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去完善。”

    接下来,亨特里克便抛出了自己的“盟友决定论”:“我个人认为,帝国海军的建设依然要着眼于全局的考量。第一种假设,我国和俄国成为盟国共同对英国作战,此种情况下,我国可以通过陆军协助俄军前出到土耳其以威胁苏伊士运河,辅以巡洋舰的破交战略拖垮英国的经济,从而迫使他们求和,如果后期法国加入英国一方,那么战争将发展为陆军决战,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无论从那个角度看,巡洋战略都是花钱最少,效果最好的策略;第二种假设,在法、俄中立的情况下,我国单独对英国作战,我认为在双方都无法运用陆军的情况下,战争的规模不会很大,英国会重点攻击我国的海外领地,而我们最好的选择依然是通过破交战术延长战争的时间,慢慢削弱英国的实力,使俄国加入战局,从而又演变成第一种情况;第三种假设,我国同时和英、法、俄三国为敌,我想只有这种情况下,战列舰决战论才是较好的选择,因为要想获得最终的胜利必须彻底打败英国,而要打败英国就必须依靠战列舰。不过,这是拿破仑和路易十四都未曾完成的目标,我们的外交政策绝不应该冒这种风险。”

    在亨特里克说完后,会场沉默了下来。威廉看着方才的会议记录,沉思良久。

    对于德国的未来战略,威廉目前还没有一个总的构想,因为在外交的敏锐度和判断力上他远远比不上俾斯麦首相,所以大战略还是需要俾斯麦来拍板。不过亨特里克的发言确实把所有的可能情况都已经考虑在内,所以自己也要有所表示。

    想到这里,威廉双目一咪,旁若无人的说道:“亨特里克上校的观点很有大局观,我很欣赏,至少他懂得战争是为政治服务,而非相反。马汉的海权论的确非常精彩,但他的理论只对美国和英国这样的‘中心岛’有效。现在亨特里克上校提出的姑且称之为“外交决定论”的海权思想切中实际,非常适合作为我国海军的战略方针。接下来,我希望海军方面就此展开讨论,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方案,以供我和俾斯麦首相参阅。此外,希望大家注意到,近些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时刻改变着海上作战的方式、效果和规模。任何和海军有关的新技术你们都必须重视。想想看吧,如果现在的世界还处于风帆战舰时代,那么我们有勇气去和英国较量吗?所以,如果未来的战争中我们有机会打败英国,那么一定是我们依靠某种新的技术,取得了暂时的优势,至少是和英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说完后,威廉便起身离开。

    1890年前后正是舰船装甲、火炮以及动力设备大革新的前夜,早一天摆上船台就会早一天成为过时货。所以在当前世界和平的大环境下,威廉根本就不着急造新船,倒是适时引导帝国海军内崇尚创新的风气,以及培养具备战略眼光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第六章 告御状
    1890年2月的最后几天,威廉在皇后奥古斯塔的陪同下访问了斯德丁的部分社区、学校和工厂。在伏尔铿造船厂,威廉竟然邂逅了一起“告御状”事件。

    彼时的德国社会依然处于政府高度管制之下,不仅毫无言论自由,而且始自1877年的《反社会主义非常法》严格限制工人们集会、结社和罢工的权利。

    在1890年前后,资本家和工人们的矛盾日趋白热化。

    德国西部的工厂密集区,比如萨克森、威斯特伐里亚、汉堡等地,罢工事件此起彼伏。这些罢工事件中,小部分是以资本家的略微让步而达成妥协,大部分则遭到资本家以关闭工厂的方式无情消灭。

    关闭工厂是一种“双输”的结果,但此时的德国劳动力很不充分,随着农业占用劳动力的减少,农民们大量涌入城市。所以资本家们的底牌非常硬,因为他们不愁招不到工人。

    在伏尔铿厂,陈情的工人们冒着被警察逮捕的危险,拦住威廉,希望能在皇帝这里讨个说法。

    威廉自然是要利用这一大好机会深入群众,争取民心,怎可能真让警察上前坏了他的好事。

    “工友们,我知道你们的工作十分辛苦,不仅强度高、时间长而且充满了危险,但这是我们的祖国在富强的道路上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请你们想一想,如果伏尔铿厂的股东们全盘接受你们的条件,那么每一条船的成本又会增加多少?成本增加但售价却不能相应提高的情况下,船厂是否还能获得足够的利润呢?如果伏尔铿厂因此破产,那么你们又能去哪里谋生呢?”威廉声情并茂的给工人们摆事实、讲道理,很快就让领头的工人们冷静下来。

