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经注-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殊渎,而衡漳旧道,与屯氏相乱,乃《书》有过降之文,与《地说》千里之志,

即之途致,与《书》相邻,河之过降,当应此矣。下至大陆,不异经说。自甯迄

于钜鹿,出于东北,皆为大陆,语之缠络,厥势眇矣。九河既播,八枝代绝。遗

迹故称,往往时存。故鬲、般列于东北,徒骇渎联漳、绛,同逆之状粗分,陂漳

之会犹在,按经考渎,自安故目矣。漳水又历经县故城西。水有故津,谓之薄落

津。昔袁本初还自易京,上已届此,率其宾从,禊饮于斯津矣。衡漳又迳沙邱台

东,纣所成也,在钜鹿故城东北七十里。赵武灵王与秦始皇并死于此矣。又迳铜

马祠东,汉光武庙也。更始二年秋,光武追铜马于馆陶,大破之,遂降之。贼不

自安,世祖令其归营,乃轻骑行其垒。贼乃相谓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

不投死乎?遂将降人分配诸将,众数十万人,故关西号世祖曰铜马帝也,祠取名

焉。庙侧有碑,述河内修武县张导,字景明,以建安三年为钜鹿太守。漳津泛滥,

土不稼穑,导披按地图,与丞彭参、掾马道嵩等,原其逆顺,揆其表里,修防排

通,以正水路,功绩有成,民用嘉赖。题云《漳河神坛碑》。而俗老耆儒,犹揭

斯庙为铜马刘神寺。是碑顷因震裂,馀半不可复识矣。又迳南宫县故城西。汉高

后元年,以封张越人子买为侯国,王莽之序中也,其水与隅醴通为衡津,又有长

芦淫水之名,绛水之称矣。今漳水既断,降水非复缠络矣。又北,绛渎出焉,今

无水。故渎东南迳九门城南,又东南,迳南宫城北,又东南,迳缭城县故城北。

《十三州志》曰:经县东五十里,有缭城,故县也。左迳安城南,故信都之安城

乡也。更始二年,和城太守邳彤,与上会信都南安城乡,上大悦,即此处也。故

渎又东北,迳辟阳亭,汉高帝六年,封审食其为侯国,王莽之乐信也。《地理风

俗记》曰:广川西南六十里,有辟阳亭,故县也。绛渎又北,迳信都城东,散入

泽渚,西至于信都城,东连于广川县之张甲故渎,同归于海。故《地理志》曰:

