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经注-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入建安水。建安水又东北,有雉尾谷水,又东北,有太谷水,又北,有小祁山水,

并出东溪,扬波西注。又北,左会胡谷水,水西出胡谷,东迳金盘、历城二军北,

军在水南层山上。其水又东注建安水。建安水又东北,迳塞峡。元嘉十九年,宋

太祖遣龙骧将军裴方明伐杨难当,难当将妻子北奔,安西参军鲁尚期追出塞峡,

即是峡矣。左山侧有石穴洞,人言潜通下辨,所未详也。其水出峡西北流,注汉

水。汉水北,连山秀举,罗峰竞峙。祁山在嶓冢之西七十许里,山上有城,极为

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汉水迳其南。城南三里,有亮故垒,垒之左

右,犹丰茂宿草,盖亮所植也,在上邽西南二百四十里。《开山图》曰:汉阳西

南有祁山,蹊径逶迤,山高严险,九州之名岨,天下之奇峻。今此山于众阜之中,

亦非为佶矣。汉水又西南,与甲谷水合,水出西南甲谷,东北流注汉水。汉水又

西,迳南岈北岈之中,上下有二城相对,左右坟垅低昂,亘山被阜。古谚云:南

岈北岈,万有馀家。诸葛亮《表》言:祁山去沮县五百里,有民万户,瞩其邱墟,

信为殷矣。汉水西南迳武植戍南。武植戍水发北山,二源奇发,合于安民戍南,

又南迳武植戍西,而西南流,注于汉水。汉水又西南,迳平夷戍南,又西南,夷

水注之。水出北山,南迳其戍,西南入汉水。汉水又西迳兰仓城南,又南,右会

两溪,俱出西山,东流注于汉水。张华《博物志》云:温水出鸟鼠山,下注汉水。

疑是此水,而非所详也。汉水又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世俗名之为阶陵水,

非也。汉水又东南,得北谷水,又东南得城阶水,又东南得仓谷水,右三水并出

西溪,东流注汉水。汉水又东南迳瞿堆西,又屈迳瞿堆南,绝壁峭峙,孤险云高,

望之形若覆壶。高平地方二十馀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开山图》谓之仇夷,

所谓积石嵯峨,嵚岑隐阿,者也。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山

上丰水泉,所谓清泉涌沸,润气上流者也。汉武帝元鼎六年开,以为武都郡。天

池大泽在西,故以都为目矣。王莽更名乐平郡,县曰循虏。常琚、范晔云:郡居

河池,一名仇池,地方百顷,即指此也。左右悉白马氐矣。汉献帝建安中,有天

水氐杨腾者,世居陇右,为氐大帅。子驹,勇健多计,徙居仇池。魏拜为百顷氐

王。汉水又东合洛谷水,水有二源,同注一壑於神蛇戍西。左右山溪多五色蛇,

性驯良,不为物毒。洛谷水又南迳虎馗戍东,又南迳仇池郡西,瞿堆东,西南入

汉水。汉水又东合洛溪水,水北发洛谷,南迳威武戍南,又西南与龙门水合,水

出西北龙门谷,东流与横水会,东北穷溪,即水源也。又南迳龙门戍东,又东南

入洛溪水,又东南迳上禄县故城西,修源濬导,迳引北溪,南总两川,单流纳汉。

汉水又东南迳浊水城南,又东南会平乐水,水出武阶东北四十五里,更驰。南溪

导源东北流,山侧有甘泉,涌波飞清,下注平洛水。又迳甘泉戍南,又东迳平洛

戍南,又东入汉,谓之会口。汉水东南迳修城道南。与修水合。水总二源,东北

合汉。汉水又东南于盘头郡南,与浊水合。水出浊城北,东流与丁令溪水会。其

水北出丁令谷,南迳武街城西,东南入浊水。浊水又东迳武街城南,故下辨县治

也。李琀、李稚以氐王杨难敌妻死,葬阴平。袭武街,为氐所杀于此矣,今广

业郡治。浊水又东,宏休水注之,水出北溪,南迳武街城东,而南流注于浊水。

浊水又东迳白石县南。《续汉书》曰:虞诩为武都太守,下辨东三十馀里有峡,

峡中白水生大石,障塞水流,春夏辄溢,败坏城郭。诩使人烧石,以醋灌之。石

