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经注-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舍,以存共人。县有陈留王子香庙。颂子香于汉和帝之时,出为荆州刺史有惠政,

天子徵之,道卒,枝江亭中。常有三白虎,出入人间,送丧踰境。百姓追美甘

棠,以永元十六年,立庙设祠,刻石铭德,号曰枝江白虎王君。其子孙至今,犹

谓之为白虎王。江水又东会沮口,楚昭所谓江、汉、沮、漳,楚之望也。

△又南过江陵县南。

县江有洲,号曰枚回洲,江水自此两分而为南、北江也。北江有故乡洲。元

兴之末,桓玄西奔,毛佑之与参军费恬射玄于此洲。玄子升,年六岁,辄拔去之。

王韶之云:玄之初奔也。经日不得食,左右进粗粥,咽不能下。升抱玄胸抚之,

玄悲不自胜。至此,益州督护冯迁斩玄于此洲,斩升于江陵矣。下有龙洲,注东

有宠洲,二洲之间,世擅多鱼矣。渔者投罟历网,往往洲绝,有潜客泳而视之,

见水下有两石牛,尝为罾害矣。故渔者莫不击浪浮舟,鼓枻而去矣。其下谓之邴

里洲,洲有高沙湖,湖东北有小水通江,名曰曾口。江水又东迳燕尾洲北,合灵

溪水,水无泉源,上承散水,合成大溪,南流注江。江、溪之会有灵溪戍,背阿

面江,西带灵溪,故戍得其名矣。江水东得马牧口,江水断洲通会。江水又东迳

江陵县故城南,《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盖即荆山之称而制州名矣。故楚也。

子革曰:我先君僻处荆山以供王事。遂迁纪郢,今城,楚船官地也,《春秋》之

渚宫矣。秦昭襄王二十九年,使白起拔鄢郢,以汉南地而置南郡焉。《周书》曰:

