峻,

崖岭竦叠,西临峻涧。山上有霜木,皆是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东面有瀑布,

下注数晦深沼,名曰蛟龙池。池水南流迳县西,为县之西溪。溪水又东南与紫溪

合。水出县西百丈山,即潜山也。山水东南流,名为紫溪,中道夹水,有紫色磐

石,石长百馀丈,望之如朝霞。又名此,水为赤濑,盖以倒影在水故也。紫溪又

东南流,迳白山之阴。山甚峻极,北临紫溪。又东南连山夹水,两峰交峙,反项

对石,往往相捍。十馀里中,积石磊场嘈希掳咨诚甘慈羲

水木相映,泉石争晕,名曰楼林。紫溪东南流,迳桐庐县东为桐溪。孙权藉溪之

名以为县目,割富春之地,立桐庐县。自县至於潜,凡十有六濑,第二是严陵濑。

濑带山,山下有石室。汉光武帝时,严子陵之所居也。故山及濑,皆即人姓名之。

山下有磐石,周回十数丈,交枕潭际,盖陵所游也。桐庐溪又东北,迳新城县入

浙江。县故富春地,孙权置,后省并桐庐,咸和九年,复立为县。浙江又东北入

富阳县,故富春也。晋后名春,改曰富阳也。东分为湖浦。

浙江又东北迳富春县南,县故王莽之诛岁也。江南有山,孙武皇之先所葬也。

汉末,墓上有光,如云气属天。黄武四年,孙权以富春为东安郡,分置诸县。以

讨山越,命全琮浙江又东北迳亭山西,山上有孙权父冢。

△北过馀杭,东入于海。

浙江迳县左,合馀杭大溪。江北即临安县界,水北对郭文宅,宅傍山面溪,

宅东有郭文墓,晋建武元年,骠骑王导迎文,置之西园。文逃此而终。临安令改

葬之。建安十六年,县民郎雅作乱,贺齐讨之。孙权分馀杭立临水县,晋改曰临

安县,因冈为城,南门尤高。谢安莅郡,游县,迳此门,以为难为亭长。浙江又

东迳馀杭故县南,新县北。秦始皇南游会稽,途出是地。因立为县。王莽之进睦

也。汉末陈浑移筑南城,县后溪南大塘。即浑立以防水也。县南有三碑,是顾飏、

范甯等碑。县南有大壁山,郭文自陆浑迁居也。浙江又东迳乌伤县北,王莽改曰

乌孝,《郡国志》谓之乌伤。《异苑》曰:东阳颜乌以淳孝著闻,后有群乌衔鼓,

集颜鸟所居之邨,乌口皆伤,一境以为颜乌至孝,故致慈乌,欲令孝声远闻,

又名其县曰乌伤矣。浙江又东北流至钱唐县,谷水入焉。水源西出太末县,县是

越之西部姑蔑之地也。秦以为县。王莽之末治也。吴宝鼎中,分会稽立,隶东阳

郡。谷水东迳独松故冢下,冢为水毁,其砖文:筮言吉,龟言凶,百年隋水中,

今则同龟繇矣。谷水又东迳长山县南,与永康溪水合,县即东阳郡治也。县,汉

献帝分乌伤立;郡,呈宝鼎中分会稽置。城居山之阳,或谓之长仙县也,言赤松

采药此山,因而居之,故以为句。后传呼乖谬,字亦因改。溪水南出永康县。县,

赤乌中分乌伤上浦立。刘敬叔《异苑》曰:孙权时,永康县有人入山,遇一大龟,

即束之以归。龟便言曰:游不量时,为君所得。担者怪之,载出,欲上吴王。夜

宿越里,缆船于大桑树。宵中,树忽呼龟曰:元绪,奚事尔也?龟曰:行不择日,

今方见烹,虽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诸葛元逊识性渊长,必致相困。令

求如我之徒,讨将安泊?龟曰:子明,无多辞,既至建业,权将煮之,烧柴万车,

龟犹如故。诸葛恪曰:燃以老桑乃熟。献人仍说龟言,权使伐桑,取煮之即烂。

故野人呼龟曰元绪。其水飞湍北注,至县南门,入谷水。谷水又东,定阳溪水注

之。水上承信安县之苏姥布。县本新安县,晋武帝太康元年改曰信安。水悬百馀

丈,濑势飞注,状如瀑布。濑边有石如床,床上有石牒,长三尺许,有似杂采帖

也。《东阳记》云:信安县有悬室坂。晋中朝时,有民王质,伐木至石室中,见

童子四人,弹琴而歌。质因留,倚柯听之。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质含之,便

不复饥。俄顷,童子曰:其归。承声而去,斧柯漼然烂尽。既归,质去家已数十

年,亲情凋落,无复向时比矣。其水分纳众流,混波东逝,迳定阳县。夹岸缘溪,

悉生支竹,及芳枳木连,杂以霜菊金橙。白沙细石,状如凝雪。石溜湍波,浮响

无辍。山水之趣。尤深人情。县,汉献帝分信安立。溪亦取名焉。溪水又东迳长

山县北,北对高山。山下水际,是赤松羽化之处也。炎帝少女追之,亦俱仙矣。

后人立庙于山下。溪水又东入于谷水,又东迳乌伤县之云黄山,山下临溪水,水

际石壁杰立,高一百许丈。又与吴宁溪水合。水出吴宁县,下迳乌伤县入谷,谓

之乌伤溪水。闽中有徐登者,女子化为丈夫,与东阳赵暎⑸圃椒健J痹獗

乱相遇于溪,各示所能。登先禁溪,水为不流。暣谓萘琛6

相示而笑。登年长,暿κ轮:蟮巧砉剩瑫东入章安。百姓未知。暷

升茅屋,梧鼎而爨,主人惊怪,曅Χ挥Γ菀嗖凰稹S殖⒘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