皆碎裂,因镌去焉。遂无泛溢之害。浊水即白水之异名也。浊水又东南,泥阳水

北出泥谷,南迳白石县东,而南入浊水。浊水又东南与仇鸠水合,水发鸠溪,南

迳河池县故城西,王莽之乐平亭也。其水西南流注浊水。浊水又东南与河池水合,

水出河池北谷,南迳河池戍东,西南入浊水。浊水又东南,两当水注之。水出陈

仓县之大散岭,西南流入故道川,谓之故道水。西南迳故道城东,魏征仇池,筑

以置戍。与马鞍山水合。水东出马鞍山,历谷西流,至故道城东,西入故道水。

西南流,北川水注之,水出北洛山南。南流迳唐仓城下。南至困冢川,入故

道水。故道水又西南历广香交,合广香川水,水出南由县利乔山,南流至广香川,

谓之广香川水。又南注故道水,谓之广香交。故道水又西南,入秦冈山,尚婆水

注之。山高入云,远望增状,若岭纡曦轩,峰枉月驾矣。悬崖之侧,列壁之上,

有神象若图,指状妇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圣女神,至于福应衍违,

方俗是祈。水源北出利乔山,南迳尚婆川,谓之尚婆水。历两当县之尚婆城南,

魏故道郡治也。西南至秦冈山,入故道水。故道水又右合黄卢山水,水出西北天

水郡黄卢山腹,历谷南流,交注故道水。故道水南入东益州之广业郡界,与沮水

枝津合,谓之两当溪,水上承武都沮县之沮水渎,西南流,注于两当溪。虞翊为

郡漕谷布在沮,从沮县至下辨,山道险绝,水中多石,舟车不通,驴马负运,僦

五致一。诩乃于沮受僦直,约自致之。即将吏民按行,皆烧石木,开漕船道。

水运通利,岁省万计,以其僦廪与吏士,年四十馀万也。又西南,注于浊水,浊

水南迳盘头郡东,而南合凤溪水,水上承浊水于广业郡,南迳凤溪,中有二石双

高,其形若阙,汉世有凤凰止焉,故谓之凤凰台,北去郡三里。水出台下东南流,

左注浊水。浊水又南注汉水。汉水又东南历汉曲,迳挟崖,与挟崖水合。水西出

担潭交,东流入汉水。汉水又东,迳武兴城南,又东南与北谷水合,水出武兴东

北,而西南迳武兴城北,谓之北谷水。南转迳其城东,而南与一水合,水出东溪,

西流注北谷水。又南流,注汉水。汉水又西南,迳关城北,除水出西北除溪,东

南流入于汉。汉水又西南,迳通谷,通谷水出东北通溪,上承漾水,西南流,为

西汉水。汉水又西南,寒水注之,水东出寒川,西流入汉。汉水又西,迳石亭戍,

广平水西出百顷川,东南流注汉。又有平阿水,出东山,西流注汉水。汉水又迳

晋寿城西,而南合汉寿水。水源出东山,西迳东晋寿故城南,而西南入于汉水也。

△又东南至广魏白水县西。又东南至葭萌县东北,与羌水合。

白水西北出于临洮县西南西倾山,水色白浊,东南流与黑水合,水出羌中,

西南迳黑水城西,又西南入白水。白水又东迳洛和城南,洛和水西南出和溪,东

北流,迳南黑水城西,而北注白水。白水又东南迳邓至城南。又东南与大夷祝水

合,水出夷祝城西南,穷溪,北注夷水。又东北合羊洪水,水出东南羊溪,西北

迳夷祝城东,又西北流,屈而东北,注于夷水。夷水又东北入白水,白水又东,

与安昌水会,水源发卫大西溪,东南迳邓至安昌郡南,又东南,合无累水,无累

水出东北近溪,西南入安昌水。安昌水又东南入白水,白水又东南,入阴平,得

东维水,水出西北维谷,东南迳维城西,东南入白水。白水又东南,迳阴平道故

城南,王莽更名摧虏矣,即广汉之北部也。广汉属国都尉治,汉安帝永初三年分

广汉蛮夷置。有白马水,出长松县西南白马溪,东北迳长松县北,而东北注白水。

白水又东,迳阴平大城北,盖其渠帅自故城徙居也。白水又东,偃溪水出西南偃

溪,东北流迳偃城西,而东北流入白水。白水又东,迳偃城北,又东北,迳桥头。

昔姜维之将还蜀也,雍州刺史诸葛绪邀之于此,后期不及,故维得保剑阁,而钟

会不能入也。白水又与羌水合,自下羌水又得其通称矣。白水又东,迳郭公城南。

昔郭淮之攻廖化于阴平也,筑之,故因名焉。白水又东,雍川水出西南雍溪,东

北注白水。白水又东,合空泠水,傍溪西南,穷谷,即川源也。白水又东南与南