    “诚然,我并不了解伏尔铿厂的厂主所能获取的真实利润,但是我却知道商品社会下,任何资产价格都不会长期扭曲。如果开船厂的利润远高于其他行业,那么或许一年之间就有许多新的船厂拔地而起;有了新船厂,你们还怕没有加薪的机会吗?同时,也请大家不要灰心和气馁,我下月将返回柏林,届时我会将我所见到和听到的情况反映给政府内阁,责成他们尽快拿出一个在保障企业合理利润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员工福利的方案。最后,你们作为工人代表,所具备的自我牺牲精神和不畏困难的勇气令我感到钦佩,今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将获得我的亲自嘉奖。”

    威廉的最后承诺得到了淳朴的工人们的热烈回应,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同时,伏尔铿厂的董事们也感到十分欣慰,他们真担心皇帝在突发事件面前或者手足无措,而后迁怒于他们,又或者仁慈之心爆发,全盘答应工人的请求将他们的利益置于不顾。

    伏尔铿厂的小插曲很快过去,斯德丁的行宫又恢复了往日的歌舞升平,但威廉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工人们的要求绝对是合理的,他们无外乎希望得到每周一天的休息日,得到稍微洁净一点的饮食,不再和老鼠、蜈蚣们生活在同样潮湿、阴暗、拥挤的房间里。

    但是,威廉作为这个国家真正主人,他不允许任何民粹主义倾向的蔓延。因为他深知在金本位时代,任何对民粹主义的妥协都是以牺牲国家的长期发展潜力为代价的。

    人的**是无限的,当人们有了一天的休息日还会要求两天,有了面包还会要求猪肉,有了干净的房子还会要求更大更舒适的房子。民粹主义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国家竞争力消失,轻则社会动荡,重则全盘崩溃、推倒重来。所以在工人、资本家和国家利益之间找到一个三方均可接受切合点是最为重要的。

    3月初,威廉终于搬回了柏林皇宫。

    这一天,宫廷举办了盛大的庆祝舞会,柏林社交界几乎倾巢而出。多达62个等级的来宾,让威廉叹为观止。作为这个时代最奢华的party,比起巴黎、伦敦甚至维也纳和彼得堡的同类活动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一场舞会花掉的马克当以数以十万计,这让威廉如何不心疼。这他娘花的可都是真金白银而不是印钞厂出来的花花绿绿的印刷品啊!

    庆祝活动在柏林整整持续了一周,学生和工人们还为此额外放假一天。

    主流媒体对于威廉在伏尔铿船厂的即兴发言大肆称颂,而威廉两面讨好的说法也确实既让保守党感到满意,也让中央党和自由党欣慰,更让社会主义工人党看到了希望。

    《北德意志新闻》作为官方报纸,不仅对该事件进行最全面的报道,而且还发表题为《皇帝和我们每个人在一起》的长篇社论;

    《柏林每日电讯》则高度评价了威廉理性而富有逻辑性的发言,认为,作为毫无准备的即兴发言,其所具水准好不逊色于俾斯麦首相年轻的时候;

    《莱茵兰工人之声》同样对皇帝大加赞赏,“一个只会说好听话的皇帝并非工人们所想要的,我们需要一个能把握事件本质并能够解决问题的好皇帝,一个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的好皇帝,一个能把上帝恩惠福泽给世间每一个基督徒的好皇帝。”

    来自全德各个协会、企业、乃至个人的祝福信件和礼物堆满了一整间屋子,皇后奥古斯塔在陪伴威廉经历了此番沉浮之后兴奋之余,心绪却平静了很多。很多信件在威廉不能亲自过目的情况下,都由她协同宫廷的秘书处一一回复。

