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观裕笑应:“敢不从命?”
于英走后,宋寰在公事房竟是再也坐不安稳。
一颗心如同万马奔腾,面前摆着的奏折则像是长了翅膀在飘,总也入不了他的眼,不管如何集中精神,于英那番话也始终在耳边环绕,勉强分了几本折子,实在已支持不下去,遂前去司正大人处告了假,先行回府。
回府也并不见得就能安定下来,反而因为环境没了约束,思绪更是如同脱僵的野马般肆意奔腾。一会儿是当年老爷子受宠时的风光荣耀,一会儿是自打分家后自己在朝堂上的吃力,一会儿是替楚王办成这事后等待他的升官晋职,一会儿又是皇帝施与楚王的各种恩典。
这一样样就像一条条藤,在缠着他的四肢不停地摆荡。
于英若不来这一趟,他反倒只是气怒而已,可如今他找上了他,这就表明他还有机会将沈宓踩在脚底下——沈宓不是自诩清贵名流,不肯沾染这些事吗?
他可没想做什么清流,他只是想保住这身富贵和恩宠而已,假若他答应了于英,那么有皇后在后撑腰,他升官是迟早的事,因为皇后必然也希望她的人占据更要的位置,只要他升了官,要拿捏沈宓,岂不多了许多机会么?
升官是令他动心的理由之一,踩压沈宓则是之二,虽然他还有个做高官的父亲,但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更何况宋家也还有个从二品的巡抚,论起来也并不少多少。
可是,他真的又有信心敌得住楚王在背后伸手吗?
倘若他纯粹只是依附皇后,倒也罢了,偏他是要以坏他好事这样的形式投靠皇后,这就等于是伤到了他的逆鳞,作为一个对储位虎视眈眈的皇子,他有可能会不把他这种行为当回事吗?
他这一纠结,便就直到傍晚也未曾纠结个结果出来。
眼见得天边积了沉厚乌云,似是要下雨,遂又负手出了门。
宋萍在正房门口迎了他:“父亲为何愁眉不展。”
他没听见,径直进了门。
宋萍望着宋夫人,平日里宋寰也不见得进正房吃晚饭,今儿进来了,自是连忙迎上,说道:“老爷在想什么呢?萍姐儿问你话你也不曾理会。”
宋寰闻言往宋萍看去,只见她粉面桃腮竟是投手投足都有着过人之姿,不由又犯起心思。
萍姐儿已经满了十二岁,到得明后年便可开始留意亲事,假若他这官位不升,那么必然也高攀不上什么权贵。
她攀不上权贵,那将来自己的儿子便就得不到来自姐夫的什么帮衬,儿子得不到帮衬,便始终又比他人要落后一截,——听说沈家几个子弟都聪明又有悟性,而他们家的姑娘也历来教养得好,从这点上就又比他强上了一层!
他一颗心竟就又浮躁起来。
宋夫人见他盯着女儿拧眉呼气的模样,连忙道:“老爷这是怎么了?萍姐儿做错什么了?”
宋萍也委屈地靠近她,嘟着嘴看向宋寰。
宋寰叹了口气,走到桌畔坐下来,想着自己这么样瞎琢磨也不是个事,便就叹道:“今儿郑王跟前的于公公找我来了!”说罢,便就将前因后果俱都与她们说了,又将自己如何琢磨的跟她们说了个透。(未完待续) 大理寺审这种案子最多三日,就看这三日里沈观裕能想到什么办法扭转了,而照眼下这情形看来,他想扭转的机会着实不大。
假如沈观裕不曾夹在中间,她不必投鼠忌器,那么事情该多么好办。
可惜眼下对此她只有静观其变的份。
她激动的心情开始平复,不觉又转变成薄薄的担忧。
事情其实正如她所料,嫌犯被拿这事绷断了许多人的弦。
皇帝也不出例外,早朝的时候望着前来复命的郑明策一干人半日无语,他内心里依然属意庞定北为总指挥使,私底下还没来得及布署,这里倒已经被他办完了!怔完之后他不由连问了这嫌犯许多问题,但案犯供认不讳,他最后也只有交回给大理寺。
下朝之后沈观裕便立刻被郑王请到了端敬殿,皇后劈头便道:“这郑明策必定是楚王的人,他捉的那个什么嫌犯也必然是假的,这楚王明目张胆的欺君罔上,你刚刚在朝上为何不揭穿他?!”