五部水会。水有二源,西源出五部溪,东南流,东源出郎谷,西南,合注白水。

白水又东南,迳建阳郡东,而北与一水合,二源同注,共成一溪,西南流入于白

水。白水又东南,迳白水县故城东,即白水郡治也。《经》云:汉水出其西,非

也。白水又东南,与西谷水相得,水出西溪,东流迳白水城南,东南入白水。白

水又南,左会东流水,东入,极溪,便即水源也。白水又南迳兴城东,又东南,

左得刺稽水口,溪东北出,便水源矣。白水又东南,清水左注之。庚仲雍曰:清

水自祁山来,合白水,斯为孟浪也。水出于平武郡东北,瞩累亘下,南迳平武城

东,屈迳其城南,又西历平洛郡东南,屈而南,迳南阳侨郡东北,又东南,迳新

巴县东北,又东南迳始平侨郡南,又东南迳小剑戍北,西去大剑三十里,连山绝

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也。张载铭曰:一人守险,万夫趑趄。信然。故李特

至剑阁而叹曰:剑氏有如此地,而面缚于人,岂不奴才也?小剑水西南出剑谷,

东北流迳其戍下,入清水。清水又东南,注白水。白水又东南,迳吐费城南,即

西晋寿之东北也。东南流,注汉水。西晋寿,即蜀王弟葭萌所封,为苴侯邑,故

遂名城为葭萌矣。刘备改曰汉寿,太康中又曰晋寿。水有津关。善风角,弟子归,

元章封筒药授之,曰:路有急难,开之,生到葭萌,从者与津吏诤,打伤,开筒

得书,言其破头者,可以此药裹之。生乃欢服,还卒业焉。亦廉叔度抱父柩自沈

处也。

△又东南过巴郡阆中县。

阚骃曰:强水出阴平西北强山,一曰强川。姜维之还也,邓艾遣天水太守王

颀败之于强川,即是水也。其水东北,迳武都、阴平、梓潼、南安入汉水。汉水

又东南,迳津渠戍东,又南迳阆中县东,巴西郡治也。刘璋之分三巴,此其一焉。

阆水出阆阳县,而东迳其县南,又东注汉水。昔刘璋之攻霍峻于葭萌也,自此水

上。张达、范强害张飞于此县。汉水又东南,得东水口,水出巴岭,南历獠中,

谓之东游水。李寿之时,獠自牂柯北入,所在诸郡,布满山谷。其水西南,迳宋

熙郡东,又东南迳平城东,又东南,迳巴西郡东,又东入汉水。汉水又东,与濩

溪水合,水出獠中,世亦谓之为清水也。东南流,注汉水。汉水又东南,迳宕渠

县西,又东南,合宕渠水,水西北出南郑县巴岭,与盘余水同源派注,南流,谓

之北水,东南流,与难水合,水出东北小巴山,西南注之。又东南流,迳宕渠县,

谓之宕渠水,又东南,入于汉。

△又东南过江州县东,南入于江。

涪水注之。庚仲雍所谓涪内水者也。

△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领山,

一名高猪山也。丹水东南流,与清池水合,水源东北出清池山,西南流,入

于丹水。

△东南过其县南。

县故属京兆,晋分为郡。《地道记》曰:郡在洛上,故以为名。《竹书纪年》,

晋烈公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

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领南,翼带

众流,北转入丹水,领上有四皓庙。丹水自苍野,又东历兔和山,即春秋所谓左

师军于兔和,右师军于苍野者也。

△又东南过商县南,又东南至于丹水县,入于均。

契始封商。《鲁连子》曰:在太华之阳。皇甫谧、阚骃并以为上洛商县也。

殷商之名,起于此矣。丹水自商县东南流注,历少习,出武关。应劭曰:秦之南

关也,通南阳郡。《春秋左传·哀公四年》,楚左司马使谓阴地之命大夫士蔑曰:

晋、楚之盟,好恶同之,不然,将通于少习以听命者也。京相г唬撼ㄉ下

阨道也。汉祖下析、郦,攻武关。文颖曰:武关在析县西一百七十里,宏农界

也。丹水又东南流入臼口,历其戍下。又东南,析水出析县西北,宏农卢氏县大

蒿山。南流迳修阳县故城北,县即析之北乡也。又东入析县,流结成潭,谓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