《禹贡》,绛水,在信都,东入于海也。

△又北过堂阳县西。

衡水自县分为二水,其一水北出,迳县故城西,世祖自信都以四千人先攻堂

阳绛水者也。水上有梁,谓之旅津渡,商旅所济故也。其右水东北注,出石门。

门石崩褫,馀基殆在,谓之长芦水,盖变列葭之名也。长芦水东迳堂阳县故城南。

应劭曰:县在堂水之阳。《穀梁传》曰:水北为阳也。今于故县城南,更无别水,

惟是水东出,可以当之。斯水盖包堂水之兼称矣。长芦水又东迳九门陂,故县也。

又东迳扶柳县故城南。世祖建武三十年,封寇恂子楫为侯国。又东屈,北迳信都

县故城西,信都郡治也。汉高帝六年置,景帝中二年为广川惠王越国,王莽更为

新博,县曰新博亭。光武自蓟至信都是也。明帝永平十五年,更名乐成。安帝延

光中改曰安平。城内有《汉冀州从事安平赵徵碑》,又有《魏冀州刺史陈留丁绍

碑》,青龙三年立。城南有《献文帝南巡碑》,其水城北注,又北迳安阳城东,

又北迳武阳城东,《十三州志》曰:扶柳县东北有武阳城,故县也。又北为博广

池,池多名蟹佳虾,岁贡王朝,以充膳府。又北迳下博县故城东,而北流注于衡

水也。

△又东北过扶柳县北,又东北过信都县西。

扶柳县故城在信都城西,衡水迳其西。县有扶泽,泽中多柳,故曰扶柳也。

衡水又北,迳昌城县故城西。《地理志》,信都有昌城县。汉武帝以封城阳

顷王子刘差为侯国。阚骃曰:昌城本名阜城矣。应劭曰:堂阳县北三十里,有昌

城,故县也。世祖之下堂阳,昌城人刘植率宗亲子弟,据邑以奉世祖是也。又迳

西梁县故城东。《地理风俗记》曰:扶柳县西北五十里,有西梁城,故县也。世

以为五梁城,盖字状致谬耳。

衡漳又东北,迳桃县故城北,汉高祖十二年,封刘襄为侯国,王莽改之曰桓

分也。合斯洨故渎。斯洨首受大白渠,大白渠首受绵蔓水。绵蔓水上承桃水,

水出乐平郡,之上艾县,东流,世谓之曰桃水。东迳靖阳亭南,故关城也。又北

流,迳井陉关下,注泽发水,水出董卓垒东,乱流东北,迳常山蒲吾县西,而桃

水出焉。泽发水又北入滹沱桃水,南迳蒲吾县故城西,又东南流,迳桑中县故城

北,世谓之石勒城,盖赵氏增城之,故擅其目。俗又谓之高功城也,《地理志》

曰:侯国也,桃水又东南流,迳绵蔓县故城北,王莽之绵延也。世祖建武二年,

封郭况为侯国。自下通谓之绵蔓水。绵蔓水又东流,迳乐阳县故城西,右合井陉

山水。水出井陉山,世谓之鹿泉水。东北流,屈迳陈馀垒西,俗谓之故壁城。昔

在楚、汉,韩信东入,馀拒之于此,不纳左车之计,悉众西战,信遣奇兵自间道

出,立帜于其垒,师奔失据,遂死泜上。其水又屈迳其垒南,又南迳城西,东

注绵蔓水,绵蔓水又屈从城南,俗名曰临清城,非也。《地理志》曰侯国矣。王

莽更之曰畅苗者也。《东观汉记》曰:光武使邓禹发房子。兵二千人,以铫期为

偏将军,别攻真定、宋子馀贼,拔乐阳、藁城、肥垒者也。绵蔓水又东迳乌子堰,

枝津出焉。又东谓之大白渠。《地理志》所谓首受绵蔓水者也。白渠水又东南迳

关县故城北,《地理志》常山之属县也。又东为成郎河,水上有大梁,谓之成郎

桥。又东迳耿乡南,世祖封前将军耿纯为侯国,世谓之宜安城。又东迳宋子县故

城北,又谓之宋子河。汉高帝八年,封许瘛为侯国,王莽更名宜子。昔高渐离击

筑佣工,自此入秦。又东迳敬武县故城北。按《地理志》,钜鹿之属县也。汉元

帝封女敬武公主为汤沐邑。阚骃《十三州记》曰:杨氏县北四十里,有敬武亭,

故县也。今其城,实中、小邑耳,故俗名之曰敬武垒,即古邑也。白渠水又东,

谓之斯洨水,《地理志》曰:大白渠东南至下曲阳入斯洨者也。东分为二水,

枝津右出焉,东南流,谓之百尺沟。又东南,迳和城北,世谓之初邱城,非也。

汉高帝十一年,封郎中公孙耳为侯国。又东南迳贳城西,汉高帝六年,封吕博为

侯国。百尺沟东南散流,迳历乡东,而南入泜湖,东注衡水也。斯洨水自枝

津,东迳贳城北,又东,积而为陂,谓之阳縻渊。渊水在左纳白渠枝水,俗谓之

祗水。水承白渠于藁城县之乌子堰,又东迳肥累县之故城南,又东迳陈台南。台

甚宽广,今上阳台屯居之。又东迳新丰城北,按《地理志》云:钜鹿有新市县,

侯国也。王莽更之曰乐市,而无新丰之目,所未详矣。其水又东迳昔阳城南,世

谓之曰直阳城,非也,本鼓聚矣。《春秋左传·昭公十五年》,晋荀吴帅师伐鲜

虞,围鼓,三月,鼓人请降。穆子曰:犹有食色,不许。军吏曰:获城而弗取,

勤民而顿兵,何以事君?穆子曰:获一邑而教民怠,将焉用邑也。贾怠无卒,弃

旧不祥。鼓人能事其君,我亦能事吾君。率义不爽,好恶不愆,城可获也。有死

义而无二心,不亦可乎?鼓人告食竭力尽而后取之。克鼓而返,不戮一人,以鼓

