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若没有能让天下人信服的证据,挟迫皇帝退位的他们便成了师出无名的祸国贼,那时不但大家立场不正,就连陈王府的名声也依然清白不起来。
所以平反翻案的程序一点不能错,不但不能少,还要有根有据。
这样一来自然需要时间,但是好在赵隽给的那份奏疏上已经提供了不少例证与求证的线索,再加上韩稷本来就搜集了一些,现在只要能将柳亚泽参倒,从他这里拔出萝卜带出泥,审出他当初诬陷陈王的罪证,便可一鼓作气围攻朝堂。
于是目前的要务,就是变成苍蝇盯住柳家这颗蛋。
日子穿梭似的往后拉,许是近来多事之秋,为了告慰神灵,五月底皇帝下旨给相国寺做了场水陆大会。大会持续了三日,相国寺忽有传言说僧人在法会上问签时问到大周龙脉虚幻无力,有疲弱之状。寺里僧人暗中禀报了皇帝,皇帝急得肝火上升,连夜召了太医。
然而虽说是暗中禀告的,却又还是走漏了风声出去,外头渐渐就有风声说大周皇帝杀戳太重,终于祸及子孙,不但死了几个皇孙,一个皇子,如今龙脉越发微弱,也在情理之中。
传言进了宫中,不管程谓怎么遮瞒,也还是传到了皇帝耳里,于是这么一来,又歇了两三次早朝。
郑王这大半年禁在王府,虽然在王府之内有一定自由,却也无法如从前那般镇定。
皇帝虽然未曾将他如何,大理寺也未曾有结果出来,可是等待本身也是种煎熬。这种煎熬又不似从前在端敬殿,不过是熬出头的日子,如今却是在熬他的前途命运。
这日傍晚在后殿合欢树下抚琴,于英匆匆走过来了,说道:“王爷,大理寺的人又来通报,说明日一早他们少卿联同刑部以及都察院的人会来录供。”
琴声铮地一响停下来,他盯着前方草地道:“前几日不是才来过么?”
于英垂首:“大理寺近来的动作委实是快起来了。听说上个月皇上下了旨,着三司加快速度审理。如此看来,这传言应是真的了。”
“为何要加快速度,而不是先议立储之事?”郑王拂袖起身,“皇上这是什么意思,是要草草将我定罪么?!”
于英上前:“王爷先不必激动,也许事情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坏。眼下除了王爷之外还有谁堪当大周太子呢?皇上若是将王爷治了罪,岂不是把江山社稷都不顾了么?尤其是眼下外头又传言说大周龙脉疲弱什么的,皇上更不敢掉以轻心。”
郑王紧了紧牙关,眼底的焦灼淡去了些。走到树下顿了片刻,他又说道:“但我心里总有些不安。我记得你说皇后这些日子动作也小了,刘括也未再在朝上替我陈情,她在想什么呢?”
于英默然半刻,说道:“奴才也看不出来。”
他在皇后面前本就是个十足十的奴才,就连见了她跟前的王德全都要将头勾到脚背上去,皇后想什么,他着实无从揣测起。
郑王才松了的眉头又皱紧了。他紧捏了一颗荔枝在手,咬牙道:“她若敢出什么花样,我定不会让她好过!”