南,国名也。南氏有二臣,力钧势敌,竞进争权,君弗能制。南氏用分为二南国

也。按韩婴叙《诗》云:其地在南郡、南阳之间。《吕氏春秋》所谓禹自涂山巡

省南土者也。是郡取名焉。后汉景帝以为临江王荣国。王坐侵庙垣地为宫,被征,

升车,出北门而轴折。父老窃流涕曰:吾王不还矣!自后北门不开,盖由荣非理

终也。汉景帝二年,改为江陵县。王莽更名郡曰南顺,县曰江陆。旧城,关羽所

筑。羽北围曹仁,吕蒙袭而据之。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而退。杜

元凯之攻江陵也,城上人以瓠系狗颈示之,元凯病啊室病<俺窍荩背侵欣闲。

血流沾足。论者以此薄之。江陵城地东南倾,故缘以金堤,自灵溪始。桓温令陈

遵造。遵善于于方功,使人打鼓,远听之,知地势高下,依傍创筑,略无差矣。

城西有栖霞楼,俯临通隍,吐纳江流。城南有马牧城,西侧马径。此洲始自枚回,

下迄于此。长七十馀里,洲上有奉城,故江津长所治,旧主度州郡贡于洛阳,因

谓之奉城。亦曰江津戍也。戍南对马头岸。昔陆抗屯此,与羊祐相对,大宏信义,

谈者以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矣。北对大岸,谓之江津口,故洲亦以名焉。江大

自此始也。《家语》曰:江水至江津,非方舟避风,不可涉也。故郭景纯云:济

江津以起涨,言其深广也。江水又东迳郢城南,子囊遗言所筑城也。《地理志》

曰:楚别邑,故郢矣。王莽以为郢亭。城中有赵台卿冢,岐平生自所营也。冢图

宾主之容,用存情好,叙其宿尚矣。江水又东得豫章口,夏水所通也。西北有豫

章冈,盖因冈而得名矣。或言因楚王豫章台名,所未详也。

 卷三十五

○江水三

△又东至华容县西,夏水出焉。

江水左迤为中夏水,右则中郎浦出焉。江浦右迤,南派屈西,极水曲之势,

世谓之江曲者也。

△又东南当华容县南,涌水出焉。

江水又东,涌水注之。水自夏水南通于江,谓之涌口。《春秋左氏传》所谓

阎敖游涌而逸者也。二水之间,谓之夏洲。江水又迳南平郡孱陵县之乐乡城北,

吴陆抗所筑,后王濬攻之,获吴水军督陆景于此渚也。

△又东南,油水从西南来注之。

又东,右合油口,又东迳公安县北,刘备之奔江陵,使筑而镇之。曹公闻孙

权以荆州借备,临书落笔。杜预克定江南,罢华容置之,谓之江安县,南郡治。

吴以华容之南乡为南郡,晋太康元年改曰南平也。县有油水,水东有景口,口即

武陵郡界。景口东有沦口,沦水南与景水合。又南通澧水及诸陂湖,自此渊潭相

接,悉是南蛮府屯也。故侧江有大城,相承云仓储城,即邸阁也。江水左会高口,

江浦也,右对黄州。江水又东得故市口,水与高水通也。江水又右迳杨岐山北,

山枕大江,山东有城,故华容县尉旧治也。大江又东,左合子夏口。江水左迤北

出,通于夏水,故子曰夏也。大江又东,左得侯台水口,江浦也。大江右得龙穴

水口,江浦右迤也。北对虎洲。又洲北有龙巢,地名也。昔禹南济江,黄龙夹舟,

舟人五色无主。禹笑曰:吾受命于天,竭力养民。生,性也。死,命也,何忧龙

哉?于是二龙弭鳞掉尾而去焉,故水地取名矣。江水自龙巢而东,得俞口,夏水

泛盛则有,冬无之。江之北岸,上有小城,故监利县尉治也。又东得清扬土坞二

口,江浦也。大江右迳石首山北,又东迳赭要。赭要,洲名,在大江中,次北湖

洲下。江水左得饭筐上口,秋夏水通下口。上下口间。相距三十馀里。赭要下即

杨子洲,在大江中。二洲之间,常若蛟害。昔荆佽飞济此,遇两蛟,斩之,自后

罕有所患矣。江之右岸则清水口,口上即钱官也。水自牛皮山东北通江,北对清

水洲,洲下接生江洲,南即生江口,水南通澧浦,江水左会饭筐下口,江浦所入

也。江水又右得上檀浦,江溠也。江水又东迳竹町南,江中有观详溠,溠

东有太洲,洲东分为爵洲,洲南对湘江口也。

△又东至长沙下隽县北,澧水、沅水、资水合东流注之。

凡此诸水,皆注于洞庭之陂,是乃湘江水,非江川也。

△湘水从南来注之。

江水右会湘水,所谓江水会者也。江水又东,左得二夏浦,俗谓之西江口。

又东迳忌置山南,山东即隐口浦矣。江之右岸有城陵山,山有故城,东接微落山,

亦曰晖落。江之南畔名黄金濑,濑东有黄金浦,良父口,夏浦也。又东迳彭

城口,水东有彭城矶,故水受其名,即玉涧,水出巴丘县东玉山玉溪,北流注于

江。江水自彭城东迳如山北,北对隐,二之间,有独石孤立大江中,

山东江浦,世谓之白马口。江水又左迳白螺山南,右历鸭兰北,江中山也。

东得鸭兰、治浦二口,夏浦也。江水左迳上乌林南,村居地名也。又东迳乌黎口,

江浦也,即中乌林矣。又东迳下乌林南,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江水

又东,左得子练口,北通练浦,又东合练口,江浦也。南直练洲,练名所以生也。

江之右岸得蒲口,即陆口也。水出下隽县西三山溪,其水东迳陆城北,又东