沈观裕静立片刻,说道:“不知道皇后可有凭据证明楚王欺君?”
皇后瞪着他:“这是你的事!”
沈观裕挺直身道:“既然皇后都没证据,臣自然更没有证据。至少,臣并没有认为楚王欺君。”
皇后沉脸:“他不是欺君是什么?悬赏的主意是他提出来的,而这郑明策方才几日就捉到了嫌犯,难道不是他们背后早就串通好了的吗?!指不定吴成属下的南城兵马司都有份参与!你竟还认为他不曾欺君,本宫真不知你到底向着谁?!”
“臣当然不认为楚王欺君。”沈观裕道,“臣若告楚王欺君,那么。楚王难道不会回过头来告皇后干政么?庞家与郑王的关系并非无人所知,楚王如执意要求细查,那么皇后与臣都逃不过被查的命运。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臣为什么要做?”
“你——”皇后指着他,却是无话再往下说了。
“母后息怒。”郑王走过来,“儿臣觉得沈大人说的也有道理。倘若沈大人当真出面告楚王,那么必然也会有人疑心沈大人与咱们的关系。此事还宜智取不可冲动。”
皇后蓦地竖了双眉:“你给我闭嘴!这里哪里有你说话的余地?!”
郑王一怔。连忙伏地跪下来磕头:“儿臣逾矩。儿臣该死!”瑟索胆小的模样,竟与当日撞墙的决然判若两人。
皇后嫌恶地撇开眼去,走到沈观裕这一侧。咬牙望着他,缓缓道:“我不管你用什么法子,总之不能让楚王得逞!我已经因为你而赔进去一个亲弟弟,不能再因为你而把五城营也失去!”说完她再厌恶地瞪了眼伏在地下抖瑟不止的郑王。拂袖出了门去。
沈观裕望着门外久久未曾出声,而郑王也直到门外再也没有一丝声音。才又缓缓地抬起头,爬起来。
沈观裕转向他,他站直身,笑了笑。这副模样,又与方才的瑟索有着天壤之别。
世人眼里的郑王老成,木讷。但沈观裕至少已经见过他三副面孔。
他垂眸默默作了个揖,郑王挽起他的手。将他邀至偏殿内罗汉床上坐下,亲手沏着茶,说道:“我想听听先生的应对之策。”
沈观裕望着玉盏底部的流纹,抬眸道:“要应对倒也不难。只要找对了人,只要大理寺未曾定案,就是他们证据再多,也有翻案的可能。”
郑王道:“不知先生所指是?”
沈观裕端起玉盏,说道:“内阁里的柳亚泽大人。”
柳亚泽乃是去年新补进去的阁老,这也是皇帝筹谋多时挑选的替补人选之一,如果说内阁里还有皇帝的势力的话,便就只有原先东宫近臣出身的柳亚泽了。柳亚泽同样有从龙之功,但因为他加入得晚,已然插不进去元老们的队伍,于是便退居在后成了皇帝的心腹。
郑王听到此处,一向古井无波的双眼里也泛出丝亮色:“柳阁老?先生的意思莫非是说,请柳阁老出面来翻了这案子?”
沈观裕不置可否,抿了口茶,说道:“王爷还得往深处想想。根据咱们之前的计划,皇上已然是差不多属意了庞定北上任,只是后来半途出了官仓这事。不管那宋寰出于什么目的,他终究都是帮了王爷一把,皇上此时必然还属意着庞定北。
“如今内阁诸许等阁老们不发话,柳阁老自也不方便出声,但他乃是皇上亲自选拔,假若咱们能够与他搭上线取得默契,由他出面来对此案提出质疑并且翻案,便就等于是给了皇上台阶下,那个时候,楚王又还有什么机会得逞呢?”