于英劝道:“明日都察院也会来人,沈大人这么久未曾与咱们联系上,明日必然会作安排。到时候咱们可行试探,如若真是沈大人派过来的,咱们便设法请大人过来一趟,请他拿个主意。”
郑王听到沈观裕,眉头又紧了一紧。
沈观裕乃是被迫才留在他与皇后身边,虽说这些年也没少给他出谋划策,而且事实证明他也确实是用了心的,可这个人也并不很靠得住。只不过倘若他因楚王之死而治罪,也定然不会放过他去,所以目前还算安全就是了。
他沉思半晌,回头冲他点了点头。(未完待续)
ps:求月票~~~~~~~~
494 敲诈
翌日晌午,果然有一大班人马在羽林军随同下浩浩荡荡到了王府。都察院来的是个姓陈的御史,于英寻了个机会递了张银票过去,没想到他竟接了,口上还提到沈观裕。于英大喜,当即透露了郑王想见沈观裕的意思给他。
大理寺来人不过是追问当夜郑王身边那批蒙面侍卫的来历及目的,郑王依旧打着太极,众人也不能拿他如何,将准备好的问题问了一轮便就回去了。
这里送得他们走后,听得于英将话一说,心里也逐渐踏实,便就等待着沈观裕上门来。
说话间距离沈雁的婚期已只有两个月,沈家这边为筹备沈雁的婚事已忙得如火如荼,华钧成给沈雁准备的嫁妆便足足运了一日。
而亲近的几户人家,如华正晴夫妇,鲁家,顾家以及卢家和沈宓夫妇常往来的同窗好友们,都陆陆续续地来添了妆,华氏专门腾了个院子出来放置嫁妆,而辛乙听说之后,又立刻与韩稷商议着将世子夫人的小库房又扩增了一倍。
这几个月几乎就在忙碌中度过,沈雁也不得不跟着行动起来,好在萱娘和鲁思岚都主动过来帮忙绣喜服,而其余事情有华氏曾氏以及黄嬷嬷她们帮着打点,以及她自己也有过一次成亲的经验,虽说大家都紧张着,到底也没出什么差错。
这种事上男人家也帮不上什么忙,而眼下又正碰上各自都有事做,所以后院里忙得翻了天,前院里也还是满脑子都是政事。沈雁也大概知道他们在忙什么,趁着沈宓有空的时候遂也端了碗菊梅汤到墨菊轩,说道:“下个月是菁哥儿他们的周岁。父亲再忙,好歹也抽空问问母亲要不要做些什么。”
华氏自己倒是什么也没说,她本身便对陈王府有感情,每到陈王府祭日的时候,她总要在房里插一瓶白花暗祭一番萧家郡主,既知韩稷就是陈王之子,自然只有更加心疼的道理。因而当知道他们要替陈王平反。又哪里会不支持?
沈雁回想起她听说韩稷在做的事情。以及他这些年所受的苦后垂泪的样子,心里也不免酸酸的。
华氏与萧家郡主一块长大,共结了金兰之谊。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萧家血案沉冤昭雪,必然是一种安慰。
沈宓听她说起,才猛地一拍脑门说道:“你不说我还真忘了。”又道:“你去跟你母亲说,晚上我回房跟她一块吃饭。”说起来不但许久没抱过他的龙凤胎儿女。就连陪妻子吃顿晚饭近来也是十分少有了。
沈雁道:“父亲眼下要上哪儿去?”
沈宓这边厢已然抱起一大叠卷宗起了身来:“我去寻老爷说点事儿!”
说罢已经出了门,转眼不见了人影。
沈雁只得将话咽回喉咙里。端起那碗菊梅汤自己喝起来。
沈宓拿着与韩稷整理好的奏疏及陈王历年行下的功绩等等拿到沈观裕书房,等他埋头看了半日,终于有了点抬的意思,于是道:“父亲瞧着这些可有什么问题?”
“没有问题。”沈观裕抬起头来。“不过,柳亚泽不倒,你们的话还是不会顶用。”
“我来寻父亲就是为的这件事。”沈宓道:“稷儿让人盯了柳家几个月。也暗查了近五年以来经手的所有政事,都未曾找到什么有力的突破口。显然他入了内阁之后。便已经独善其身,防着日后这一手了。”
“他要是连这点机警都没有,又怎么可能会被挑中主持诬蔑陈王谋逆这样的案子?”沈观裕边说边起身从后墙多宝阁上取了个茶叶罐下来,沈宓见了连忙接过来替他沏起了茶。他接着道:“可是越是机警的人,往往就越容易让人找到破绽。因为他所紧张的地方,往往便是他的软肋。”
沈宓将沏好的茶推到他面前,“他如今在内阁之中只有始终保持中立的于罡可以争取共进退,我想他现如今最担心的莫过于受到诸阁老等元老排挤,而最要紧想办的,恐怕是如何替皇上稳住这局面,甚至是借这股东风替皇上集权。
“但我眼下,却着实找不到可以利用的现成的良机,若要设局等他步入,污了我这双手倒又犯不着。父亲与柳亚泽交手机会比我多得多,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线索可以提供?”
沈观裕挑了挑眉,顺手往冰盆里投了两块冰,不回答他,却转口说道:“听说你女婿前儿个又献了把前太师丁勖绘的折扇给你?”