    喧嚣之后,尘归尘土归土。

    紧张的政治和外交活动早已时不我待。

    俄国驻柏林大使舒瓦洛夫,一再催促俾斯麦尽快续签《再保险条约》;奥国外交部则在听到消息后,让驻柏林大使口头询问俾斯麦,《再保险条约》是否属实;英国外交部则发出书面照会,敦促德国政府无条件承认英国在尼亚萨兰的独占权。

    此外,发端于南美,后波及欧美各主要国家的巴林银行破产风波也已经蔓延到德国,阿根廷吐血大甩卖的廉价小麦更是疯狂涌入欧洲,此时,德国农民丰产不丰收的严峻现实正摆在每一个容克庄园主的面前。

    各位大大,新书上传,求chayexs。。chayexs。推荐和chayexs。。chayexs。收藏,十分感谢!
第七章 密谋
    1890年的德国进入多事之秋。

    3月初,帝国议会选举结果揭晓。天主教中央党成为帝国议会第一大党,进步党紧随其后,俾斯麦嫡系的社会保守党跌落到第三的位置。保守党在议会380个席位中仅获得76席,只有中央党的一半。

    不过,根据1871年宪法,帝国的首相由普鲁士首相兼任,而普鲁士首相是由国王任命。也就是说,俾斯麦当不当首相其实和帝国议会的选举结果毫无关系。但问题是没有议员的支持,俾斯麦的政策就无法在帝国议会获得通过,从而使国家的立法工作陷入停滞。

    俾斯麦现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维护保守党利益,这将导致政府无可作为,必不是长法;要么转而和中央党合作,这将导致俾斯麦的政策必须要维护西部工商业阶层和天主教的利益。

    于是,一项酝酿了近十年,耗费了俾斯麦巨大精力和时间的政变计划提上了日程。

    早晨,柏林皇宫,威廉的书房内。

    俾斯麦和瓦德西双双站在威廉的对面,神情专注望着威廉。

    威廉此时正坐在一把高高的座椅上,椅子靠背上雕刻着三头勃兰登堡纹章的雄鹰。他眯着双目,静静的注视着壁炉里的火。

    壁炉里,一整段树干正横放在烧得正旺的炭火上正冒着火苗。壁炉上方,绿莹莹的窗玻璃上镶着铁条,透进来四月里微茫的光线。

    此时的威廉心潮翻滚,他正面临着穿越以来最为艰难的抉择,而且退无可退。

    “陛下,这个办法我和伯爵已经前后考虑了很长时间。以目前的局势看,已经不能再等了,所以我再次恳请皇帝陛下允准。”俾斯麦沉默良久后,再次开口,脸上一副前所未有的严肃神情。

    俾斯麦所说的办法乃是对当前德国的国体动了一个大手术。在威廉看来,这种通过修改宪法以取消普选权,并剥夺其他德意志诸侯兵权的举动不啻为天雷滚滚,稍有不慎没准会落个查理一世和路易十六的下场。

    “这个方法太过危险,而且稍有不甚便会酿成大祸,社会主义者们正还发愁没有机会,您可别一时糊涂自毁长城啊!”威廉又考虑了很久才说出了这么一句半软不硬的话。

    “只要军队还在我们手里,一切就都在掌控之中。”俾斯麦看看瓦德西,自信的说道。

    瓦德西是老毛齐钦定的接班人,虽然在1888年才正式接任总参谋长职务,但早在1882年便开始以军需总监的身份全面主持大总参谋部的工作,他出身贵族世家,头脑精明而又野心勃勃,希望德国能在自己的手上再现王朝战争时期(1863-1871)的辉煌。现如今,掌握军权的三个部门都被他直接或间接控制着。他本身是总参谋长,战争部长和皇家军事内阁主席也都是他亲手扶持的。

    “现在不是1848年的时候了,我们若这么做岂不是开时代的倒车吗?您剥夺无产者的选举权,到时候不仅工人不支持我们,西部的天主教为了各自的利益也不一定支持我们,这些您都想过吗?”威廉一副苦口婆心的样子。

    “陛下,这些因素我自然都考虑到了。但是,您必须明白,国家政治一旦被党派左右,而党派又必被选民所左右,届时很多长期政策将无法执行。这正是英国和法国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