迳下隽县南,故长沙旧县,王莽之闰隽也。宋元嘉十六年,割隶巴陵郡。陆水又

屈而西北流,迳其县北,北对金城,吴将陆涣所屯也。陆水又入蒲圻县北,迳吕

蒙城西。昔孙权征长沙、零、桂所镇也。陆水又迳蒲山,北入大江,谓之刀

环口。又东迳蒲山北,北对蒲圻洲,亦曰擎洲,又曰南洲,洲头即蒲圻,县

治也,晋太康元年置。洲上有白面洲,洲南又有澋口,水出豫章艾县,东入蒲

圻县,至沙阳西南鱼岳山入江。山在大江中,杨子洲南,孤峙中洲。江水左得中

阳水口,又东得白沙口,一名沙屯,即麻屯口也。本名蔑默口,江浦矣。南直蒲

圻洲,水北入百馀里,吴所屯也。又迳鱼岳山北,下得金梁洲。洲东北对渊洲,

一名渊步洲。江濆从洲头以上,悉壁立无岸,历蒲圻至白沙,方有浦,上甚难。

江中有沙阳洲,沙阳县治也,县本江夏之沙羡矣。晋太康中改曰沙阳县。宋元嘉

十六年,割隶巴陵郡。江之左岸有雍口,亦谓之港口。东北流为长洋港。又东北

迳石子冈,冈上有故城,即州陵县之故城也。庄辛所言左州侯国矣。又东迳州陵

新治南,王莽之江夏也。港水东南流注于江,谓之洋口。南对龙穴洲,沙阳洲之

下尾也。洲里有驾部口,宋景平二年,迎文帝于江陵,法驾顿此,因以为名。文

帝车驾发江陵,至此黑龙跃出,负帝所乘舟,左右失色。上谓长史王云昙曰:乃

夏禹所以受天命矣,我何德以堪之?故有龙穴之名焉。江水又东,右得聂口,江

浦也。左对聂洲。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

所起也。江水东迳大军山南。山东有山屯,夏浦江水左迤也。江中有石浮出,谓

之节度石。右则涂水注之。水出江州武昌郡武昌县泰山。西北流迳汝南侨郡故城

南,咸和中,寇难南逼,户口南渡,因置斯郡,治于涂口。涂水历县西,又西北

流注于江。江水又东迳小军山南,临侧江津,东有小军浦。江水又东迳鸡翅山北,

山东即土城浦也。

△又东北至江夏沙羡县西北,沔水从北来注之。

沌水上承沌阳县之太白湖,东南流为沌水,迳沌阳县南,注于江。谓之沌口。

有沌阳都尉治。晋永嘉六年,王敦以陶侃为荆州,镇此,明年徙林鄣。江水又东

迳叹父山,南对叹州,亦曰叹步矣。江之右岸当鹦鹉洲,南有江水右迤,谓之驿

渚。三月之末,水下通樊口水。江水又东迳鲁山南,古翼际山也。《地说》曰:

汉与江合于衡北翼际山旁者也。山上有吴江夏大守陆涣所治城,盖取二水之名。

《地理志》曰:夏水过郡入江也。旧治安陆,汉高帝六年置,吴乃徙此。城中有

《晋征南将军荆州刺史胡奋碑》。又有平南将军王世将刻石记征杜曾事。有刘琦

墓及庙也。山左即沔水口矣。沔左有却月城,亦曰偃月垒,戴监军筑,故曲陵县

也。后乃沙羡县冶也。昔魏将黄祖所守,吴遣董袭、凌统攻而擒之。祢衡亦遇害

于此。衡恃才倜傥,肆狂狷于无妄之世,保身不足,遇非其死,可谓咎悔之深矣。

江之右岸有船官浦,历黄鹄西而南矣。直鹦鹉洲之下尾。江水溠洄洑浦,

是曰黄军浦,昔吴将黄盖军师所屯,故浦得其名,亦商舟之所会矣。船官浦东即

黄鹄山。林涧甚美,谯郡戴仲若野服居之。山下谓之黄鹄岸,岸下有湾,目之为

黄鹄湾。黄鹄山东北对夏口城,魏黄初四年孙权所筑也。依山傍江,开势明远,

凭墉藉阻,高观枕流,上则游目流川,下则激浪崎岖,实舟人之所艰也。对岸则

入沔津,故城以夏水为名,亦水羡县治也。江水左得湖口,水通大湖,又东合滠

口,水上承涢水于安陆县而东迳滠阳县北,东流注于江。江水又东,湖水自北南

注,谓之嘉吴。江之右岸频得二夏浦,北对东城洲西,浦侧有雍伏戍。江之左岸,

东会龙骧水口,水出北山蛮中,江之左有武口,水上通安陆之延头。宋元嘉三元,

卫将军荆州刺史谢晦,阻兵上流,为征北檀道济所败,走奔于此,为戍主光顺之

所执处也。南至武城,俱入大江。南直武洲,洲南对杨桂水口,江水南出也,通

金女、大文、桃班三治。吴旧屯所在,荆州界尽此。江水东迳若城南。庾仲雍

《江记》曰:若城至武城口三十里者也。南对郭口,夏浦而不常泛矣。东得苦菜

夏浦,浦东有苦菜山,江迳其北,故浦有苦菜之名焉,山上有苦菜可食。江水左

得广武口江浦也。江之右岸有李姥浦,浦中偏无蚊蚋之患矣。北对峥嵘洲,冠军

将军刘毅破桓玄于此洲,玄乃挟天子西走江陵矣。

△又东过邾县南。

江水东迳白虎北,山临侧江汶,又东会赤溪夏浦浦口,江水右迤也。又

东迳贝北,庾仲雍谓之沛岸矣。江之左岸有秋口,江浦也,又东得乌石水,

出乌石山,南流注于江。江水右迳黎北,亦曰黎岸也。山东有夏浦,又东迳

七碛北,山名也。仲雍谓之大小竹碛也。北岸烽火洲,即举洲也。北对举口,仲

雍作莒字,得其音而忘其字,非也。举水出龟头山,西北流迳蒙茏戍南,梁定州

治,蛮田超秀为刺史。举水又西流,右合垂山之水。水北出垂山之阳,与弋阳淠

水同发一山,故是水名之。水之东有南口戍,又南迳方山戍西,西流注于举水。

又西南迳梁司、豫二州东,蛮田鲁生为刺史,治湖陂城,亦谓之水城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