沈宓微讶,片刻后凝起眉来:“父亲怎么知道?”
沈观裕手指轻敲着桌面,垂眼觑着他,露出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表情。
沈宓有些郁闷。
太师丁勖原是皇帝的恩师,是极有名的书画大家,连已然在书画界混成了大师的沈宦也对其十分推祟,他的扇面已到了千金难求的地步。
他本已告老,只是后来皇帝登了基后又请他做了赵隽的老师,虽不是日日随侍身边,却也是隔三差五就要进东宫讲课授业。赵隽出事的时候丁勖正值重病期间,皇帝看在其是太师的份上并未降罪丁府,但后来丁勖不久过世,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被罢黜免了职。
因着这缘故,丁太师的画作也多了层禁忌之色,近年来都转为了地下买卖。
这把折扇乃是赵隽前不久看到韩稷转送进宫的沈宓亲笔作的奏疏后,从地底的暗格里拿出来拿给韩稷,又让他转送给沈宓的,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没想到沈观裕竟然占起他的便宜来。
他皱眉道:“你不是也有女婿吗?”怎么不去敲诈杜家?
沈观裕道:“你不是有事求我吗?”
沈宓很无语。抿唇半刻,唤来葛舟:“把前儿姑爷送的那把扇子拿过来。”
扇子很快拿来。沈观裕捧着郑重看了一会儿,转身将之锁入斗橱,然后拂拂衣襟,抬步便往门外走去。
沈宓连忙起身道:“您上哪儿去?”
他负手在门槛下回头,漫声道:“去转转。”说罢慢条斯理出了门。
沈宓满心期待他能拿个主意,没想到他拍拍屁股就走人,心下不免气结,遂也端着他未曾动过的茶咕咚喝了个干净。
沈观裕只带着林安,驾着马到衙门。拿起下头递上来的卷宗看了看,然后抽出郑王涉嫌弑兄那一桩,慢条斯理地又出了门,进了乾清宫。
皇帝正在天井里打五禽戏,沈观裕到了跟前,说道:“臣方才仔细看了看郑王的口供,觉得还有些不够详尽之处,现请奏皇上允准老臣进王府再当面做个核对。”
皇帝沉呼了一口气,说道:“去罢。”
事情拖了大半年,他也被磨得失去了耐性,眼下郑王若无法脱罪,那储位便一日不能立,真凶不找出来,那么他这皇位也一日都坐不安稳。虽然据他查得的线索表明,种种迹象都指向那夜出入过华家的韩稷,但他要的是证据,证据!
有了证据,他就能将韩家剥下一层皮来!
韩稷如今已然成了沈观裕的孙女婿,沈观裕自然不会把自己孙女婿给供出来,不过近来朝上替郑王说话的人越来越少,他已然感觉到了一些暗涌,沈观裕既是主动提出要去郑王府,那么就让他去也好,万一捉到他意图逼供的把柄,不也正好将他们父子从如今的位置上调开么?
这么想着,他就愈发缓和了口气,“好好跟他说,若能一次说清楚,对朝廷好,对他也好。”
沈观裕答应着,又悠哉游哉地乘轿去了郑王府。
郑王府门前负责看守的羽林军见着皇帝的旨意,躬身放他进了去,才进了端礼门,郑王便已经从承运殿里迎了出来。
“先生!”他潸然到了阶下,撩袍便要跪去:“先生终于来了!”
沈观裕连忙蹲将之架起:“王爷这可使不得,王府四处人多耳杂,下官岂敢受王爷这一礼?”
郑王亦知隔墙有眼,不过是使惯了这苦肉计,顺势而为罢了。闻言便立刻直了身,先行进了殿内。
沈观裕打量这四面,只见殿门大开,门外每隔三步便有一人站岗,两眼直碌碌盯着殿内,明目张胆地行着监视。不过好在前殿开阔隔着距离,说话声还是听不清楚的。
郑王苦笑道:“我悔不该当初未听先生之言,掺和了楚王这事,以先生与韩家的关系,我也就不必拐弯抹角了,人是韩稷杀的,我也未有想兜他出来之意,我如今只希望能够尽快洗清罪名脱身,至于凶手,或者你我二人可以商量着找个替罪,如此我与韩稷双方皆不担干系,先生以为如何?”
沈观裕捋须,“王爷能推心置腹说这番话,下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