子鸢鞮归,既献而返之。鼓子又叛,荀吴略东阳,使师伪籴,负甲息于门外,袭

而灭之,以鼓子鸢鞮归,使涉佗守之者也。《十三州志》曰:今其城昔阳亭是矣。

京相г唬喊椎抑鹨病O虑粲泄木郏使淖庸病0浊λ侄汕舫潜保

又迳安乡县故城南,《地理志》曰:侯国也。又东迳贳县,入斯洨水。斯洨

水又东,迳西梁城南,又东北,迳乐信县故城南。《地理志》钜鹿属县,侯国也。

又东入衡水。

衡水又北为袁谭渡,盖谭自邺往还所由,故济得厥名。

△又东北过下博县之西。

衡水又北,迳邬县故城东。《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十年,秦封卫鞅于邬,

改名曰商。即此是也,故王莽改曰秦聚也。《地理风俗记》曰:县北有邬阜,盖

县氏之。又右迳下博县故城西,王莽改曰闰博。应劭曰:太山有博,故此加下。

汉光武自呼沱南出,至此失道,不知所之。遇白衣老父曰:信都为长安守,去此

八十里。世祖赴之,任光开门纳焉。汉氏中兴,始基之矣。寻求老父不得,议者

以为神。

衡漳又东北,历下博城北,逶迤东北注,谓之九争曲。西迳乐乡县故城南,

王莽更之曰乐丘也。又东,列葭水注之。

△又东北过阜成县北,又东北至昌亭,与虖池河会。

《经》叙阜成于下博之下,昌亭之上,考地非比,于事为同。渤海阜城又在

东昌之东,故知非也。漳水又东北迳武邑郡南,魏所置也。

△又东迳武强县北。

又东北,迳武隧县故城南。按《史记》,秦破赵将扈辄于武隧,斩首十万。

即于此处也。王莽更名桓隧矣。白马河注之。水上承虖池,东迳乐乡县北,饶阳

县南,又东南迳武邑郡北,而东入衡水,谓之交津口。衡漳又东,迳武邑县故城

北,王莽之顺桓也。晋武帝封子于县,以为王国,后分武邑,武隧、观津为武邑

郡,治此。

衡漳又东北,右合张平口故沟,上承武强渊,渊之西南,侧水有武强县故治,

故渊得其名焉。《东观汉记》曰:光武拜王梁为大司空,以为侯国。耆宿云,邑

人有行于途者,见一小蛇,疑其有灵,持而养之,名曰担生。长而吞噬人,里中

患之,遂捕系狱。担生负而奔,邑沦为湖,县长及吏咸为鱼矣。今县治东北半许

落水。渊水又东南,结而为湖,又谓之郎郡渊。耆宿又言,县沦之日,其子东奔,

又陷于此,故渊得郎君之目矣。渊水北通,谓之石虎口。又东北为张平泽,泽水

所泛,北决堤口,谓之张刀沟。北注衡漳,谓之张平口,亦曰张平沟。水溢则南

注,水耗则辍流。

衡漳又迳东昌县故城北,《经》所谓昌亭也,王莽之田昌也,俗名之曰东相,

盖相昌声韵合,故致兹误矣。西有昌城,故目是城为东昌矣。

衡漳又东北,左会滹池故渎,谓之合口。衡漳又东北,分为二川,当其水泆

处,名之曰李聪涣。

△又东北至乐成陵县,别出北。

衡漳于县无别出之渎,出县北者,乃虖池别水,分虖池故渎之所缠络也。

衡漳又东,分为二水,左出为向氏口,渎水自此决出也。

衡漳又东,迳弓高县故城北。汉文帝封韩王信之子韩隤当为侯国,王莽之乐

成亭也。

衡漳又东北,右合柏梁溠,水上承李聪涣,东北为柏梁溠,东迳蒲领县

故城南。汉武帝元朔三年,封广川惠王子刘嘉为侯国。《地理风俗记》云:修县

西北八十里有蒲领乡,故县也。又东北,会桑社枝津,又东北,迳弓高城北,又

东,注衡漳,谓之柏梁口。

衡漳又东北,右会桑社沟,沟上承从陂,世称卢达从薄,亦谓之摩诃河,东

南通清河,西北达衡水。春秋雨泛,漳泽津渚,今观津城北方二十里,尽为泽薮,

盖水所钟也。其渎迳观津县故城北,乐毅自燕降赵,封之于此邑,号望诸君。王

莽之朔定亭也。又南屈,东迳窦氏青山南,侧堤东出。青山即汉文帝窦后父少翁

冢也,少翁是县人,遭秦之乱,渔钓隐身,坠渊而死。景帝立,后遣使者填以葬

父,起大坟于观津城东南,故民号曰青山也。又东迳董仲舒庙南。仲舒,广川人

也。世犹谓之董府君祠,春秋祷祭不辍。旧沟又东,迳修市县故城北。汉宣帝本

始四年,封清河纲王子刘寅为侯国。王莽更之曰居宁也,俗谓之温城,非也。

《地理风俗记》曰:修县西北二十里,有修市城,故县也。又东会从陂。陂水南

北十里,东西六十步,子午潭涨,渊而不流,亦谓之桑社渊。从陂南出,夹堤东

派,迳修县故城北,东合清漳,漳泛则北注,泽盛则南播,津流上下互相迳通。

从陂北出,东北分为二。一川北迳弓高城西,而北注柏梁溠。一川东迳弓高城

南,又东北,杨津沟水出焉。左渎北入衡漳,谓之桑社口。

衡水东迳阜城县故城北,乐成县故城南,河间郡治,《地理志》曰,故赵也。

汉文帝二年,别为国。应劭曰:在两河之间也。景帝二年,封子德为河间王,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