郑王静思片刻,抬眸道:“先生果然高见。只是假若由先生去与柳大人接洽,未免引人注目,这又如何是好?”沈观裕乃是他们的隐藏势力,自然不能因为这点事情便将之暴露。
“所以我们就得另找个人。”沈观裕放下盏来,望着前方:“而这个人,下官觉得通政司的宋寰,最为合适。”
大殿里蓦然安静下来,郑王的目光也变得深邃。
通政司这边,官吏们午饭后又吃过了茶,于是又都回到了公案后忙碌。
这之中坐在左首最后的宋寰却有些心不在焉。
事实上他心不焉已经有好些日子,打从那日早朝突生变故之后,他这一颗心便七上八下地吊着,而除了忐忑之外,他又还有些焦虑,——他没法儿不焦虑,官仓的事出得太巧了,早朝上楚王提出的悬赏方案也太完善了,让人不能不怀疑他竟是提早有了准备。
如果说他的确是有了准备,那么很可能他就已经猜到前去乾清宫进言任命庞定北的人是他,毕竟当日他走的是正常途径入宫,事情到了那步,作为在宫里有着那么多暗线的楚王,要查到他头上并不难。
楚王既然有了对策,那就一定也会对他的横插一杠怀恨在心。
他并不在乎被楚王惦记,他懊恼的是他连沈宓的汗毛都没伤着把自己给拖累了进去。如今悬赏到最后还真让人捉到了嫌犯——不管这嫌犯是不是真的,也不管是谁安排的,总归那庞定北是不可能再被提上来了,他觉得自己竟活脱脱成了个小丑!
看着不远处与周盂德等人谈笑风生的沈宓,他咬紧牙关,就连手上握着的笔也无法握平了。
“宋大人,外头有人求见。”
忽然间,门外有衙吏进来禀道。
会直接找上门来的,自然不会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这个时候,他真是谁也不想见!他拧着眉,低头写了两个字:“没见我正忙着吗?”
衙吏顿了下,忽而看了看四下,然后从袖口里抽了个两寸见长的牌子放在他笔尖前。
牌子是赤铜所制,上头顶中刻着个“郑”字。字的周围又盘着条蛟龙,突起的地方光可鉴人。
宋寰看到这牌子,立即吓了一跳。往衙吏望去,衙吏小声道:“端敬殿的于英于公公求见大人。”
事实上,宋寰对于皇后或者说郑王可能会来寻自己并不那么意外,毕竟他做了件对他们而言多么有帮助的事。
可是随着后来事情变化,他也不再认为他还跟他们有什么关系,皇后与郑王的关系他是知道的,如今郑王未成气侯,权势人脉都掌握在皇后手上,眼下来寻他的虽是郑王的人而非皇后,但他可不认为这有什么区别!
郑王让人来找他,是做什么呢?他下意识地往沈宓处看了看,他们仍然还在谈论着什么。
“大人,于公公还在外头等着呢。”衙吏催道。
宋寰咬了咬牙,使了个眼色给他,等他出了门,自己又提笔写了两行字,才又慢吞吞地起身出门来。
大伙都忙着各自的事,倒是都没曾注意上他。
到了门外甬道上,先前那衙吏便就在竹林后冲他招手,顺步走过去,果然见着林下站着一老一少两名太监,老的那个正是郑王身边的总管于英。
“宋大人。”一见面,于英便朝他拱了拱手,“在下冒昧来访,打扰了大人公务,还望见谅。”
宋寰并不知道他来意如何,只得一面谦辞着,一面打量着他。
于英道:“此处人来人往,在下多留恐为大人带来不便,我就长话短说了。小的这里有封王爷写给大人的致谢书,着我当面交给大人,还请大人过目。”说罢,从怀里取出封信来,双手奉到他面前。
宋寰犹疑着接过,打开看起来。片刻,他两眼忽生惊色,望着于英:“王爷让我去寻柳大人?”
于英凝望他:“数日前大人在乾清宫内与皇上说了些什么我们王爷虽然不知,但是却十分钦佩大人的眼光,大人既然觉得庞世子担任这五城营总指挥极为合适,又已然劝动了皇上,柳阁老也是皇上亲信,相信大人往柳府那么一走,这五城营总指挥的交椅最终还是会落到庞世子手上。
“大人克己奉公,一心为朝廷着想,我们王爷也十分期盼庞世子能接替安宁侯将五城营治理得井井有条,以维护天子脚下的稳定,大家的出发点虽不同,但目的却都一样,既如此,大人何不再努一努力,替皇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